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看中国不再感到陌生 埃及:老翁念念不忘中国的原子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3:20
非洲人看中国不再感到陌生
环球在线消息2006-11-08:中非交往50年,在这50年里,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产生过革命的激情、互助的友情、共谋发展的热情。那么,在非洲人的脑海里,中国和中国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答案是复杂的,但只有努力去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才能使中非之路越走越顺畅。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埃及:老翁念念不忘中国的原子弹
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当时以埃及为首的北非国家既有反对殖民主义的经历,也有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要求。因此,中国给当地人的最初印象是“革命战友”。有一次,《环球时报》记者在埃及首都开罗过马路,一位老翁要求记者和他一起走,正当记者摸不着头脑时,这位老翁说:“你是中国人,我需要你的帮助,就像埃及和非洲需要中国一样!”记者以为老人在开玩笑,但过了马路后,他说:“中国好啊,强大了,中国有原子弹,可以对付美国和任何敢欺负我们的国家”。他边说,边模仿着原子弹爆炸的声音,有些滑稽的音响效果与他严肃的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然,老人把主持公理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老人还说,他家的后面就是一家中国的驻外机构,那里的中国人常常做鱼,有时被丢弃的鱼骨头和鱼鳞会招来许多野猫。老人说他不喜欢鱼,也讨厌野猫弄脏环境,但他没有怨言,因为那是中国人在做鱼,如果换了其他国家的人,他会毫不犹豫地提出抗议。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www.TopChineseNews.com
与老人不同,埃及的年轻人更关注中国产品。好几次,埃及人都主动向记者提起奇瑞、奥拓等中国车的事,问价格、问产地、问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不少埃及人还对中国汽车业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认为中国汽车在埃及占有市场份额,终于打破了西方汽车在这里独霸天下的局面。但也有埃及人对中国汽车信心不足。一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表示,中国人和埃及人一样好,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汽车业都不行。他推心置腹地说:“中国,在阿拉伯语和英语里都是‘瓷器’的意思,瓷器不结实,一掉到地上就碎了。你看西方的车,甭说宝马、奔驰,就是我开的这辆标致,已经有25年的车龄了,还是好好的。”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者发现,北非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十分友好,但去过中国的人太少了。埃及、突尼斯等国民众对中国的感性认识则主要来自西方媒体。这样一来,当地人就难免受到西方对华立场的影响。前不久,《金字塔报》评论版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文章在肯定中国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中国在“民主”、“人权”、“发展模式”等领域的“种种问题”。虽然从字里行间,看不出作者对中国的偏见,但它确实暴露出非洲人对中国认识和了解上的不足。要消除这些误解,中非之间应该多交流、多接触、多沟通。
·南非:从了解华人开始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在对华关系上,南非与埃及形成了鲜明对比。南非和中国直到1998年才建交。由于地理位置上相距遥远,历史上又没有比较直接的经贸交流和文化交往,大多数南非人对中国的认知都是从当地华人那里获得的。在南非的华人多以开店为生。有实力的从中国直接进口商品,并在约翰内斯堡、德班、开普敦等大城市开批发店;经济基础一般的则选择到那些人口聚集的城镇里开零售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非各地大大小小的中国商店有近万家,几乎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商店。中国商店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因此,不少南非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国人是勤劳和智慧的。
在信息时代,主流媒体的报道是南非人了解中国的另一个渠道。然而,近年来南非当地媒体对中国的一些报道并不客观,它使不少南非人对中国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如去年8月,南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查封中国批发商城——香港城的事件。南非政府的解释是,为了帮助在南非经商的华人了解南非税法并培养其依法纳税的意识。当地媒体却在报道中大肆宣传香港城是一个华人黑帮及国际贩毒和洗钱分子聚集的黑窝,这一度重创了华人在当地社会的形象,也影响了中国的形象。对此,一位当地华人告诉记者,中国人应该认识到,要解除这些偏见和误解,还应加大双边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而中非合作论坛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类似活动将引导非洲媒体全面、客观地报道中国。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坦桑尼亚:有人问中国游客,“你们现在能吃饱吗?”
