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孙武:刘伯承元帅的最后岁月(潸然泪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8:22
 在刘伯承元帅一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负伤九处:

    左脚一伤;

    颅顶一伤;

    右眼一伤,使其不幸失去右眼;

    右腿股动脉一伤,险些丧命;

    左臀部一伤;

    左腿受伤,损及神经,一度拐腿不能行走;

    右腿侧面一伤,弹头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抠了出来;

    左脚侧边一伤;

    右手侧面一伤。

    叶剑英曾诗赞刘伯承"遍体弹痕余只眼"。这些创伤时刻折磨着老帅,直到一年前,伤情恶化,不得不从南京转往上海医疗,当时,邓小平已调至中央担任总书记,经常过问老战友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进展情况。刘伯承自己形容道:"感觉残老的身体就像一部长久用损的汽车,小修未好又经近年过分使用之后,遂成一部难好易翻的破车。近来寒潮时降,左脑后部与两太阳穴处常作胀痛,眼复流泪水至头部昏眩。"

    在邓小平的劝告下,刘伯承于1957年8月6日写信给毛泽东:

    "原来就是残衰多病的身体,勉任六年学术工作,极感吃力。自1953年患虚脱症以来,脑力、眼力、神经和创伤诸伤旧病反复纠缠,已经难于看书提笔,休假也多,因而不能时常参加教材编审工作。"

    刘伯承恳请免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照准同意。

    虽然刘伯承卸任将近一年,但中央军委准备召开有全军高级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批判所谓的"教条主义",勒令刘伯承作公开检讨。 邓小平认为把刘伯承作为"教条主义"的代表来批是不公正,也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极"左"的政治空气下他无力回天。为了让老战友免遭公开被批斗的屈辱,他专门找到毛泽东,恳切地说:"伯承同志是位组织性很强的老党员,他身体不好,只要表个态就行了,我看不必上台作检讨了。"

    毛泽东没有吱声,会议按原定计划进行。

    6月20日,军委扩大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与会者增至1442人,规格也由三座门军委会议室搬到中南海怀仁堂。随着会议的深入,斗争的范围越来越大,牵涉的人员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刘伯承、萧克扩大到叶剑英、粟裕、李达、陈伯均、钟期光、宋时轮等众多高级将领。

    7月上旬,军委扩大会议进入高潮,由刘伯承到会作检查。

    那天,刘伯承从南京赶到北京,刚下火车,他就一个踉跄,险些倒在月台上。人们搀扶着他到陆军医院检查。

    医生建议:"您得卧床休息。"

    "不行,我得起来,我要到中南海作检讨,大家还等着我呢!"刘伯承挣扎着强撑病体赶到怀仁堂。

    怀仁堂前,邓小平第一个迎出来,紧紧地握着刘伯承的手,嘴唇嚅动了几下,想说又不知说什么好,便牵扶着刘伯承走进怀仁堂。怀仁堂内,1400多位高级干部胸前的将星亮得耀眼。

    扩音器传来主持人的声音:"下面由刘伯承同志作检讨。"

    大堂鸦雀无声。刘伯承走上讲台,掏出准备好的讲话稿,边念边讲,边讲边念。讲到动情时,想到委屈处,禁不住哽咽起来,老泪纵横。他的战友,他的部下,他的学生,他的战士,面色沉重、复杂。

    刘伯承作完检讨后,怀仁堂竟然响起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

    作检讨还能赢得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现象!
刘伯承讲完后,又是他的老搭档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伯承同志对党的领导是十分尊重的,对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视的。我和他相处多年,深知他党性观念之强,组织纪律性之强。"
    继邓小平之后,陈毅、朱德等人也仗义执言。

    刘伯承成为第一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元帅,被调离了领导岗位。刘伯承身心遭到极大打击,他将冤屈深深地埋在心里。他的夫人汪荣华回忆道:

    "你在讨袁护国的战争中失去了右眼,凭着一只左眼,参与组织南昌起义,参加指挥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战斗,走过茫茫雪山草地,率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歼灭大量敌人,没想到在这次反'军事教条主义'的运动中,你的左眼又受到极大损伤--得了青光眼,逐渐减退了视力。多么不幸啊!此后,有人还想给你加上'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总代表'的帽子,不过没有做到。那些日子,我看得出来,你的心里是不平静的,常常一个人深思默想。是啊,这样的冤屈,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可是你承受住了,坚强地承受住了。从来不发一句牢骚,不说一句怨言。越是这样,我越着急。当我想劝慰你时,你反而对我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嘛,我刘伯承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20年后,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出了公正的结论,明确提出:"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刘伯承在一二九师时的老战友徐向前也说:"建国以来,办了许多学校有很大的成绩,但后来吃了两个大亏,一个是反正规化吃了亏,一个是反教条主义吃了亏。"

    刘伯承最后的遗嘱,点名要邓小平主持自己的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刘伯承逝世,邓小平、卓琳率子孙最先到达灵堂。刘帅遗愿实现。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后,刘伯承虽然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实际已经赋闲了。特别是在林彪取代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和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刘伯承更是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刘伯承常常自嘲地称呼自己为"残废军人"和"编外参谋"。他在给叶剑英的一封信中说:"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我的身体日趋不好。但是,从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军队建设出发,凡是他们愿意问我的,或者我想到了的问题,我都以参谋的身份向他们提出来。当然,我的那些意见,都是些老经验、老生常谈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新的情况,而他们基本上是听了算了,很少回过话。" 赋闲未敢忘忧国。当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红色狂潮冲天而起的时候,当他的老搭档被作为走资派的第二号人物面临厄运时,他一颗已经习惯于宁静的心开始激荡起来,他把陈毅叫到家里来问情况。

    刚听到陈毅下车的声音,刘伯承就摸索着迎到书房门口:"是陈老总来了吧?快讲讲,城里怎么样了?听说国防部大楼也被冲了,这还了得!还有贺胡子,你这几天见到他没有?小平同志的情况怎么样?"

