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宝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14 10:50:13

49个决定成败的人生细节

 

   
目 录

    前言
    1 坚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2 每天向你周围的人问声“早上好”
    3 连续加班后,更要精神饱满
    4 过去的事不要全让人知道
    5 说话时尽量常用“我们”
    6 该问的与不该问的
    7 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时,你不要插嘴
    8 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9 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
    10 不是你的功劳,千万不要占有它
    11 尽量不要借朋友的钱
    12 不要轻易承诺
    13 老板错了的时候,你要懂得应对
    14 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陋习
    15 不要比你的老板穿得更好
    16 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
    17 要懂得感恩
    18 不要把谈论别人的缺点当做乐趣
    19 遇事多考虑3分钟
    20 不想因应酬伤害自己,就要注意分寸
    21 上班时与下班时
    22 要想办法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
    23 别忘随时为自己鼓掌
    24 搜集信息还要消化信息
    25 多自我批评,少自我表扬
    26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做任何辩解
    27 自以为最了解自己,其实不然
    28不要负面回应批评
    29 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
    30 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
    31 和上司谈话时,关掉你的手机
    32 和客户通电话时,不要先挂掉电话
    33 找借口拒绝时,要尽可能模糊一点
    34 遇到老板,主动迎上去谈几句
    35 给老板的报告里预备一份概要
    36 不要占用公司的一张纸或一支笔
    37 在工作中使用“日常备忘录”
    38 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
    39 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序
    40 只要还能坚持上班就不要请假
    41 做事前,先想像一个好的结果
    42 竞争中要学会欣赏对手
    43 接到额外工作时,不要抱怨
    44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个小时的麻烦
    45 出现在公共场合时要保持整洁
    46 向上司请教前,事先想好问题的解决方法
    47 做错事要马上道歉
    48 要学会说善意的谎言
    49 约会时要提前几分钟到达
———————————————————————————————————————

前 言


    危机往往是一个人在不经意间积累的,成功也是由许多细节累积而成的。在很多时候,一个的成败就取决于不为人知的细节。
    有家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一群应聘者前去复试。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颇为简单的提问,可他们都没有被录用。轮到最后一个人,他走进房间时,发现干净整洁的地毯上扔着一个纸团,他毫不犹豫地捡起来,这时考官说:“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了一家著名公司的总裁。这个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细节的力量。细节作为容易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东西,却往往成为注意细节者的“利器”。
    当然,你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反驳说,成功人士不拘小节,比如爱因斯坦,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更多时候细节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电梯里和老板简短的几句聊天,可能让他坚定提拔你的念头;在谈判中一个错误的用语,也许让你在最后痛失要到手的合同,完美的细节代表着永不懈怠的处世风格,是一个人积极、实干、优秀的象征。
    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下的皮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总是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会帮助或伤害我们,所以认清那些影响我们成败的细节十分重要,本书阐述了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视却十分重要的49个细节,并详细分析了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
    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完本书后,会高度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让每一个细节为自己服务。

    1 坚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豪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赞美而缩短、靠近,自然就为交际的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当面说好话和背后说好话的效果不同
    在背后说一个人的好话比当面恭维说好话要好得多,你不用担心,你在背后说他的好话,很容易就会传到他的耳朵里。
    对一个人说别人的好话时,当面说和背后说是不同的,效果也不会一样。你当面说,人家会以为你不过是奉承他,讨好他。当你的好话在背后说时,人家认为你是出于真诚的,是真心说他的好话,人家才会领你的情,并感谢你。假如你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我上司的好话,你的同事们会说你是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你的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你不真诚。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这些好话终有一天会传到上司的耳中的。
    有一个员工,在与同事们午体闲谈时,顺便说了上司的几句好话,“陈征这个很不错,办事公正,对我的帮助尤其大,能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没想到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陈征的耳朵里去了,这免不了让陈征的心里有些欣慰和感激。而同时,这个员工的形象也上升了。而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顺带对这个员工夸赞了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真不错。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能极大地表现你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的效用。比如,你夸上司,说他公平,对你的帮助很大,而且从来不抢功。以后,你的上司在“抢功”时,可能会有那么一点顾忌,也会手下留情。
    如果别人了解了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时,对你的信赖就会日益增加。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的动机的。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播”过来的好话后,更感到这种赞扬的真实和诚意,从而在荣誉感得到满足的同时,样强了上进心和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
    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
    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作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帐话!要是她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是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因为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小性子的林黛玉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呢。
    多在第三者面前赞美他人
    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明白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里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赞美,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赞美是一种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但最有效的赞美则是在第三者面前赞美对方。
    因为,当你直接赞美对方时,对方极可能以为那是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罢了。若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时,当事者必然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接受,对你感激不尽。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下属,在深受感动之下,他会更加努力工作,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人在背后说了许多许多你的好话,你会不高兴吗?这种赞美,如果当着你的面说给你听,或许适得其反,让你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出于真心。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特别悦耳动听呢?那是因为你坚信对方在真心地赞美你。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议员,便有计划地在别人面前赞美这位议员,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之后,肯定会把他的话传给那个议员。后来,俩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政治盟友。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可把这种方法派上用场之处不胜枚举。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时,如果整天教训孩子,也很难说有多大效果,假如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关心,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心血,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动力。
    在你评价下属的工作时,当然更可以使用此法。例如让下属的顶头上司说句好话,或故意在下属和朋友面前赞美他,这些方法都能收到相当好的效果。
    在背后说人好话的策略中,还由一则经由第三者传送好话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对方愉悦,更具有表现出真实感的优点。假如有一位陌生人对你说:“某某朋友经常对我说,你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相信你感动的心情会油然而生。因为这种赞美比起一个魁梧的男人当面对你说:“先生,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让人舒坦,更容易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

    2 每天向你周围的人问声“早上好”

    清晨,曙光熹微,朝霞满天,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不管我昨天有多累,在早起后,在这新的一天里,都要精神抖擞地向你周围的人问声“早上好!”尤其要向你的老板和同事们问声“早上好”。
    也许你认为说早安是很简单的事,或者没有这个必要。有些人向别人道早安时连身边的人都听不到,或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有的则极不情愿,毫无感情色彩地例行公事而已;有的看一眼别人便一声不响地坐下。
    问声“早上好”就是打破昨天下班之后到今天早上一直处于停顿状态的同事关系,重新开始新的一天的人际关系,所以这是一个严肃的行为。
    你与周围的人互道早安,特别是对老板和同事道早安,就等于是在工作场所中的上班铃声一般,也像你上班签了到一样。从这一句“早上好”开始,表示又是新的一天。
    一句“早上好”创造的奇迹
    你如果希望在新的一天当中,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圆满新鲜,无论如何都要清新、明朗地和周围的人道早安!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明了“早上好”的作用。
    在去芝加哥上班的路上,一车的人谁也没有讲话,大家躲在自己的报纸后面,彼此保持着距离。
    汽车在树木光秃、融雪滩滩的泥泞路上前进。
    “注意!注意!”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我是你们的司机”。他的声音威严,车内鸦雀无声。
    “你们全部都把报纸放下。”
    “现在转过头去面对着坐在你身边的人。转啊!”
    全部照做,无一人露出笑容,这是一种从众的本能。
    “现在,跟着我说……”是一道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早安,朋友!”
    大家跟着说完,情不自禁地笑了笑。
    一直以来怕难为情,边普通的礼貌也不讲,现在腼腆之情一扫而光,彼此界限消除了。有的又说了一启遍后彼此握手、大笑,车厢内洋溢着笑语欢声……
    “早安,朋友!”四个字一出口,奇迹出现了,彼此的界限消除了,为什么这四个字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
    “早上好!”是一句问候语,是亲善感、友好感的表示,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早上好”一旦说出了口,双方都有了亲切、友好的愿望,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不仅增进了信任,还沟通了关系。
    一句“早上好”,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句轻松愉快的“早上好”,等于向你周围的人宣布:“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又是愉快的一天。”
    尤其是对上司和同事精神饱满地说:“早上好”,可以让上司和同事对你保持着“这家伙今天还是干劲十足!”的好印象。很多员工缺少与老板,上司沟通的机会,一句“早上好”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能达到相互沟通的效果。从“早上好”这句话里,上司可以增进对你的理解,加深对你的好印象。早上的印象会左右一天的印象,甚至左右一个人一生的印象。
    从实际生活中来看,说“早上好”的对象,既包括与你关系不错的人,也包括与你自己一向不和的人。
    一句早安往往在向对方暗示你已忘记过去的不愉快,期待新的一天。
    每天早上用开朗明快的声音打招呼,道早安,没有人会因此感到不快的,不管是对谁都一样。
    早上问声“早上好”,是一天工作情绪的好的开始,是精神充实的保证,更是构成人际关系,给人留下印象的要素。
    早上与周围的人连一句“早上好”都不说的人,往往会被人认为太高傲,看不起人,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无精打采,从而令人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本来打算和你进一步交往的,现在却认为你是个难于交往的人,对与你交朋友,搞好关系望而却步了。试想,一个早上连“早上好“都不会说的人,怎么会赢得好人缘,怎能有成就事业的可能呢?

    3、连续加班后,更要精神饱满

    我时常看到一些出入写字楼的人,他们一脸倦容,走起路来没精打采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那种开夜车、连续加班的人。这样的人尽管辛辛苦苦做了事,可能并不能赢得老板的满意。一般说来,老板不喜欢那些提不起精神的人,不管你是出于何种原因。
    在现代职场打拼,不可避免地碰到加班加点的事。加班,一直被作为一种美德受到赞扬,因为一说到某某员工工作表现好时,总是说:“某某放弃休息时间,连续加班加点地工作,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而且还能精神饱满地继续工作……”
    有一个姓张的秘书,因为工作多,日间常常完不成任务,所以连续加班是常有的事。但越加班,工作越是繁重,他的精神反而越来越好,干得也越来越出色。于是,老板的赞赏也多了。
    在一次会议上,老板当着大家的面表扬这个秘书:“小张这个人很有活力,干起什么事情都有精神,我们干工作就要有一股乐观向上的劲头儿……”
    无疑,小张连续加班依然充满活力赢得了老板的好感,这对他的未来发展是很有利的。
    员工加班后仍保持精神饱满,让老板看了觉得精神振奋,耳目一新,他一定会因此而对你报以乐观的看法,对你做好工作充满信心。
    精神饱满是一个员工的金字招牌,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一个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一个老板愿意提拔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牢骚满腹的员工。
    现在是崇尚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年代。在老板眼里,不管你是不是加了班,他只问结果,他要看到的是员工永远精神饱满,能把事情做好。
    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工作,不但可以提升你的工作业绩,而且还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因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你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外在表现,这正是老板期望看到的。
    很多成功的职业人士,愈是疲倦的时候,就愈有精神,让人看不出他有丝毫的倦怠。工作起来依旧神情专注,走路时依然昂首挺胸,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一副轻轻松松的样子,这样的人,自然会让老板觉得你是一个积极向上、值得信赖的人。
    总之,不管加不加班,每天都要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这样,你的内心同时也会变化,变得越发有信心,别人也会越发认识到你的价值。
    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是财富,但它会带给你财富,也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4 过去的事不要全让人知道

