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的教育》参考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1:58

《存在总论》

英文标题:The Summary of Existence

关键词  :知道  语言  信息  意思  交流  存在

摘要    :知道即存在;从不知道就遑论存在。存在仅仅意味着知道——我们所指称的、所说的,都只是我们知道的。唯知论——一切乃知。

作者简介:杨思基,男,湖南/安徽省人,安徽理工大学毕业。

《 存 在 总 论》(一)

一、 绪论

二、 存在的分类

2-1、个体

2-2、生命体

三、 系统

3-1、 社会

3-1-1、人类社会

3-1-1-1、人生的意义

3-1-1-2、人类社会的意义

3-1-1-2-1、经济

3-1-1-2-2、宗教

3-1-1-2-3、哲学

3-1-1-2-4、科学

3-1-1-2-5、政治

3-1-1-2-6、文化

3-1-2、其他社会

四、总结 

一、绪论

知道即存在;从不知道就遑论存在。

存在仅仅意味着知道——我们所指称的、所说的,即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即不论存在,亦不论不存在。就是在知道啊。

孔子先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我看来,这句话不仅仅具有指导如何求知做学问的意义,同时也是人对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孔子先生大概只是在讲求学的老实态度吧):

知之为存在,不知仅仅为不知而已。

有人争辩说:实践反复证明,许多东西就是在我们并不知晓的情况下早就已经存在了的,而且还有许多我们目前仍不知晓的存在在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孰不知这个结论如果成立的话,也只能是他知晓后的结论,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这都是反复证明后的结果——这个结论也就是他反复知道的一个情况而已。

知道即包括感知、感觉、信号、信息、意思、意识、语言、思维、认识、表达联系、作用、交流、对话等等,换言简称为:存在皆归结于知道或信息、语言、意思交流。

信息、语言、意思交流的过程或状态即为我们知道的任何东西。接触并通过我们目前称之为光、力、热、化学反应、场等等信息以及借助这些信息媒介所寓含的抽象信息,我们接受、表达、感觉、体验、思考到了的所有信息就是我们称谓的存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还有我们知道的某些仍不得而知的未知物吗?——这仍然是我们知道的一种情况啊!

知者仅仅在体验到了信息时才确立了自身的存在;被确认为存在者仅仅在其信息在得知时才成其为相对于信息得知者的存在。

一个人在他自觉到了什么信息的时候,他才确立了自己的存在;在他没有感觉到任何信息的时候,他无法知道他是否有感觉本身,他无法自我确定,那么对他自己而言他就无从得知自己是否存在着——‘对他自己而言这句话也无从说起啊。

存在就是知道着。

笛卡儿先生说:我思故我在。——自觉到了信息、知道了信息、处理着信息,因此才确立了我自己的存在;发生着信息交流、感知着信息的过程才确立了自我这一感知范围的存在;从属于信息交流范围的圈界和划分。因此,确切地说应该是:知,故我在。知道里面有一个知道是前提,知道之果。

就是存在的本意,大概笛卡儿先生也是这么知道的——知道着作为存在的开端,再知道着别的,一切存在都被证明了。都在知道中。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得知信息、思考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的发生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全部过程——听觉的、视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神经的或其他还未明了类型的信息(比如阳光照射在皮肤上、石头上,或地引力或地磁力与人和石头的关系),以及这些信息中载荷的可意会的抽象信息就是人所指称的存在的本原和全部。首先对人而言,存在就是信息交流;对别的存在个体(比如石头)而言,我们得知的情况也同样如此,至少都一定是在我们知道的范围里。

一个自觉有感知的人发现了一样东西:有一定的大小、形状颜色;他上前摸了摸,有一定的硬度、糙度、温度;他嗅了嗅、舔了舔,有一些味道;他用手推了推,十分沉重;他用水浇一浇,用火烧一烧;他思考,他挖掘内心的念头……他感知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存在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后来的人们也做了一系列同样类似的举动。最后这些人共同指着它约定了一个口头信息称呼,叫做石头,并且还在地面上用树枝约定了一个对应于石头的抽象的书写信息符号。

更多的人围着石头施展了更多的花样,进行了更长时间的观察、观测、思考、讨论和争吵,并且还提出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报告,这些报告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称谓的哲学、宗教、科学等等人类对存在世界的认识表达。

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们所提出的报告尽管可能都不完全相同,但却都是来自于或针对于他们所知道的称之为石头的信息的。他们提出的报告之间有许多结论虽然各不相同,或分歧很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做法都是同样的:真知灼见——如果是的话——均来自于他得知的信息——他亲自观察到的、别人告之的或他天生继承的信息。他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很正确或很荒谬的,但他是凭什么得出结论的、他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才更是关键之所在。

但我们从一块石头这里先确定这样二个问题:

1、我们从石头这里知道的所有情况都是一种对话会话告诉交谈,都是广泛意义上的信息、语言或意思交流;

2、这块石头的所谓存在就是那样一些信息、语言或意思交流在我们知道的那个地方的发生,所谓个体、实体或主体、本质就是一团交流着的信息、语言或意思,同时也是信息、语言或意思的媒介。

什么是氢原子?什么是氧原子?什么是氢原子与氧原子的化合?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都是信息、语言或意思在交流着信息、语言或意思,都是知道。

存在就是信息、语言或意思交流着信息、语言或意思。

实实在在的存在仅仅是指实实在在的信息——实实在在的石头仅仅是指我们得知了那样一些在与我们交流着的信息。除了目前得到的信息,我们还有可能知道更多的东西吗?——你看,既然我们想要的仅仅是知道,那就注定只能得到信息了。

人们常说:我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恰恰指的是看得见的视觉信息、摸得着的触觉信息啊——‘东西就是与您交流着的信息。

有人说:在这些表面的信息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什么。而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但我们如何去确定有无隐藏着的存在——比如上帝呢?我们所能够做的依然只有:去努力搜索它确实存在的信息吧!

存在即信息交流——联系着的、运动着的、相互作用着的、变化着的、交换着的、不断创新着的信息交流。

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还会看到信息、语言、意思和知道都是等价的(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仅仅频繁地使用信息知道这两个词吧),而且对这些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概念或定义本身,如果非要有定义的话,那么,一切都是知道、语言、信息和意思——这就是它们的定义。

二、存在的分类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那么存在的分类就是信息交流样式的分类:

1)、按照人是否可见:分为有形,如形状;或无形,如力。

2)、按照人是否可直接感受:分为显性,如力;或隐性,如精神。

3)、按照人是否可知有另外寓含的信息:分为实物,如纸张;或虚物,如文字语言的含义。

当然还会有人比我分类地更好,比如按照人是否可听、可触摸等等标准进行其他类型的、或更细致地分类。也可以按照别的标准划分,比如

1、原生级信息:各种个体的基本构成元素和基本的相互作用关系——大自然;

2、次生级信息:动植物感官进行的信息交流——感觉(这也被经常说是可笑的无言性);

3、再次生级信息:高等动物大脑进行的抽象信息处理——各个学科。

或分为实体信息,即直接知道的意思;虚拟信息,在实体信息里寓含的抽象意思。我期待着别人有比我更好的分类。

每一种信息并非固定地对应于某个单一的类别,一是因为每个信息的多样特征;

一是因为每个信息的多变及相互转化的可能;再是因为人接受信息的当下的局限。

比如光也同时是可直接感受的;它也是一种实物;它可转化为热;而且人对一定的频率范围外的光还可能直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那么它就又是隐性的了。

另外,虚物里寓含的抽象信息是隐性的,且往往假借于实物进行交流,比如口语就借助于声音。一个物体、一段思想、一种倾向或态度,即一个个体往往是多种类别的信息交流的复合体。

另外,人们经常把具有直接感知、不含寓意的信息部分称之为物质;而把诸如隐性的、另有含义的信息部分称之为精神。

比如石头的可直接感知、不含寓意的形状,颜色、质料、硬度、质量等等信息就称为物质;而石头怎样或为何是如此这般样式的内在次序、倾向和立场等等信息部分就是精神。是什么的问题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质问题;而是怎样的问题,大概就是精神问题。

空间、时间或场、量子等等又是什么样的信息状态呢——相信有人会根据他所知道的权威信息给出令人满意的定义的。  

2-1、个体:信息交流的范围

一个存在的个体是指这样一个信息交流的范围:其内部之间的某些信息交流不同于其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所谓个体的内部是指一些信息仅在一定的范围里交流,一些信息的内容、方式、程度、次序等等仅在一定的范围里分享、作用、兼容,表达为某些交流的一致、相似、关联和协作。一团星系、一颗地球、一个国家、一个人、一块石头、一句话、一枚细菌或一个原子之所以称之为一个存在的个体,就是因为有些信息是只在这样一个范围里交流的。这个范围之外的即是我们所说的环境。

一个国家具有一定的独有的地理范围、种族特征和行为规则;

一个人具有的血液就只在这个人的体内生成、代谢、流通;

一块石头表达为一致的固态、近似的联结程度、连续的外观形状;

一段词语蕴涵着一定的意思。

个体不仅仅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而是任何一个或一团交流着的各种信息的范围,一个星系、一块石头、一束光、一声响、一个念头都是如此。

两个个体之间如果有较为密切的信息交流,比如大致就象你和你的牙齿一样的密切,那么这两个个体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体了。你如果与一块石头的信息交流达到了这种密切程度,且是外界没有共享的,那么你和这块石头就是一个个体。谁彻底地知道了什么,谁就是什么,什么就是它本身了——往往还并不需要彻底知道的程度,考虑到我自己还并不彻底地知道我身体的每一部分呢。

所谓个体的外部是指那些与这个个体的交流有别于这个个体里的某些信息交流的信息存在,但外部的信息却依然是这个个体里的信息得以交流的先决条件——一个个体是内内、内外信息交流的过程的某一部分。

