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航海只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03:24

郑和航海只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作者:周振鹤

 

   《1405》作者孟席斯实在不必替中国人太费心思,去设想一些他们实在没有做过的事。而我们自己在佩服祖先航海能力的同时,也不能无端地将发现美洲这个桂冠戴在自己头上。倒是藉着纪念郑和航海的机会,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没有将六百年前的航海强势保持下去,进而发展为一个海上强国,却反而在后来受到海上强敌的欺侮,这才是更加有意义的事。


    郑和航海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历史事件。早在六百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具备了远程航海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中国的确领先于世界的航海水平。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玛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特大事件,但比郑和航海晚了八九十年。无论从船只的大小,船队的规模与续航的能力看,郑和船队在当时的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李约瑟认为明朝初期的水师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恐怕就是从郑和航海的事件推导出来的。今人孟席斯认为郑和船队在1421年发现了美洲,甚至说郑和船队到过澳大利亚,环行过地球,虽然这种说法荒诞不经,但是就郑和航海的能力而言,要做到这些事并非完全不可能,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事实际上都没有发生,郑和航海最远只到达东非海岸,而且这样的航海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空前的,同时也是绝后的,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孤立的历史事件。明朝中期以后,世界上再也见不到中国航海事业的辉煌,这是什么道理?越是曾经有过的灿烂,越是让我们觉得纳闷,是什么原因使航海大国成为绝响?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始终只是大陆意识,海洋意识从来只是非主流意识,是民间,而且只是沿海地区的民间意识而已。数千年来,中国始终以农立国,而且这个农业意识甚至还狭隘到只是以农耕,即以种植业为主。连畜牧业、渔业、林业、手工业都不大受重视的程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沿海地区的海洋意识,也主要只是“以海为田”的观念,因为陆地上田园不够,无以为生,只能向海洋去“讨”生活。闽南地区的方言有一个词极为生动,形容到海上去捕鱼捉虾为“讨海”,说明渔业只是弥补农耕正业以外的一种副业而已。大陆意识不止在具体行为上体现出来,即在宗教观念上也暴露无遗。也许有不少人误会中国有海神,例如东海龙王一类。但仔细分析就知道,海龙王并不是海神而是陆神,因为他的任务是行云布雨,保证田园的丰收。虽然他住在海里,但责任却在陆上。如果陆地上长时间亢旱不雨,庙里的龙王就有可能受到烈日曝晒与鞭打的处罚。而且中国不但海里有龙王,河流里头也有,更充分说明了龙 王并不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海神,那个海神波塞东统治的是与陆地相对立的水中世界,与地上的事务毫不相干。
    不错,在郑和以前,中国也有过片断的,不能说不重要的航海纪录。从先秦时代起,处于山东地区的齐国,除了利用海滨的渔盐之利以外,也有过一些海上航行活动,但遗憾的是,后来不是齐国统一天下,而是秦国统一天下,秦人的强烈的农耕意识统治了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尽管如此,两汉三国至隋唐,航海活动虽主要只是沿岸航行,也仍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汉代曾远航至印度南部,唐代更达到了波斯湾。只是这些海上活动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海上贸易活动主要是外国人来华贸易,而不是中国人的外出经商。宋以后,中国的海商才逐渐发展起来,也在这个时候才相应出现保护海上航行的女神妈祖,然而即使妈祖也不是海神,只是对航海实行保护的陆上神。
    强烈的大陆意识在明代发展到高峰,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认为海上活动即使能带来新的土地,也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因而厉行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这种思想不但指导着有明一代的海洋政策,而且延伸到清代,乾隆皇帝毫不犹疑地拒绝了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就是明证。因此在朱元璋之后不久当皇帝的朱棣,组织郑和航海的大规模国家活动,只能是因为一种特殊的目的,而不是受海权意识的推动。没有海权动机的远航,即使再有能力,也不会发展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
    另外,从中国人的自然观来看,也不可能有环球航行的思想基础。中国人始终认为大地是平面而不是球体,所以才有南辕北辙这样的成语。天圆地方的概念直到晚明才被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新地理知识所动摇。相反,古希腊人早就意识到大地是球形,所以千余年后的哥伦布才会向西航行去寻找印度,尽管他知道印度是在东方。没有地球观念的郑和则不一样,他绝不可能去进行环球航行,他必须以去路为回程,考虑如何回来的办法。中国古代航海活动始终以沿岸航行为主,这是比较安全保险的办法,即使是印度洋也可以沿岸航行的方式绕过去,而不一定非冒穿越的危险不可。如果从沿岸航行的角度看来,郑和航行至东非海岸已经是很长的路途了,因而不得不止于此。


    一无理念,二无必要,所以郑和航海不会有发现美洲的结果。而且即使郑和发现美洲又如何?伽马远航印度,为殖民主义者开辟了东方,哥伦布横穿大西洋让美洲成为欧洲人的新领地。这两件事的标志性意义在于,欧洲从此控制了全世界的海上霸权,这是政治地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所以即使郑和真的发现了美洲与澳洲,也只能反衬中国统治阶级的没有见识,始终只能以大陆意识来治理国家,来对待世界,其最后结果必然是被人用海上武力打开国门,经受百年的耻辱。
    从六百年前郑和航海的事实看来,中国人或许有能力在十五世纪初进行环球航行,也有发现美洲的可能性,但事情毕竟没有发生。近来掀起不小风波的《1405》作者孟席斯实在不必替中国人太费心思,去设想一些他们实在没有做过的事。而我们自己在佩服祖先航海能力的同时,也不能无端地将发现美洲这个桂冠戴在自己头上。倒是藉着纪念郑和航海的机会,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没有将六百年前的航海强势保持下去,进而发展为一个海上强国,却反而在后来受到海上强敌的欺侮,这才是更加有意义的事。

 

转载自《文汇读书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