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一些认识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9:12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经过几年来的宣传与学习,特别是2008年2月至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以来,领导干部整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内涵和精神实质等方面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成效显著,这对于我们统一全党思想,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调查发现,少数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贯彻落实还不够到位,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做法。

  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认识不够到位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是,当前个别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存在错误理解,认为科学发展观并无太多新意。据有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18.6%的领导干部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原有观点和概念的系统总结”;但仍有3.3%的领导干部认为,我们“以前已有相关论述,并无太多新意”。这些数据表明,个别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理解并不到位,这样的错误认识,势必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把发展与发展经济划等号

  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有的领导干部把当前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归结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由此得出结论:我们的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发展”的丰富内涵。某课题组公布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种观点。对于“提不提科学发展观没多大关系,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就行”这种说法,47.5%的领导干部表示非常不同意,42.5%的表示不同意。5.7%的表示同意,2.0%的表示非常同意,2.3%的表示无所谓。这一统计结果表明,高达7.7%的领导干部只注重经济发展,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

  把“以人为本”与改善民生划等号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在解读“以人为本”这一概念时,部分领导干部就会不由自主地把以人为本等同于改善民生,认为搞好了医疗卫生、就业、教育、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直接体现民生的社会事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反映以人为本,但并不能因此就直接将其与“以人为本”画上等号。以人为本的内涵比改善民生丰富得多,它既体现在理念上,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又体现在实践中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更为肤浅地理解以人为本,认为改善干群关系或者送温暖就是以人为本。

  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理解不够准确——不愿学习

  全面发展包括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层含义。多数领导干部普遍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认识比较到位,认为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然而,只有少数的领导干部能够在谈到全面发展时,把人的全面发展考虑进去。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部分领导干部的理解不够准确。具体表现为:“一种观点认为,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达后所考虑的,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等到一定阶段后,才能考虑可持续发展。第二种观点是,全球化条件下,资源、能源自由流动,如果我们通过发展积攒足够的财力,就能在世界范围内采购能源与原料,就能支撑我国的发展,所以,现在谈可持续发展没有那么急切。”

  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领导干部不愿学习,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某市委党校的调查(调查者对参加该市委组织部调干培训的领导干部做问卷调查,报告发布在《理论前沿》2008年第14期)显示,对能源知识感兴趣的领导干部,只占被调查人数的41.24%;对于高新技术感兴趣的领导干部,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0.06%;而对于生产适用技术感兴趣的领导干部,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6.29%;有35.57%的领导干部不知道二氧化硫的排放来源。不愿学习而导致的相关知识的缺乏,使得部分领导干部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理解不够准确。

  有些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不愿落实

  有少数领导干部尽管具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但调查发现,他们在实践中却“不愿落实”。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显绩”,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有的领导干部不顾资源和环境,引进或放任本地区的污染企业,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锦涛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在实践中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与要求。通过“形象工程”取得虚假政绩的行为,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普通百姓、媒体和政府都已关注很久。为什么个别领导干部在实践中依然不愿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搞“形象工程”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我们现有的干部考核制度在设计上比较侧重经济发展这一“显绩”指标,经济GDP 在考核中的权重较大,而绿色GDP、居民的幸福指数等“潜绩”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则相对小些。

  对科学发展观与解放思想的关系认识含混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才能真正地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但调查发现,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解放思想的主体之一,在号召别人解放思想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摆进去,总是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很解放了,是别人还不够解放;也有个别领导干部,讲起解放思想来振振有词,但实际工作中却因循守旧、不敢突破“惯例”,还是沿用老一套的惯性思路,着眼于上项目、抓速度;有的领导干部虽然认识到思想不解放会影响科学发展,但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政策措施,没有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解放思想在他们那里成了口号,成了时尚的标签;还有的领导干部不愿去解放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

  对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排除一切干扰,推进具体体制的改革创新,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但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改革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他们害怕改革,担心改革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违背科学发展观。其实,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创新是相统一的,我们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在改革创新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