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四渡赤水时三过古蔺 - 《文史杂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2:59

                                红军四渡赤水时三过古蔺

                              □ 伍 文 《文史杂志》 2009年第02期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整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继续进行长征。当时摆在红军面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向红军追击、堵截和包围,红军能不能打破这种极端严峻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灵活的运动战,这就是成为经典战役的“四渡赤水”。在“四渡赤水”的战役中,红军三过川南的古蔺县,在那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广泛的影响。
  
一、一渡赤水,穿越古蔺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贵州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准备经赤水进入川南。敌人大军奔集,前堵后截,妄图将红军消灭于土城至赤水之间的狭长河谷地区。毛泽东审时度势,令红军西渡赤水河,穿越古蔺、叙永县境,向云南威信(旧称扎西)挺进。
  1月29日,红军右纵队1、9军团在元厚渡河后,经马鹿坝、莲花山,进入古蔺县北部的黄荆[注:今黄荆乡,位于城北有23公里处]老林。在渺无人烟的密林里,红军络绎不绝地过了两天三夜,饿了煮点野菜和吃些随身携带的干粮,天黑了就在大树下休息。红军指战员以坚定的信念战胜了雪夜严寒,征服了黄荆老林。在店子坝、胡家山路口和桃子坝等地的大树上,红军刻上路标,写下标语,在树下埋锅造饭,烧火取暖,席地而眠。这些被群众称为“红军树”的千年古树,成了红军经过古蔺的见证。
  红军中央纵队和左纵队三、五军团于1月29日从土城浑溪口渡过赤水河以后,沿西岸南下,通过唐朝坝分作两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随中央纵队经小天堂、马蹄坳、汪家沟到孙家坝过古蔺河进入古蔺县境;左纵队经醒觉溪、青杠坳涉古蔺河口,进入古蔺县东部边境的赤水河畔重镇太平渡。
  穿越古蔺的红军,在高笠巴街头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龙爪坝公开处决了在贵州活捉的土豪黄平正;在太平渡召开群众大会,将没收土豪朱蜚声家的猪肉分给群众;在九溪口打开盐仓,给群众分盐;在石板滩处决了欺压群众的税卡员车冬;在安贵村打土豪,分了地主王典章家的存粮;在皇华打开了团总李白川家的粮仓,杀了肥猪,分粮分肉给群众过年;在石箱子召开群众大会,将土豪彭正楷、周世成两家的粮食财物分给群众。
  2月5日,红军中央纵队离开石箱子,向云南水田寨方向前进,在抵达云南威信后,进行部队休整。
  
二、二渡赤水,欲占古蔺   
  中央红军突然由川南入滇,敌人弄不清红军意图,遂加紧围追堵截。正当敌人重新调兵遣将之际,中央红军抓紧在威信地区休整和缩编,充实连队,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根据当时态势,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向古蔺及其以南地区前进,并相机占领古蔺城。
  按照中央军委部署,中央红军于2月11日起从威信东移,分为三路向古蔺南部地域前进:一、三军团为左翼,经威信双河、叙永分水岭、田坝、枧槽而进至古蔺营盘山、麻线堡;五、九军团则为右翼,它们各以一个团攻大弯子之敌,佯作进取镇雄模样,迷惑滇军,掩护主力东移,然后绕回古蔺,取道坛厂、石箱子、哈利堡进至摩尼;军委纵队在一、三军团和五、九军团之间前进,由底塔经落堡、观兴、黑尼哨、松林,进驻白沙场。
  2月15日,中央军委进驻古蔺白沙场及其附近区域,三军团进驻回龙场,一军团进驻锅厂坝、新寨,五、九军团进驻白沙场附近。红军部队抓住把川滇追堵部队甩在威信相距三四天路程的有利时机,从容地休整了两天并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
  三军团进驻回龙场以后,应群众要求,于15日下午派出两个连队,在迫击炮和机枪掩护下,向压迫人民,无恶不作的地主庄园—云庄发起攻击,击毙了女管家杜二娘,处决了大管家王典章,吓得庄园主曾氏兄弟乘夜坠墙逃走。17日,红军在云庄召开群众大会,把粮食财物分给群众。
  一军团于2月17日从锅厂坝出发,进驻镇龙山。地下党通过“红军朋友会”,动员组织群众热烈欢迎红军。红军在群众带领下揪出民团队长皇甫少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其罪行,予以公开处决。
  中央红军突然回师古蔺,弄得敌人不知所措。就在深入威信的敌军兼程回追时,2月18日,军委纵队随一军团之后渡过太平渡。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作业,工兵连在群众帮助下,在太平渡口和老鸹沱、九溪口架好了浮桥。部队于21日拂晓全部渡过赤水河,向黔北兼程前进。五军团最后渡河,留下一部分在东岸警戒,掩护拆除浮桥,并打退了追赶而至的三千多敌人。
  三军团经鱼岔、镇锋寺、核桃坝,于2月18日下午到二郎滩,向企图封锁渡口的黔军第五团发起猛攻。19日拂晓,红军分兵包围敌人,猛打麻坪大山黔军阵地,取得了二郎背水战的胜利。
  
