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马喜欢的二十五本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2:12

狄马喜欢的二十五本书

█狄马

 

1,《胡适的声音:1919-1960:胡适演讲集》胡适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这是一本胡适的演讲集。书中汇集了胡适从1919-1960年的演讲词25篇。举凡教育、学术、修身、创作等事体无所不包,但对我启发最大的有两个方面:1,胡适以亲历者的身份,说清了作为一场学生运动的“五·四”之所以在后来能成为一场启蒙运动的原因;2,白话文之所以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一举击溃风行千年的文言文,主要是因为白话文是用活的语言作活的文学,符合人情物理。文言文作为一种死的语言在世千年,不是因为它比白话文高级,是因为它作为国家统一考试的钦定语体,可以给文人士大夫挣来名利。就像现在的教授也未必人人喜欢“学报体”、“新华体”,只因它能评职称、分房子,故不得不匍匐作小,忍气书写。

 

2,《致命的自负》[英] F·A·哈耶克著  冯克利 胡晋华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这是哈耶克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副标题“社会主义的谬误”,大致可以概括本书的主题。哈耶克写作此书时已届耄耋之年,原计划是以“社会主义是否是个错误”为题,在巴黎这个西欧左翼思想的大本营和论敌设场斗法,但这种带有严重中世纪骑士风格的构想很难落实。比如社会主义的代表是谁?由谁来推举?最后是在同道的鼓动下,把原为论战准备的发言提纲扩展为这本专著。它可以看作是哈耶克对自己终身反对计划经济,毕生探讨市场文明运行原理的一次总结。简单地说,就是“不知道的也是不能计划的”,因为知识的分散性、多样性和易变性,决定了不可能有任何一个机构或头脑可以对他们进行计划。如果非要这么做,那就是一种“致命的自负”。

3,《如彗星划过夜空》林达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2006年3月第1版

 

这是旅美作家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前三种因本人写有《林达是谁》予以绍介,故不赘述。单说这一本甚是了得。它主要围绕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人和事,来讲述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其中为多数中国人所陌生的情景是:制宪会议在遇到重大分歧时所表现出的忍耐和妥协,还有这些老牌“绅士”到教堂里寻求上帝支持的动人画面。文笔轻松,如话家常,这些风华绝代的英雄人物“如彗星划过夜空”,只留下他们制定的一部宪法一管几百年,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4,《通往奴役之路》[英] F·A·哈耶克著  王明毅 冯兴元等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8月第1版

 

这是经济学家哈耶克最负盛名的一本书。令人惊奇的是,本书作者并未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过一天。此书出版时的1944年,斯大林王朝的“大清洗”和“肃反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个伟大思想家惊人的预见能力就体现在这里。

他清楚地洞见了这一点,并以令人信服的逻辑说出了如下真理:人世间那些最伟大的发明、制度并不是由一两颗自以为伟大的头脑设计出来的,而是自发秩序运动的结果。正是把一个国家变成天堂的愿望,把人导向了地狱。这是二十世纪大半个地球用几亿生命换来的教训。

 5,《爱因斯坦文录》[美] 爱因斯坦著  许良英刘明 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这本爱因斯坦的文集荟萃了这个大科学家的83篇关于社会政治的精短论文,也收录了一些通俗科学的文字。编者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爱因斯坦专家许良英,虽然他的名字被尘封已久,但读者仍然能从选录的文字中看出他特立独行的思想。

与我们习见的科学家不同,爱因斯坦是一个高尚、有趣、富有艺术情怀的人。他的文字就像他崇拜的作家叔本华的一样清澈、透明、富有质感。风格是思想的剪影。他的文章就像他的思想一样深沉、激昂、并始终闪耀着人道的光芒。

6,《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著  中华书局  1984年5月第1版

 

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上认同“五·四”先贤们的观点,但具体到某一部典籍就不能轻易言之。相对于儒家缺乏平等、好名趋利的作风,我更喜欢道家的遗世独立、清静自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本书,著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最早是通过余杰的一篇文章《鼓响谁应》知道他的名字的。通读三过,我发现,老子就是古代的自由主义者。他的“无为”大致等同于现代的“消极自由”——胡适把它归结为“不干涉主义”。此外,他的“为而不争”、“谦让处下”以及决绝的反战思想都对我有深刻的启发。