    与人相处,不要把自己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特别是那些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向他人过度公开自己秘密的人,往往会因此而吃大亏。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今日为朋友,明日成敌人的事例屡见不鲜。你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完全告诉别人,一旦感情破裂,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你的秘密他还会替你保守吗?也许,他不仅不为你保密,还会将所知的秘密作为把柄,对你进行攻击、要挟,弄得你声名狼藉、焦头烂额。那时的人,后悔也来不及了。
    卢新是一个公司的职员,他与他的好朋友周宇无话不谈。一次,借着酒兴,向周宇说出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卢新年轻时,与别人打群架,砍伤了别人,结果被判了两年刑。从监狱出来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考上了大学,进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工作。
    时值年底,公司效益不佳,并准备裁员。卢新和周宇从事同一工作,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人,但论实力,卢新比周宇要略胜一筹。
    不久,公司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卢新是坐过牢的“劳改犯”,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大削弱了。谁愿意跟一个劳改犯一起共事呢?结果卢新被裁掉,周宇幸运地留了下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朋友之间,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随便把你过去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
    如果你是职场中人,你将你的秘密告诉你的同事,在关键时刻,他很可能会跟周宇一样,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使你在竞争中失败。他将你不光彩的秘密说出来,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了。
    自己的秘密不要轻易示人,守住自己的秘密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记忆的小岛,永不向人打开。”马克•吐温也说过:“每个人像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会给别人看到。”
    这座埋藏记忆的小岛和月亮上黑暗的一面,就是隐私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一般总是那些令人不快、痛苦、悔恨的往事。比如恋爱的破裂,夫妻的纠纷,事业的成败,生活的挫折,成长中的过去……这些都是自己过去的事情,不可轻易示人。
    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你心里自然十分高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一天酒后,你把积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告诉了他,这充分显示了你的真诚。你相信他不会做出伤害你的事,也许还能帮助自己解决其中的部分疑难。可是不久,你们因为观点的分歧,而发生了争吵。第二天……
    要知道,秘密只能独享,不能作为礼物送人,再好的朋友,一旦你们的感情破裂,你的秘密将人心皆知,受到伤害的人不仅是你,还有秘密中牵连到的所有人。
    尽管对好朋友应该开诚布公,但这不表明不能有自己的秘密。“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都同样是错误的。”不相信任何人,无疑自我封闭,永远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相信任何人则属幼稚无知,终归吃亏上当。两者皆不可取,你应该永远记住:秘密只伴随自己,千万不要廉价地送给别人。为此,与人交往时,你应该永远记住,你要避免自己的感情冲动和谈话时间过长,做好必要的防范。
    当然,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说。有时有保留地跟朋友说说自己的过去也无妨,比如说说你小时候读书上学之类的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你对别人说说自己无关紧要的过去别人也会向你说。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想了解你又无从下手,又怎么会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

    5 说话时尽量常用“我们”

    小孩在做游戏时,常会说“我的”、“我要”等语,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或许无关紧要,但有些成年人也是如此,他们说话时,仍然强调“我”、“我的”,这些会给人自我意识太强的坏印象,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同一个人分别扮演专制型和民主型两个不同角色的领导者,而后调查人们对这两类领导者的观感。结果发现,采用民主型方式的领导者,他们的团结意识最为强烈。而研究结果又指出,这些人中使用“我们”这个名词的次数也最多。而专制型方式的领导者,是使用“我”字频率最高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人。
    事实上,我们在听人说话时,对方说“我”、“我认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将远不如他采用“我们……”的说法,因为采用“我们”这种说法,可以让人产生团结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个好朋友一起出去散步,在路上,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中央的一锭金子。
    甲赶紧跑过去,捡起那腚金子,对乙说:“你看,我的运气真好,我捡了一锭金子。”说着准备把金子独自放进自己的口袋。
    这时,失主找来了,他不仅要回了金子,还诬告说甲偷了他的金子,要拉他去警察局。
    甲有口难辨,很无辜地对乙说:“这回我们可麻烦了。”
    乙听后立即纠正说:“不是‘我们’,你应该说‘这回我可麻烦了’才对!”
    人的心理是奇妙的,说话时,往往说“我”和“我们”,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在开口说话时,我们要注意这样的细节,多说“我们”,用“我们”来作主语,因为善用“我们“来制造彼此间的共同意识,对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很大的帮助。
    “我”在英语里是很小的字母,千万别把它变成你语汇中最大的字。
    一次聚会,有位先生在讲话的前三分钟内,一共用了36个“我”,他一位熟人走上前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你的所有员工。”
    那个人怔了怔说:“我失去了所有员工?没有呀?他们都好好地在公司上班!”
    “哦,难道你的这些员工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吗?”
    享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的行为时说:“一个满嘴‘我’的人,一个独占‘我’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人际关系中,“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别人对你的认同。
    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下面的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尽量用“我们”代替“我”
    很多情况下,你可以用“我们”一词代替“我”,这可以缩短你和大家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
    例如:“我建议,今天下午……”可以改成:“今天下午,我们……好吗?”
    2.这样说话时应用“我们”开头的
    在员工大会上,你想说:“我最近做过一项调查,我发现40%的员工对公司有不满的情绪,我认为这些不满情绪……”
    如果你将上面这段话的三个“我”字转化成“我们”,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说“我”有时只能代表你一个人,而说“我们”代表的是公司,代表的是大家,员工们自然容易接受。
    3.非得用“我”字时,以平缓的语调谈化
    不可避免地要讲到“我”时,你要做到语气平淡,既不把“我”谈成重音,也不把语音施长。同时,目光不要逼人,表情不要眉飞色舞,神态不要得意洋洋,你要把表述的重点放在事件的客观叙述上,不要突出做事的“我”,以免使听的人觉得你自认为高人一等,觉得你在吹嘘自己。

    6 该问的与不该问的

    与别人交往时,总离不开“问”。有时候该问的,要明知故问,比如:“你的钻石戒指很贵吧?!”“听说你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一定很畅销吧?!”这些可能都是你知道的,但你故意明知故问,对方会认为你很关心他,所以对你很有好感。他可能会接着你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并且有可能说得心花怒放。
    明知故问,就是明明知道也要问,这里的明知故问,会令对方高兴。比如,问对方最得意的事,问对方最想让大家知道的事,问对方不便说的事,只能借你的口说出的事。这样,你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打开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的心彼此更亲近。
    但日常交际中,有些不该问的东西,即使你想问,也不要去问,诸如:“你今年多大啦?”“为什么还不结婚呀?”等等,这些话题,有时对方不便作答,自然而然地对你的问话很反感,会因此而讨厌你,对你敬而远之。
    交际时不要什么事都问
    无事不问式的交际情境在生活中形式各异、变化无常,其中有同龄人的问话,有不同年龄人之间的问话,有较为熟悉的人之间的问话,还有结识不久的人之间的问话。
    有些人是无事不问,他们最喜欢探问别人的私事及秘密新闻。有时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即使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然喜欢追问到底。如果是对方适当的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则十分令人厌烦了。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了“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问被问道:“你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喜酒啊!”
    没结婚,实在是个人的问题。但别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样子,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这种问题伤及了他人的自尊,往往会被毫不客气地驳斥回来。
    这类不该问的问题还包括女性的年龄和婚姻,女人最忌讳别人问她的年龄。在西方,这被视为不尊重女性、不懂得礼貌的表现。“青春永驻”是每个女人的梦想。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的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情绪,遇到别人不得体的询问,就可能自然发生逆反心理。这就造成一种局面:有时间者尚不经意,被问者常常不由心生厌烦,厌烦这种交际方法,甚至厌烦这个问话的人(尽管也许此人并不坏)。如再遇到那种事事在意,处处留神的“查户口专家”,被问者的厌烦之情会更加强烈。
    无事不问会使自己变得浅薄庸俗,试想,一个喋喋不休好探问别人私事的人,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什么话题不宜问
    与别人交谈时,不要无话不问,有些题是不宜问的。
    1.别人的隐私不要问
    在与别人交际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提问对方的隐私。比如:
    “哪年出生的?”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份兼职?”
    打听这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惹人反感,甚至导致“战争”爆发。
    在你打算问对方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到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地说,在日常交际中,应该避免问及下列这些方面的隐私话题:
    女士的年龄;
    工作情况及经济收入;
    家庭内务及存款;
    夫妻感情;
    身体情况;
    不愿意公开的工作计划;
    不愿意为人知道的隐私。
    2.对方不知道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如果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费神地记住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3.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城”或说“在香港”,那你就不宜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4.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
    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往往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营业情况或秘密告诉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只能自讨没趣。
    5.在交际中,不该问的,即使你想问也不要问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那么,你的问技巧就非等闲了。

    7 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时,你不要插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很敏感的。特别是在办公室这种场合,几个人在一起就闲聊起来。有时说到某个人时,还会说出一大串的坏话。在这种时候,很多把持不住的人,也会跟着附和着说起某人的坏话来,其结果可想而知,这种坏话不久便添油加醋传到他的耳朵里,别人不仅对你有了看法,还有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争,说你的坏话或打击报复你。
    某公司企划科李某升为科长,同一间办公室坐了几年的同事忽然升了高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刺激与震动。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竞争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总让人有那么一点酸酸的感觉。企划科李某的几个同事背后嘀咕开了:“哼!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升他的官?”一百个不服气与嫉妒就都脱口而出了,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某数落得一无是处。王新是分配到企划科不久的大学生,见大家说得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了些李某的坏话,加办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个阳奉阴违的同事A,背后说李某的坏话说得比谁都厉害,可一转身就把大家说李某坏话的事说给了李某。
    李某想:别人对我不满说我的坏话我可以理解,你王新乳臭未干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对王新很冷淡。王新大学毕业,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某的指责和刁难,成了背后说别人坏话的牺牲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避免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某个人的坏话。此时,你千万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被他人的话左右你的思想,更不要跟着别人去说坏话。最好的办法,别人在你面前说某个人的坏话时,你不要去插嘴,只是微笑示之。微微一笑,它既可以表示领略,也可以表示欢迎,还可以表示听不清别人的话。当你不插话,两边都没有得罪,这是比较好的做法。
    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能不听就不听,能溜最好。实在不便溜开,你就答非所问,另起话题。
    比如,有人向你数落某人的不是:“白坚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好大喜功,拍马屁。”

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如果能笑就将话题岔开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如果岔不开,你又不加理睬,显然得罪人。这时,你可以挑起新的话题来达到目的。如:“据说周迅将扮演《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是吗?”
    对方可能会说一句“不知道”,然后还会继续说:“你知道吗?白坚偷偷地给老总送礼……”
    这时你就继续说你的话题:“唉,要是真那样,《射雕英雄传》就有得看了,周迅戏路宽,演技好……”
    相信这样对上几句话后,对方就会缄口不言“白坚”的坏话了。

