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回到邓小平a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4:27
政治体制改革:回到邓小平吴敏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112】【字号:大 中 小】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总体上设计了改革开放的宏伟工程。就政治体制改革而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期,邓小平就提供了明确的设计蓝图。这个蓝图蕴涵在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之中,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邓小平文选》第2、3卷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著作主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光辉文献。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曾被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纲领”和“指导性文件”。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

  三是认为权力过分集中是旧的传统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总病根”,政治体制改革要注重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这个根本问题。

  四是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坚定不移的目标,绝不允许有任何动摇。

  五是认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是传统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党政分开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关键。

  六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要致力于改善党的领导,党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坚决铲除“以党治国”这个“国民党的遗毒”。

  七是认为肃清思想政治方面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任务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八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

  显然,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是对国内国际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集中体现和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然而,从1989年后半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之前的整整八年时间里,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本上没有人再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基本上停滞了,只是在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技术性领域有所推进。此后,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一直到现在,尽管政治体制改革又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单独提出来了,政府机构改革、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发展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著成效,尽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口号一直在喊,但在党的重要文件和社会主流媒体中,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仍然持回避态度,偶或谈到也很低调。至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中关于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这个“总病根”、关于实行党政分开等内容,甚至成了不敢触及的禁区。

  是否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已经“过时”了呢?不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这里说的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各项工作”,是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显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前途和命运。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十多年来,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之所以愈益蔓延和泛滥,本来可以避免的决策失误之所以愈益导致了严重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和生态环境破坏,根本原因就在于权力过分集中的“总病根”,就在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拙劣决策体制,就在于以分权、放权为主体思路的政治体制改革之严重滞后。实践表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社会现实和改革发展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需要,较之20世纪80年代更强烈、更迫切了。只有回到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重新确立它的指导地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才有希望,中国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愿景才有希望。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6-12-26   本站发布时间:200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