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虚跌7.92% “罪”不在大盘蓝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35:52
盘面忽红忽绿,这让投资者被压抑的心情在为之振奋一天后,再次变得飘忽不定。
4月8日,上证综指大显多空双方平衡之道,两市成交量有明显放大的迹象。面对上三千点下三千点的上证综指,指数失真的问题再次被业内人士提及。
“带动指数的蓝筹股上涨而上证综指虚高,同样,带动指数的蓝筹股下跌而上证综指会比真实的指数跌得更多。”这位人士表示。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鲜有人士对此进行测算。
根据联合证券的测算,在剔除工商银行(601398.SH)和其余13只大盘股后,从2008年1月4日起至3月17日,上证综指下跌幅度是36.67%,而在此区间内,上证综指的实际下跌幅度为28.75%,虚跌7.92%。
此外,以3月17日为例,上证指数从3936.15点到3815.16点的下跌过程中,上述13只新发行大盘股对指数的贡献约为50点。按照其现有的流通股本,13只股票占上证指数的权重比例为13.13%,指数在当天下跌过程中被夸大了39.65点。
进一步跟踪的数据表明,2007年1月9日以来,新IPO大盘股在指数波动过程中对指数的平均正向夸大为11.33点;平均负向夸大为20.48点。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大盘股发出来流通的成分有限,结果在计入上证指数的时候产生了一个股本杠杆。”联合证券分析师曹传琪认为。
从理论上讲,大盘股供给的增加有利于平抑市场波动。但市场的实际表现是,2007年发行的多只大盘高调上市和如今不断破发形成强烈反差。与此同时,上证指数急跌43.3%,日内波动急剧放大。
那么,“大盘股的发行是否真有利于稳定市场,如果是,市场波动又源自何方?形成新IPO大盘股上市后表现反差的原因又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机构投资者纷纷提出这样的疑问。
问题不在大盘股,而在于上证综指。
“该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的真实情况,抹灭了大盘股对市场的平抑作用。”联合证券分析师曹传琪认为,我们建议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参考指数。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过疑问。去年下半年,股市再现“二八现象”,大盘蓝筹股推动着上证综指节节上涨,而其他股票却只能望“涨”兴叹。
“上证综指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流通量的变化,因此,它的代表性失真。流通比例极低的中石油(601857.SH)就能够以较小的股价波动造成指数大幅变化,这就形成了大盘股对上证综指的杠杆效应。”曹传琪认为。
按照2008年3月17日收盘价计算,新IPO大盘股占上证指数权重达41.48%,其中权重最大的是中石油,权重为16.44%。
“蓝筹股的这种杠杆效应是双向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现在探讨上证综指利弊的原因。”曹传琪称。
资料显示,如果从2006年12月发行上市的中国人寿(601628.SH)起算,至今,A股市场发行的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大盘股已经达到13只。
“市场在泡沫时期,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高了市场估值水平,IPO将获得较均衡时期更多的溢价,这一点在国外股市也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认为。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A股IPO平均溢价率为47.53%,而随着2006年市场走牛,IPO平均发行溢价水平也迅速上升到193.07%。
“处于牛市当中,大盘股IPO也获得了极高的溢价水平,这些大盘股后期的上涨空间也因此被透支,中石油就是一个例证。”一位券商人士称。数据显示,2007年10月前发行的8只大盘股平均溢价率为70.45%。
“恒生指数也是以33只成分股为代表的,而A股的沪深300指数市值覆盖率大,行业代表性强,更为重要的是,沪深300指数克服了上证综指失真的弊病。”业内人士认为。
“正是由于上证指数对市场的扭曲,我们建议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参考指数。由于大盘股过度地‘操控’了指数,使指数的非理性波动加大,进而影响到了投资者的心理层面,造成了现在的恐慌。”曹传琪认为。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