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色摇篮》,激满腔悲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38:46
作者:fsqds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10-2-2
看《红色摇篮》,激满腔悲情
◆  柯孜
能在央视一黄看到这部把人民领袖塑造得血肉丰满,不仅彰显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众望所归的超人威望,而且体现了他光辉思想的电视剧,实在令人高兴,令人激动,令人感奋。
但是,统观整部作品,让笔者感触最深、痛彻肺腑的,还是充溢其间的一种巨大悲情。
《红色摇篮》所表现的,是“红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中央苏区,到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这5年零10个月的重大历史风云。”
它的可贵之处,是没有回避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以李立三、王明、博古等人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排斥毛泽东正确革命路线及其军事、政治领导以后,给我党、红军、中央苏区带来的重大损失的惨痛历史史实。
此剧将红军的胜败、苏区的得失与毛泽东的喜怒哀乐和个人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使人民领袖形象感人至深,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革命史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革命离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背离了毛泽东思想,就会遭受挫折,就会失败,反之,就会转危为安,就会胜利的伟大真理。
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血流成河的历史关头,是毛泽东首先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主张,使中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毛主席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与朱德会师,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在1930年底到1931年9月蒋介石派重兵围剿中央苏区的关键时刻,也是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后来又是在毛泽东个人虽然受排斥,但朱德、周恩来等仍坚持他“诱敌深入”的正确作战方针,粉碎了第四次围剿,直至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那时,正如党史专家所说,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1933年的中央苏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共设有60个行政县,中央红军有13万人,总人口为435万,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历史上第一个为劳动大众当家做主的政权,已初具规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已露出曙光。
然而,“崽卖爷田心不疼”的王明、博古等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利用共产国际的威望和窃据到手的最高领导权,肆意排挤打击毛泽东,一意孤行地瞎指挥,致使红军伤亡惨重、节节败退,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把一个以毛泽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苏区军民流血牺牲艰苦创建的好端端的中央苏区毁于一旦。
剧中,在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撤出苏区之前,大病初愈的毛泽东参加最后一次临时中央政府会议。
他说:“我们这个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在座的各位,还有在前方作战的同志,为了建设和管理这个国家,尽了心也尽了力,流了汗也流了血。诸位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我毛泽东只有行个大礼,聊表心意啊。”
接着,他怀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弯下伟岸的身躯,给同志们行了个鞠躬礼。
毛泽东的这个鞠躬礼,令人心灵发颤。
他这是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代那些毁掉中央苏区的罪人向“流了汗也流了血”的苏区同志们赔罪致歉;
他也是作为一位预感到革命即将遭受严重挫折得战略家,在怀着无力回天的悲切心情,向胎死腹中的人民新生政权默默致哀呀!
结合毛泽东的深切悲情,剧中穿插了三个极具感染力的情节:
——炮火连天的长汀松毛岭战场上,坚守阵地的红军浴血奋战,以八干爷为首的民间艺人冲上了前线,冒死演唱《风吹竹叶》,鼓励指战员们拼死一搏;
——有人跑来汇报,一位临终老人要求死前能见当红军的儿子一面,但他的八个儿子已为保卫苏区全部牺牲。毛泽东抱着儿子毛岸红去见老人,以儿子的身份慰藉频死的老人家;
——为了跟主力红军转移,毛泽东和妻子贺子珍在丢失女儿毛金花以后,又不得不将小儿子毛岸红交给贺怡寄养……
剧情至此,已令笔者百感交集,挥泪不止。
因为,大家知道,为创建和保卫这个工农割据的人民根据地,不仅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和工农子弟流血牺牲,就连毛泽东本人也有爱妻杨开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自己不仅一直受到排挤打击,而且几度重病垂危,险些捐躯,还有朱德的爱妻伍若兰(苏维埃妇女部总指挥),在1929年初国民党“会剿”井冈山时,随红四军南下开辟赣南根据地,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杀害。(可惜,《红》剧中不知何因没有表现这壮烈的一幕)
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却轻易毁在党内机会主义者的手中。这样的悲剧当然不仅仅是我们党、红军以及中央苏区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悲剧。这个革命得而复失的悲剧,恐怕就是此剧编审者对中国革命曲折进程的深层思考,当然也是这部红色经典最可宝贵、最发人深省的深刻内涵。
真实的历史史实是,红军主力撤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老财的还乡团卷土重来,千千万万的苏区人民和留守苏区的共产党人、红军战士,的的确确遭到了二茬苦,受到了二茬罪,被砍头,被杀戮。被留在苏区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就是在反动派卷土中重来之后被捕牺牲的。
不仅如此,转移出去的红军,为了打破敌人的封堵,打开长征的一条血路,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
第二道封锁线,损失9700余人;
第三道封锁线,损失8600余人;
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湘江之战,八万六千多名红军官兵,就牺牲和失踪约三万一千人,被俘约六千人。殿后的红八军团不复存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军团6师18团和红五军团34师全军覆灭。其余各部编制在湘江之战均只剩不足半数。
据当地乡民的描述,红军突破湘江以后,湘江江面上一片灰色,在下游全州湘江边有个回水湾,湍急的湘江在此趋于平缓,红军遗体最后都漂到此地,看后让人心惊胆战,当年的全州人此后发誓说“一年不喝湘江水,三年不食湘江鱼“。那是何等的惨像,又是何等惨重的悲剧!