    8 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我们常说:“言多必失。”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自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特别是人多的场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话就可能中伤或伤害到某个人,这自然会让你招惹祸端。
    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就荣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
    由于“言多必失”的教训很多,不少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
    那些成功的人,说话就会把握分寸感,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说话的时候,说得很充分,不该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有的人口齿伶俐,在交际场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漏了嘴,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在人多的场合尽量少讲话,并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合算的事。
    我们要记住别人的隐私和错处
    1、避免谈及别人的隐私和错处
    有人喜欢当众谈及别人的隐私和错处。有时会使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一次宴会上,某人在酒桌上向邻座的人讲起某校校长的秘密来,同时表现出对校长卑鄙行为的大为不满,并大大地说了一堆攻击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问他说:“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
    “还没有请教贵姓。”他回答说。
    “我正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这位先生立时窘住了,场面非常尴尬。
    这位太太很有教养,没有当面指责他,但这位先生口无遮拦给别人留下了一个非常坏的印象。
    2.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
    在公众场合要重视对别人的尊重和说话的礼貌,否则一不注意分寸,就会伤害对方。
    在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晚宴上,情绪极好的斯大林当着大家的面,对他的妻子娜佳喊到:“喂,你也来喝一杯!”
    如果这话是在家里说,是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话。可是当着前苏联党政高级官员和外国代表的面,这话就显得不够庄重和得体,甚至可以说太随意了一点。偏偏娜佳是一位个性极强且年轻气盛的人,她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附属物。她听了此话,感到受到了羞辱,一时又未化解的方法和语言,于是就大喊一声:“我不是你的什么‘喂’!”
    接着便站起来,在所有宾客的惊愕中走出了会场。
    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时年22岁的娜佳已经躺在血泊中,手里握着“松牌”手枪。
    一句话,断送了一条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斯大林注意场合和分寸,说一句:“娜佳,请你也来喝一杯吧!”不说可以避免这种悲剧了吗?
    注意说话的场合,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都不能忽视说话的分寸。
    3.说话形式的选择要与场合相适应
    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到长沙做嘉宾,主持一个义演节目,只见她手持话筒,朗声说道:“那次在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我给‘娘屋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
    这话不无失体之嫌。若是在私下场合对“娘屋里”的人说说私情乃人之常情,而在这义演的严肃场合,说的又是严肃庄重的大奖赛评选打分的问题,如此的偏重于“情感”而疏于“理智”的话语,人们不禁会问:作为评委,其公正何在?这样的话显然与自己主持人的身份不符。
    不论什么时候,在公共场合,说话时都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没有考虑周到的话,最好少说。
    说话注意分寸,要做到慎言、忌口,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地点和说话的对象,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乱说一通,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和形式,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后个字也不说。

    9 与人握的时,可多握一会儿

    据说握手礼最早来自欧洲,当时是为了表示友好,手中没有武器的意思。但现在已成为被最普遍采用的世界性“见面礼”。
    握手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本礼仪,从握手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情感和意向,显示一个人的虚伪或真诚。握手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重要,可有人往往做得并不太好。
    有些人跟别人握手时显得很不真诚,做做样子,往往只轻握一下便松开,软绵绵地没有力气一般。
    有一个经理人说:“我不想和那个客户做生意,他是我见过的握手最无力的人,手冷冰冰的,我们每握一次手,我对他的信赖就减低一分,因为握手软弱无力的人缺乏活力,缺乏真诚。”
    有些人跟人握手时,只不过是轻轻一碰就松开,而且是一面与人握手,一面斜视他处,或东张西望,这是极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从与人握手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饱含真诚。真诚的人握着你的手的时候暖暖的,他的真诚通过两只手热情地传递过来,让人对他产生一种真诚的信赖和好感。
    与人握手时,握得较紧较久,可以显示出热烈和真诚来。
    玛丽•凯•阿什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她是退休后创办化妆品公司的,开业时,雇员仅仅10人,20年后发展成拥有5000人,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的大公司。
    玛丽•凯在其垂暮之年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她说,她是从懂得真诚握手开始的。
    玛丽•凯在自己创业前,在一家公司当推销员,有一次,开了整整一天会之后,玛丽•凯排队等了三个小时,希望同销售经理握手。可是销售经理同她握手时,手只与她的手碰了一下,连瞧也不瞧她一眼,这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工作的热情再也调动不起来。当时她下定决心:“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人排队等着同我握手,我将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站在我面前同我握手的人身上——不管我多么累!”
    果然,从她创立公司的那么一天开始,她多次同数人握手,总是记住当年所受到的冷遇,公正、友好、全神贯注地与每一个人握手,结果她的热情与真诚感动了每一个人,许多人因此心甘情愿地与之合作,于是她的事业蒸蒸日上。
    握手是很有学问的。美国著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写道:“我接触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力。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他们冷嘲热讽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
    确实如此,握手的力量、状态与时间的长短能够表达出握手人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思想情感。在应该握手的场合,如果拒绝或忽视了别人伸过的手,就意味着自己的失礼。
    与人握手应注意的避讳:
    (1)忌贸然出手,遇到上级、长者、贵宾、女士时,自己先伸出手是失礼的;
    (2)忌目光游移。握手时精神不集中,四处顾盼,心不在焉;
    (3)忌交叉握手。当两人正握手时,跑上去与正握手的人相握,是失礼的;
    (4)忌敷衍了事。握手时漫不经心地应付对方;
    (5)忌该称伸手不伸手;
    (6)忌出手时慢慢腾腾。对方伸出手后,我们自己出手要快,不应慢慢腾腾;
    (7)忌握手时戴着手套或不戴手套与人握手后用手巾擦手。
   
    10 不是你的功劳,千万不要占有它

    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有些人喜欢把别人的功劳占为己有。这样的人,不去创造业绩,而是偷偷地去占有别人的功劳,到最后只能是既损人又不利己。
    李明明和丁娟两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平时关系相处得很不错。
    年终,公司搞推广策划评比,每个人都可以拿方案,优胜者有奖。李明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经过半个月的深入调研,加上平时对市场工作的观察思考,李明明很快做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策划案。
    方案征集截止日的最后一天,丁娟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哎,明明,我还真有点紧张,心里没底啊。你帮我看看方案、提提意见。”李明明连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丁娟的策划很是一般,没有什么创意,李明明看完没有好意思说什么。
    丁娟用探究的目光盯着李明明,说:“让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李明明心里一阵懊悔,可自己刚才看了人家的,现在没有理由不让别人看。好在明天就要开大会了,她想改也来不及了。
    第二天开会,丁娟因为资历老,按次序先发言,丁娟讲术的方案跟李明明的方案一模一样,在讲解时,她对老板说:“很遗憾,我现在只能讲述自己的口头方案,电脑染上病毒,文件被毁了,我会尽快整理出书面材料。”
    李明明目瞪口呆,她没想到丁娟抢自己的功劳,她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也不敢申诉,她资历浅,怕老板不相信自己,只好伤心地离开了这家公司。
    丁娟的方案获得老板的认可,因为方案不是她自己的,有些细节不清楚,在执行方案时出一点漏洞,又无法及时修正,结果失败。后来老板得知她是抢的别人的方案,就无情地妙了她的鱿鱼。
    不是你的功劳,你不要去抢,不管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抢别人的功劳总不是成功的捷径。你抢别人的功劳,真相大白时,你将无脸见人,不仅被抢者会成为你的敌人,而且还会失去他人对你的尊重。有本事自己去创造功劳,何必去十既害人又自毁前程的傻事呢!
    做人要坦坦荡荡
    身在职场,做人就要坦坦荡荡,不是自己的功劳,就不挖空心思去占有,不抢功,不夺功,这样的人不仅人际关系好,而且会永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研究所的副所长,他负责一个课题的研究,由于行政事务繁多,他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课题的研究上。他的助手通过辛勤努力把研究成果搞了出来,这个课题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认可,赢得了很大的荣誉。报纸、电视台的记者都争相采访那位副所长,他都拒绝了,并对记者们说:“这项目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劳,荣誉应该属于他。”
    记者们听了,为他的诚实和美德所感动,在报道助手的同时,还特别把副所长坦荡的胸怀和言语都写了出来,使这个副所长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和荣誉。
    高明的上司从不占有下属的功劳,下属有功,你的功劳自然也体现出来了。
    从不占有别人功劳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优秀的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11 尽量不要借朋友的钱

    每个人都有急着用钱或缺钱的时候,这时候开口向朋友或同事借钱可能是常有的事。比如,你对朋友说:“现在手头有些紧,我有点事儿,借给我两百元钱好吗?”你的朋友可能不是小气鬼,会把钱借给你。但你要尽量避免向朋友借钱这样的事。
    因为像借钱这种情况,借钱的人可能一转眼就忘了,而出借的人即使想起来也不好意思催讨。你如果在还钱时拖拖拉拉,稍有疏忽,朋友之间的信任,交情就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就会陷入感情交恶的地步。
    日本有句谚语说到人间三件事可以使关系中断:“背后说人坏话,娶了朋友的妻,借钱不还。”两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或同事,一旦与金钱有了关系,他们的关系就可能会受到损害,伤害了双方的感情。
    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借朋友的钱,哪怕是借1元钱。因为朋友之间一旦发生了借贷关系,你们之间平等的关系就破坏了,出借方往往就会居于上风,而借方则明显处于下风,这样借方一定会处于屈就的位置,没有了朋友间的平等关系,以后在工作和交往中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当你伸手向朋友借钱时,你们之间就会显露出一种“控制权”的问题,很多的误会往往由此而产生。而某些借钱给你的朋友,会认为自己具有了某种权威,至少在决策工作上的事时,他们就自认为有说话权,而你也因“借人家口短”而不好意思反驳他。
    有一个人因家里急需,向一个要好的同事借了2万元钱。此后,他的同事就在他面前趾高气扬,还经常将自己该做的事推给他去做,在工作中他有了好主意或好创意时,那个同事就占为己有。因为他借了那个同事的钱,欠了他一份人情,所以说话做事都展不开手脚,连平日敢说的话,也不敢出声了。即使心里有怨言,也是埋在心里,敢怒不敢言。
    富兰克林在《致富之道》一书中就提醒人们不要随便向别人借钱,他说:“欠债就是相当于你把你的自由交给了别人。如果你不能到期时偿还,你将羞于见到你的债主,和他说话的时候心里会十分害怕;在他面前,你会找出种种借口来推托,渐渐就会失去了你的诚实。”
    富兰克林的话尖锐地道出了借钱对一个人危害,它可以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影响你正常的人格。从另一方面说,借钱会使你养成不良的习惯,因为你仿佛觉得别人的口袋是自己的,因此,可能不断地去掏,这会使你难以自立,而自立是成功的前提,一个不能自立的人无法想象他会取得成功。因此,你要记住债务往往是一个不能自立的开始,而随便向朋友借钱则是你的人际关系开始恶化、事业走向毁灭的开始。
    养成节俭、克制的好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12 不要轻易承诺