比如地球是某个人这一个体的外部且包含着这个个体的人,地球环境与这个人的信息交流虽然不同于这个人体里的某些信息交流,但地球环境所表达的引力、气压、温度、食物等等却是这个人之所以是这个人的先决条件——说到地球,就已经包含这个人了;说到这个人也就已经包含这个地球了。当然还不仅仅限于如此——一个人还不仅仅只是与地球联系着的。

这就是说,一个个体是在外部信息的不断地支持和供给下保持并演化它的存在状况的。一个个体接受着、表达着信息,也就意味着它在接受着、耗用着、当然也同时在影响着外部信息;就意味着它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交换着的、创新着的——个体的存在就是这样的一种内外不断交流、不断刷新的状态——这样说来,也就没有纯粹的个体。

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全体之间互为对方是如此这般的先决条件。

个体是与外部交流着的个体,没有完全孤立的个体。

与其说全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也应该说个体是由全体造就的。

个体就是包括这个个体在内的全体的信息交流的一部分,个体就是全体的信息交流的一定范围。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也等于说没有全体就没有个体。

个体是全体(包括这个个体)的交流在一定范围里的某个过程。

个体就是差异。差异就是交流的本意——没有差异,何谈交流;而差异都是交流的同一,都是在交流中的差异,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表达,就是A=A(有人更愿意说成是矛盾的、辨证的对立统一?)。

如此说来,我们所指称的个体只是全体在这里的一些表达,两者是交流着的、连接着的、不可分割的——而分割也是一种交流范畴里的连接样式,诚如连接也是交流范畴里的分割样式。我们是试图通过个体来了解全体的,但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了解到全体:

我们处在全体之中,我们只是全体交流着的某个过程,曾经发生的信息可能不再有了、正在发生的信息可能无缘掌握、将要发生的信息可能无法得知。

所幸的是我们知道目前的一个个体就是全体在这里的表现,就代表着全体在这里的一种状态。

比如我们不知道宇宙的全部情况,但我们可以较多地了解地球的情况;我们可能不完全知道地球的过去、现在或将来,但我们知道目前的地球表达了宇宙的一种状态:就是整个宇宙目前还允许我们如此这般地交流着——那就是说宇宙目前还如此这般地存在着。

我们就是全体本身——所谓全体、全部、整个就是我们还在继续知道着。

我们已经了解了全体,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再多的部分仅仅是还不知道而已、只是知域的大小和多少而已。

有没有最小的个体,或者说有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

1)、这要依赖于传递信息的信息媒介和我们接受信息的分辨程度。传递信息的媒介如果是粗糙的,它就无法传递精细的信息;我们接受信息的感官或工具的能力、或处理信息的思考能力如果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只好止于目前最小的。

2)、如果没有最小的止点,或者说是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的,那也就意味着是无法求证的,我们只能说分割是仍在继续着的。

3)、 要么这个问题本身不成立,因为我们无法确立的标准,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在外形的大小以及份量的轻重上见到过任何什么什么的东西。这个字的意思只是我们已知的小范围里的比较结果,而我们的已知范围却一直是在变化着的。我们还从来没有做到过、也可能永远做不到所有范围、所有时刻的穷极对比。

4)、存在的个体的形态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是相互转换的,一个个体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中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态的临界量会有所不同,因而何为这个个体的最小单位要因地、因时而异。由此可见,最小的单位与最大的环境有关,换句话说,最小的也是最大的。

那么,有没有最大的信息单位,比如说宇宙是不是无限大的呢?如果是无限大的也就是无法验证的。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没有信息交流的地方就是宇宙的边界。这样的边界的情况可能就是这样的情景之一:你表达的信息全部被接受而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回来的信息;或者你表达的信息被全部驳回而无法到达那里。

设想囊括全部的存在于一体的情景,那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唯一存在的最大的个体了,因而它也是最小的——因为不管如何分割,它依然是一个个体,一个不能再细分的个体。换句话说,最大的也是最小的。  

2-2、生命体 :更多的信息交流

生命体或称之为生物的存在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已经普遍划分的两大类复合的存在信息的形态之一,另一类即非生命体或叫非生物。但这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分别它们的呢?这应该是因人对存在的认知而形成的许多学科里一个十分引人入胜的地方,当然也同样是哲学思考的最有趣的信息材料之一。

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归根结底皆为这样的个体,即其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其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具有各种独有的意思表达的个体——目前的环境中总是表现出相同、稳定的意思的元素以及其他为数不多的基本信息单位(粒子)——的不同方式的交流组合。

如此说来,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也仅仅就是有限的数种元素和其他几种基本信息单位的不同秩序的组合与轮回。

每一个比能够表达元素的意思的最小个体还要大的存在个体之所以即此非彼皆是其组成元素和基本粒子与外界信息的花样翻新的相互交流的结果。

元素亦是更小单位的不同的其他基本粒子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交流的结果。

生命就是这样一些称之为元素以及其他基本粒子出来的或构成的。

既然存在就是信息交流的状况,实际上也就等于说:每个个体都是元素以及基本粒子这些物的某种——万事万物皆是的,皆是生命体或生物。

万事万物莫不是广义上的生命体,那么就是在这个万物皆活物的基础上交流产生或构成了我们极力称颂的、狭义的、我们通常称谓的生命体或生物:即这样的一种个体:当下的信息交流是此交流可持续进行并有望拓展的前提和保障。

东西不是由东西组成的,而是由本来就是的东西或包括了活的东西组成、出来的;

生命体不是由非生命体组成的,而是由本来就有或包括生命的个体组成的。

我们目前普遍认同的生命现象就是活生生的所谓的非生命体在信息交流中产生的更积极的态度和愿望:维持和提高目前在此环境中的信息交流的能力,同时寻找、添加和巩固其他的信息交流的可能和途径。

虽然我们目前称谓的非生命体不表现或不明显地表现这种倾向和姿态,但那种具有生命特征的倾向和状态却都是目前称谓的非生命体的意向的交流后的表达。

生物、生命体只是目前称谓的非生物或非生命体组成的一种更为主动活跃的组织和系统。

由此看来,在有些场合应该是极其模糊、难以分辩的。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但仅仅是搭伙交流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了;或某些更为统一、协调的信息交流改变了、停止了——如此而已就是我们称谓的生死之别。

存在是的,因而才有的生物;

宇宙是的,因而才交流产生了我们人类这样的物。

东西产生不了东西,如同静止产生不了运动一样,而我们从来就没有见到过静止’——就是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相互着的。

(只有整个是个静止的整个,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的,也就是静止的?)

我们目前圈定的生命体和生物只不过是比我们称谓的非生命体和非生物的信息交流的状况更活跃、更有较为执着的倾向罢了,而归根结底仍是后者的执着的造化。

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其独有的交流的倾向和态度:此时此地是此样;彼时彼地是彼样。

任何个体对于自己的改观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要求,但非生命体对于任何有可能完全改观自己的信息来访似乎听之任之,不做明显的预期规避、挑选和追寻

(这大概也是禅宗所尊崇的随缘和本原吧。但还远远不是空,每块石头都有交流和变化的条件设置,否则它就不为所动);

而生命体却在追寻着那些使得这种追寻至少仍能继续下去的信息交往(凡俗红尘、滚滚而动!)。

具有明显的交流倾向和态度的生命体是由我们认定不那么明显具有交流倾向和态度的非生命体造就、培育或至少是参与其中的;

比较活跃的物是由另一些我们认定不怎么活跃的物组成的或参与的。

而这实际上等于说:把这些不怎么的东西捏合在一起成为更的东西的造就者、培育者和参与者具有更多的交流倾向,更高的活跃程度,而我们所称谓的狭义的生命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这大概就是进化的意思。

以此来解释生命体的诞生就极为自然和通顺了:生命的出发点和动机是本来就有的,那就是存在的本原——活灵活现的信息交流。

所有的存在现象就是的现象,存在的就是有生命的。

与其说:生命在于运动,理应为:生命就是运动;运动的就是有生命的。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每个存在个体都是在另外的存在个体的认同、影响、参与、转化和供给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存在是一个存在链。

生物的诞生和持续存在亦是在外部的不断地认同、影响、参与、转化和供给中发生和保持的。

那也就是说,生物现象就是一条颇俱特色的存在链——生物链——包括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交往和链接。因此我们应该把生物的诞生和演化总结为物交天合、适者共存’——这也是存在就是信息交流的基本写照,这要比达尔文先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说法更为恰当。

作为存在链的一部分,生物链除了具备存在所普遍具有的性外,更具有非生物所没有的缤纷多彩的活法:

1、长短互补,强弱互助

强、弱信息的交流往往以强者的表达来主导结果,但生物链的存在和长时间的延续以及壮大也说明了生物界里的和平相处、互为补偿的情景。

所有的生物都在身前或死后以提供其他生物的需要产品作为自己持续和完善生存的手段,以是或非自觉自愿的合作作为生物链得以巩固的基础。

物种之间因有不同而交流,因各有所需而合作。

谁都不是独自完美无缺、自给自足的,谁都是在他物的认可、赞助中生存的。

交易是友善和免费的,需要对方代劳的事宜往往只需对方无心的处置,这样的关系既是双赢又可持久。

而且往往信息表达的强者还充当有利益关系的弱者的保护伞,甚至是主动、默认或无奈的寄居地(共产的雏形?)。

一个物种的自身系统为了持续和拓展的保障而不断的庞大化也意味着可能更多地接纳或造就可在这个系统里的某个小范围里自主地进行相对独立的信息交流的小物种;

另外,一些物种也恰好需要这样一种较庞大的系统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就如同人类需要一个庞大的自然系统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一样。

这样,许多物种就在自己的体内包含和容纳了其他的物种与其生死与共且代代相随——比如人体里的一些细菌和病毒——这也是一种更加牢固的共存现象吧。

2、 弱肉强食,强弱转换

当两个生物个体或两种生物个体单独相遇时,信息表达强势的支配信息表达弱势的,但当弱势群体协调一致地表达信息时,此群体可能就转为强势的了(众多弱信息的一致表达可能胜于寡少的强信息);

或当弱势物种能更融洽地与除敌手之外的其他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时,再论谁强谁弱,就难以定论了。

