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风雨雷震,伴我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9:09

风雨雷震,伴我前行

作者:杨恒均 2010-01-25 23:29:04 发表于:博客中国

在冯崇义老师的介绍和指导下,一口气读了十几本有关台湾民主化的历史和传记,掩卷沉思,让我最敬佩的人不是胡适、殷海光,也不是后来抛头颅洒鲜血的反对党,更不是有台湾民主与现代化幕后推手之称的蒋经国,而是雷震。

 

雷震1897年生人,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投身政治,很快获得蒋介石青睐,并受重用,出任国民党政府高官。民国在1949年迁台后,他官至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1950年与胡适等人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从此以后坚持宣传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理念长达十年之久,批评台湾国民党威权统治有违民主理念与民意的言行,成为国民党的心头之患。最终被蒋介石政权政治陷害,1960年被捕入狱,于1970年出狱,在狱中度过了整整10个年头,1979年逝世,2002年台湾当局为雷震平反……

 

虽然雷震的名声好像远远没有胡适、殷海光大,但我却认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白色恐怖下展开的民主启蒙运动以及对台湾后来民主化的推动方面来看,雷震的贡献绝对不小于胡适、殷海光等。但历史是文字记录下来的,殷海光和胡适不但自己的文字写得好,其理论建树也影响了一大批后来写文章的人,所以说起那段历史,我们看到文字记载的更多的是胡适和殷海光等,而不是雷震。历史上经常出现文字记录的历史过于偏重写文字的人,而对于更倾向于实际行动的人(特别是行动失败的)则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尊重。《自由中国》固然是打着胡适的名头,但具体操作的一直是雷震,而且,雷震“体制内”的背景和身份,尤其是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恐怕对《自由中国》的保护作用,并不一定小于胡适的名头。

 

雷震“体制内”的那层身份也是他的另外一个尴尬,往往影响了历史对他的定位,例如说到体制内国民党高官对民主进程的贡献,现在大家首推的是蒋经国,甚至大陆很多专家学者还认为应该再上溯到蒋介石:蒋介石不是真正的独裁,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民主台湾。

 

这观点是很难推翻的,毕竟台湾现在是民主了,而且,是蒋经国先生走出了通向民主的第一步——也是必须走出的那一步:解除报禁党禁。可是,在阅读蒋氏父子统治台湾时那些仁人志士的传记的时候,感受到的独裁专制之恶并不比希特勒、斯大林、XXX时代要少。例如,在阅读雷震的传记中,我几次拍桌子痛骂台湾国民党特务:真他妈天下乌鸦一般黑,中国的独裁一样毒……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国民党特务的丑恶行径却一下子让我开心起来,甚至可以说,给我带来了希望……大陆学者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有意无意地缩小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的邪恶,以夸大自身的更加艰难的处境。其实,只要读一下上个世纪台湾民主化进程的历史,不难看到独裁的蒋家父子对于异议人士和民主追求者也是毫不留情、痛下杀手的,特别是当时的国民党特务,相对于一千多万人口的台湾岛,几乎是世界上密度最大的特务之“国”了。更可怕的是,这些特务使用的手段并不比今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那些逊色。

 

这让我高兴,带给我希望,过分地夸大独裁之间的区别,强调自身的苦难,只是为自己的犬儒和懦弱找理由而已。我们没有选择环境的权利,更无法选择要改变的对象,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选择自己的路。雷震就是这样一个做出了正确选择的大写的人——

 

我只能称雷震为大写的人,因为,我不知道该叫他大学者,还是媒体人,或者体制内的高官?这也是我尊重雷震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本来可以当他的官,即便后来办了杂志,也可以继续跟随蒋介石,保准吃香的喝辣的,可他偏偏和一帮追求民主自由大学者小作家们混在一起,文章写的并不比人家的好,顶多干着为人做嫁衣的工作,在弘扬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有人也许会说,这没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啊,这只不过是从善如流嘛。是的,但纵观历史,这种愿意放弃荣华富贵而毅然决然踏上艰难险阻之路的人又能有几个?可以这样说,胡适和殷海光作为大学者和写作者,他们应该很清楚自己选择的道路,他们也知道自己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蒋介石也不至于把他们怎么样。可是,雷震就不同了,他选择站在胡适和殷海光一边,就是选择了放弃……后来蒋介石之所以要对他下此重手,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雷震)是“为我做官的”,曾经是蒋介石的人。