而后,红军在将近一年的长征途中,又有多少铁血儿女战死、冻饿、患病躺在了二万五千里的山川河流和雪山草地上?
这一切,怎能不让人痛彻肺腑?怎能不让人百感交集?
剧中,毛泽东虽然已经预期到亲手创建的中央苏区的丧失,但仍以一个伟大无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对他身边的同志们说:
“我们在这片红土地上奠定的革命道路、建党思想、执政观念和治军原则四块基石,终将会构筑起新中国的大厦!”
毛泽东是坚定的,执着的。靠着他的坚定和执着,他从遵义开始,带领着党和红军,动员团结全国各阶层人民,“而今迈步从头越”,经由延安、西柏坡,一直到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央人民在政府成立了”,终于构筑起了新中国的大厦,开天辟地建立了一个摆脱千年梦魇,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是坚定地,执着的,同时他也是睿智而敏锐的。就在他所领导的社会主革命和建设节节胜利,崭新的人民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的时候,他觉察到了来自党内的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而且,无论从历史上(包括中央苏区的得而复失)的惨痛教训,还是党内国内以及国际上修正主义思潮的泛滥,都使他意识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危险就在共产党内,尤其来自高层的危险最致命,最可怕。
于是,早在1963年5月9日,他就在对《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教材》的批语中明确指出: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不然的话,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管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教材》的批语1963年5月9日 发表于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如果说,我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读到他老人家的这一段批语时,尚没有足够的警觉,甚至认为是过重地判断了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夸大了变修复辟的可能性。那么试问,在今天——也就是他老人家所预言的“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之后,是不是出现了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也变成修了正主义的党呢?以他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几千万革命烈士流血牺牲创建的人民共和国,是不是改变了颜色呢?
非常感谢《红色摇篮》这部极具警示意义的电视剧,它能以当年中央苏区惨遭丧失的历史悲剧昭示天下,煽起一股巨大的悲情让人们思考祖国和人民当今的命运,思考中国的振兴之路。也非常感谢此剧的编剧邵钧林、导演金韬,饰演毛泽东的王霙、饰演朱德的王伍福、饰演周恩来的刘劲等演职员,以及江西、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给全国人民提供了这么一部与低俗挑战、崇尚崇高的精品佳作。
其实,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几十年的普及,有毛主席亲自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预演,我们广大的共产党人、工农民众、知识分子和青年是会越来越清醒地进行理智的分析判断的。
行文至此,我的眼前仍闪现着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那些宁死不屈的红军战士,特别是八干爷和鼓手牺牲后,瘦弱的小九妹继续给红军唱着歌。没有乐器了,她就捻下一片树叶放在嘴里,跌倒了爬起来,冒着炮火硝烟,顽强地吹着那首《风吹竹叶》的曲调——
风吹竹叶,响叮当,
自动报名,上前方。
前方打倒反动派,
要把敌人一扫光。
赤水煮粥一锅红,
红军来了播火种。
骑马挎枪打天下,
分田分地闹哄哄。
太阳出来半边红,
红军都是大英雄。
韭菜开花一管子心,
心向领袖毛泽东……
我想,《红》剧给我们的悲情不是绝望,而是悲情之后历久的思考。
最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套用一下剧中毛泽东在撤离红区时所说的话,与大家共励——
“我们在这片红土地上奠定的革命道路、建党思想、执政观念和治军原则四块基石,终将会筑固新中国的大厦,粉碎一切企图颠覆社会主义祖国、复辟倒退的反动逆流的!” ( 2010-2-2 )
关键字:文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