相信他人,相信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8:47

当动机总是被习惯性地负面解读时,它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他人的信任感。
有一个劳改犯外出修路,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包,里面有好几千块钱,他不假思索地把它交给了监管警察。可是,监管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把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得减刑,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清楚这位监管警察的态度和处理都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们也是在场的监管警察,一定也会像他一样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我们都习惯用负面的角度来判断他人的做事动机,更何况这人还是一个劳改犯。
如果将“为什么做这件事”称之为动机,那么,这个动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事物的角度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角度的不同又会影响到我们对他人的信任,进而影响到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世界。
的确,动机是不容易看清楚的。因为它像一棵树木一样,有一部分在地下,看不到,有一部分在地上,透过他人的行动和言语表现出来。
对于看不到的部分,全靠我们凭经验或思考的逻辑习惯,先入为主地用负面的角度来从行为上评判他人:他怎么能这样做呢?摆明了不怀好意啊!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习惯。这个习惯所带来的结果是,动机极其容易被曲解,真实的动机难以得到准确的传达。信任他人非常难!
对他人信任感的缺失,让你容易陷入孤独和沮丧的漩涡,增加你的挫折感,增大你失败的可能性。      也许他只是想帮你走出困境,你却认为他在与你过不去;
也许他只是想帮你增强讲话的效果,故意在大家面前提出一个问题,你却本能地马上攻击这个问题,与他争执起来;
也许他喜欢你、敬佩你、关心你,将自己的感受、故事和体会分享给你,你却认为他在你面前炫耀;
也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也许。
如果我们对某人有这样的行为解读,就绝不可能去信任那个人。如果我们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行为解读,好好的动机都被误解歪曲,结果,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就会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斯蒂芬•M•R•柯维告诉我们:其实,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行为被人误认为有不好的动机,其次,也不要假设任何人的动机要比你的坏。如果你能够正面地看待别人行为背后的动机,特别是一些爱找麻烦的人,你就不仅提升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这个提升很不简单,内容很丰富。
相信别人,相信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