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15:19:26

浅析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题(河南)

平顶山市一高    张新玉

2008年河南省普通高考仍采用全国试卷(Ⅰ)。考试过后,舆论哗然,毁誉之声,充斥市井。现就其文综历史试题,作浅显剖析,以求教于高识之士,予以批评指点。

其一:稳中有变,情景求新。今年的高考文综历史题涉及范围广,从生活常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到民族问题等,考点布局合理,突出了主干知识,体现了高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且冷僻的知识点考查有所减少,系列性选择题从试卷中暂时退出。试题的情景设计颇具新颖性,例如:第14题关于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经营方式,第15题关于1920年梁启超对于西方“科学万能论”的反思和质疑,第16题关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的涉及范围,第19题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第20题关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等,以上试题充分用活了课本知识,反映出教学和选拔的实质是对人才的能力培养,而不是知识的堆砌。实际上是从深层次对历史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其二:考题平易,能力领先。历史学科的威力是警示和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种威力的渗透是通过对历史脉搏的深刻把握而实现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它包括了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以及学科知识的整体运用和具体采纳,甚至是一种灵活性,直觉和灵感的展现。如:第12题关于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问题,既是地理、语文、历史的知识交叉,又是哲学、医学、社会常识的理念性体现。特别是第18题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就是平易中见奇的例子,它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问题,换位思考,实质上是从历史长河的宏观境界检验学生对近代历史的认知能力。第21题考查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对国际形势评论的历史背景,难亦可,易亦可,考生审题时,一旦忽视了时间概念,其思考结果必误入歧途。这些题总体上是以能力作依托,对历史的基本概念、阶段特征和发展线索进行深层次检测。

其三:注重拓展知识范围,检验学生思维力度,其难度又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如:第22题关于美苏冷战时期的柏林墙问题,用图片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过程,这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分裂与统一,它把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冷战问题结合到一起,考查学生对历史状况的整体把握程度。第23题类似于第22题,但须要掌握韩朝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相互关系及发展,并理解其受制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第37题将唐代的科举取士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进行比较,融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让学生从两者的主要区别、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原因及两者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作用三个层次回答问题。与唐代科举制相比,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现行高中教材之外的部分,属于知识范围的扩展,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视野。因此,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要求。第一问主要是理解材料一,分析明经和进士在科举考试中地位不同的依据;第二问将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进行提炼,比较并概括出两者的区别;第三问既要解读材料,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还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解剖问题,以简洁的语言表述。第四问要求学生对材料和所学知识高度把握、灵活运用,实际上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再认再现也影响着答题效果。总之,与2007年文综第38题罗斯福租借法案一题比较,其阅读量和难度都有所下降,但能力要求保持平衡。

其四:试卷不避热点,只是以含蓄的形式表达。如:和平与发展的问题(17、21题)、民主制度建设的问题(16题)、科技进步的两面性问题(15题)、祖国统一的问题(22、23、39题)等,都在试卷中得以体现。尤其是第39题,通过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伟大壮举的问题创设,实质上既有力地回击了国际反华势力的蓄意挑拨,回击了台独、藏独分裂祖国的阴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的难以阻挡的民族凝聚力。既具历史性又有时代感,和2007年的第40题关于金朝皇帝完颜亮迁中都一样,形似而神似。应该说,这是多年来以民族问题出现的优秀的试题设计。

当然,今年的第13、17、19题,仍然是比较冷僻和有相当难度的试题。

总之,2008年河南省普通高考采用的文综试卷,系列性单选题被淘汰,能力考查突出,命题人的有效空间开阔,给跳跃性思维留下较大的伸缩余地,且非选择题仍注重避开热点,加大了对考生的史实比较、阅读分析、信息采集、高度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和2007年相比,有较强的稳妥性,主题知识考查相对合理,成人化、冷僻性问题减少,其灵活性和新情景的创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