    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承诺便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主要标志。
    “你的承诺和欠别人的一样重要。”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当你要应承别人某一件事情时,你一定要三思而行。
    因为,当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会有失望的惨痛。相反,你若承诺,无疑在他心里播种下希望,此时,他可能拒绝外界的其他诱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诺能得以兑现,结果你很可能毁灭他已经制定的美好计划,或者使他延误寻求其他外援的时机,一旦你给他的希望落空,那将是扼杀他的希望。
    并且如此一来,你的形象就会大跌,别人因你不能信守承诺而不相信你了,别人也不再愿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经常不负责,许下各种承诺,而不能兑现承诺,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的印象。如果承诺某种事,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不愿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
    承诺时要留有余地
    成功的人很会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会轻易承诺。
    而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不给自己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
    某高校一个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从此,他既在系里信誉扫地,也在校领导跟前失去了好感。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不作努力寻找理由。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诺言。
    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马上答应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你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对方因为你现在的承诺而导致将来的失望。所以,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上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能办成,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给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不会失分寸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以下三种方法可资借鉴:
    1.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儿,可采取弹性的承诺
    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量大努力”、“尽可能”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一定的回旋余地。
    2.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
    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在你承诺中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可以这么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公司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承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3.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
    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那么你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比如:你承诺帮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符合有关政策”等对承诺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别人),真是一石三鸟。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承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
    须知,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然不仅伤害了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你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处。

    13 老板错了的时候,你要懂得应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板也有错了的时候。这时候,你要装作不知道,事后尽力去弥补就是了。
    中国人酷爱面子,视尊严为珍宝。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的说法,尤其做老板的更爱面子。作为老板,他在树立起权威,若不慎做了错误的决定或说错了什么话,如果下属直接指出或揭露上司的错误,无疑是向他的权威挑战,会让他很没有面子,会损害他的尊严,刺伤他的自尊心,相信一个最宽宏大量的老板也无法忍受。
    老板错了的时候,也要维护他的尊严。要选择合适的时候或场合,采取合适的方式,以免伤害老板,自讨没趣。
    老板出现失误或漏时,害怕马上被下属批评纠正。有些人直言快语,肚里藏不住几句话,发现老板的疏漏就沉不住气。有一家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老板讲话时出了个错,将一个数字说错了。
    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老板高声纠正道:“讲错了!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的数字应该是……”。结果全场哗然,把老板羞得面红耳赤,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他的面子顿时被一句突如其来的话丢得一扫而光。事后这名员工,因为一点小错误被解雇了。
    当然,也有人做得很好,有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员工,在老板与大家的见面会上。老板逐一点名。
    “黄烨(华)”。
    全场一片寂静,没有人应答。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板,我叫黄烨(叶),不叫黄烨(华)。”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
    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挥挥手,接着念下去。
    没多久,打字员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叫黄烨的那个员工则被解雇了。
    表面看来,这个老板没有什么水平,打字员在拍马屁。实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欠缺,犯错误出洋相难以避免。作为下属,有什么必要当众纠正呢?如果这个叫黄烨的员工当时应答,事后再巧妙地纠正就不会伤害老板的面子。好在那个打字员承认自己错了,才巧妙地让老板从尴尬中走出来。
    老板有错时,不要当众纠正。如果错误不明显不关大局,其他人也没发觉,不妨“装聋作哑”,等事后再予以弥补。
    有一个老板在会上将一组财务数据讲错了,一个做财务工作的下属没有马上纠正,他在做财务报表时,将老板说错的数据纠正了过来,老板看到财务报表时,才知道自己在会上说错了。因此,对这个员工的好感大增。
    有时,老板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老板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觉察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到老板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
    无论什么事情,碰巧是老板的错误,作为下属都应该给老板留情面,然后想办法弥补损失。这样做既显得你通达人情,又能让老板看到你的工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14 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陋习

    有一老板正与几个客户谈生意,谈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板的一位朋友来了。这位朋友插进来了,说:“哇,我刚才在大街上看了一个大热闹……”接着就说开了。老板示意他不要说了,而他却说得津津有味。客户见谈生意的话题被打乱了,就对老板说:“你先跟你的朋友谈吧,我们改天再来吧。”客户说完就走了。
    老板的这位朋友乱插话,搅了老板的一笔大生意,让老板很是恼火。
    随便打断别说话或中途插话,是有失礼貌的行为。但有些人却存在着这样的陋习,结果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假设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像一群紧追新娘花球的女傧相一样热烈,这时,你突然插嘴:“嘿,这是你在昨天看的事吧?”
    说话的那个人因为你打断他说话,绝对不会对你有好感,很可能其他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
    那些不懂礼貌的人总是在别人津津有味地谈着某件事情的时候,在说到高兴处时,冷不防地半路杀进来,让别人猝不及防,不得不偃旗息鼓而退。这种人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他插话时有时会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而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有时是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光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尊重别人。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有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的愿望,但如果不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分场合与时机,就去打断别人说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这样会扰乱他们的思路,引起对方的不快,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不要打断别人的话头
    在商务宴会上,你时常可以看到你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你可能就会有加进去的想法。
    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话题接不下去。更糟的是,也许他们正在进行着一项重大的谈判,却由于你的加入使他们无法再集中思想而无意中失去了这笔交易;或许他们正在热烈讨论,苦苦思索解决一个难题,正当这个关键时刻,也许就由于你的插话,会导致对他们有利的解决办法告吹,到后来场面气氛就会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没有礼貌,进而,人家都厌恶你,导致社交失败。
    当你与上司交流时,更不能自以为是地随便打断他说话,否则,他肯定不会给你好脸色看。
    上司给你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会做出各项说明,通常他们的话只是说明经过,或许结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中途插嘴表示意见,除了让人家认为你很轻率之外,也表示你蔑视上司。如果碰到性格暴躁的上司,恐怕就会大声地怒喝:“闭嘴!听我把话说完!”
    要在与人交际时获得好人缘,要想让别人喜欢你,接纳你,就必须要除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在别人说话时千万不要插嘴,并做到: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
    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
    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事情;
    不要为争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打断别人的正题。
    但是,如果对方与你说话的时间明显拖得过长,他的话不再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他的话题越来越令人不快,甚至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你就不得不中断对方的话了。这时,你也要考虑在哪一个段落中断为好,同时,也应照顾到对方的感受,避免给对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掌握高明的说话技巧
    虽然在别人讲话时说话是十分不礼貌的,但如果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见,非要打断他的讲话,那么你就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
    1.当你要找交谈者的某一个人处理事情时,可以先给他一些小的暗示,他一般会趁机和你说话。但要注意的是,你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的身旁,好象在偷听一样。你可以先向他们打个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当他们停止交谈时,用尽可能简浩的语言说明来意,一旦事情处理完毕,立即离开现场。
    如果你想加入他们的谈话,则可以找个适合的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泊谈话吗?”或者,大方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互相介绍一下,就不会有生疏的感觉。
    2.交谈过程中,如果你想补充另一方的谈话,或者联想到与谈话有关的情况,想即刻作点说明,这时,可以对讲话者说:“我插一句”,或者说“请允许我补充一点。”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插话不宜过多,以免扰乱对方的思路,但适当有一点,可以活跃谈话的气氛。
    3.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看法,一般也不要打断他的谈话。但如果你们比较熟悉,或者问题特别重要,也可以先表示一下态度,待对方说完后再作详细阐述。但不管分歧有多大,决不能恶语伤人或出言不逊。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不要斥责,讥讽对方,最后还要友好地握手告别。

    15 不要比你老板穿得更好

    俗语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穿着打扮对树立一个人的良好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穿着好一点,新潮一点倒没有什么,如果你在一家公司里上班,那就完全不同了。很多上班族命运不济,就是因为他的穿着出了问题。
    穿着打扮,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却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有一次,刘季同老板一起外出洽谈一项业务。他一改平日里的休闲着装,换上新买的皮尔•卡丹西服,想通过“包装”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跟客户见面时,客户看到刘季的气派样,眼前为之一亮,紧紧握住刘季的手,说:“经理真是年轻有为啊!”
    刘季的穿着不同凡响,客户把他误当作了“主人”,把一身旧衣服的老板当成了“随从”,晾在了一边。直到谈判结束需要签字时,对方才知道穿旧衣服的才是“主角”。结果,业务没有谈成,还被传为笑话。
    后来,老板就对刘季“另眼相待”了,有业务外出时也不要他陪同,好端端一个得意的人就这样被老板贬了。
    身为一个下属,如果你的衣着,穿戴比你的老板更好更体面,那么大部分的发展机会就与你无缘了。因为你穿得比他更体面,会让他很失面子,心里有一种被你比下去的感觉,会感到自惭形秽。就算你各方面都很优秀,老板也不会对你有好感,试想,哪个老板喜欢一个比他强,穿着比好好,让他失去面子的人呢?
    如果你与老板的着装风格相一致,你就不会犯“鹤立鸡群”的错误了,也就不会受到同事的排挤。
    与老板的着装风格保持一致,可以更好地突出你的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很容易得到老板的器重和常识,还会让上司产生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他可能会认为你与他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对你产生好感。
    塑造与公司气氛相协调的衣着风格,是树立你良好的形象,得到老板、同事好感和认同的基础,是你走向成功的必要阶梯。
    与老板的衣着风格一致也好,不一致也好,都要注意一点,不要比他穿得更好。何必让比老板的衣着更好的衣着,成了你平步青云的绊脚石呢?这实在是太不值了。

    16 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

    在职场中打拼,不管工作成效的好坏,都不要在老板问起时才汇报,这样的态度很糟糕。工作汇报应该是随时进行的,尤其是发生变动和异常情况时更应及时汇报,这是员工的天职,也是常识。
    有些人总是要在老板问起 “那件事进行得如何了”时才会汇报,这样显然是不行的。作为一名下属,要尽量在老板提出问题之前主动汇报,即使是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也应该在中途提出报告,让老板了解工作是不是依照计划进行了,如果不是,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这样一来,即使工作无法依原计划达成目标,让老板知道经过原委,才不至于有所责难。
    即使只出差两三天,在中途也应该以电话向老板汇报工作进行的状况。这样的人自然容易让老板放心,得到老板的重用。
    汇报的速度越快越好
    汇报的速度越快越好,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要及时汇报。如果错过了时机,所有的汇报就会失去价值。汇报一迟,老板的判断也跟着迟了,这样一来一定会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和你的业绩。特别是对于不好的消息,更是越早汇报越好,这样老板才能及时想出对策应付。
    大多数的人都喜欢汇报好消息,对于坏消息就迟迟不敢汇报,特别是失败的原因是由自己引起的,那就更不敢讲出来了。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绝对不可以隐瞒,如果一拖再拖也许会真的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最严重的后果。
    汇报对接受指示、任务的人来说,是一种应尽的义务。汇报的好、坏、也会使一个员工的评价受到影响。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不及时汇报的人都不是老板所喜欢和器重的人,这样的员工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主动汇报的好处
    在你准备一件事时,应提前向老板作一下汇报,在做事过程中为了不让老板忘掉,可以不断地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老板肯定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
    当你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工作阶段时,主动向老板汇报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使老板了解你的工作成绩和将来的发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果你不主动汇报,老板就会觉得你工作不称职。
    实际上,多主动向老板汇报,接触多了,还可以让老板知道你的长处和优点。这对你的发展显然是很有好处的。
    主动汇报,这对那些资历深且能力很强的下属来说,就意味着在老板的支持和允许下工作,如果没有这种支持和允许,再厉害的下属也将无法工作,更莫说创出业绩了。
    工作中遇到关键的问题,多向老板汇报和请示是下属主动争取表现的好办法,也是下属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聪明的下属善于主动向老板汇报和请示,征求老板的意见和看法,把老板的意见融入到工作中去。一来工作中不会出错,二来博得了老板的欢心,满足了他的权力欲,你自己又做出了成绩,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17 要懂得感恩

