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都市“恐归”五大怕,最怕丢面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5:13

    年关将近,近日,某论坛一篇名为《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的帖子引发热议。发帖者自称是一个本科毕业工作了大半年的职场新人,月工资只有一千元左右,“收入还不如当农民工的父亲”,在城市中的生活左支右绌,但一直骗家里说自己在外生活很好。年底因为“连帮妈妈买件毛衣的钱都没有”只得再骗家里“加班的话就不回来了”。此帖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更引发了人们的一场大争论。“恐归”的人,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如何从“恐归”回归到“盼归”呢?

  家未回,心先惧

    “恐归”的话端才挑起,就有网友迅速总结了春节不敢回家的“五大怕”:一怕饭局“车轮战”,太累;二怕春运压力大,太挤;三怕父母逼婚事,太窘;四怕往来人情债,太烦;五怕节后综合征,太愁。那么现实的情况是否如此呢?记者随即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以“恐惧”的程度为序,人们“恐归”的原因如下:

  恐交通拥挤

    中国的春运每年都是年关的热点新闻,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凡是能让你归家的都一票难求。就算历经千辛万苦搞到票,也心事重重:要提前几小时去候车呀?会不会人多得挤不上呢?就算上了车,想到车厢里人满为患,空气污浊,也让回家的心情大打折扣。自驾车回家的也得担心来回路上的交通怎样?路况好不好,出行的车子多不多?不会大塞车吧?想起回家之路难关重重,人们家未回,心先惧。

    恐花销巨大

    网友小丫直言:在这个生存压力巨大的年代,春节已经成了另一项负担指数。比如说压岁钱,按照广东的风俗,我不仅没有压岁钱的负担,还可以借着未婚的崇高名义大肆“索财”,在广州,春节简直意味着收获的季节。但在内地是不一样的,压岁钱的发放规矩是工作的给未工作的发,老人要发、小孩要发、亲戚朋友来串门遇上了也得发,而且没有一百块你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这么一通折腾,要想不囊中羞涩都不可能。

    对于一个在广东高房价高物价高应酬的压力下生存到年尾的普通白领来说,回家,很大程度上是扮演着一个来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国际化大都市的散财童子。

  恐形单影只

    剩男剩女在这个时候又要开始忧郁了。你以为,他们只是忧郁如何应对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追问吗?你也许还不知道吧,现在的剩男剩女,他们面临的压力是多方位的,即便父母不说,亲戚不问,他们也觉得如芒在背,难受得很。网友小涛说,他恐归,最怕的是参加同学聚会。现在一去聚会,听得最多的不是这个同学生了儿子,就是那个同学的女儿在幼儿园如何如何。同学们谈孩子,他插不上话自觉无趣也就算了,大过年的,他这个做“叔叔”的,不给孩子们派点压岁钱就说不过去了。看着同学们个个温情浓浓地谈爱人、谈家庭、谈孩子,小涛心里怎一个孤独了得。

    恐走亲访友

    网友小帅锅说,他最怕过年走家串户的“车轮战”,今天这家明天那家的,想着都烦。他最想的是在家和父母好好聊聊,哪都不去,但是他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过年就是人情往来,联络感情的时候。还有一些人更怕在走亲访友中“露了馅” 没了面子,伤了父母心。

    某网友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大概中国的读书人都有种衣锦还乡的情结。作为家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并且在京城找到了工作,在父母乡亲的眼中我是一名成功者,但作为北漂且生活窘迫的我来说,成功是那么的遥远。我害怕回到家里乡亲父老问我待遇多少、害怕他们问我现状,这不是因为虚荣,而是我背负着他们的期望,我不忍心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

  恐归,说到底是面子问题

    正当一些人因为那封忏悔信而沉浸在各自的“恐归”情绪里时,另一些网友却直言不讳地指出“恐归族”所说种种,归根结底,都是面子问题。

    网友“god”说 :“看了这些我感到很困惑。这些都不是不回家的理由。要想打肿脸充胖子,谁也没办法。人要活在现实里,不能在自己制造的泡沫里飘,泡沫早晚是要破灭的。”

    而另一个网友说得更明白:“恐归族”的根源就是中国人的面子,家永远是漂泊游子的港湾,家里的那盏灯永远照着你回家的路。你怕回家的饭局你可以不去;你怕发红包,你可以给十块,香港人就这样;没有对象,你可以说你想当单身贵族。在平时的言论中,好像很多朋友都是很有型的一样,经常说“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怎么现在忘了?而且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要在心理上把自己搞成社会精英一样。在大学如此普及的今天,你就不过多读了两年书而已。回家,有时间的朋友都回家,你的健康,你的平安就是送给日夜牵挂你的父母最好的礼物!

  如何过春节,

    将有更多的选择

    有人“恐归”,有人却急切地盼归。网友薇薇就说,我不恐归我盼归,因为心里惦记家里的老人和兄弟姐妹,也想念家乡美食,更享受和老朋友们的聚会聊天。薇薇要和先生自驾车回去,虽然路途遥远,但因为是回家的路,所以她也觉得很享受。

    网友小月则说,我也盼归,因为亲人们都年纪渐长,膝下等着我回去承欢呢,还有最疼我的大姑父,我也须赶回去见他最后一面,这些没有办法简单地用那些纸币来进行换算。

    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博士认为,其实大多数人的内心还是盼归的。那么,如何解开“恐归族”的心结,让他们开心“盼归”呢?彭博士说,随着时代变化,中国春节将有更多选择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为家人的团聚找寻一些新的过年方式。比如,可以带着父母利用春节去海外度假,或是反过来,父母来子女家过年等等。(作者: 林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