 

这种自愿放弃荣华富贵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可以说对中国人来说是近似于“纯理论“的,说比做容易,雷震做到了,而且在推进民主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无法代替的作用。我尊重雷震这种人,是我清楚他们内心需要克服的障碍和恐惧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当然还有那种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变化,例如,在雷震选择了推广民主自由之后,他的夫人宋英开玩笑地说,“我们的房子越住越小,车反倒越坐越大。”以前他是坐国民党高官的专车,现在他要挤更大的车——公车……

 

雷震只能算半路出家的知识分子,当官也只当了一半,但两个一半却成全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雷震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坐言”,也看到了行动者的“起行”,这是在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身上(包括胡适和殷海光)所没有的。当然,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所有的行动都是不成熟的,都是轻率的,所以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当雷震要以行动代替言论,要从《自由中国》走向组一个反对党的时候,很多知识分子是不以为然的。

 

这是雷震的不同之处,可以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中国》一直部分扮演着反对党的角色,始终发出不同的声音,监督当局。然而,雷震终于认识到,知识分子的民主启蒙固然必不可少,但要想民主自由制度而不只是民主的理想真正降临,却必须得有政党政治,得有反对党……当时呼吁成立反对党的呼声很高,胡适则是众望所归的新党的领袖。但我们看到,胡适退避了,理由是他不适合当此重任,并感到时机尚不成熟。可是,就我读的胡适传记,以及对这种知识分子的感觉,即便他今天活在世上,可能还会认为时机没有成熟,要倡导他“百年树人”的宏图大志……

 

幸亏有了雷震以及后来比他更没有名气的民主运动推动者,他们坐言起行,在理论中看清现实,在现实中实践理论和追寻理想。和那些在思想上永远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大学者和理论家相比,这些“坐言起行”的人大多数是“失败者”,有些献出了自由,有些甚至牺牲了生命,但世界的改变,我们理想的实现和生命的升华却是靠这无数个“失败者”换来的某一个成功者带来的……

 

下一次到台湾的时候,我一定会到雷震的墓地去拜祭一番。我也清楚,在知识分子和写作者的眼里,雷震身上无疑有很多缺点,但读完台湾民主发展的历史,他依然是我最尊重的。相比较把他关进监狱的蒋经国来说,雷震无疑是双重失败者——蒋经国执行父亲的命令,把雷震抓起来;而蒋经国自己最终松开了抓住绝对权力的拳头而赢得尊重——如此风云变幻的历史,往往会让我们的双眼模糊,最终会把掌握权力的人当成崇拜的对象,而把那些对抗绝对权力的真正的伟人当成微不足道的……

 

没有雷震这些人的牺牲,有几个独裁者会真正松开拳头?这让我想起了当今台湾的领导人马英九,见到恩人蒋经国的画像都会眼圈发红,也难怪他上台后的民意一直在滑落,我建议他如果有机会,去雷震的墓地思考一会,也许他会找到有异于他从蒋经国身上学到的。

 

雷震始终没有放弃国民党,虽然国民党开除了他,这让人感觉到既难过又温暖。谁能说最热爱台湾的不是雷震,最爱护国民党的不是雷震?蒋介石大概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当时最想雷震热爱的是他这位“元首”以及会成为继承人的儿子蒋经国……而一手被蒋介石提拔起来的雷震却已然发现热爱国家与热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是一回事……

 

让我惊讶的是,对雷震的平反竟然迟至2002年民进党上台后才完成。雷震被判刑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创办的《自由中国》上的言论,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当时连蒋介石这个大独裁也不敢以言论自由罪判处雷震,最后还是以欲加之罪(政治陷害他“包庇共匪”)重判十年——十年啊,雷震为了自由民主的理想,因为言论自由,竟然被判了十年?难道还有比这更长的?

 

风风雨雨的雷震已经走了,但他的精神却如雷鸣闪点般,警醒着中国人。雷震的精神就是挑战绝对的权力,坚持不懈地推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怀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坐言起行——

 

风雨雷震,伴我前行!

 

杨恒均 2010-01-26

 

(关于雷震的传记,台湾有三四本不错的,但鉴于大陆读者不一定买得到,我推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大家也看到,我这篇短文的标题就借用了这本书的书名。在此,向作者范泓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