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反宾为主,中国市场成外资“安全的钱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3:25
跨国药企反宾为主,中国市场成外资“安全的钱包”
作者:江华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10-2-18
“外来入侵,内战不断”,群雄争霸的局面便是中国医药市场的写照。
新医改规划3年内各级政府投入8500亿元,而在2009年,国家在卫生医疗系统仅仅新增1700亿元投入,仅仅是三年各级政府计划投入8500亿元的五分之一。
这块巨大的蛋糕不但诱发国内医药企业垂涎,外资医药企业也迫不及待在全球市场委顿情况下,把中国当做一个“安全”的钱包。
在国内医药领域兼并整合的战场上,从来不缺乏外资药企的身影,他们携带数以亿计的美元,希望通过购并、联合,把既有的产品优势延伸至流通渠道乃至终端。
据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市场两位数的增长是外资药企“中国必胜”的信心基础。据预测,中国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谁也不想把钱包放在不安全的地方,整天提心吊胆地看着它。”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王红专在2009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年会上发言说。
中国医改:并非仅仅内资受益,外资已受国策之荫
今年年初,摩根大通以4亿元注入康采恩药业,拉开新年度外资并购整合注入的步伐。回首整个2009年,外资强劲的进入势头从来没有停止过。
去年年初,拜耳医药投资1亿欧元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
去年9月,阿斯利康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奠基,并将未来10年在中国的年增长率定在22%,在2018年销售额将翻三番达到48亿美元。
阿斯利康全球生产运营执行副总裁大卫·史密斯说,“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作为全球医药行业巨头,阿斯利康目前销售额396亿美元。上世纪90年代,阿斯利康与交通大学建立了在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领域的伙伴关系。另外,阿斯利康还和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在化合物合成方面开展合作,项目投入为1400万美元。
2009年5月,阿斯利康更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合作研究基金,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础研究。
2009年10月,江苏沃森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将共同出资412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51亿元)在江苏进行疫苗研发和生产制造。葛兰素史克取得合资公司65%的股份,而江苏沃森将投资1380万英镑,持有合资公司35%的股份。
云南沃森和葛兰素史克将合资生产用于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及其他疾病的小儿疫苗,据世卫组织的资料,国家卫生部已将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云南沃森是国内目前唯一拥有两个细菌结合疫苗上市的疫苗公司。
去年海王英特龙与葛兰素史克共同投资7833万美元设立中外合资企业JV公司,生产以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及其他潜在人用疫苗和相关产品。葛兰素将以现金形式出资约3133万美元,拥有合资公司40%的股权。
葛兰素史克的竞争对手、全球最大的疫苗企业赛诺菲-巴斯德在深圳建立流感疫苗生产基地,总投资7亿元,将于2012年投产。
行业分析,跨国药企都希望“反宾为主”,在合资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如辉瑞、诺华、西安杨森等外方近年来都在逐渐回收股权以期绝对控股甚至独资。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在目前中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其中外方控股的有13家。西安杨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克外方控股55%.对于近年筹建的合资企业,外方的胃口越来越大,甚至要求拥有90%以上股份也不再是非分之求。
除此之外,在普药领域,考虑到中国患者十分看重产品品牌,品牌普药的销量要好于非品牌普药,外资企业加大了品牌普药推广力度和自我把控力度。
今年一月底,全球第五大非处方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与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正式交易合同,在健康药业领域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并由赛诺菲-安万特控股。由此,赛诺菲-安万特正式进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
按双方约定,民生药业将把知名品牌“21金维他”产品交由合资公司经营,这是白加黑被拜耳收入囊中后,又一中国本土知名非处方药纳入外资药企钱包。
目前,我国的维生素类非处方药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包括收购惠氏之后的辉瑞(善存系列),百时美施贵宝(金施尔康系列)、拜耳(力度伸)等,而民生药业“21金维他”被认为是极少数能够与上述外资品牌抗衡的本土产品。
为弥补产品组合缺口,不少跨国药企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通过获得专利生产许可或专营销售许可等方式向我国输出特定产品。
拜耳医疗保健购买印度百康生物制药公司胰岛素产品英苏今的独家销售权和商标权,阿斯利康购买了美国卡毕斯特制药公司抗生素产品卡必兴的销售许可权,加紧在我国市场推广。
此外,强生、雅培、辉瑞等十余家药企巨头也纷纷积聚于此,大设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跨国药企迄今在我国仅仅设立研发中心的总投资额已超过5亿美元。
外资药企:“反宾为主”从中国装走了多少钱?
外资企业目标明确“抢占制高点,夺取优先权!”,尤其是龙头企业,它们还在联手上游生产商和医院,提高对上游资源类产品和医院控制力度,提高毛利率。
据了解,我国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较为分散,于是不少外资企业采取了分步推进的策略,即除继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占全国药品市场份额约21%的一线城市巩固地盘外,还不断加大对占市场份额约37%的二线城市的扩张力度。
在一、二线城市,外资企业销售代表无孔不入,上至500床以上的大医院,下至300床以下的中小型医院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而且销售队伍还在不断扩大。他们目前已将目标盯住了要重点发展的居民社区医疗中心,并启动了针对性较强的销售培训。
有业内人士分析,外资企业似乎比内资企业对医改更加敏感更加关注,并且开始了有目的、有步骤的排兵布局,相比之下,我们内资企业显得有些迟钝、被动甚至是无动于衷。
“外资企业可能早于国内企业,成为医改红利最终受益者。”
2008年,中国非处方药市场的规模约为70亿欧元(约700亿元人民币),并有望在今后五年内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利好因素包括:消费者支付能力逐渐提高;政府日益注重健康认知和疾病预防,进一步推动自我医疗;以及药房连锁和现代商贸的蓬勃发展。
业内人士警告,若国内药企不再想法保全,未来几年,外资药企将横扫市场。
2008年,阿斯利康公司全球营业额超过316亿美元,中国“贡献了6亿美元”;
德国拜耳医药保健2008年的亚太区业绩:总销售收入为9.1亿欧元,中国市场对其业绩“贡献达48%”;罗氏在中国市场罗氏诊断年增长率超过了30%.中国市场份额占到整个亚太市场1/3的规模。
诺华中国在专利药和OTC领域,诺华将有计划地分别上市超过20个产品,非专利药山德士则期望每年上市20个产品。作为全球第5大疫苗提供商,诺华在中国也正加快步伐。
根据医药市场权威调研机构IMSHealth数据,默克集团在华医药业务销售收入近三年内增长了9-10倍。
据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9403亿元。目前,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的产品(含直接进口药品)在中国药品市场份额为51%,内资占49%.
尽管跨国医药企业中国区的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5%,但中国区的增长率显然令他们兴奋不已,在其不遗余力引进新药的同时,独资、并购等资本游戏正在膨胀外资药企们的中国钱包。
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3个,同比下降15.21%;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3.66%.
关键字:跨国药企医改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