7,《回眸莫斯科》蓝英年著  文汇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此书只是俄罗斯文学专家蓝英年先生反思斯大林王朝作品的其中之一。严格说来,还应加上他的《青山遮不住》、《寻墓者说》、《冷月葬诗魂》、《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苦味酒》才能构成一座恢宏的纪念碑。这一系列深刻揭露苏联政权反人类、反人道、反文明的极权主义罪恶的作品,在本世纪的最初几年里曾对我产生过深刻的撞击。它使我认识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与地狱相通,但又似曾相识。

记忆是捍卫历史的最佳手段,因而,历来的专权者都致力于遗忘。所幸成功者寥寥无几。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对未来还保有希望的理由。也是蓝英年的意义所在。

 

8,《政府论》(下)[英] 洛克著  叶启芳瞿菊农 译 商务印书馆

             1964年2月第1版 1997年4月第9次印刷

 

这是洛克《政府论两篇》中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批判封建王朝的君权神授说的,因有大量的基督教背景知识,因而中国读者普遍觉得没有第二篇读着容易。就我自己而言,在接受洛克的自然法理念之前,我没有任何系统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读此书,我只是凭一个知识人二十年的乡村生活经验来映证和比照书里的内容,所幸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读懂了洛克基于自然法理念之上的国家学说,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以及行政、立法、司法分开,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一整套哲学思想,而且毫无障碍。因为在法律够不着或不屑管的地方,老百姓从来就是以自然法作为安身立命的工具的。

9,《往事并不如烟》章诒和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这是一本在面世之后就遭到来自官方和民间两方面质疑的书。官方的质疑自不必说,民间的质疑主要是说这些共产政权下的大知识分子“吃谁的饭,砸谁的锅”,比起当时吃不饱饭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连洗脸毛巾都两周换一次,还嚷嚷什么?抛开这些人的帮凶心态不说,单说这“锅”是干什么用的?饭又是从哪里来的?“锅”如果不能给人饭吃,那么造锅的人砸一砸它有什么不可?!“饭”天然地属于造饭的人,而不是替“造饭者”管“锅”的人。我是一个出身于农村的苦大仇深的人,但我并不觉得先富起来的人“毛巾两周换一次”有什么不对。一个社会要发展,是要想法使贫者变富,而不是把富者拉贫。

 

10,《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2版

 

这是一套被我看破了的书,除去一些重要章节和我写文章时引用的段落反复读过不算,这书我从头至尾通读过五遍,好多经典段落我可以背诵出来。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唯一可以和西方文学经典相媲美的作品。它多元、复合的文学手法,博大精深的哲学意蕴,以及由此达到的思想高度,迄今为止无人匹敌。因而我曾跟人说,如果世界发生了一场大洪水,上帝规定每人只能带一本中国书,那么,我就选《红楼梦》。至于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我想留给那些红学专家评职称,省去不谈。

 

11,《俞平伯说红楼梦》俞平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1版

 

因为喜欢《红楼梦》的原因,我几乎把有关“红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都读过了,但给我启发最大,最使我经久难忘的,还是这本薄薄的小书。相对于日后汗牛充栋、玄而又玄的红学著作,俞平伯的这本小书带有初创时期的朴实明了,但正是这种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使我觉得,学问本来是可以在朋友之间快乐地讨论的,只是一班无知妄人故意把它弄复杂了。一以自炫,二以哄人,其实全是心虚作祟。学问变简单了,学者的名利何寄?这是我之所以看重这本小书和它的研究方法的原因。

 

12,《太平杂说》潘旭澜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这是一本绝版的书。2000年上市以后加印过一次,随即被宣布不再印行。因为这一本讲述太平天国从起家到覆灭的杂感集,一反中国大陆几十年来高调褒奖洪秀全是“农民起义的代表”以及“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等陈词滥调,倒是揭穿了洪秀全逼真的邪教领袖的面目。其实农民起义不能一概而论,洪秀全和李自成不一样,李自成和张献忠也不一样。

与大多数自由派知识分子不同,我对农民起义始终持一种同情的态度。但我也承认,无论那一场农民起义都不可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道理很简单: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的农民起义,如果每一场都把历史往前推一步,那么到近代也推得差不多了吧?何以会越推越落后了呢?