    在一个家庭里,丈夫对妻子,或小孩对双亲的付出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很少说出自己心中的感谢。
    在工作中,得到上司、同事的帮助和付出,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往往没有去感谢我们的上司和同事……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很多人的脑子里被某种错误的意识占据了。他们把别人的辛苦、帮助和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的,认为没有必要表示感谢或肯定。
    感恩的心态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的积累。不知道感恩的人往往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好感和支持。如果认为他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不用感恩,那么在无意间就会带来负作用。
    比如,有这样一件小事。有个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子坐公交车,当时没有人让座。这时,售票员说:“小朋友,请到这边来,这边的叔叔想给你让座。”
    那个青年听了这话,马上站起来让了座,没想到那位妇女径直走过去一屁股坐下,对这个青年看都没看一眼。这个青年的脸上立时就挂不住了,心想,好心让个座,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心里很是不快。这时售票员逗小孩说:“小朋友,刚才叔叔给你让座,快感谢叔叔。”小孩马上说“谢谢叔叔”,那妇女也明白过来,忙不迭地说“谢谢”。
    青年人听到“谢谢”,心里很高兴,还不时逗小孩开心。
    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如果你对别人的帮助表示一下谢意,那么彼此的关系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彼此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感情就有了呼应和共鸣。对方在兴奋欢悦之余会给予更多的关照,更好的回报,这样交际气氛就会更加友好和谐。
    小李是一家电脑公司的编程员,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他的同事主动过来帮助他,同事一句提醒的话使他茅塞顿开,很快就完成了工作,小李对同事表示了他的感谢,并请这位同事喝酒,他说:“我非常感谢你在编那个计算机程序上给我的帮助……”
    从此,他们的关系变得更近了,小李也因此在工作上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小李很有感触地说:“是一种感恩的心态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对周围的点滴关怀和帮助都怀抱强烈的感恩之情,我竭力要回报他们。结果,我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获得帮助也更多,工作更出色,我很快获得了公司加薪升职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人际之间存在“互酬互动效应”,即你如何对别人,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回报。道声“谢谢”,看似平常,可它却能引起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成为交际成功的促进剂。
    向别人表示你的感谢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举动。从你那里得到过感谢的人,会希望将来再次受到你的感谢和肯定,因为他看到自己对你的帮助能够被你认识和赞赏。你的衷心感谢也会换来真心相报,日后,对方还会乐意帮助你的。
    感恩是认定别人帮助的价值,从而达到彼此感情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别人为你做某些事情后,你应该表示感谢,当别人给予你关心、实慰、祝贺、指导以及馈赠时,你应该表示感谢,别人为你做事而未成功,但那份情意也值得你感谢。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多一些感谢,就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在相互的感激中更加亲密。千万不要忘了你身边的人、你的朋友,你的老板,你的同事,你的家人,他们是了解你、支持你的,说出你对他们的谢意,并用良好的心态回报他们,这样就能得到他们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帮助,这是对你大有益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生活中,你要常说“谢谢”两个字。

    18 不要把谈论别人的缺点当作乐趣

    生活中,人倦一起聊天闲谈时,总喜欢说些有趣的事以此给工作和生活增添开心的笑声和情趣。这种乐趣是生活的浪花,深受人们的欢迎。
    但是,有些人却喜欢谈论别人的隐私、过失、缺陷等作为乐趣和笑料,揭别人的短来换取笑声、寻开心。如此拿人取乐,是一种不良行为。它虽然也能引出笑声,但同时也给被谈论者带来苦恼和怨恨,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要把谈论别人的缺点当作乐趣。
    一伙青年男女在一起侃大山,有位青年心血来潮要制造一个笑话,逗大家乐一乐。他指着一个特别胖的姑娘说:“你可越来越‘苗条’了,可惜我们中国还没有相朴运动,不然,你准是一号种子选手!”
    他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这位姑娘正为自己不断发胖而苦恼,当众挠她的“秃”,岂能忍受?她翻脸说:“我胖怎么了,没吃你没喝你,你操哪门心!你也不照镜子瞧瞧自己,瘦得像根柴棒!”
    这时,笑声没有了,寻开心的引火烧声,自食其果。可见,拿别人的缺陷取乐是不明智的,容易使人反感,引起矛盾和冲突。
    有一位学生有遗尿症,久治不愈,十分苦恼。有一次,一位寻开心者当众人的面冒出一句:“你们说这小子累不累,天天晚上绘地图,天天早上还得晒褥子,图个啥呀?你就不能憋着点?”
    大家起哄地大笑起来。那个患遗尿症的学生听了,脸色一下变得煞白,撒腿就跑了。
    这个寻开心的人把他的缺点和隐私当作笑料抖出来,使这个学生羞愧难当,当天就没有回来,害得大家找了半天,才在湖边找到他,原来他差点想不开要投湖自杀。
    谈论别人的短处取乐是一种低级庸俗有害无益的取乐方式。这种方式引来的笑声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很容易闹出事端来。
    由于你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你将结下宿敌。同时,也有损于你的社交形象,人们会认为你是个刻薄饶舌的人,会对你反感、有戒心,因而对你敬而远之。把谈论别人的缺点当作乐趣,实在是一件损人而不利己的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人皆有长处,亦有其短处。我们为什么不能谈论别人的长处,偏要以谈论别人的短处来取乐呢?
    再说,宇宙之大,可谈论的话题和可笑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眼前的建筑,身后的山水;昨日的消息,今天的新闻,都是绝好的谈话内容。我们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作为话题呢?
    以谈论别人的缺点当作乐趣,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必须克服和避免。

    19 遇事多考虑3分钟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到自己做事的原则时说:“有许多我自以为对的事,一经实地试验之后,就往往会发现错误百出。因此,我对于任何大小事情,都不敢过早的决定,而是要经过仔细权衡后才去做。”而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在遇到事情时不加考虑急于去做事后又后悔不迭,给人留下一种鲁莽毛糙的感觉。如果他能在遇事时多考虑一会儿,仔细权衡一下虽然并不能保证他一做就会成功,但他的成功率会很高,也会给人留下成熟稳重的印象。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很多事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你是谨慎小心还是鲁莽草率。有些人之所以失败,就败在缺乏思考。他们对事情的考虑总是不成熟,只求做得快,成事快,他们才会采取行动。这种把事物考虑得周到,考虑得透彻的人,自然做事就会又准又快,理所当然地就成功了。
    一个报社的记者受上司之命去采访一个事件。本来这次采访工作有相当的困难,当上司问他有没有问题时,这位记者却不假思索地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你满意!”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上司追问他进展如何,他才老实地说:“不如想像的那么简单!”当时上司虽然没有说什么,对他已形成了做事草率的印象,并且开始对他有些反感。由于他工作的延误,导致整个部门的工作都无法正常完成。后来,上司再也不委托他重要的工作了。
    这就是做事欠缺思考的结果,如果他当初仔细分析一下困难在哪儿,提出比较好的采访方案,即使晚几天,上司也会理解,可他没有那么做,轻率地答应下来,才落得工作没有做好而又被冷落的下场。
    当你遇到问题难以一时决定怎么做时,就不要盲目行动,而应仔细地考虑斟酌一番。等到你对那个问题完全了解,对于解决方法也有充分的把握之后,那你就不妨决定,因为这时你已经无所顾忌了。
    决定做事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千万不要在事实还不允许做决定之前,便急躁不安,草率行事。在许多时候,遇事多考虑考虑,就能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接受某个任务、某个工作安排,或者答应帮助别人做事时,明智的人总是回答对方说:“这事儿,我先考虑一下。”
    美国有个家庭主妇女节,她的朋友介绍她到某个银行去存钱,这个主妇对她的朋友说:“这家银行的信用如何我不大清楚,让我考虑一下好吗?”
    这个主妇在考虑的这段时间,她注意搜集有关这个银行的资讯,并在一个聚会上见到了这个银行的董事长。主妇发现了这个董事长精神不振,不是一副事业得意的样子,主妇从这个小细节里,就认识到这个银行不景气,于是,把钱存进了另外一家银行,过后不久,朋友介绍的那家银行就倒闭了。
    如果这位主妇遇事不思考,轻率地把钱存到那家快要破产的银行,其结局可想而知。
    遇事多考虑一段时间,尤其是遇到你决定不好的事情,要先问自己:是否已经把该考虑的事都想到了?有没有什么遗漏?这件事是不是可行的……在对待问题时,理智地做出选择,这样做,你才能事事遂意,才能成本一个成熟的人。

    20 不想因应酬伤害自己,就要注意分寸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管是私交,还是生意场上,面临的应酬都很多。
    现代人的应酬越来越多,参加各种宴会、晚会或者陪安人娱乐,受人邀请做嘉宾等等。很多应酬既是推不掉的,有时还是必须的。
    社交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同时,也是加强沟通、密切关系的桥梁。生活中不乏游刃有余、巧于应酬的高手。但在现实中还有一些人在应酬中,不注意应酬中的一些基本礼仪,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加以注意和检点,不注意应酬中的一些细节,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自己。
    有一个老板,与外商洽谈生意,同外商一起用餐后,在会客室准备签合同,这时,这个老板因牙缝里有碎屑感觉不舒服,用牙签剔起牙来,还不时把碎屑乱吐一番。这一切被外商看在眼里,本来就有些犹豫的外商,最后还是放弃了与这个老板的合作意向。事后外商说,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这样不拘小节,我怀疑他能管理好一个企业!这样,一个不良的小动作影响了一笔大生意。
    在应酬中,不注意小节,稍有失礼的地方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给别人留下坏印象。
    交际应酬,离不开酒。赴宴吃饭,吃喝应酬,是应酬中的主要内容,但是酒极则乱,言多必失。
    有些人一端上酒杯,就忘乎所以。往往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头脑就开始发热,嘴巴像打翻了的脏水桶,胡言乱语,甚至对人动手动脚,丑态百出,借酒装疯。
    在一次宴会上某人喝得晕乎乎的,为了表达对他的上司的曲折经历和能力的敬佩,他举起酒倡议说:“我提议大家共同为经理的成功干杯!总结经理的曲折历程,我提出一个结论: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三证!”
    有人跟着起哄,大声问:“哪三证?”
    那人提了提嗓门儿答道:“第一是大学毕业证;第二是监狱释放证;第三是老婆离婚证!”
    话音刚落,众人哗然。不料经理却发起怒来,他把酒杯往地上一摔,指着某人骂道:“你这小子胡说八道,给我滚出去!”
    原来这个经理,除了没有大学毕业证外,其他两证俱全。多喝了几坏,酒后失言,揭了上司的疮疤,自己害了自己。
    喝酒应酬是免不了的,在酒席上或酒后都要忌言,不要乱说一通,言多必失,自己把自己伤了。
    酒桌上的“醉话”还是少说为妙,有些人借酒发疯,说了在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这些话,有时会伤害在座的人,有时会伤害不在座的人。这些醉话传到人的耳朵里,也会得罪人。如果你得罪的人是你的上司的话,那就有你受的了。
    应酬中喝酒,最好是少喝,不醉为妙,不乱说为妙。做到闭嘴不谈,那就没有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事情发生了。

