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太湖蓝藻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6:31
治理太湖蓝藻的建议
作者:独眼书生 提交日期:2007-6-3 19:08:00  近期含有极浓蓝藻异味的臭自来水患害,应该属由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而带来的苦果,有关部门应该负有责任。因为饮水客户,用水付费,其中包含水处理费用,而且应用水的常规分析中,色、味、菌和有害物质成分是必不可少的分析项目。现在把浓度较大的异味水供居民饮用是严重失误。未尽告知义务使错误更为严重。
  
  无锡太湖蓝藻的危害已经有25年了。自从无锡实施围湖造田运动以来,太湖水域原始地貌被大规模破坏,水流环境被改变,在无锡北太湖湖面水域变成一个长形口袋,口袋两边为马迹山,东边为军(山+军)嶂山,口袋深部为梅梁湖、三山岛一带。太湖水进入口袋内就无法回流和退出,滞留变为一团死水。死水没有流速,湖底沉积加厚,湖水变浅,给蓝藻的发生、发育和暴发创造了适宜的水环境。
  
  蓝藻从70年代逐渐开始发迹。无锡市政府也及时地采取措施,用生物制约的办法,尝试用培育水浮萍吃蓝藻的方式处理,以效果不著而告终。在2003年开始启动的“引江济太”来冲洗太湖的污水,用低水位顶托北太湖湖水,效果也不明显,蓝藻反而狂长暴发。治理蓝藻可能到现在还处于一个误区。
  
  治理蓝藻,一定要制造破坏蓝藻生长的环境,即富营养水(死水)、温度和光照。这三个条件中,光照无法控制外,其它两项,死水和温度,都可能得到改变。把蓝藻发育的梅梁湖区的死水变成活水,蓝藻生长应能得到控制。
  
  关于自来水取水点的设置,在前几年曾建议建在南方泉之南的乌龟山(属无锡水域)以及马山岛龙头渚附近,该水域水深超过2.5-3.5米,均为沙质湖底,水流流动频繁,是取活水的良好地段。
  
  早在1996年就有351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抓紧治理太湖无锡水域污染》的议案,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市民翘首以待,希望看到人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10年来仍然污染严重,蓝藻频发。我们经过调查和分析资料后,再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望无锡市政府能够考虑。
  
  1. 恢复太湖的“活水”水环境,依靠继续维护和恢复太湖流域(无锡段)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环境,增强太湖流域的绿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湖边山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调节太湖自身的自然循环能力,还塘、田为湖。恢复无锡太湖自然循环水流,还太湖马山半岛为马山岛的原貌。在闾江口到马山岛之间马围长堤附近修建马山大桥,把大堤打通,沟通马山西的太湖与梅梁湖、贡湖、五里湖的水流,促使流入口袋的水流,从袋底顺利流入西太湖,促使湖水在夏季向西北部分流。冬季西太湖水流灌入两湖以冲洗滞水。如此可以把两湖与西太湖整体形成循环水流,以使湖水通过自净、分流促使快速换水,抑制蓝藻暴发。
  
  2. 疏通近水环境。太湖水源地在浙江天目山的苕溪水系,流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有70%的水注入太湖。另有发源于宜溧山区的南溪水系,流域面积8000平方公里,有80%的水流入太湖,源头距离短,沿途污染有限,水质纯清,水量丰富。所以只要疏通和保护好上述两大水系的湖口、河道,保证储蓄足够水量,使太湖源头水畅通补给,推动太湖自身的水流循环,制止污水排入,并做好源头水系的清淤和疏通工作,就能保证有清洁的源头水进入太湖。另外,须将周边支流、溪河与池塘疏通和清淤,拆除不必要的堤坝,节制水闸,形成太湖水进有源,流出有道的自然水环境。
  
  3. 切断污染源,这是一项重要措施。凡在太湖周边,运河水系排污的工厂一定要先治污达标后才能生产。要查禁暗流污水进入太湖及运河水系。特别要注意湖边河塘、河浜都与运河沟通。严禁房屋开发商把河道作为排污渠道,要将已被当作废物填埋开发的河道恢复,必要时应拆屋还河,以便剩余污水能够通过江南特有的密集河沟网络得到自然净化,避免直接汇入太湖。
  
  4. 综合治理。治理太湖污水与治理京杭运河污染同等重要。太湖水的注泄连通京杭运河水系。运河水系污染必使太湖水系遭殃。运河水系污染主要抓管理。治理和管理要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要进行长期的监管,设立专门的机构,监测湖河污染的情况。同时还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使旅游、航运、种植、养殖和建设等各个方面在有效监督下进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太湖、关心环境,让太湖水永远养育滋润着太湖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