再者,相对弱势的物种可能会去支配更加弱势的物种,或能迎合另一个强势物种的善意需求,从而得到强势的庇护;相对强势的物种却有可能不敌它的弱敌的弱敌。

总之,在没有一个物种或一个物种的个体能够支配所有的其他个体或环境时,它都是在相对强与弱的地位中摇摆的,是不完美的,

就是说从整个生物链来看,强弱之间是互吃互食的。

能够在共存中保持持续强势的物种可能是那些左右逢源、既不畏强暴又济世救弱的个体或种群。

畏惧强暴则危及生存安全;不扶助弱势,则可能断绝了供给的来源。

有些物种因软弱而灭绝,但同样有物种因强大而消亡,因为它可能强大到了能够或几近摧毁所有有关的受体的程度,因而丧失了继续强大的必要和有效持续的供给;

或所谓的强者仅是在对抗中强大,而对抗并不是生存的全部内容(狮子就难以繁荣昌盛)。

从目前看来,人这个物种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逐步清醒的认识,我们把此称之为理性’ (对信息交流的评估和自觉)。

环境保护就是例证,就是要避免人类因强大而消亡。

非生物界里同样是信息强势支配弱势,均衡是从不存在的想象,均衡意味着宇宙的死寂。

强弱之别并非总意味着你死我活。

生物界里的弱肉强食往往是互为依赖、共同生存的方式之一,是生物链的必要环节。

许多时候,一个物种不仅仅因为弱而被强食,而是因为天然地部分地作为其他物种的需要而生存。

只要个体之间的信息表达有强弱之分、及生存的信息资源有限,或群体的自我淘汰筛选的需要,弱肉强食就不可避免,而且是对各方都有益的,亦是大家共存的必要条件。

但理性是使弱肉强食得以持续和向可能不发生弱肉强食也可以持续生存的方向演化的保证,也是使弱肉强食成为相互促进对方的生存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再者,物种之间的强弱之分不仅仅是看当他们相遇时谁死谁活,亦要看谁能够更持续地和其他的外部环境交流下去。

3、物种的演化和变异

如果事物的变化都是在目前的总环境中总是表现出较稳定性质的元素和其他几种基本粒子(都是较稳定的信息单位)构筑的平台上进行的,那么生物链里各个物种的演化(进化、退化)、新种的诞生、老种的消亡等也都必然是在这个平台之上构成的较高一层的交流的层面(比如原子或分子)上进行的。

生命在同一可能的交流的平台上诞生,亦是在同一可能的平台上演化的——产生于此,回归于此。

元素以及其他基本粒子的稳定性仅仅提供了以此为界的物种变异的无限可能,而这种稳定性的有朝一日的可能变化就会完全使得迄今所知的物种的演化的规则全部丧失,或者说另一些我们目前仍无法想象的物种可能也就由此诞生(或在某处已经存在了,或鬼神的构成就不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元素组合的)。

总之,元素及其他基本粒子的稳定性是我们目前所知的物种的演化的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之下的分子以上的个体直至地球乃至宇宙里的大环境的不涉及到元素和其他基本粒子的稳定的变迁是物种发生各种演化的具体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物种演化变异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落实在了它的分子结构上。

生命体的分子结构的复杂化仍是为了最初的结合动机——使此结合尽可能地延续,使其有更多的选择、更强的信息表达。

这个主观愿望如果通过了环境的检验或促成了环境的相应的些许改变,即成为其演化和变异的方向。

这样说来,如果在更加强大的人类出现以前,总是由表达着强势信息的环境在引导着物种的演化的,那么现在人来了,人作为演化的急先锋,人定胜天一说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呢——可能总是无限的,人本来也就是啊。

4、物种与环境

生物物种诞生、演化于包括自身在内的环境之中,随着生物群体的扩张和生物个体的信息表达的增强,生物之外的环境亦随着生物信息的变化而变化。

那就是说生存经验的积累越丰富、进化程度越高的物种对环境再改造的作用越大,反过来对物种自己的作用也越大,循环往复不知有否尽头?

而进化程度的高低就是驾驭信息交流能力的强弱,强者即可呼风唤雨;弱者就要看天吃饭了。

人类凭借着自以为已经足够多的经验,甚至确定了只要自己认可就万事大吉的环境标准。

虽然人类并不否认自己仍面临着众多的不可抗拒的信息的困扰,但人所表达的信息能够到达的范围里的其他物种已经越来越受制于人文环境(人类社会)的左右和安排了,人以及人的利益所关心的物种的演化都将由人尝试着去亲手操作了

(这也是在几万年的人类活动历史里早已在做的,比如我们已经把猫和狗演化成了朋友,把牛变成了廉价劳力,而同时也可能把其他许多物种演化到了灭绝旧的、组合新的地步,当然人类也会同时敲响自己的古老种型的丧钟从而吹奏起新人种的号角)。

人的最高理想当然就是希望能够全面掌控所有的关乎生存的环境因素,这个胆大包天的愿望等于说:人不仅要保障自己永远有饭吃,也要保证一切能够共存的物种都有饭吃(世界大同),以达到信息交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均是天人合一的结果,天人合一并不是人需要追求的境界,而是无法逃避的出身。

但人最终想要的是:人天合一。如此说来,上帝不是死了,而是正在孕育和成长中。

人最终想要的是能重新组合所有的信息种类——随心所欲的大自在才是真正的安全和人生意义的全部实现。

总之,任何生物物种都是在与非生物环境或其他生物物种的共存中诞生和演化的——物交天合、适者共存。

这个局面的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信息交流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最高级物种的理性的成熟程度。

当然这也仅仅是人的如意算盘,除此之外,还是听天由命吧,

在人能够全知之前,还是大!

——不知整个存在链是不是也朝着某个方向演化,或者不管是否有这种整个存在的演化方向,最为关键的是生物、尤其是作为地球这个小圈子里的最高等物种的人类在逐步适应、认识和控制越来越大的环境里的生物进化的道路上是否总能来得及应付届时仍不可知的变化——别的物种可能并不操心这一点,而这对人却是至关重要的。 

三、系统:信息交流的集合

 

一个存在的个体就是指这样一个信息交流的范围:

其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其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个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信息的交流范围。

这样看来,每个个体实际上就是一套系统或多个组织和系统的交流体。

存在就是系统——存在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系统:信息交流的样式——一定类型的参与信息、一定的次序和流程、一定的交流集合。

一个系统是在与另外的系统的交流中运行的:

一个系统至少包含着更小的系统;

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于另一个系统之中。

但如果一个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里不再包含子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分解就是最大的系统——因为这就出现了单一的、同一的没有差异的信息单位;

如果一个系统不再包含于另一个系统之中,那么它的总成就是最小的系统——因为这就是单一的、同一的唯一存在。

称之为个体者是因它在其中的系统中是一个分子和单位,而它自身亦是一个系统;称之为系统者是因为对它所包含的个体而言它是一个集合,而它自身亦是一个个体。

个体或系统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交流范围的不同称谓。

一个个体对它的上属系统而言是一个个体,但对它的下属个体而言就是一个系统。

个体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是个体的集合。

一个个体就是另一些个体的系统;

一个系统就是另一个系统的个体。

个体或系统都是信息交流着的状态,是不断耗损着的、是不断需要补给的、是不断产生着新结果的——存在就是一种新陈代谢的流程,每个相对独立的流程就是一个个体、一套系统。

   

3-1、社会:信息交流的范畴

系统就是社会,社会即各个个体或各个系统之间的交流。以什么样的个体考察其相互之间的交流就是考察什么样的社会,以太阳系中的几个行星之间的交流作为考察的系统就是太阳系社会,以氧原子里的几个基本粒子之间的交流作为考察对象的系统就是氧原子社会。

   

3-1-1、人类社会:主要以人的信息交流作为考察对象的范畴

主要以人之间的交流作为考察对象的系统就是人类社会。

当然人类社会里的交往和活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人之间的交流,而是包含了人之所以存在和导致其演变的其他相关的信息交流。

界定一个系统就是因为这个集合中的个体之间的交流不同于其与其他外部的个体之间的交流,但也包含了与其他外部的个体之间的交流。

人类社会也包含了人与阳光、空气、水以及其他动植物等等外部的个体或系统的交流关系。

如果人们约定了一座山的所有权的属向,那么这座山就是人类社会里的人之间的交流的一部分了。

更有甚者,如果一个人与他的宠物狗组成了一个法定家庭,那么这只狗也就占有了人类社会的主流地位——人与这只狗的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有了基本相同的地位。

人类社会主要是人组成的系统,但同时也包含着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并且一直是开放着的——这种开放也是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这种开放的话,是否还有存在呢?