 

13,《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罗尔纲著北京三联书店 1998年7月第1版

 

这是罗尔纲先生在世时亲撰的最后一本书。重点讲述他在胡适家里做“徒弟”时的生活,其中最繁重的工作是替胡适的父亲整理遗著,但罗先生坚决不收报酬。大概在那一辈人看来,“徒弟”就是“徒弟”,不交“学费”就已经够好的了,怎么敢言“工钱”?书中有几段感人的故事:讲胡适非常关心罗的生活,有几次非要他收下“月薪”,罗竟当场哭了起来;还有两次是胡适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工作上的马虎,罗也竟难过得哭了起来。这使我们看到了上一辈人如切如磋的治学图景。这样的老师与这样的学生现在都看不到了。现在所能看到的是,博导“老板”和“徒弟”们相互利用,彼此瓜分“课题经费”的欢乐情景。

14,《思想录》[法] 帕斯卡尔著  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

1985年11月第1版 1997年2月第5次印刷

 

本书作者帕斯卡尔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之一,他甚至在18岁时就开始设计计算机。他在大气压力、真空研究等方面的贡献都属于当时世界一流的水平。这本巨著是他在科学研究之余,代表他所属的冉森教派抨击耶稣教派时写下的。全书采用格言体形式,思考深沉,逻辑森严。我独独惊异于一个人的思辨与想象力能达到如此不可思议的境地。它在揭示人性的矛盾、复杂以及局限性方面前无古人。国内学者好引用他的“人是一根芦苇”的话,但那只是大海之一滴,万绿之一叶,附庸风雅而已。

 

15,《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吴思的历史学著作——还应加上他随后出版的《血酬定律》,是近几年公开出版的图书中少有的上乘佳构。其中尤以第一本《潜规则》影响最大。它揭示了在正规则、明规则之外秘密甚至半公开运行的“地下规则”,这种规则虽然明里不为官方承认,但却是比“明规则”更真实地运行在中国历史中的。因为吴思创造的这个词,生动而准确地解释了现实的社会历史,所以在他以后“潜规则”已成为人们公开使用而且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他的写法也一反传统治史的人高头讲章式的“宏大叙事”。一个深刻的道理他是穿插在故事中阐发的,往往引人入胜,如话家常。

 

16,《动物庄园》[英] 乔治·奥威尔著  张毅高孝先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10月第1版  2000年8月第2版

 

这本书连同他的《1984》现在已成为世界反“极权主义”、反“乌托邦”的经典著作,他所创造的格言如“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已成为流传甚广的口头禅。而令人惊奇的是,奥威尔,这个出神入化揭露极权主义制度,进而粉碎“俄国神话”的人,自称“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实际上他在斯大林王朝没有呆过一天。这再一次显示了,一个天才作家惊人的洞见能力。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吸引力,除了它奇妙的构思,还在于它的“黑色幽默”,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反讽能力。

17,《叔本华论说文集》[德] 叔本华著  范进柯锦华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99年9月第1版  2000年4月第2次印刷

 

与叔本华的另一重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同,此书并非专门的哲学论著,而是广泛涉及了作者对人生、社会、文学、艺术、宗教、伦理、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思考。这些思考当然无不浸染着作者悲观主义哲学的倾向,但相信没有偏见的人都会为他的深刻和睿智所倾倒。

与康德、黑格尔等一般德国哲学家不同,他并没有力图在著作中建构一个庞大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体系,而是处处弥漫着他个人的感情色彩。叔本华的语言简洁、明了、逻辑谨严,呈现出一种罕有的删节之美。接近于我理想中的写作风格。

 

18,《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 色诺芬著吴永泉 译商务印书馆

1984年9月第1版  1997年4月第3次印刷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号称“希腊三杰”,其中尤以苏格拉底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最巨。就像中国的孔子一样,苏格拉底也属于文明破晓时分的人物。他对知识的态度,完整而实用的教育思想,以及毕生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决心,包括最后宁愿去死都不肯违抗国家法律的殉道精神,都是整个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

