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补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2:33

结果补语

(2010-03-25 23:11:00)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08外汉

对外汉语中结果补语的课堂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见到或听到外国学生造出或说出这样的句子:

1.孩子们看西瓜就想吃。

2.妈妈听儿子的话,心里很高兴。

3.听介绍完,我们开始参观。

4.我好久不见到她了。

5.老师今天讲的内容我不听懂。

对于这些错误的用法,我们应予以纠正。虽然它不影响口头上的交流,但中国人听着别扭,也有碍于外国学生学习地道的汉语,尤其妨碍了希望进人更高层次汉语学习或相关学科学习的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的提高。 以上5个句子代表着结果补语5种不同的用法,因此笔者和学生一起逐句分析。在分析句子之前,首先让学生对结果补语的定义有个大致的了解。“结果补语”就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结果”。川压‘叨它的形式是:动词十动词/形容词。给学生一些实例,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结果补语的含义。如:吃饱 喝足 救活 玩腻 学会

一般说来,动词及其补语有两层含义,如:

吃饱—我吃饭救活—救他了吃饱了救活了

学会—学驾驶会开车了

   孩子们看西瓜就想吃。让学生对该句作出判断,“孩子们”是“看”了“西瓜”很长时间才“想吃”,还是一看见“西瓜”就“想吃”。大家的一致理解是:孩子们在看见西瓜的一刹那就想吃,所以这里的动词应是终止性动词,而“看”是延续性动词,因此加上“到”,使延续性动词变为终止性动词,同时“到”也暗示了动词“看” 的结果,这时句子的意思才算表达正确。下面一句也属此情况:(1)他听到我的咳嗽声,就赶紧从书房里溜了出来。妈妈听儿子的话,心里很高兴。动词后跟“了”,有时可以跟“过”做结果补语,示行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的发生,但不能跟“着”,如以下例子:(2)理完了发,我就去洗澡了。(3)汤姆去过长城。

第三句:听介绍完,我们开始参观。而正确的句子应是:听完介绍,我们开始参观。形容词做结果补语,应紧跟在谓语动词后,其任何成分都不能插于其间。下面的句子也是不立的:(4)吃饭完以后,我们去打乒乓球。(5)我每天都是复习旧课完才预习新课。

第四句:我好久不见到她了。问题又出在哪儿呢?这就涉及到否定结果补的问题。“对结果补语的否定,只能用“没”,表示在时间上表现的是现在以前动作是否完成实现结果。”[lj以’润否定副词“没”只能放在动词前,因此,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为:“没十动词十结果

语”。再如:(6)汤姆没去过长城。(7)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

不能用“不”来代替“没”。我们不说:(8)汤姆不去过长城。(9)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见过她。但是下面两句话却是正确的:(10)不做完作业就别睡觉。(11)你不说清楚就别想走。

这是因为在假设复句中,可以用“不”来否定果补语。怎么知道它们表假设呢?我们可以把(10)(11)两句转换为: (12)如果你不做完作业,就别睡觉。(13)如果你不讲清趁,就别想走。

前面谈到谓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不能夹杂其他任何成分,但是以上句子(第二种情况除外)

却可以在动词和补语之间加上“不”字,

:看到—看不到 吃完—吃不完 说清楚—说不清楚

若把否定副词“不”放到动词前,反而是错误的,如最后一句:

老师今天讲的内容我不听懂。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5种用法: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的关系。可能补语是“补充说明一种结果、变化或趋向是否因主、客观能力或条件的影响得以实现的句法成分”。圈,‘72」如果这种结果、变化或趋向得以实现,我们就在谓语动词和结果补语间加上“得”,于是结果补语摇身一变,成了可能补语。如果这种结果、变化或趋向不能实现,则在谓语动词和结果

补语之间加上“不”,这就是对可能补语的否定。我们发现,大部分谓语动词及其结果补语之间都可以加上“得”或“不”,从而使其转化为可能补语,但前提条件是它必须表示一种行为动作或变化有得以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在谓语动词及其结果补语前加上“能”或“不能”。如果可以加“能”,则可以在谓语动词及其补语之间加“得”,如果可以加“不能”,则在谓语动词及其补语之间加“不”。例如:

能不能

打开:打得开打不开

08外汉

汪婷0801522,王小林0801523,夏丹08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