   

3-1-1-1、人生的意义:信息交流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生命就是寻找并维持这样一些信息交流:使得这类交流更长久、更丰富地继续下去。

人亦如此。任何现存的信息交流都是曾经的信息交流的过程和持续。

诞生和起源仅仅是指曾经有的存在持续到了现有的存在——开端仅仅是指曾经有的存在的现在表达,新生事物仅仅是指旧事物还在交流着信息而已。

人的起源就是天地交流的内容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是人这一现象的本原,是无论追求与否都已经存在了的当下。

如果有信息表明人是来源于不久前的先期就有的存在环境,而不是可以无穷地追溯到目前仍不可知的起点,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就是先前的存在的信息交流的持续,

或称之为:大自然这个巨大的生命体的杰作——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表达,人是大自然的正在交流着一部分信息。

我们人类有限的知识完全可以确保的现实情况是:

人类仍时刻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且依赖于与其不间断的相互作用——信息交流——而生存、繁衍、演化。而人想要的演化方向也正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使得这类演化更长久、更丰富地继续下去。

人的起源、人的所有行为均是因于信息交流和为了信息交流。

说人是大自然的杰作,那是因为人是目前信息交流体中我们所知的最杰出的一种系统。

所谓杰出,就是指经过几万年的上下求索,我们人类得到并处理了一大堆有关信息交流的信息,且一直拓展着这些信息。

我们把它们分别分类为经济、宗教、科学、艺术、政治、体育、娱乐等等;我们还制造了一大批能够更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传递信息的信息,也称之为媒介),从石块、棍子到车辆、电脑和机器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能够娴熟地运用信息的抽象符号(语言、数字、音乐、绘画等等隐含着约定意思的信息)进行信息交流是更使得人类倍感优越的地方。

人因信息交流而诞生,信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父母的父母、来自于父母之外的环境(大自然?上帝?);因不断的信息补给而发育、因母亲的话语而躁动、因动听的音乐而起伏。人一出生就是迫不及待地去找奶头交流。这类称之为本能的原始动机一直持续到产生他的这类愿望的那堆碳水化合物的信息体撒手散伙、分别再去寻找别的信息交流的乐子为止。

人,不停地从事着最基本的信息交流:吃、用、做等等,

除此之外,人的心里还有许多其他更崇高的念头:

提高交流能力——寻找能够更长久、更大范围的交流办法——安全并可持续地发展;

提高自己的权力——自己表达的信息是别人或别的信息交流的指南,登峰造极的话,

比如做个皇帝——拥有现时阶段所许可的最充分的交流自主和自由;

增加财富——权力的另一种形式,即人们约定的对人和其他信息交流的控制规则——财富愈多,实现随心所欲地选择信息交流的可能就愈大;

健康长寿——希望尽可能的强壮或柔韧以及尽可能的保持能够保持的信息交流——这也是生命现象的本质特点。

既然如此,我们对某个人的信息交流的成绩的奖励就是给他权力和财富,进一步增加他的信息交流的可能;相反,对于某个人的信息交流的不满的惩罚就是限制和削减他从事信息交流的程度和种类,比如把他关起来,只允许他和铁窗和墙壁这样单调的信息多多交流,或者干脆终止。

自由就是信息交流的实现的可能

(所以说思想自由是天然的——不表达出来的、仅在大脑里面的信息交流是最自由的)。

完全的自由就是进行所有可能的信息交流——全知。

组合成为人这一系统的那些更初级的个体——如细胞、分子、原子、电子等等——允许、希望和鼓励着人去和同样是由这类个体组合成的任何信息做任何方式的交流,前提当然有一个:以它们这些个体乐意做的为限

(而这也是人的知识的本质——得知了什么喜欢做些什么)。

人们通常有一个很大的烦恼就是:

它们这些个体为什么只凑合了那么短的时间,然后就义无返顾地撒手拆伙、各奔东西,然后又愉快地加入了别的系统!而对人——也是它们自己的组合——的长寿的渴望不再关心了呢!人和任何个体一样都是有着多种交流倾向和主张的交流系统,分裂的统一体,或统一的分裂体;都是非自己的自己,或自己的他者。

人生的意义:

体验更好、更多的信息交流。电子、原子、分子、细胞、水、石头、空气和阳光以及它们表达的意思如此告诉了我们,而它们也是人的这一切可能发生的源头,亦是人类实现信息交流的愿望的保证和对象——我们就是这些信息,我们想要体验的也是这些信息;

我们就是电子、原子、分子、细胞、水、石头、空气和阳光,我们要体验也就是电子、原子、分子、细胞、水、石头、空气和阳光以及它们表达的意思——

一些信息在体验着与另一些信息的交流——

信息之间的永恒的交流和组合——

这不仅是人生的意义,也是存在的意义。

人就是这么一回事:原子寻找着原子、蛋白质研究着蛋白质、DNA探讨着DNA(呵呵,意识、精神和灵魂也都是这些东西交流着的意思吧)。

每个个体的人都天然的具有这个目的:

充分的信息交流——这也是天意,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人都因、且为了这个意义而存活——这也是自由、平等之根。

每个个人享有的信息交流首先是向他自己负责——实现他人生的个人价值,再者是向别的信息交流体负责——体现他人生的社会价值,而这两种分辨也几乎是靠不住的。

或者他总是希望首先向别的个体和更大范围的社会负责,把实现社会价值当作他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他把社会系统的公事当作他个人个体的私事,那么在事实上他依然还是把实现个人的价值放在了首位,反过来说也成立。

人类社会这一系统是个体的人的集合交流的结果,亦是个体的人可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交流场合和条件;反过来,人类社会系统的任何意义的实现也是以个体的人的意义的实现作为前提条件的。

价值就是认可或愿意选择的信息交流。

人的信息交流的内容丰富多彩:探索、劳作、传授、合作、讨论(包括战争)。

人的血缘之爱、友谊之情、故乡之恋和祖国之根、仇恨等等亲疏远近的程度都是由信息交流的程度而定的。

生我养我的所在和我生我养的后代之所以被我们视为最宝贵的东西,皆是因为这和我们有着最直接的信息交流的关系,因而也有着最多的共同的信息特征。

劳动成果包括抽象信息的作品也同样被人珍爱,亦是因为它被人视为己出,而实际上也就是出自于他——他的信息直接表达在他的孩子身上,也同样直接地表达在他的其他的劳动成果比如一本书上。他会说:这本书就是我的孩子,因为我在它身上倾注(表达)了我的心血(信息)。

人当然同样希望拓展更多不同的信息交流,这也是人的基本命运。

人从别的信息交流中来,亦回到别的信息交流中去——这也就是人的所谓的轮回,而这实际上就是产生了人又容纳着人的那个系统的往返轮回的信息交流的过程。

人本来就不属于自己,更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东西;

来世的时候身上的所有都是这个产生了人的出世的系统的,去世的时候身上的所有依然归于这个系统。

换个说法,整个存在也都是个人的,他本人就是整个世界。

个人是这个系统的某些信息的聚散,聚来之并无多,对这个系统来说并没有增加什么;散去之并不少,对这个系统来说并没有减少什么。

那些电子、原子、分子依旧存在着、那些江山依旧存在着、那个系统依旧存在着。

我们个人不仅仅是白白地活了一回——体验了一些不得不体验和一些愿意体验的信息交流,而且我们表达的信息亦是后来者的本身或他们交流的信息的来源的一部分。

尽管死亡是这样一种状况:

即目前的交流不再是此交流范围的持续和拓展的保证,即原有系统内部交流的基本解散。但死后的信息交流仍在进行着,只是没有了称之为那个人的完整的、系统的、鲜活的交流表现罢了。

但历史已经铸就了。历史就是曾经发生、目前仍在发生的信息交流的持续过程。

幸运的是,如果你的表达出的信息仍在强烈、鲜明地表达着,即为不朽——人人都是不朽的啊,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把球扔进洞里!——最卑微和最崇高的人生意义都与此相似、相同——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

个体的人的诞生和死亡只是人类系统的调整和更新;人人只是一个信息交流单元。

综上所述就是人生于己、于他的全部意义:信息交流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3-1-1-2、人类社会的意义:

实现人的信息交流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如果地球以及包括太阳系以外的这个庞大的系统的信息交流产生并抚育着低级的生命,促成了生命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更进一步地交流产生了高级的人及人群形成的人的系统即人类社会。那么人类社会至少是太阳系这个系统以下几层的子系统。

假如从太阳系系统说起,

太阳系系统是地球系统的基础、

地球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系统的基础、

地球上的生命系统是人类社会系统的基础、

人类社会系统是人的基础;

反过来,

人是人类社会系统变化的部分基础、

人类社会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系统的变化的部分基础、

地球上的生命系统是地球系统变化的部分基础、

地球系统是太阳系系统变化的部分基础;

再反过去,太阳系系统是地球系统变化的部分基础……

如此说来,就个体的人而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的逐步增大,人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的人,即人从人类社会这一系统中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强,人从和对人类社会系统之外的系统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强。

尤其当人类社会又创造了对各类社会系统也有着强有力的影响的人工的子系统后

(比如驯养的生物系统、高智能电脑系统、人工合成的生化系统、人工环境系统等等),

那么如同人类作为地球系统的子系统的发迹一样,人类社会创造的人工子系统也终将会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

进一步的结论很可能是这样:

人工的子系统又产生了下一代的子系统,那么届时就证明它们也更具有了生命的本质特征:

维持并拓展当下的信息交流!

如此说来人就处在了一个十分微妙的境地:

做到了上帝同时也当成了奴隶?

就象我们曾经对待我们的上属系统地球一样,我们在地球的信息交流中诞生或至少是在地球上生存,但我们现在已经能够让地球在与我们的信息交流中大大的改观甚至面目全非了。

我们总是把人作为某个家庭里的人、某个家族、某个民族、某个国家、地区、种族的人去定位,但从根本上讲,人首先是天地合作的自然人——这也是人权和尊严的平等的根基。

人类社会脱胎于其上属的系统且一直处在与这些系统的信息交流中并施加影响于上属系统,人类社会的各个成员之间当然也一直处于相互交流之中并且还已经着手开辟了下属的人工的子系统。

人类在如此广阔的范围里接受和表达着丰富多彩的信息,大致分类为经济、宗教、哲学、科学、政治、军事、艺术等等,这些也都分别代表着人类社会的部分意义。

人类社会的意义就是要保持并拓展这一社会系统的范围——如有可能,就把所有的上属系统转变为人类社会下属的子系统,这就不仅仅是将要到来的全球化了,而是更加野心勃勃的宇宙化。

而这一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信息交流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意义。

3-1-1-2-1、 经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的基本状况

人首先要吃。

吃是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的一项基本内容即信息接受,且是人要持续这种交流并可能拓展其他交流的必要方式(人类或个人的雏形的形成就是一种吃进)。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个体或系统是在其外部的不间断地支持和供给下维护它的存在并实现它的演化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或生命系统就是要维护并拓展他能够得到的这种支持和供给。

当下的吃就是为了继续吃、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吃、更长久地吃。

吃进信息,就是为了能够继续交流信息。

因此,人们就要去寻找能够吃并能保证继续吃的所有信息。

是个人去找还是群体协作去找、是发现信息就立即上前接受(比如渔猎)还是经过交流促使期待的信息表达出来(比如养殖和生产)、是独享还是分享?