在非洲大陆的东部和中部,很多国家的老百姓对中国人十分友好。这与中非间50年的传统友谊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上个世纪600年代,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无私地帮助非洲兄弟,这让许多非洲国家的人们至今仍念念不忘。每当见到中国人,他们会非常热情地主动打招呼,许多老人甚至会用汉语说“中国”、“北京”、“毛主席”。有一次,记者到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出差,由于辨不清方向,记者向一位迎面走来的老婆婆问路,原本匆匆赶路的她掉转方向非要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因不忍让她在非洲的炎炎烈日下陪我们走那么远的路,我们一再说明只要指明方向就可以了,但她却说,她喜欢中国,一看到中国人就像见到了亲人。中国为坦桑尼亚提供了许多帮助,她为能帮我们做些事情而感到高兴。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开始关注中国。无论是肯尼亚政府的“向东看”政策,还是普通民众对中国文化的推崇,都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当然,由于各种原因,非洲对中国的了解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偏差,其中有两个极端。一种是仍以老眼光看中国。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有一支中国医疗队,他们住的是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一座老旧的三层楼,由于年久失修,门窗变形、墙皮剥落、管线破损,医疗队曾多次要求当地卫生部门进行维修,但他们就是置之不理。他们觉得,与当地老百姓的铁皮房和茅草屋相比,医疗队的房子已经很好了,就算是在中国这个条件也算是好的,中国医生怎么还提要求?后来中方邀请他们到中国参观,他们才知道现在的中国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医生是放弃了国内非常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到非洲来帮助他们的。由于被中国医生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很快答应为医疗队改善居住环境。如果说政府官员对中国的了解还存在着这样的误区的话,那当地老百姓问中国游客:“你们现在能吃饱吗?”也就可以理解了。另一种极端观点是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是与欧美一样的发达国家了。这主要集中在一些近年到过中国的非洲人中。由于他们在不长的中国之行中主要是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看到的都是不亚于欧美国家的高楼大厦,而对中国没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们往往会有上述想法。尽管这两种看法都很片面,但在非洲民众中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相互间的接触、了解不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对非宣传有待加强。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尼日利亚:到处有中国形象
在尼日利亚人眼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一直都被认为是贫穷落后的大国,属于艰苦地区。官员只要前往中国任职就可以得到大笔补贴和许多优惠。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在尼日利亚,每到周二、周四上午中国使馆办理签证的时候,使馆门口都会聚集许多尼日利亚人。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前夕,更会掀起申请签证的高潮,他们不再把中国看作穷国,而是将其视为充满商机的发达国家。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如今,在尼日利亚的中资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华侨华人已达数万人,中国商品在尼日利亚随处可见。在集市上,无论是摊位货架上陈列的,还是小贩推着小车叫卖的,小到指甲刀、电池、鞋刷,大到板材、瓷砖等建材商品和防盗门,几乎都是中国产品。在超市里,货架上整齐地码放着许多中国的调味品、饼干、降糖茶、减肥茶等,还有名目繁多的滋补品。大街上穿梭往来的摩托车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制造。现在,中餐正在变得家喻户晓。国家电视台首都频道的“烹饪”栏目不时介绍中国菜肴,如青椒肉片、粟米羹等等。当地影视片中也出现以中餐馆、吃中餐为背景的画面。此外,尼日利亚年轻人为中国武术所倾倒。一说到武术,人们就会提到成龙、李小龙。他们非常爱看中国的功夫片,喜欢模仿武术动作。他们也喜爱中国的杂技,对演员的钻桶、叠罗汉等高难度的表演惊叹不已。尼日利亚当地报纸经常登载有关中国的消息和报道,其正面报道的篇幅在逐渐增加,但是负面报道也不少。如在尼的某些中国商品质次价高,在民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非关系有了新的内涵
《环球时报》记者曾采访过几位长年奋斗在非洲的退休老大使,说起今天的中非关系所取得的成就他们百感交集,他们说过去他们一直在吃“老本”,享受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外交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同非洲兄弟所建立起来的血肉情谊。在这种特殊关系下,非洲人民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情是革命的、持久的和精神上的,而非物质的、虚无的。可是今天,中非关系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过去“吃老本”的时代印记已经愈发淡化了,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hw.c")>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TopChineseNews.com"; ; return false;‘>
前些年,非洲人对于中国的看法还停留在历史和聚焦于少数知名人物上,比如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知道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是时代的巨人;知道中国功夫享誉世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民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发展太快,让人不得不注意它。”一位尼日利亚官员说:“有时候这种速度有点让人接受不了,甚至连西方国家都不适应。” 据一些在非洲工作多年的朋友介绍,“中国”和“中国人”这样的字眼已经不再陌生,就连“你好”也已经成为普及率最高的当地外国语。一些新闻工作者、商界名流整天关注中国的发展进程和各种信息。他们常说:“中国和非洲虽然远隔万里,但过去是一穷二白的难兄难弟,如今中国重新站起来了,中国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去年10月12日晚的一次聚会上,一位当地朋友突然走到记者面前又握手又拥抱,当时记者非常惊讶。这位非洲人自豪地说:“你们的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了,祝贺你!”记者这才恍然大悟,慨叹祖国的强胜使我们这些在遥远的非洲大陆生活的中国人感到无限光荣。
应该说,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谊是经历过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的。现在这种友谊正被赋予新的内涵。只有不断加深相互了解,才能让这种友谊持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