    21 上班时与下班时

   
如果你去问许多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十有八九回答你这样一句话:“要当那个早晨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的人。”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是:“上班时不要做最后一个,下班时不要做第一个。”
    平时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迟到早退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人,他们经常受到上司的斥责甚至辞退。在那些人中,不乏才华横溢、能力空出者,可终因为时间观念的问题而屡屡受挫,颇不得志。
    李华是一个工作很出色的人,但他有一个毛病,经常早上迟到,下班物时候比谁都走得早。老板看在他工作出色的份儿上,没有说他什么。有一次,老板与他约好时间到一个客户那里签合同,头一天,老板叮嘱李华早一点来,不要迟到。可到了第二天早上,李华差不多迟到了半个小时。等到李华和他的老板一起驱车到达客户那儿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迟到了20多分钟,客户已经离开了办公室,去出席一个会议了。
    李华和老板赶紧给客户打电话,客户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迟到,害得我们等了将近半个小时?”
    李华以狡辨的语气回答说:“呀!我知道的。但是,我们迟到了20分钟是无关紧要的,你就不能等一等吗?”客户严肃地说:“无关紧要?!你要知道,准时赴约是一件极重要的事,你不能以为我的时间不值钱,以为等一二十分钟是不要紧的,老实告诉你,在那一二十分钟里,我本来可以预约另外两件重要的谈判项目的!”
    李华说:“那我们再约个时间谈谈吧!”
    客户说:“对不起,你们不守时,我怕你们到时完不成我们托付给你的任务。”
    李华因为迟到,在公司失去了已经落入手中的好机会,给公司造成了不少的损失。老板一气这下,把李华辞退了。
    无论什么原因,迟到或让别人等待都是不良的表现,你会因此被认为是不讲原则,不守时的人。
    办事准时、守时是获得别人信任的手段,做生意、签协议最讲求时效,所以,你千万不要觉得上班下班或办事迟到几分钟无所谓。
    别以为没有人注意你的出勤情况,也别以为老板经常不坐在办公室里,实际上你在办公室里的一举一动,老板,老板都清清楚楚。
    如果有一天,老板准时走进办公室,看到其他同事正在埋头工作,而你的座位空空如也,那么,无论你如何开脱,也很难挽回恶劣的影响了。在老板眼里,你肯定是不喜欢目前的工作,随时准备高放弃,所以工作起来无法尽心尽力。
    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这样告诫我们:“就算不能第一个到办公室,也不能最后姗姗来迟的人。”在星期一早上,如果你能比其他人都早到一些,即使只是赶在别人没有进办公室之前查查自己的电子邮件,或者整理一下办公桌,都会让自己提早进入工作状态。同时,跟周围的人比起来,你的精神显得特别愉快,也绝对是当天最让上司眼前一亮的员工。
    就算不能最后一个下班,也不要在众人都埋头工作时扬长而去。你的工作效率可能比别的人都高,那么,应该去帮助在今晚必须开夜车的人,问他有什么是你可以帮助的,就算你到头来也没有帮上什么,光是这点心意,就足以让人感动并产生好感了。但是,一定要表现出你的诚意,别让你的同事感觉到你的居高临下地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如果团队里其他人显得工作太过轻松,并且没有团队精神的概念,而且如果你充满自信地第一个离开办公室,任何人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就是你匆匆忙忙赶着下班的情景,到时候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最好每天坚持提前一刻钟上班,做一些清洁工作或准备工作,下班时,则要等上司或者同事发出可以走了的指示时,再收拾办公桌,结束工作,最后离开办公室。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上司会对你有一个极好的印象,你工作积极热情的印象自然而然就树立起来了。

    22 要想办法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

    你是不是每天全力以赴地工作,数年来如一日?不过,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纵使自己累得半死,别人好像都没有发现,尤其是老板,似乎从来没有当面夸奖和表扬过你。
    你知道吗?这个问题可能不在老板,而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大多数的上班族都有一种想法:只要我工作卖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奖赏。但问题是,光会做没有用,做死了也没有人知道。要想办法让别人,特别是你的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
    我们总以为,老板会自动注意到员工,不论评价好坏,老板心目中自有主见。不幸的是,你这种想法太一厢情愿了,因为,大多数的时候,很多老板都患了“近视眼”,虽然你拼了老命,老板却视而不见。
    严格说来,这不完全是老板的错,你想想看,在一个组织里面,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员工在一起共事,再说公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每天都有不同的状况发生,做老板的会把注意力放在比较麻烦或者重大的事上,那些规规矩矩的人,反而容易被忽略。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聪明的人,知道该如何在老板面前推销自己,光是坐在那里自怨自艾将于事无补。
    要想让老板重视自己,必须要想办法向老板推销自己,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能做什么?如果老板没有看出你的价值,就算你有再好的条件,事实上对你在公司的地位,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有适时地推销和表现自己,才会让老板知道你、发现你和重视你。
    王涵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积极肯干,但一直没有得到老板应有的重视。有一次,他们公司与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洽谈一项业务。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会唔地点时才发现,对方竟有几位日本人员在场。正在老板不知所措的时候,王涵主动同他们用日语交流起来,看着对方在合同上写下最后一个字,老板心里悬了半天的石头这才落了下来。自然,王涵在老板眼中不再是以前那个默默无闻的员工了,而是公司那几百万大单的救命恩人,是一个有办事能力的员工了,他的升职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王涵不在老板面前表现自己,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他就有可能把自己给埋没了。
    有些人总是强调“是金子总会发光”,强调一个人只要拥有出众的才华就决不会被埋没在沙砾之中。现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现在到了“是金子,就要发光”的时代,有才华就要展示的时代。
    比如,当你完成了一件很棘手的任务,就得第一个去向你的老板报告,让老板知道你有一个好脑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只拿钱不办事。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喜欢表功,而是要担心自己的努力居然没有被别人看见,才华被埋没。在优胜劣汰的职场竞争中,自己的才华能否被老板发现,被老板认知是决定一个人前途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名下属,仅有才华、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你的价值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

    23 别忘随时为自己鼓掌

    每个人都希望,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给猪戴高帽子,猪也会爬树。”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雅,但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
    但是,光靠别人的赞扬还不够——因为生活不光是赞扬,你碰到更多的可能是责难、讥讽、嘲笑。在这时候,你一定要学会从自我激励中激发自信心,学会自己给自己鼓掌。
    朱健参加工作后,他爱上了“小发明”,一下班,常常一头钻进了自己的房间,看哪,写呀,试验呀,常常连饭也忘了吃。为此,全家人都对他有看法。妈妈整天絮絮叨叨地没完没了,骂他“是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懒鬼”,“将来连个媳妇都找不上”;他大哥就更过分了,一看到他写写画画的,摆弄那就来气,甚至拍着胸脯发誓:“这辈子,你要能搞出一个发明来,我的头朝下走路……”
    值得赞叹的是,朱健在这种难堪的境遇中,始终不泄气,不自卑,而且经常自我鼓励。厂报上每登出有关他的“革新成果”,哪怕只有一个“豆腐块”、“火柴盒”那么大,他都要高兴地细细品味,然后把这些介绍精心地剪贴起来,一有空闲就翻出来自我欣赏一番。
    在自己给自己的掌声中,朱健实验成功的“小发明”慢慢地多起来,“级别”也慢慢地高起来了。几年后,他的“小发明”竟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大奖。
    给自己鼓掌的做法,促使朱健的成功。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不会赞美自己的成功,人就激发不起向上的愿望。”是的,别小看这种“自我赞美”,它往往能给你带来欢乐和信心;信心增强了,又会鼓励你获得更大的成功,自信心也会再度增强。试想,当初朱健要是不会“给自己鼓掌”,一听到“你要是……我就……”之类的讥笑,就垂头丧气,就看不到灿烂的前景,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信心,总是期望得到别人的掌声。一个成功人士说:“别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反而会成为你的包袱,我从不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喝彩,因为,我会记得随时为自己鼓掌。”
    要会给自己鼓掌,通过赞美自己的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不断增强你奋力向前的信心,从而获得成功。
    一位普通的清洁女工,竟然一跃而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说起来难以置信,可事实确实如此。
    邮政大臣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洗厕所,当时正值青春妙龄。可她并没有忽视这份看起来“低贱”的工作,做起来“肮脏”的简单工作。她也有过痛苦,有过失落,有过退却的念头,但经过一番激烈的自我较量,她最终找回了自信:就算一生洗厕所,自己也会是一名最出色的人!她不断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励,并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要求:让马桶“光洁如新”。其检验方法是:让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程度。她多次喝过厕水,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为了强化自己的事业心,也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正是这种自我激励,自己为自己喝彩伴随着她,使她成为了幸运的成功者。
    自信,是为自己喝彩的最佳方式。如果说为他(她)人喝彩是一种鼓励、一次奖赏的话,那么为自己喝彩则是一种自信、一次运筹。
    工作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艰难坎坷、曲折磨难、痛苦彷徨、失意迷茫,甚至于失败,但这些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打倒自己,自己摧毁自己!必须坚信,命运的钥匙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如何灵活地使用这把钥匙开启那扇成功的大门,除了执著的追求外,信念至关重要。当我们摔了跟头时,应该立即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为自己鼓劲,为自己喊一声:“加油!”当我们获得一次微小的成功之后,应该敢于骄傲地对自己说:“我真棒!”每当困难来临时,会自己给自己打气,用信念滋养勇气;当失败来临时,会自己给自己鼓励,总结经验寻找新的挑战;而当机会来临时,学会为自己壮胆,用知识和智慧,写下新的业绩。
    能为自己喝彩的人一定是强者,因为他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喝彩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无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字字展示着无比的自信。坚信自己的价值,学会为自己喝彩,才会拥有一个精彩的有意义的人生。

