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金融”反制美军售未尝不可\\“国进民退”是市场化进程的倒退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42:21
动用“金融”反制美军售未尝不可 邱林 刊发时间:2010-02-08 08:23:27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字体:大 中 小]

    对于美国执意向台湾出售武器,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外媒猜测中国会否动用经济手段。当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拥有约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当前,美国政府仍需大举借债来刺激经济并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或者暗示会这么做,那将对美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之前,一些西方媒体曾将这一手段视为中国对付美国的“金融核武器”。(2月2日《新闻晚报》)

    中国是否动用“金融核武器”,即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近来成为中外关注的话题。其实,“金融核武器”这一命题并不中国人的首创,而是英国《每日电讯报》的创意,此事缘于2007年8月《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报道。当时,由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向中方施加强大压力,两位中国学者提出反制措施,应对美国的挑战:

    一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可以把手中的1万3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变成“政治武器”,以对付美国国会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帆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说,如果中国愿意,中国有能力通过抛售美国国债使美元崩溃。

    没想到,《每日电讯报》的这一消息披露后,立即引起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的强烈反应。小布什称,这不会是假新闻吧?与采取抛售国债作为筹码的方式相比,中美双方应该有“更诚恳的方式”解决双方在人民币上的分歧。小布什对中国学者的观点如此敏感出乎人们的意料。这说明,中国紧握手中的8000亿美国国债的确是一件“政治武器”。

    观察人士注意到,1月30日和31日,中国强势回击美国对台军售,非同于以往的言论反击,中国采取了贸易、外交等一系列实质措施,被国内学者看做“反击空前之强烈”。中国首次动用这样的手段来对付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外国企业。与这批军售相关的公司包括有联合技术公司、波音公司以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这些公司当中有几家在华有着很大的业务。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老话,打蛇打七寸,要打到痛处才行。既然美国都在经常使用制裁“大棒”制裁中国,那么美国也是我们掌握制裁技术的“老师”。假如如何美国一意孤行,执意要对台进行军售,这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那么,中国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对美国动用“金融核武器”—— “抛售美国国债”。这招必将会打到美国的痛处,因为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让中国人很难接受。

    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的时候,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推动本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帮了美国的忙,即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在2008年9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为5850亿美元,而到2009年1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增至7896亿美元,14个月增持2046亿美元,增幅达25.9%。现在金融危机形势稍有缓解,美国对华政策中遏制的一面就迅速抬头。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对台军售,企图在政治、军事上遏制中国。

    美国似乎认为,对台军售虽然将引起中方强烈反应,但只是暂时性的,不会对整个美中关系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美方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可能是基于下述分析: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拥有国;以经济为中心的双方已形成难以分割的相互依赖关系;如果出现正面冲突对两国都没有好处。

    然而,美国却忽略了一点,中国作为它的最大债权国,拥有足以动摇美国金融市场的能力。本来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两个大国,中美经济问题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双赢是可以做到的。而美国的政治家们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应当挑起中美在经济问题上的对抗,美方执意挑战中国,中方将不可避免地将会做出强烈反应。

    去年11月,奥巴马在访华的过程中释放出一定善意的时候,让许多人产生一种感觉,好像接触、合作的一面似乎终于要压倒遏制与防范的一面,人们对中美关系的前景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但是,仅过两个多月,美国政策的钟摆却又迅速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把中国人心目中刚刚出现的美好希望的萌芽给打碎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国进民退”是市场化进程的倒退吗 邱林 刊发时间:2009-09-03 16:12:50 光明网-光明观察[字体:大 中 小]

  牛根生曾一手开创了我国乳业的民营传奇,如今的逆向操作则再次模糊了蒙牛的资本属性。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中粮虽然联合厚朴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却强调自身只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不参与蒙牛的日常经营管理。蒙牛虽然没有卖给外资,但却导演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国进民退”的资本游戏。(7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中粮并购蒙牛得到一些评论界人士的赞赏,称这桩并购,蒙牛被中粮收编后,正式成为“中粮系”企业。对于信誉低迷的我国乳业而言,是一个再造诚信的重大契机,我国乳业经过多年粗放式的高增长,需要进行产业的整合,中粮过去一系列的并购举措表明,其具有强大的整合力,能够引发我国乳业的二次革命。

  当然,这个说法是否能得到大家认同,还是一个未知数。事实上,中粮对蒙牛早有“垂涎”之意,不过当时蒙牛正处在上升期,牛根生拒绝了中粮伸出的橄榄枝。现在蒙牛资金出现了困难,中粮得以趁此机会入主蒙牛。作为国企的中粮来说,由于太强势,如果只有它进入蒙牛,一定会引起蒙牛方面的排斥,所以中粮拉上厚朴基金联手并购蒙牛,两者将分别扮演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者不同的角色。

  人们注意到,当前出现“国进民退”现象,主要是因为民企在资金贷款这个关键问题上得不到保障。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取得银行资金支持就等于注入新鲜血液。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对民企实施并购,似乎有趁人之危之嫌。去年下半年起,国内钢铁业、交通业、民航业,轮番上演“国进民退”大戏,只是现在已轮到食品业了。

  5年前,国内钢铁的增量有三分之二来源于民营钢企,而如今许多民营钢企却成为国企的“盘中餐”。民企日照钢铁公司尽管采取了各种办法,应对国企的并购,但最终还是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去年11月被新成立的山东钢铁集团重组。今年3月,宝钢与民企宁波建龙钢铁公司签署重组协议,宝钢收购宁钢56.15%股权,从而成为第一大股东。

  与民营钢铁的窘状相比,民营航空业则面临着几乎全军覆没的局面:奥凯航空停航正待重组、东星航空破产、鹰联航空被四川航空重组。今年以来,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域都相继宣布,高速公路建设放弃之前“经营性公路”的投融资模式,转而全部改为政府“收费还贷型”公路,这意味着民营资本将被排斥出局。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指出,现在的重组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体现的并不是优胜劣汰,国有企业拿着国家的注资和银行的优惠贷款来并购,这样的资源分配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不合理的。一个充斥着国有企业“大佬”的中国市场,意味着市场化进程的倒退。

  随着“国进民退”的加剧,市场化进程倒退是有可能性的。有分析认为,由于国企和民企所处的不同产业链端,决定了金融危机下的受伤程度不同。国企多数处于基础产业,受到的冲击有限;而多数民企则处在消费端,特别是外销受到的冲击最大;在这种不同的境遇下,对国企而言,确实也是低价扩张的机会,通过并购民企向产业链的上游端延伸,寻找更可观的利润。

  我国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民营经济获得了一定的活动空间,许多人被抑制的创业精神爆发性地释放出来。当民企进入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领域后,得到了相对自由地运用,它们以远高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效率,为资本持有人自己、同时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财富。

  不过,当前的国有经济扩张、民营经济萎缩,对长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伤害,不能不令人担忧。虽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凸现了政府决策层的态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也在法律法规上有众多的条文描述,但是,为国企度身订做的制度没有丝毫被打破的迹象,因此,当前一些出现“国进民退”趋势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若单就“国进民退”作为一种现象,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需要深究的,其实这种现象因何而来。如果答案是市场导向、公平竞争,则“国进民退”同样代表着优胜劣汰,而如果答案是制度歧视、资源错配,那么,这种“国进民退”不仅不会长久,还会因其显而易见的原因让国民福利受损,甚至造成市场化进程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