这本小书和《论语》一样出自苏格拉底弟子之手,文笔生动、有趣,整个论辩过程都在一种娓娓对谈中展开,其中不乏调侃、机智、甚至耍赖的活泼场面。这使我们在领略大哲智慧的同时,也获得一种观赏戏剧般的快乐。

 

19,《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1994年南京 

 

我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读《圣经》,迄今已有15个年头,但因为懒惰、心力不济等原因,我至今没有通读完这本“和合本”的《圣经》。《新约全书》是读完了,四大福音是反复读过的,《旧约全书》的重要章节也基本上读过了。我尤其喜欢《传道书》,前后反复阅读,不计其数。在我无数次陷入生命、死亡的绝望境地里时,是世事阅尽的所罗门王用他的智慧拯救了我。《新约全书》中耶稣满含悲悯的教导,以及他独有的启发方式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盐。我愿用有生的时间寻求它的道,并永远追慕它的智慧。

 

20,《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这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大学生案头必备的书。在那个旧梦与新岸齐集、启蒙与复古拉锯的年代里,我是其中最激烈的一员。这本美学通俗读物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悸动和伤感,深深地撞击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原先的那个简装小本被我读破了,后来又出于一种追思和纪念的心情,买了一本带有插图的珍藏本,书是变得豪华了,但那个时代的自由气息和奋发精神却再也买不回来了。

 

21,《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谔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4年4月第1版 

 

这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述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逸闻轶事的小说。这本小说因其记载人物的简约生动、含蓄多致而为历代士大夫所推重。我曾在大学毕业后衣食无着的境地里,挑灯夜读此书多遍。深深地体会过千年以前的同道内心的苦楚、寂寥和愤懑,也由此很鄙薄那些以魏晋风度装裹起来的当代“名士”。前者是不得已而为之,后者是有意而为之;前者是生活方式,后者是舞台效果。

 

22,《记忆与印象》史铁生 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史铁生是当代唯一一位使我保持了长久关注热情的作家。他的书从早年的《命若琴弦》、《好运设计》、《务虚笔记》、《老屋小记》到后来的《病隙碎笔》我几乎逐一读过。这不仅源于他和故乡陕北的一段不解之缘,更重要的是他在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过程中,所呈现的那种罕有的形而上品格。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信仰缺失的国度,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写作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这本小书是回忆他过往生活的散文和中短篇小说集,汇集了诸如《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一些名篇,是我的心爱之书。

 

23,《白鹿原》陈忠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6月第1版

 

在我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当代唯一一部能称得上“史诗”的作品。作者忠实历史的方式不同于前辈作家柳青的“一厢情愿”。作者因为忠实生活、忠实笔底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因而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超出了作者的“价值预设”。人物引导作者朝着更真实、更理想的方向上行进,使这部小说产生了远非作者所能想象的“复合效应”。这就是西方文论家常说的“意图迷误”。

 

24,《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王国维著商务印书馆 2001年3月第1版

 

王国维先生一生涉猎多种学科,著述颇丰,他的文章融汇中西,多具开创意义。本书撷取他在文学领域里的三篇代表作:1,《红楼梦评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用西方哲学解读中国文学的比较学论文;2,《人间词话》,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意蕴的“境界”说。这是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和精髓;3,《宋元戏曲考》是中国第一部用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戏曲的专著。

这本小书篇幅不大,不及当今博士论文的一半,但所言往往振聋发聩,催人深省,使我这个对古人腹诽多于崇敬的人也不得不“睁了眼看”。

25,《哈维尔文集》[捷克] 瓦茨拉夫·哈维尔著 崔卫平 译

 

这是一本自费印刷的仅供朋友之间私下传阅的学习资料。卸任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是我们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后极权”的概念,并以大量的来自我们身边的事例,分析了在“后极权社会”里生存的人恐惧而麻木的精神状态。它帮我打开了认识眼前生活的通道。

                                     2008年2月19-25日草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