    24 搜集信息还要消化信息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千千万万条信息,要想让这些信息为我们服务,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
    信息如此之多,如果这些信息未经消化吸收,那只能是一堆废物。有时不懂得运用信息,还可能“吃撑了胀气”或者“吃坏了拉肚子”。
    梁生是一家电子厂的厂长,该厂原来生产灯盘、节能灯等相关产品,因为滞销,厂子处于停顿状态。梁生急火攻心住进了医院。住在他邻床的病人恰巧是一位电子工程师,为人谦和,学问也很深,梁生经常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尤其是像自己手下的这种电子厂,究竟如何才能在市场夹缝中生存下去。
    工程师说企业的成功在于抢占先机,如果能进入市场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领域,企业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了。工程师还向梁生提供了这样的信息,说录像机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饱和甚至滞销,即将取代录像机的将是一代视听产品DVD,由于成本比较昂贵,碟片也不易买到,所以还不能一下子普及到家庭。相反,一种过渡产品DVD被广东万燕率先推出,打了个漂亮的时间差,利润十分可观。
    这条信息令梁生茅塞顿开,眼前一片敞亮,似乎已经看到了工厂光明的前景。梁生的病奇迹般地好了,他一出院,便开始着手准备生产DVD。半年后,产品生产出来了,并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
    但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商家开始大批量的退货,原因是工厂缺乏此类电器的生产经验,工人的整体素质都不高,技术人员相对匮乏,所以生产出来的DVD质量不过关。等到厂子提高了产品质量,这时市场的DVD供过于求,梁生这种毫无竞争力的小厂,成了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小舟,很快就关门大吉了。
    不论是什么信息,也不管它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不能消化吸收,加以有效运用,那永远只能算一堆废物,对于你的成功将毫无帮助。还有,你所搜集的信息不见得都是有用的正确的,如果不保持清醒,不懂得如何分辨和取舍,那很难保证你不会受到模糊信息的干扰,或者一不小心就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所以,要使信息发挥效力,就得充分地整合信息,正确地分析模糊信息,然后加以有效运用,订立计划,切实行动。这样,才不会像梁生那样,“吃坏了肚子”的情况。
    有一个有效运用信息的典型例子。曾经有一个商人,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朋友说了一句话:今年滴水未降,但据气象部门预测,明年将是一个多雨的年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商人从朋友的话里,发现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不可失的商业机会。什么与下雨关系最密切呢?当然是雨伞。
    商人立即着手调查当年的雨伞销售情况,结果是大量积压。于是,他同雨伞生产厂家谈判,以明显偏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来大量的雨伞囤积。
    转眼就是第二年,天气果然像气象部门预测的那样,雨果然真下个没完。商人囤积的雨伞一下子就以明显偏高的价格出手了,仅此一次,商人就大赚了一笔。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面对纷杂的各类信息,你一定要判断准确,正确分析,对信息加以消化,并加以善用,果断决策,这样才能成为架驭信息的高手。

    25 多自我批评,少自我表扬

    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似乎有这样的毛病,总是喜欢批评别人,而不喜欢被人批评,更不喜欢自我批评。其实,自我批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既能取得别人的监督和帮助,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最终赢得别人的认同和信任。
    有一个部门经理,因工作上的失误,使整个部门受累。在一次会议上,他主动自我批评,指出自己的缺点和欠妥之处,并希望得到同事们的支持等。
    原先那些对他有成见的下属听了他的自我批评后,觉得他诚实可信,在他手下工作值得,并且竭尽全力帮他。
    公开进行自我批评,人皆仰之,不是失面子的事,而是挣面子的事。
    有些人不是谦虚地自我批评,而是处处自我表扬,不是说自己某事没做好,没做完善,而是逢人就说自己如何如何好,自己如何如何能干等。喜欢自我吹嘘,自我表扬的人,自然无法赢得别人的信任,相反,还会令人讨厌。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种爱自我表扬的同事,他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并想借自我表扬来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去了同事的信赖。
    有一位在工厂从事统计工作的女性,调到某机关的第一天,就与陌生的同事大谈自己的过去,说自己如何如何行,并无意间冒出一句“像我这类人在工厂都属上上人。”结果,同事大为反感:你是上上人,还调到我们这里干什么?
    自我表扬,非但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而且是不正确看待自己、自高自大的一种表现。这种人常常不作自我批评,将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而只是高高地昂起头,好像谁也不如自己。这样的做法是为大多数人所不屑和讨厌的。
    自我表扬的结果就是,只向别人证明了你其实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同时给人一种感觉:“这个人所说的话一点也不可信,别听他瞎吹。”这种人往往费尽力气白忙活了半天,只得到别人讨厌的结局。
    有一个小伙子,头脑灵活,思路敏捷,看起来确实有点儿聪明。一次,他去一家大宾馆应聘。
    主持面试的客户部经理,在同小伙子谈完一般情况后,便问道:“我们经常接待外宾,是需要外语的,你学过哪门外语,水平如何?”
    “我学过英语,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有时我提出的问题,英语教师都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他自我表扬地说。
    经理笑了一下又问:“做一个合格的招待员,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你……”经理的话还没说完,他便抢着说:“我想是不成问题的,我在校各门学习成绩都不错,我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快,做招待员工作绝不会比别人差。”
    “那么说,就你的的学识来说,当一名招待员是绰绰有余了?”
    “我想,是这样。”
    “好吧,就谈到这里,你回去听消息吧。”
    他沾沾自喜地回去等消息,可等到的消息却是不录用。
    小伙子本来想自我表扬一番,以便获得经理的信赖,没想到结果是抬高自己,反而没给人留下好印象,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常言道:“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一个人若真正有某种本领或才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公正的赞许的,这赞美的话若是出于别人之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你何必“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
    凡是有修养的人,都不随便夸耀和自我表现自己。他们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好坏别人自有公道,不必自吹自擂,与其过分夸耀自己,不如表现谦逊。如果有成绩自己不必吹擂,别人也会称赞;如果自己说过了头,别人自然就不相信你,从而瞧不起你了。

    26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做任何辩解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失败犯错误的时候。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辩解推脱;另一种是坦诚承认错误,勇于改正,并找到解决的途径。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关键在于你认错的态度。只要你坦率承担责任,并尽力去想办法补救,你仍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犯错后,不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犯了错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辩解,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弱点在作怪。
    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而不是去为自己辩护和开脱。日本最著名的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就是“永不向人讲‘因为’”。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为人处世、办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学问。
    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就会找出一大堆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并且说起来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比如“交货迟延,这完全是企管部门的不好”、“质量不佳,这都要怪质检部门的疏忽,与我没有关系”、“我的工作都是按公司的要求去做的,错不在我!”等等。
    你认为找借口为自己辩护,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也可能老板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印象。你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但不能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有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工程师,有学识,有经验,但犯错后总是自我辩解。工程师应聘到一家工厂时,厂长对他很信赖,事事让他放手去干。结果,却发生了多次失败,而每次失败都是工程师的错,可工程师都有一条或数条理由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因为厂长并不懂技术,常被工程师驳得无言以对,理屈辞穷。厂长看到工程师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脱责任,心里很的恼火,只好让工程师卷铺盖走人。
    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行事,而且别人也会很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
    补救才是最好的办法
    有些人让为错误有失自尊,面子上过不去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惩罚。与这些想像恰恰相反,勇于承认错误,你给人的印象不但不会受到损失,反而会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高大起来的。
    乔治是一家商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他任职期间,曾犯了一个错误,他没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就批复了一个职员为纽约某公司生产5万部高档相机的报告。等产品生产出来准备报关时,公司才知道那个职员早已被“猎头”公司挖走了,那批货如果一到纽约,就会无影无踪,货款自然也会打水漂。
    乔治一时想不出补救对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焦虑不安。这时老板走了进来,他的脸色非常难看,就想质问乔治怎么回事。还没等老板开口,乔治就立刻坦诚地向他讲述了一切,并主动认错:“这是我的失误,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
    老板被乔治的坦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打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拨出一笔款让他到纽约去考察一番。经过努力,乔治联系好了另一家客户。一个月后,这批照相机以比那个职员在报告上写的还高的价格转让了出去。乔治的努力得到老板的嘉奖。
    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弥补错误。
    松下幸之助说:“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老板欣赏的是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以补救的职员。
    成功来自于在错误中不断学习,因为只要你从错误中学得经验吸取教训,就不会重蹈覆辙。只要你坚持并且有耐心,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弥补错误,就能吸取经验,取得成功。

    27 自以为最了解自己,其实不然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现实中,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实不然。
    有一个人说话口齿不清,别人很难听懂他说了什么。当别人好心劝他说:“你说话时发音还是清楚一点比较好。”
    这个以马上反驳说:“以前从来没有人说我发音不清楚,我看说不定是你的耳朵有问题。”结果这个人永远无法得知自己的缺点。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还存在某种缺点,当别人以很委婉的方式指出他的缺点时,他会觉得很意外,也许会说:“我没有这些缺点呀,你想想看,我自己还不了解我自己吗?”
    我们经常把别人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而对自己的致命弱点视而不见。
    有一个人头一次请一个老板到自己家里吃饭。这个老板个性非常狂傲,而且喜欢支配别人。这个人的小儿子在吃晚餐的时候不断地盯着这个老板看,却一直不发一言。到最后老板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问小男孩:“你为什么一直这样盯着我看?”
    小男孩回答说:“我爸爸说你是白手起家的,自己造就了自己。”
    老板听了眉开眼笑,很骄傲地回答说没错。
    小男孩说:“既然如此,你怎么会把自己弄成这样?”
    这个老板自发迹以来,头一次受到别的批评,很意外。回到家中,这位老板沉思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突然明白了,别人眼中自己可能更真实。所以一个真正成功的人能够借助他人了解真实的自我。
    我们可以了解他人,了解周围的环境,了解家庭和自己的父母亲,了解周围的邻居,了解社会,甚至可以了解世界。但是,对于自己却常常无可奈何,古人就有“学莫先于自知”之说。
    希腊古都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的碑铭上镌刻着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被后世的哲人智者代代相传。莎士比亚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面对真实的自我。”而罗宾、伯恩也告诉我们说:“在赋予我们自我认识能力的时候,上帝并不慷慨,我们不能像其他人看待我们那样客观地看待我们自己。”
    美国有个著名的企业家,功成名就后著书立说,谈自己的管理经验,其中讲到这样一件事:几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到他的公司就职,但时间不长就提出了辞职,理由是没受到重视。虽然他们都很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但这位经理还是毫不惋惜地批准了他们的辞呈。他认为,这几个年轻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没有看到企业是个高度分工又高度协作的现代化组织,而他们却一味强调突出自我。由此可见,恃才自傲或者不能准确自我定位的人,很难在事业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成功。
    正确了解真实的自我,才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那些成功的人,当你问到他的个人优势和缺点时,他们能够迅速、果断和客观地作出分析,好象在谈论其他人一样。这证明他们能够了解自我。这种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品质。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借助外界的力量客观地认识自我。