三、三渡赤水,再入古蔺     红军二渡赤水后,甩掉大批围敌,进据贵州桐梓,血战娄山关,重返遵义城;紧接着激战老鸦山,坚守红花岗,追歼吴奇伟敌军到乌江以南,消灭了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军事大胜利,使黔军一蹶不振,中央军遭受重创。蒋介石闻讯哀叹说,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在敌人的新的加紧围攻下,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三渡赤水,再入川南。
  3月17日,中央红军从茅台渡赤水后,第三次进入古蔺县境,并经庙林、水口寺进到石宝寨,18日又经小坝到达大村。一、三军团跟随军委纵队掩护前进;九军团在军委右侧警戒;五军团渡河后,在赤水河西岸警戒,阻击尾随的敌人。
  与此同时,敌人各路“追剿”部队则随红军陆续进入古蔺及其附近地域,妄想“聚歼”中央红军于古蔺。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遂决定立即向东转移,四渡赤水。
  红军一军团立即派出两个先头团及全部工兵,每人沿途砍带一根竹子,连夜兼程赶到太平渡、淋滩两渡河点,在绝对秘密条件下架好浮桥,另留一个团在镇龙山向古蔺游击惑敌。在军委规定的3月21日12时以前,中央红军以秘密迅速的行动,经鱼岔等地分数路来到太平渡,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
  负责佯攻的红军团,于3月19日进占镇龙山后,即分两路突袭明科岭,迫使敌人逃回古蔺县城。此部红军的行动给敌人造成红军仍将寻机北渡长江的假象,使敌人对红军的动向迷惑不解。奔袭镇龙山的红军胜利完成佯攻任务后,赓即折返,随主力部队从太平渡过赤水河。
  中央红军于3月20日重返太平渡时,群众忙着烧茶送水,热情邀请红军战士们进屋休息,整个镇上充满了热烈气氛。群众知道红军又要远走,一个个倚在家门口,站在街头和岸上,依依送别红军。一些贫苦青年主动帮助红军搭桥带路,送了一程又一程,有的人就此参加了红军。
  中央红军从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进入古蔺,到3月21日四渡赤水离开县境,辗转经历了54天,途经66个乡、38个场镇,共三次进入古蔺县境内。这里的山山水水,踏遍了红军的足迹。红军所到之处,开仓分盐分粮分肉,铲恶除奸,扶危济困,做了许多为民称快的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在1960年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曾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算不了什么,我的最得意之笔是四渡赤水。”作为军事史上的辉煌战例,作为红军转危为安的战略起点,古蔺这个川南小县与四渡赤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红军留在这里的标语、文物、故事,成为古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这笔宝贵财富已成为古蔺人民继续奋斗的精神源泉。
  (本文资料来源于古蔺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