人之间在如何寻找、生产、分享、保存、交换、支配等等这方面的信息交流的基本层面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当然,人不是仅仅为了吃而活着,或愿意仅仅为了吃而活着,或仅仅有了吃的就能够活着。为了能够或继续体验更多、更好的信息交流,人还需要并创造了诸如防护、住所、工具等等这样的个体或系统。

人们在约定的交流规则中占有和控制的这些信息资源的多寡被我们称谓为贫富的不同状况。当然人们也经常使用非约定的交流方式重新分配这些资源,比如馈赠、施舍、掠夺、戕害、欺骗等等。

称之为财富的信息资源的流向和聚集以人的信息表达的可接受程度而有大小久短之分:采择渔猎要看人表达的力气;养殖种植要看人表达的方法;加工生产要看人表达的技能;交换分配要看人表达的可行;占有或控制的份额要看你表达的信息别人能否接受。

成功就是你表达的信息被接受、被遵循。

价值就是你想要的信息。

财富是交流着的信息的当时的控制(所以有人说:富贵于我如浮云)。

利润是你接受到的信息(当然是指你希望得到的)大于你表达的信息的部分。

凡是能够影响人的生存状况的信息交流不管是来自人与人或人与非人之间的,都涉及和影响到经济:如气候、政治、战争、法律、交换、灾害、科学、思想、工具、发掘、办法……

所谓的生命权、人权和财产权就是你的信息表达被接受、被遵循的程度和时段——也是所谓的人的一切法的根本。

经济就是人类社会这个系统里的内部的交流及其与外部的交流的基本状况。

科学、政治、战争或法律等等活动的起因和结果往往都归结于经济上的诉求,因为这是人为了维持和拓展当下的信息交流的基本的首要条件——

比如说,吃的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再去体验别的信息交流;

或在寒冻中先要解决保暖的问题后才能解决包括吃以及其他能够继续的信息交流。

这都是造就了人、供给着人的信息交流系统的预先设置。

经济领域里的交流活动使得人类的其他交流活动成为可能并得到拓展;反过来也一样,人类在其他方面的交流活动也影响着经济领域的交流状况。

人类之间和人类与外部之间交流的成效和总量标志着经济繁荣或萧条的程度,人类之间或人类向外部表达的信息能够更多地带来益于交流的信息或人类仅仅从天然的外部系统接受到的信息中采集和利用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并能够在人类之间更快地交流分享,这就是繁荣。

繁荣与否就决定于这两条:

一是看人类接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量有多大;

一是看人类相互之间就这些信息交流分享的量有多大。当然决定量的大小的是速度和效率,即单位时间里完成的信息的交流量。

那么,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也就是两大部分:

一、与外部交流以接受到有价值的信息,也就叫生产或加工;

二、人之间的交流分享,又叫做流通或服务。

人在经济交流的活动中因信息交流的水平、分工、分配以及受人类的其他交流活动的影响的不同而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经济形态:

有原始落后的,有现代先进的;有以劳力为主的,有以资本为主的,有以科技为主的;有以市场为主的,有以规划为主的;有以生产加工为主的,有以流通服务为主的;有以提供知识信息为主的、有以提供自然或人工风光信息为主的。

现代的、先进的、良好的经济形态就是较能够使人实现更多地、更快地、更可持续地信息交流。否则就是原始的、落后的、糟糕的经济形态。

3-1-1-2-2、宗教:我知道还应该有我不知道的情况

人表达出来的信息大致分为二大类:

一类是尽可能地和其自认为接受到的信息相一致,或者称之为忠实地转述或复述,这也是所谓的科学的最高准则或实事求是准则。

这样的信息可以和接受到的信息一一对应检验,或至少是在人看来是如此,这也叫做客观。

另一类是人随意或经过刻意地加工后再表达出来的信息,但其来源是不自觉的或来自目前还不得而知的信息渠道,或是多种信息来源的交流混合,这就较多地带上了他自己的信息特征。

部分地或完全不可能与他接受到的信息相对应,或不清楚如何一一对应的表达就是所谓的人的创作、理论、艺术、设想、想象、假话等等,这也叫做主观。

在这其中最无法与自觉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验证且被称之为涉及到最上属系统的情景的表达就叫做宗教。

换句话说,人把自己目前还无法验证的隐藏、最不了解的可能、最没有发言权的未知称之为宗教。

宗教在目前基本上是人的信息表达、是人确立的表达热情的方向、是人的情感的喷发、是对没有反复再次可能接受到的信息的称谓。

宗教是人表达出来的信息而还没有找到信息的来源,即无法用反复接受到的信息给予佐证。

宗教是人对不能得知的情况的探询。

宗教是人对自己的局限的确认,同时也是希望突破局限的愿望的表达。

宗教是人对自己无知的知道,但并不知道无知的是什么。

确认造物主存在的情景就是这样的:

万能的造物主这一最上属的系统的假设恰好表明了我们接受到的一切都是这一造物主的信息表达,那么一切就是造物主本身——而我们也就是造物主的一部分了,我们是造物主的子系统,我们就是造物主表达的信息,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造物主表达的信息的涌现,一切都是造物主的旨意,因此我们也是造物主本身。

那么我们就不是曾经或将要得到造物主的信息,而是我们本身就是他发出的信息,并且我们发出的信息也是造物主发出的信息——我们就是造物主正在进行的自我交流,我们以及我们得知的所有都是上帝系统的下属子系统间的相互交流(就如同是他的胳臂与腿之间的交流)。我们和上帝是一体的,我们就用不着骑驴找驴了,我们就是一只驴腿,或驴腿上毛毛。

有趣的是,如果上帝的存在依赖于我们的确认,我们就是上帝的上属系统,我们就是存在的上属系统了(我们可能已经在这么做了哈)——上帝成了我们的证明物。

人的各种宗教活动都毫无例外的是这样一种情况:

广大的信徒们得到的基本上都是第二手的信息,他们大都是从他们愿意相信的所谓的圣徒、先知、宗教领袖以及其他神职人员等等这些中间人或代言人那里间接得到最上属的系统的信息的。

而这些中间人或代言人的保证往往是:

要想取得和最上属的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的路径,就必须按照这些中间人或代言人的吩咐去做,就要听话。那么结果如何呢——仍未可知或仅供自知。

人的信念和愿意即人的内心的信息交流状态就是宗教的根本——信则有,弃则无——至少目前是如此。

不仅仅是宗教,其他所有问题也都归结于这个——吾信此信息。

如此看来,

宗教并不产生于宗教,

上帝并不产生于上帝,

真主并不产生于真主,

佛主并不产生于佛主。当然,

科学也并不产生于科学、

哲学也并不产生于哲学。

我这一想法也并不产生于这一想法。一切都产生于信息交流,即知道。

 

3-1-1-2-3、哲学:知道的小结

“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人对一切接受到的信息的最初和最后的疑问,哲学就是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其他学科只是更详细的分工)——哲学就是人对存在的复述和表达、就是对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的另一种说法和叙述,哲学就是——信息交流发生中——的小结。

这是怎么回事啊?里的指称的就是人已经接受到的信息(无论从哪儿接受的),就是人知道的信息交流,就是对已经存在的确认(就是有人所说的心知肚明)。

是怎么回事就是人的结论表达。也就是说存在的信息是早已经被接受和确认了的,然后人再通过另一套抽象的信息符号表达出来,给个说法。这就是哲学,这也是所有的的创立。

在已知的存在中叙述存在、

以存在的方式再现存在、

在存在中定义存在——这就是古今中外的哲学的全部内容——将接受到的存在信息转述为另一种存在信息;将接受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再表达出来或者把搞不清楚具体来源的(也称之为天生的或从上代遗传的——天才和先验是不可否认的,但也都是从天地间接受到的吧?)信息再表达出来。

这实际上也是人所从事的其他一切学科的同一做法,哲学只是总结了一个大纲,而其他学科是在做更具体细致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罢了。

哲学的发展史就是把接受到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说法再表达出来的过程史。人类已经创造了名目繁多的哲学流派,将来可能还会冒出更多的主义和说法,但所有的做法都是一样的:我接受到了信息,我认为世界是这么回事。

去研读那些或深奥晦涩或严谨优美的哲学论著固然使人受益非浅,但你在接受了他们的那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后还是要回过头来以你直接接受到的第一手的存在信息——也是你接受的著述者使用过的原材料——再对他们的表达加以检验。这也是一个老农十分可能对哲学家表示轻蔑的原因,他会对着田野一挥手说:不要听他们的胡扯,这就是存在!

许多思想者的一个惯常的做法是把从信息交流之后得到的结论再前置到更前面的位置上以使其成为信息交流的根源。比如有人把某些信息确立为物质、把某些信息确立为精神、把某些信息确立为神,然后再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把其确立为存在之本——他以果为因,跪在了自己树立的牌子前!