    陈毅不想谈这些烦心的事,岔开话题问:"怎么样,老同乡,最近身体可好?"

    刘伯承摇着头,叹息着说:"不行喽,啥子也看不清了。看样子,我这只左眼也快要瞎了。"

    "瞎了好。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嘛!"陈毅心里窝火,语气也冲,说完往沙发上一坐,重叹一口气。

    刘伯承与陈毅心灵相通,他明白挚友的感受,接过话:"眼不见心也烦。谁叫我耳朵没聋呢!世上的事,说起来还真怪。眼睛不好了,耳朵反倒灵敏起来,整天都能听到外面的游行队伍用高音喇叭骂大街。就是我们又瞎又聋了也不成,我们还有一颗热心呀!你还是说说小平同志的情况吧。"

    陈毅说:"小平的日子不好过,林彪、江青给他安上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政治帽子,看样子,凶多吉少。"

    刘伯承痛心疾首地说:"这怎么得了!这怎么得了!"

    不久,邓小平被打倒,后流放江西。刘伯承基本上闭门不出,偶尔到陈毅寓所串串门。

    1972年1月6日,陈毅不幸离开人世。这对刘伯承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刘伯承最为亲近的挚友有两位,一个是邓小平,早已沦为阶下囚;一个是陈毅,眼下已是阴阳隔世。噩耗传来,刘伯承精神上遭到巨大打击,沉浸在撕心裂肺的悲痛之中。这时,他已年届八十,左眼完全失明。在秘书的搀扶下,他来到医院。人未进门,哭声已经响起。他恨自己双目失明,不能再亲眼看看老友的遗容。他颤巍巍地走近床边,俯下身子,用手一寸一寸地抚摸着陈毅的遗体,从清瘦的面颊到腹部。嘴里一遍遍地呼唤:"陈老总呀,我刘瞎子离不开你这根拐杖呀!"

    此情此景,令在场的护理人员无不潸然泪涌。
就是在这时,他更加思念自己的老伙伴邓小平。他不顾邓小平已是被打倒的对象,是所谓"中国最大的走资派",在对家人交待后事时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也是惟一的要求:"要小平主持我的追悼会!"
    毛泽东也感到邓小平人才难得。林彪集团发动武装叛变未遂、折戟沉沙之后,毛泽东对邓小平作出了三条批示:"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这三条批示为邓小平的被重新起用带来转机,1973年3月,邓小平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1973年以后,刘伯承丧失了思维能力。两年后,他又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尽管多年来,刘伯承基本上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邓小平1975年再次面临被打倒时,从北京传出一个政治消息,无翼而飞,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国各个角落:"刘伯承说,'我死了之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老邓'。"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围绕解放邓小平,中国政坛再次传遍了刘伯承的遗嘱。这次是日本学者首先披露,然后流传一时。日本学者竹内实等人撰文说:

    刘伯承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华国锋说:"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人们敬仰刘邓的威名,人们熟知刘邓的感情,人们希望借神机妙算的刘帅之口,表达毛泽东之后只有邓小平才能治理中国的意愿。

    刘伯承的预言没有落空,人民选择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作为自己的领袖。

    成为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没有忘记老战友,他经常来到刘伯承病榻前探视,经常独自一个??议下,1982年8月6日,中共十一届七中全会通过了《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致敬信列举了刘伯承在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卓越功勋后,说:"由于年龄和健康状况,您不能再参加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不能再继续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崇高的品德,将为我们全党所永远怀念和敬佩。"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终于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旅程。7天后,中央在京西万寿路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刘伯承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鲜红的党旗覆盖着他的身躯,戎装肃立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守护在灵柩两旁。

    那天,邓小平率全家子孙最先来到灵堂。

    卓琳与刘帅的夫人汪荣华抱头痛哭。

    邓朴方摇着轮椅来到刘伯伯面前,给这位为自己取名的老者送别。

    邓小平向刘伯承三鞠躬,然后长久地伫立在遗体前,凝视着,深思着,泪水无声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是跨越了时空的宣泄,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酝酿。它是圣洁的祭礼,献给师长和战友。

    几乎所有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有的军队高级将领,还有仰慕一代元戎的各界人士都来为刘伯承送行。徐向前挥毫记下了当时的场面:

    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

    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览帅星。

    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

    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10月16日,刘伯承的追悼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3000多人聚集在一起,追思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追悼大会由他偕行近半个世纪、共同打下半个中国的老搭档邓小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