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信贷资金出逃股指砸破3000点 流动性偏紧市场人心惶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12:51

千亿信贷资金出逃股指砸破3000点 流动性偏紧市场人心惶惶

2010年01月29日 22:58华夏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1

本报记者 贺江兵 金水 北京报道

“一千万的资金,我自己只有三四百万的本,其他的六百万是去年1月份按揭了两套房子从银行贷的款。贷款期限1年,现在到期了,银行催着还呢。我也赚了不少,卖了部分股票,把银行本金和利息还了,剩下的先把老本转到银行账户上,赚的钱还放在股市里。”

1月28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在一家券商营业部的大户室门口采访了一位姓李的大户,而这间大户室的千万元级大户们有七成都从银行贷款炒股。“去年贷款容易啊,手续简单,有拿自己房子抵押按揭的,也有直接担保就办到贷款的。”

这就是流动性过剩时股市里的公开秘密,当流动性回收时,这笔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的资金就会成为最先出逃的砸盘者。

刚刚过去的一周,就是这样一个传闻频出,指数连跌的市场。

现是传闻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在1月剩下的时间内停止发放贷款;接着是市场传闻央行对工行、中行、中信和光大四家银行实行惩罚性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多调0.5个百分点;接着,又有外电称四家银行被征收的存款准备金已于26日上缴。沪深两市随之应声而跌。

1月26日,A股呈现了百余点的振幅,盘中触及到3001.96点,尾盘回升却留下了一条大阴线。随着传闻不断更新版本,A股在27日呈现倒V型走势,轻松击破3000点,在经过101天后,A股重回“2时代”。

1月28日和29日,A股市场向上震荡却再难收复3000点,最后沪指收于2989.29点,而受到传闻影响最大的金融股,一周时间里整体下跌6.51%。整个1月份上证指数下跌8.78%。深圳成指下跌11.4%。

货币偏紧风声之下,谁在抢先出逃?

《华夏时报》记者的多方调查发现,最敏感的还是那些由信贷违规入市的资金,而1月份大概有数以千亿计的违规资金撤出。

信贷“点刹”股市向下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长期关注中国股市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中国股市跟信贷新增贷款正相关,信贷投放的多,股指就会走高;投放少就会走低,股市主要还是资金推动型,而市场上的资金最重要来源就是银行信贷,十多年来股市和新增贷款的走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1月28日,郭田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本报记者发现,2008年11月,宽松信贷政策开始落实,当月信贷4769亿元,同比增长446%,上证综指也在这个月筑下了1664点的最低点,随着11月以后贷款持续暴增,股指也逐步上扬。

2009年一季度,全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4.6万亿,上证综指从年初的1820.81点上涨到3月底的2373.21点,涨幅30%。而本轮A股调整的拐点出现在2009年7月底8月初,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仅为3559亿元,同比下降了6%,环比下降了76.74%。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2010年初,央行和银监会释放信贷收紧信号,全年计划新增贷款7.5万亿,增速下降,央票利率走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并采取区别化实施,定向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一系列信号引发了投资者恐慌,本周股市击穿3000点大关。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飚表示,大多数人没有料到信贷紧缩来得如此快,各种政策预期都提前了,新增信贷增速在下降,投资者担心经济增长也会降下来,投资都看预期,这就导致市场的暴跌。

不过,郭田勇也认为,暴跌是对信贷政策的误读。“7.5万亿比去年是降低了25%,但还是属于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国海证券研究所所长马金良也很纳闷市场反应如此激烈,总体信贷规模还在快速增长,央行只不过想勒住缰绳,防止信贷失控,这对经济是良性的。

“上涨的时候是非理性,下跌的时候也是非理性,银行和煤炭都是非常低估的品种,但还在杀跌。”在马金良看来,信贷紧缩和股指期货提前增加了市场的变数,很多投资者只好出来先看一看。

长期来看货币不会太紧,谁在1月份迫不及待地就要离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