以人接受到的某些信息说事就叫唯物论,

以人表达出的某些信息说事就是唯心论;

以人接受到的信息说事就叫客观,

以人表达出的信息说事就是主观;

以接受信息说事就叫

以表达信息说事就是

以信息交流的丰富多样说事就叫辩证法,

以信息交流的一致单一说事就是形而上学;

以交流说事就是

物质其实就是信息交流里的某些内容或样式;

精神就是信息交流里面的另一些内容或样式。

两者只是人对信息交流的大致的分类,而这种分类的做法和过程是什么呢、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呢?——那一定是包含这两者的吧。

任何信息交流在某时某地都有一定范围、方向和选择,即立场或态度,因此我说,万事万物都有精神、意识和思想。

没有物质的精神和没有精神的物质都不存在。

物质是较明晰直观的交流着的信息,而如何交流的那些部分就是我们划定的精神,就是意识、性格和立场、态度。

物质和精神仅仅是信息交流的不同角度的考察的称谓。

精神不是由无精神的东西组成和产生的;精神就寓含和体现在已经包括了精神的信息交流里。

你可以说,信息交流的主题就是意思、意识、思想和精神。

有直接简单的精神交流(如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化合价),也有复杂多层次的精神交流(如花朵的颜色语言和人的语言)。

较高级的生命体能够使用抽象的信息(信息中隐藏着的信息)进行多层次的精神交流并不是普遍认为的仅有的精神交流的唯一可能,某些高级的动植物会使用抽象的信息进行精神交流也只不过是比如氧原子的较简单的精神的再表达而已。

所谓高级只是交流的信息更丰富、交流的媒介的层次叠加得更复杂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说,信息交流的主题是物质、属性和作用,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理的等等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某种信息类型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依你知道的分类好了。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存在就是你接受和表达的一切信息,因此,哲学家的论述无论对错都是一回事:我接受到了信息,我表达出了信息,我在交流信息。

现代人并没有比古人在哲学上有什么进步,因为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接受信息——认识事物、处理信息——反思、表达信息——著述立论。

但有所不同的是:

自古往后的哲学越来越有更多的其他学科的辅弼了,因为人类接受到了愈加丰富的信息并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分类处理。

但不管人类搜集到的信息有多么庞大宏量,科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成果都毫无例外地表现着这样一种情景:

人类在几万年里一直在收集着、整理着、表达着信息,并痴迷地体验着世界、宇宙、存在的本原——信息交流。

而这也是理当如此的情景,存在就是信息交流,宇宙就是一团交流着的信息——人还能做出什么别的来吗?

人所从事的一切:比如采集、生产、研究、交换、繁殖、争夺、传播、控制、讨论、保护和屠戮都是在交流着信息;

一块石头、一滴水珠亦是如此;一个原子、一粒电子亦是如此;

日月星辰、星云天体亦是如此。

它们的背后或里面可能还隐藏着什么——那我们就努力地去揭示那未知的信息吧——你瞧,我们期待的依然是信息。就让热情、开拓和祈祷去完成那些我们已经隐约知道的未知的部分吧!

哲学就是我们知道了什么的小结。

 

 

3-1-1-2-4、科学:想办法更多地知道

一个非常有趣的有关科学的故事是这样的:

以前人们认为,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又从西方落下,因此太阳是围绕着我们运行的,这叫做地心说。

但也有人认为,早上我在太阳的西方,晚上我在太阳的东方,太阳不动,是我们在自转且围绕着太阳来回移动,这叫做日心说。

目前是日心说取得了胜利,因为它得到了接受到的其他信息的支持。

我不知道古时候是否有人提出过第三个设想,即太阳和我们都是移动着的。

而我目前认为很可能就是这样的。

对于这个故事我要说的是:

仅就我们与太阳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言,如果我们没有象目前这样就已经搜集到了其他的信息做参考,那么纯粹呆板的科学表达就应该是:

早上太阳在我的东方,我在太阳的西方;晚上太阳在我的西方,我在太阳东方。至于要搞清楚是谁在移动,如何移动的,那就要寻找其他的信息支持,否则任何结论都是猜想,哪怕是所谓的科学猜想。

对目前接受到的信息找出表达它所有的信息来源;对目前接受到的信息提出猜想,然后去寻找其他的相关信息验证猜想;这就是科学的发展道路。

科学就是实事实说。

就是说,你表达的结论来源于你直接从考察对象那里接受到的信息,你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你就只能表达什么样的科学结论;你没有接受到任何信息,你就没有任何科学表达权即科学发言权。

科学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接受到的信息,就是直接从考察对象那里得到的信息;

求是就是更多地搜集相关信息且更多地回过头验证。

因而科学也就是尽可能严谨的实践。

不断地拓宽视野(信息来源)、不断地改进验证(信息对比)、不断地修正结论(信息表达),以求知道的更多——这就是科学原则。

科学也容纳虚假,出色的科学家的大胆的想象是科学得以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因,但科学最终要剔除虚假。

虚假者即我们表达的信息和我们接受到的信息不一致。

我们接受到的信息一是来自于我们自己,一是来自于外部,一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早先的表达。与外部之间的一致称之为互恰,与自己之间的一致称之为自恰。

而真理也就是这样一种信息对比的标准,即何为一致、何为互恰、何为自恰,以及量度的标准的设定。

真理就是认识本身、就是知道过程——上下求索真理的过程就已经是真理了,要不,你鼻子碰到真理了你还不知道。

下面我们讨论几个具体的科学课题来说明我对科学的认识:

A、 牛顿先生的第一定律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就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迄今为止包括牛顿先生,不知有谁曾经见到过一个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如果有人见到过了,那就恰好说明它受到了外力的作用,因为一定有什么东西把他和它之间联系了起来,使得他能够接受到了它的信息,这个能够传递信息的中间媒介首先就是能够影响它的外力之一。再者,它也得有地方放置吧——放置就已经是发生影响了。

牛顿先生对此没有提供依据,我们目前也不得而知。

但我要说的是:存在就是信息交流;不得而知的存在、没有相互作用的存在仅仅是指——不知是否存在。

因此我要说:牛顿先生的第一定律是不科学的,至少还是个假想,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接受到过那样一个物体的信息——即他接受到的物体的信息与这个物体无关!他也没有成功地检验过那样一个物体。

这个定律仅仅是他的猜想,或者象有些人说明的那样:那是牛顿先生设想的一个理想状态(当人们说到理想的状态的时候,那意思往往就是不可能的存在——即不是他接受到的存在,而仅仅是他表达的虚构的存在,是里面想的存在)。 

B、 爱恩斯坦先生说:在一个与事件处于同一个运动系的观察者看来是同时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居于另外一个对前者相对运动的参照系上的观察者看来却不是同时的。因而一切看起来都是相对的。

两个事件称之为同时是指它们的信息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到达信号的接受者那里以表明它们是同一时刻发生的。

这个定义如果成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同时性的确立与接受者的运动状况无关——与接受者是否相对事件有相对运动无关、与多个接受者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无关。

如果两个事件的信号以同样的速度和路途到达了某个接受者,如果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路途条件在整个的传播过程中确实都一样的话,那么这两个事件对任何一个接受者来说都是同时的,即使不是在同一个钟点到达其中的某些接受者的。

或者说,两个事件的信号即使没有在同一个钟点到达任何一个接受者那里,但只要它们两者的各自所行走的时间分别与它们各自所行走的路途的比数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事件对任何一个接受者来说都是同时的。

任何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如果选用一个既经传播就不再受这两个物体的影响和控制的信号作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参照的话,那么这个信号就是这两个物体的绝对参照系。

光信号就是一个被经常选用当作绝对参照系的信号媒介。

我们再设计一个简单的事例来说明同时性的情景:

在地球赤道的东西方向上有两个路灯,在距它们等距离的中间有一个信号接受者,我们假设在这三个地点分别放置了经过校准的时钟,现在两个路灯在同一个钟点发光了,如果光信号的传播条件是相同的,那么这个接受者是否是在同一个钟点接受到两个路灯的光信号呢?如果光信号既经发射之后就不再受路灯灯泡这个光源以及地球这个运动系的影响和控制的话,那么这个接受者就应该先接受到东边的路灯的光信号。因为在两个路灯的光信号的传播过程中,这个接受者迎向并缩短了与东边的路灯的那个曾经发光的空间地点的距离,而奔离并拉长了与西边的路灯的那个曾经发光的空间地点的距离,这就是说两个路灯的光信号到达接受者的路途不一样长了。尽管两个路灯的光信号不是在同一个钟点到达接受者的,那么这两个路灯的发光事件是不是同时的呢?是同时的。因为它们两者的光信号各自所行走的时间分别与它们各自所行走的路途的比数是相等的。

如果这两个路灯的光信号发射事件对这个接受者来说是同时的,那么对所有的接受者都是同时的——相对于绝对参照系的所有考察过程都是绝对一致的。

如果考察的是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而且是在光信号这个上属(发射光信号的物体不再对已经发射出的光信号产生影响)系统中运动的,那么光信号就是这两个物体的绝对参照系。谁在相对于光信号运动谁就是对光信号而言的绝对运动。当然,如果有一个能够影响和控制已经发射出的光信号的更上属的系统存在,这个系统就是一个更上属的绝对参照系了(可能引力场就是更大的绝对参照系)。

爱恩斯坦先生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但当他选用光信号作为他考察的任何运动物体的共同参照时,他就已经把光信号作为它们的绝对参照系了。这样的话,他的结论和他的做法就不是自恰的了。因此我认为他关于同时性和相对论的说法存在着很大的谬误,即如果他在考察的范围里选用了一个普适的绝对参照,那就必然有了相对于这个绝对参照而言的绝对的同时性和绝对的运动,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实际上应该是绝对、相对论里的一篇。

因此我认为双子佯谬的故事里,谁在光信号这个绝对参照系里且相对于这个绝对参照系以近似光的速度做绝对运动,谁才有可能变得更年轻些,而不一定是那个呆在地球上的家伙。

另外,我们存在的三维空间里的每一维上都有相对于绝对参照系的绝对运动,因而也应该具有相应的绝对时间,那么存在就应该表达为六维——三个空间维加上三个与之重合的时间维。

另外,如果一切都是相对的,那么相对论是与什么相对的呢?得出相对论的过程又是什么论呢?

C、在化学方程式 H2+O=H2O中,我们被告之:在等式的两边质量是守恒的。

但我认为存在就是内外的多重交流,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特性以及它们结合的过程都是在外部条件的参与中实现的,而这样的方程式就没有表达出来这种与外部交流的情况,因而这样的方程式也只是一种粗陋和大概的表达。

从根本上讲,一个氢原子即使不处在将要和氧原子结合成水的过程中,它的质量也不是守恒的或保持不变的——一个氢原子是在与外部的交流中才成其为氢原子的,交流就有接受和表达,收入和付出,氢原子的质量是浮动着的。

同样,在任何元素之间的交流中,其参与者的质量之和在交流的前后也就是不相等的。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信息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的称之为质量,有的称之为能量、力、以及有形的、无形的等等。

所有的信息既然都是在交流中共存的,那么就一定是在相互融合和转化的,即任何一种信息都正在转化为另一种信息——比如质量信息正在转化为能量信息。

任何一组交流着的信息同时也是在开放的状态中与外界交流着的,任何一种信息都是不断地正在嬗变为其他信息的,因此真正守恒的应该是笼而统之的信息——存在就是信息守恒。

H2+O=H2O仅仅孤立地表述了HO假设稳定的关系。 

D、我们知道正整数的一种分类办法是按照其约数或积因子的多少来划分的,比如仅仅有两个的(这两个是1和其本身),我们就称之为质数或素数,而多于两个的就称之为合数。

我认为这样的划分办法应该再进一步地完善,

理由一:既然是以约数的个数来划分的,就应该按照这个参照把整个正整数分类完毕。比如按照老的分类办法就把1排除在外了,这么重要的数结果落的个即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

理由二:分类不够详细,有四个及其以上约数的还应该再继续划分下去。

理由三:把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包括进去。

这样的话,正整数的分类就为如下样式:

一、按照约数的个数划分:

一个约数的称之为一合数,比如1

二个约数的称之为二合数,即目前的质数。

三个约数的称之为三合数,即目前的合数的一部分。

四个约数的称之为四合数,即目前的合数的一部分。

五个……

……

二、按照约数的性质划分:

约数含2的称之为偶合数。

约数无2的称之为奇合数。 

3-1-1-2-5、政治:社会信息交流的高级状况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

人的意义就是要实现信息交流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人类社会的意义就是更大地拓展信息交流的范围以能够实现人的意义。

如何设定、控制和安排人生意义的实现就是政治。

散落的个体的人在交流中组织成一个系统并经过交流约定了朝向某些选择方向的交流,以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某部分人的或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的做法就是政治。

政治就是人的信息交流规则的最终的约定、控制与管理。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主要以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的系统,当然也同时包括人与外部信息的交流关系。而政治就是对人与人以及人与外部的信息交流的再次约定、再次控制和再次管理。那么政治就主要体现在人类社会系统中个体的人的终极表达以及与专事从事再次约定、控制和管理的人之间的交流状况。

政治就是人的信息交流的终极管理。

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个体的人群即人民的信息表达和这些信息的接受者即管理者的再表达以及信息管理者的信息表达和这些信息的接受者即人民的再表达等等交流方式的不同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政治形态。

一如人类社会系统形成的两大类群,

一群是表达各个个体信息的人群即人民,

一群是接受信息的管理者。

反过来讲,一群是表达信息的管理者,一群是接受信息的人民。

人类社会的形态也大致分为两大类型:

主要以人民表达的信息行事;或主要以管理者表达的信息行事。

主要以人民表达的信息行事可能就有这样一些特征的一部分:民主、自由、繁荣、无政府、无为不治;

主要以管理者的信息表达行事可能就有了这样一些特征的某部分:专制、统一、强盛、暴政、胡为乱治。当然任何社会形态都不是斩钉截铁的就是某一个类型的,都可能是忽左忽右、各类特征都或多或少地具备的。

但有一个简略的区分标准是这样的:

人类社会的两大类群是不是在温和的交流中互为下属的子系统的——人民的表达即民意是不是有表达的渠道、被公示、被采纳、被实施,是不是民意决定了管理者的产生、约束和更换,如果是肯定的,那么所谓的上层建筑的管理者其实就是人民控制和管理的下属的子系统。

当然在这种情景中,管理者的表达亦有渠道、在公示、被采纳、被实施,即亦有对人民的约束和领导,那么人民又是上层建筑下属的子系统。这种在温和通畅的交流中互为下属子系统的局面也就是民主和服务的大致情景。如果人类社会的两大类群是在激烈的、或不通畅的交流中互为下属的子系统的话,那大概就是革命或专制的场景了。

人类社会的政治史实际上也始终是两大类群体的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为下属的子系统的交替历程。

只不过是,如果上下交流温和通畅的话,场面就较稳定且平和;

如果上下交流很火暴的话,一般总是人民的表达过一段时期就十分激烈地爆发一次,摧毁旧的,然后再重新创建一个新的下属的子系统,即新上台的管理者(常说水载舟亦覆舟,即如此)。

但是很快,新的下属的子系统又逐步加固了自己对人民的控制地位,又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高高在上的上层建筑了。

如果上下之间不是很好地疏通和交流的话,那么高高在上者的底下的火山就会在人民的信息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后再表达一次爆发。

这样的爆发往往都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已经预见和担心的,但他们总还是不遗余力地亲手促成了这样的爆发——原因大致可能是他们都不想自愿地沦为一个乖乖下属的子系统的地位或叫做服务的角色,那么他们往往就率先爆发自己的高强度的表达或通常说的压制。

但有限的来自于自己和外部的信息源不能够长久持续地支持这种高强度的表达,因此,强权和帝国都只能盛极一时。

革命的情景也同样如此,一时的爆发之后就总要归于较长久的和平和补给。

要说明这些情景的道理其实十分简单:

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想要的信息交流,人类社会的意义就是提供拓展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这也是信息交流这一存在的本质所决定的。

换句话说,这就是自然法则。

顺应这个法则的就叫做顺历史潮流而动,反之就简称为反动。

有助于拓展和实现自己以及别人的信息交流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做法就叫做解放、发展和创新;

致力于限制和剥夺别人乃至大多数人的信息交流的做法就是压迫、倒退和守旧——这也是在与自然洪流的对抗和较量。

无论顺动或反动,能够呼风唤雨搅起大风浪的人当然都需要有非凡的信息表达和高超的信息交流能力。

许多著名的政治上的铁碗人物就做到了这一点:

他的信息表达控制着它的传播范围内的所有的人的信息表达。

当然,能够表达出压倒这样的人物表达的信息的正义之士同样也是难得的伟人——且不管他最终带来的是新的一轮解放还是另一番的压迫。这两种人都是许多人梦想着去体验一把的光辉榜样,这两种人也正是人们乐道的所谓的英雄或枭雄——因为草民们和大人物们都是一路货色,都是为了人生体验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而奋斗。

所谓的正义就是这样一个规则:

争取实现人人(何止人人呢,有时候把动物也捎带上)追求信息交流的最大化与最优化的平等权利,但优先利于对此做出更大贡献的人。

在正义的前提下,强势者最终就要照顾弱势者,那就必然要有一个让强势者成其为强者的可能——而这就意味着强势者首先得到了照顾。

刻意做到在温和的交流中互为对方下属的子系统,就有可能造成较为持久的稳定与和平。

就如同人类在与环境的交流中所体验的那样:

环境远远不是任人摆布的下属的子系统,可以由着人尽情地蹂躏——尽管人类是这么希望和争取的,但得势而猖狂的人类对环境的肆意掠夺就无法带来与环境之间的持久的稳定与和平。

温和的交流所带来的平和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庸之道可能带来的好处。

但问题是:

人并不总是愿意仅仅体验温和的信息交流的,人也同样愿意体验激烈的交手和血腥的对话,否则人生的意义就因这一部分的缺失而不够完整了——因为这种壮烈的交流体验是温和的交流所无法提供的。

战争就是一种较为激烈的人生交流和政治讨论,乐此不疲的人就从不缺少。

政治问题就是民主问题,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程度问题:

是人民根本不当家、部分当家或彻底当家的问题;

是人民不想当家、也想当家或非要当家不可的问题;

是不让人民当家、让他们当一点家或当然要他们当家的问题。

什么样的人民交流产生出了什么样的管理者;

什么样的管理者的表达引导出了什么样的人民。

两者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交流着的成员,互为因果,天经地义。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政治形态就是这样一种交流着的互为因果的状态。

管理者因人民的表达的愿望而更新,人民因管理者的表达的领导而更新。

民主只不过是更新的过程较为平和而专制与革命所引起的更新较为剧烈一些罢了。

政治就是人的信息交流的愿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就是谁的信息表达占据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的状况。

人的信息表达就是包括争取在与外部即大自然的交流中占据主导和支配的地位,使其变成为下属的子系统;

一部分人的信息表达就是包括争取在与另一部分人的交流中占据主导和支配的地位,使其转变为自己下属的子系统,因而也就同时实现了包括对大自然的占据和支配,使其作为自己下属子系统的子系统,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的意义了。

这也就是权力具有极大的魅力的原因之所在,同时也是权财易于合污的根源——两者都是控制信息交流的最有成效的信息交流样式(当然,色情也是另外一种相当有效的交流路径,这也是个大文章,理当另外开篇论述)。

政治就是话语权的重新约定和分配,而所谓的话语权就是人在社会的信息交流中的表达权限。

政治状况的表现总是一部分人的话语权受到了限制;一部分人的话语权得到了拓展。

这与大自然的表现是一致的,完全均等和平衡也就没有了交流,因此也就没有了存在了(太阳在我们的信息交流的小圈子里就是个说一不二的权威,它就是一个很大的专制者)。

再者,人人都有了最大的话语权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没有了话语权。

有表达的就意味着要有接受的;有接受的就意味着有要表达的。

绝对的民主和绝对的专制都无法实现。

表达者是在接受者的默认、允许和支持下表达的,那么表达者首先就已经是个接受者;接受者是在默认、允许和同意下接受的,那么接受者首先也已经是个表达者。

每人都是个交流者,既没有完全表达而不接受的人,也没有完全接受却不表达的人。但谁的表达在别人不同意、不支持但仍然默认的情况下被接受,那就已经表明他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了。但如果他得到了完全的同意、支持和允许,那就是他在政治上的极大的成功——他的表达就是代表着别人的表达。

政治就是每个人对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状况的根本表达。有人是积极主动的,也有人是被动沉默的;有愿意体验当管理者的,也有愿意只当被管理者的,一如存在现象的丰富的品种和多彩的差异。

政治既然是人的信息交流状况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政治领域实际上也就涉及到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一切方面。

人们在经济、哲学、宗教、科学、文化、教育、军事、娱乐等等交流方面的根本表达就是政治态度,就是意识形态。

热衷于政治的人更是在经济、哲学、宗教、科学、文化、教育、军事、娱乐等各个流的场合上传播他的表达。

既然如此,政治领域里的交流方式也就集中展示了人在相互交流中使用的一切信息种类:听觉的、视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神经的以及这些信息所包涵的抽象信息——人们用口说和号角、用书写和表情、用拥抱和大炮、用蜜糖和毒药、用香料和大粪交流着政治上的表达。

政治也因此无法避免的是优美的、残暴的、纯洁的、肮脏的、简单的、复杂的,一如人所乐意体验的无法回避的存在——大千世界里的多姿多彩的信息交流。

 

3-1-1-2-6、文化: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的概况

愚昧和文明的以及地域和时期的文明的区别,就是人的信息交流的能力和做法的不同:

人在接受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传播信息、管理信息、分配信息等等方面的做法和特征就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的阶段和地域以及时期的区分。

那么对文化的总的特征的考察就是这样一些标准:

1、接受到了多少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世界的了解、认识、掌握了多少,有多大的范围和多深的深度。

2、如何接受信息的:是仅仅依靠自己的接受信息的感官还是使用了能够传递信息的媒介,即用以揭示信息的工具,什么样的工具以及工具的适用范围。

3、表达了多少信息:涉及的信息量有多少,种类的范围有多大,精确的程度有多高。

4、 如何表达信息的:使用了什么方式和什么工具(能够发射人造卫星就是一个很突出的表达信息能力的标志)。

人类的文化就是人接受和表达信息即交流信息的状态:

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使用了工具之后,那么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的信息就更多,从微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然后把这些接受到的信息储存记录下来,用脑子在脑细胞里,或用手指、树枝在地面上,或用硬器在岩石或龟壳上,或用笔墨在布面或纸张上,或用磁带或光盘……从小量、低速存取到大量、高速存取;饲养、耕作、制造、建筑、纺织、书写、歌唱、舞蹈、交谈、生殖、教育……人类从赤手空拳、亲自单一地表达,到使用工具、自动批量地表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效率到高效率。更多地接受信息、更多地表达信息——这也就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更多、更好的信息交流。

人类文化的特征就是人的信息交流的特征,人的信息交流的特征就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的特征——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风土人情,这不仅仅是地缘,也是天缘和人缘;推而广之,这也是人与世界的信息交流的特征、人与宇宙的信息交流的特征——存在就是相互的信息交流。

 

3-1-2其他社会:存在即社会

经常有人讲:人是社会中的人。确实如此,

人不仅是人的社会中的人,

同时也是大自然系统中的人、

整个存在系统中的人,

而整个存在系统就是一个大社会。

存在中的一事一物无不是在与另外的事物的关联中的一事一物、无不是交流中的一种状态,所以说:粒沙见宇宙。

反过来也一样,宇宙也是人中的宇宙。

存在就是社会。

虽然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但这只是说明了近类的信息较为更融洽地交流罢了。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即使是不同类群的事物依然是聚合在一起的,分界只是交往的不同和差异罢了,而不同和差异也正是交往和聚合的前提。

星辰棋列、山水峥嵘、物种纷呈、原子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互为因果、浑然一统。

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在与你的交流中才为我,在与你的交流中才表现出了我。

‘开始仅仅是已有的存在的变化;

终结只是新的变化的开始;

边际只意味着相互的差别;

因果就是交流的流程。

人没有见到过孤立的个体,人也没有了解过从无到有的开始,人并不知道有完全湮灭的终结,谁都无法例举一个存在的边际——

知道了什么,什么的边际就早已经不存在了、就意味着它没有边际,否则你也不会知道它(边际是知道后的确认和添加)——

人从来就没有接受到过这样的信息,人只是表达了这样的想象。

整个存在的始终以及全部存在的大小都不是我们已经接受到的信息,而仅仅是我们假设的命题,我们等待着可以验证的信息的到来吧。

存在就是社会的状态,就是社会的演变,就是全部参与的交流。

万事万物都在共同形成的社会的交流中表达着选择、好恶、意识、情感、经济、政治……

态度决定一切不如表述为:态度就是一切。   

四、总结 

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是关于我们人类如何认识存在景况的生动写照:

盲人们在摸过大象之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报告,结论可能各不相同,但做法却都是一样的:都是过之后的结论。

就是接受信息。

我们人类虽然并不是盲人,而且也不仅仅依靠手摸来接受信息,但看、听、尝、嗅、思等等也只不过是另外的而已,思考也仅仅是来的信息的再处理、再琢磨,也是一

所谓的以生俱来的先验也是先人们来的信息的传承吧。

或者更有戏剧性的说法是这样的:我们本来就是大象的后人、我们本来就是大象的一部分、我们本来就是大象。我们所有的所作所为都只不过是大象早先注入的信息的再现而已,再一次的折腾,只是大象喜好的一种猜字游戏罢了。我们、我们大象的过程都已经是大象的范畴了。

关于存在,先人们已经提出了浩如烟海的说法和表达,后人们也将增添更多的论述,不管从知识上还是从才学上,他们都几乎是人类的尖子、造物的精英,但他们走过、走着或将走的路子都是同一条:接受到了信息、处理了信息、表达了信息。

人们把信息分类成了物质、精神、实体、意识、能量、神灵、鬼怪等等,并且有人固执地把所有的存在现象都归结为了其中的某一种类而造成了许多的混乱和纷争——而在我看来大家都是对的,而且所做的也正是信息交流。

任何声称对存在的终极说法都应该包括这个说法本身——他编织的网要把编织的过程网在其中,否则他和他所谓的对存在的终极说法就逍遥于他自己的网外了,那么这张网就是张有遗漏的网。

杨思基吹牛法则:

任何人的关于世界的终极说法当且仅当他以及他创立这个说法的过程与这个说法相互隶属时才成立。设创立者及创立过程为A、说法为B,则当且仅当A∈BB∈A时,B说法即世界的终极说法。

例如:

1、有人说世界是物质的。当且仅当此人及此说过程均是物质的、物质是他确立的,此说成立。

2、有人说世界就是数。当且仅当此人及此说过程均是数的、数是他确立的,此说成立。

3、有人说世界是上帝的。当且仅当此人及此说过程均是上帝的、上帝是他确立的,此说成立。

4、有人说世界是矛盾的。当且仅当此人及此说过程均是矛盾的、矛盾是他确立的,此说成立。

5、有人说世界是系统的。当且仅当此人及此说过程均是系统的、系统是他确立的,此说成立。

6、有人说世界是模糊的。当且仅当此人及此说过程均是模糊的、模糊是他确立的,此说成立。

这个法则也是在说明:如果你吹嘘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牛皮,那么你吹嘘这个牛皮的过程就应该也在你吹嘘出来的牛皮中。

所谓上帝并不是由上帝创立的、

所谓真主并不是真主确立的、

所谓佛主并不是佛主认可的;

所谓人类并不是产生于人类之体上的、

所谓哲学并不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

所谓科学并不是以科学为依据的……

而都是建立在包含了所有这些于其中的信息的交流上的,即知道。

这个结论本身亦是一种知道。

人的所有作为、主义、流派、说法都毫无例外的是信息交流的产物,是信息交流的存在之树上竞相争艳的品类各异的花朵——哪一朵都有它芬芳的理由和可爱的味道。

所有的信息交流的节点(比如个人或其他个体)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一个无极的信息系统(整个存在就是一个大脑瓜),每个个体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节点或一片小区,相互之间在交流着、置换着,所谓正确错误仅仅是其中交流着的某些信息。

所有的主义流派都没有把这些主义和流派的相互区分包括于自己这一主义和流派中,而实际上存在中的任何两点或两个问题都是相互包含着的、互为因果的、相互循环论证着的——人为的区分只是一种关联。

如此说来,任何问题、命题的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和命题里。

存在就是信息交流,存在就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创新着的信息交流现象。

而交流都是有选择的,选择的即某种程度的,不选择的即某种程度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讲,也就是不同程度的信息交流与否的状态。

存在就是相互的作用、存在就是关系,这也可能是古今中外的学者们都不怎么否认的一致结论——没有相互作用、没有相互关系也就没有我们得知的一切;

也就没有我们本身——‘知道包括了所有的关联和东西,

知道就是存在,

知道就是信息、语言、意思交流。

存在的现象千姿百态,人类的学科五花八门,但原本上都是信息交流。

每个时代都产生了具有每个时代特征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都毫无例外地是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处理后的再表达。信息时代不是已经到来了,而是所有的时代都仅仅是信息时代的划分。

存在也是广义上的语言或意思交流——每个事物都只是各种语言或意思的交流范围或截取。

以信息、语言和意思即知道为基础、为全部内容的包括所有学科的范畴就构成了知学

每个个体就是知者

整个存在就是知界

所有的宗教都是知教的分支。

人们可能已经习惯于将关于一块石头的转述认定为信息,而实际上这个转述的整个过程都是信息,这块石头和转述者也是信息。

关于存在,人们对于某时某地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些称之为规律的结论,但根本的规律应该是:信息守恒。

不会再有什么新情况了,因为新情况仅仅是新的知道而已。

我并没有知道所有的事物和情况,但我知道:再多的事物和情况仅仅是更多的知道。

我说的这些不是哲学、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等等,而是它们分辨前的和它们赖以分辨的基础,是它们诞生、发育、茁壮和消亡的土壤。

我肯定要遭遇到赞同、批评和否定,而我遭遇到的肯定都是信息,都是在信息、语言、意思交流。

所有的知道当然不是某个知者能够完成的,你一定知道着我所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存在总论》也是需要你去完成的工作。

假如有朝一日我们与地外族类相遇并交流,双方能够做的是什么呢——只能是相互知道。

存在就是信息、语言和意思交流——即真即幻、亦实亦虚、为有为空——根据你所知道的去表达你自己的信息、语言或意思吧。

这就是唯知论”——一切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