    28 不要负面回应批评

    人都有一种习惯心理,喜欢听表扬,不愿听批评的话。有的人一听到批评,就面红而赤,忐忑不安;有的人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有的人咬牙切齿,仇恨满胸;有人的虚心接受,就是不改;有的人表面接受,心里怨恨,寻衅顺击,这种负面回应批评的态度,是极不明智的表现。
    郭恒由打杂工步步高升,一跃而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有一次,他的一项结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算错了2万元,老板便把他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并希望他以后在工作中细心一点。
    郭恒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雷霆。他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力复核我的估算,没有权力越级报告。”
    老板问他:“那么你的错误是确实存在的,是不是?”
    郭恒说:“是的。”
    老板见他既不肯接受批评,又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本想发作一番,但因念及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便和蔼地对他说:“这次就算了,以后要注意了。”
    不久,郭恒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他的老板查出了错误。老板把他找来,刚说他的错误,郭恒就立刻翻脸,反驳老板说:“好了,好了,不用罗嗦了。我知道你还因为上次那件事怀恨于我,现在特地请了专家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可是我想你一定不会得逞,这次我的估算不会有错,错的,一定是和那个混蛋专家。”
    老板等他发泄完了,便冷冷地说:“既然如此,你不妨自己去请别的专家来帮你核算一下,看看你究竟错了没有。”
    郭恒果然请别的专家核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确实错了。
    老板对郭恒说:“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我们不能让一个不许大家指出他的错误,不肯接受别人批评的人,来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
    负面回应批评反映了一个人不良的做事态度,会严重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提升能力。
    笑对批评
    喜欢赞美称羡,厌恶批评指责是人之常情。面对赞美,我们往往笑容可掬,显得颇有风度,而一旦真的面对批评时,可就是千人千态了。其实,一个人的风度如何,并不体现在其身处顺境地、面对赞赏的时候,而是体现在其身处逆境,面对批评的时候。
    那些事业成功的人,都是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笑对别人的人。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就是一个善于处理批评的人。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批评林肯是一个笨蛋。史丹顿之所以批评他是因为林肯干涉了他的业务,为了要取悦于一个自私的政客,林肯签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批评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行为。
    结果怎么样呢?当林肯听到史丹顿对他批评的话后,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一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只要是善意的批评,是以知识为根据具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
    林肯还学会了对那些无理的批评置之不理,否则,他早承受不住内战的压力而崩溃了。林肯写下了如何处理对他批评的方法,已成为一篇经典之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可阿瑟将军曾经把它抄下来,挂在他总部的写字台后面的墙上,而邱吉尔也把这段话镶在镜框里,挂在他书房的墙上。
    林肯总结的这段话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对于善意的批评,请微笑着接受;对于恶意的中伤,尽管一笑置之吧!
    把批评当镜子
    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批评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点,就在于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别人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把批评当镜子,用这块镜子来照照自己,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往往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这对你事业的成功不无好处。
    一位顾客从食品店里买了一袋食品,打开一看,食物都发霉了。他怒气冲冲地找到营业员,“你们店里卖的什么东西,都发霉了!你们这不是拿顾客的健康开玩笑吗?!”
    几个顾客闻声赶了过来。
    这个营业员面带笑容,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没想到食品会变质,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非常感谢您给我们指出来,您是退钱还是换一袋呢?如果换一袋的话,可以在这里就打开来给你看一看。”
    面对这位营业员诚恳的微笑,并听到他真诚地说了对不起,那位顾客还能说什么呢?他又重新换了一代,旁边的几个顾客也夸讲营业员的服务态度好,以后要经常来这里购买东西。
    失误和缺点是在所难免的,也许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当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会办事的人就会掌握好火候,真诚地接受了人家的批评并且马上改正,这样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好感。
    把别人的批评当作一面镜子,察看自己究竟是错了,还是丝毫未错,如果确实是错了,就应才实承认并立刻设法改正过来。
    虚心地接受批评,让批评成为你成功的阶梯。

    29 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苏格拉底以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强烈愿望。
    我国先哲孔夫子也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的话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意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认为那样做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使自己没有面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一位学问高深的老教授,会讲五种语言,读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去各地旅行,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然而,人们从来没听到他卖弄自己的学识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作思考。老教授的这种诚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不善于同他交往,也不受人喜欢,而敢于说“我不知道”的人,则显示的是一种富有想像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某个问题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的改善。
    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
    凡是聪明的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的这个事实。他们面对不了解的事情能够坦然地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积极采取行动,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人的心理通常是隐恶扬善的,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来掩盖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宣扬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有时候,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和无知,人们喜欢摆出一副不懂装懂的姿态,殊不知这样反倒给人一种浅薄的感觉。如果你对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表现自我的方式,因为坦率本身就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会让人觉得你很诚实而对你产生信赖感。
    有一次,一位外国人去旁听一位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教授的演讲。课上他提出他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有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如何?所有的听众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看如何回答这个他根本不可能做过的实验。结果,这位教授却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做过这个实验,我不知道。”
    当教授说完“我不知道”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样的情况假如发生在另一位教授身上,情形恐怕就会完全不同。他一定会绞尽脑汁,说出“我想结果是……”的话来。
    一般人都有不想让人看出自己弱点的心理,因此,很难开口说:“不知道。”殊不知,有时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人们对你的信任和亲近。
    因为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会给人留下非常诚实的印象,并且敢于当众说不知道,其勇气足以让人佩服。这样,对你所说的其他观点,人们会认为一定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对你也就更加信任了。

    30 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碰到期种情况时,最好是对事不对人,做到对事无情,对人有情。对事无情反映了一个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人有情则反映了一个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宽广的心胸。
    三洋电器公司副社长后藤清一曾是松下电器的员工,有一次,后藤清一违反松下公司的规定,未经请示就擅自变更了承包定额的单价,被松下知道了。
    晚上10点,后藤被松下叫去了。松下一边骂,一边用捅炉子的铁通条使劲地敲打炉火,松下发现通条被敲断了,才大声命令说:“你把它扫完了再回去。”
    后藤有贫血的毛病,在这暴风骤雨般的斥责下,悔恨交加,当场昏倒了。
    松下立即让人送后藤回家,并请后藤的夫人多多照顾他,第二天上班,松下就给后藤打电话:“后藤吗?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想问一下,你现在没有事了吧?”
    后藤被感动了,紧紧握住话筒,被松下痛责的懊恼心情顿时全消。
    松下指责员工的错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对事认真,对事无情。比如,你的同事,你的朋友,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就要从讲原则的角度出发,该批评的就批评,该处罚的就处罚,这样既可以做到一视同仁,也能对其他人警醒的作用。
    同时只有对事讲原则,才能不破坏规矩和制度。
    事情是人做的,对事无情,有可能伤害对方的心,所以,处事要做到对人有情。对人有情,既能说服对方,又能使对方心存好感,不再因为你处事不讲情面而记恨你。这样,你只针对人不针对事的方法,才能赢得人心,保持朋友之间的感情不受伤害。
    一位跟梅考克干了10多年的老员工,他酗酒闹事,迟到早退,还因此跟工头大吵一场。在公司所定的规章制度中,谁违反这一条,都会被坚决开除。当工头把这位员工闹事的材料报上来后,梅考克迟疑了一下,但仍提笔写下了“立即开除”四个字。
    这位员工找到梅考克,指责梅考克一点情分都不讲,梅考克沉稳地说:“你是老员工了,公司的制度你不是不知道,再说,这不是你我两个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矩办事,不能有一点例外。”
    梅考克又询问了老员工闹事的原因,原来这位老员工的妻子最近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孩子跌断了一条腿,住进了医院,还有一个孩子因为吃不到妈妈的奶水而饿得直哭,老员工是在极度痛苦中借酒消愁,结果误了上班。
    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梅考克为之震惊:“我们不了解你的情况,快点回家去,料理你夫人的后事,照顾好孩子,你不是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吗?所以你放心,我不会让走上绝路的。”说着,掏出一沓钞票塞到老员工的手里。
    老员工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梅考克嘱咐老员工:“回家安心照顾家人吧,不必担心自己的工作。”听了老板的话,老员工转悲为喜悦:“你是想撤消开除我的命令吗?”
    “你希望我这样做吗?”梅考克亲切地问。
    “不!我不希望你为我破坏了公司的规矩。”
    “对,这才是我的好朋友,你放心地回去吧,我会适当安排的。”
    事后,梅考克把这位老员工安排到自己的一个牧场去当管家,对此,这位老员工十分满意。
    按制度办事与讲情面,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看你处理得是否巧妙与恰当。既能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不伤人的感情,这才是一个人的高明之处。
    对事不对人,对事要按制度办事,而对人却要讲情面。如果对事无情,对人也无情,自然会遭到对方的反感,难以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事不对人还表现在一件事情的处理结束后就让它过去,不要将不愉快的事总记在心里,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依据,这会影响你与他人的进一步交往。

    31 和上司谈话时,关掉你的手机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参加某个庄重的会议,或在某种严肃的场合,主持人总是要招呼大家把手机、呼机关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你手机的声音影响别人,给平静的气氛增添不协调的声音。
    有教养的人,在严肃的场合,一般都会关掉自己的手机,如果凑巧没有关手机,当电话打进来时,也不会去接电话而是迅速关掉手机,不让自己的手机声影响别人。
    有一个员工,老板找他谈话安排工作,由于他平时从不关手机,恰巧有电话打进来,他对老板说了声“对不起”,就拿着手机出去接电话了。等他用了20分钟打完电话回来时,老板已经走了。他再去找老板,老板说:“你这个人这么忙,电话都接不完,你回去接电话吧,明天开始就不用来上班了!”
    在办公室里尽量要把手机的声音关掉,设置成震动。因为你的手机声音有可能会让身边的同事感到厌烦,尤其在老板跟你说话时,或者重要的会议上。
    在老板跟你谈话时,最好要关掉你的手机,或打成震动,尽量不要在老板面前接电话。因为你的手机铃声一响,打断老板的说话,就会影响老板的思路,从而影响到老板的情绪。如果你当着老板的面接手机,那就更不好了。那是对老板极不尊重的表现。
    上班时间,要把手机的声音关掉,打成震动,不让手机声音影响到你和同事的工作。如果别人有事找你,可以打你办公室的电话,这样不至于影响别人。
    同时,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是工作关系,办公室是工作的场所,员工应该养成不随便接听手机的习惯。最好是把你的私事放在下班时间。上班时,可以把手机放在震动的位置,以免影响他人,也能给老板留下好印象。

    32 和客户通电话时,不要先挂掉电话

    现代社会中,电话已成为商业联络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电话可以给商谈带来许多便利,方便做生意和办事情。
    电话不仅传递声音,也传递你的情绪、态度和风度。虽然电话是通过声音交流,对方看不见你,但你的情绪、语气和姿态都能通过声音的变化传达给对方。电话是与顾客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接听电话是需要讲究礼仪的。有些职场中人,在这方面就相当欠缺。往往在接听电话时,还没有等到对方说:“再见”,就重重地挂上电话,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却是一个十分不礼貌的行为。不管你手头有多少工作需要尽快处理,也不可粗鲁地挂断电话,这会让对方感到你不懂礼貌,素质太低,对你产生坏印象。弄不好还会影响你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影响与客户的生意交流。
    谭琼是一家贸易公司的秘书,恰好在她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接到一个客户打来的电话,谭琼在听了对方的一番长长的问题后,只作了简单的回答就挂了电话。对方还没有想到谭琼会在他之前挂断电话,心里十分不快地嘟哝了一句:“这么急,赶杀场啊!”
    后来这个客户与谭琼的上司一起聊天时,说到了谭琼挂电话的事,她的上司好象受到了侮辱一般,回来就把谭琼训了一顿。
    因为接听电话而失去重要客户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接每个电话,都要将对方视为自己的朋友,态度恳切,言语中听,使对方乐于同你交谈。接听电话时,应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出你的修养和气质。同时,适当地给予回应,让对方感到你有耐心,有兴趣听他讲话,这无疑会使对方信任你,客户的信任对你的工作是很有利的。
    即使你案头有很多工作要做,也不可在接听电话时表现出不耐烦,尤其是接下来听抱怨你的工作或公司的情况的电话时更要耐心,专心地倾听。在电话交谈时态度冷冰冰的,急于为自己为公司争辩,不能平心静气地听对方说话,甚至不耐烦地挂断电话,这些做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使得问题更难解决。遇到类似情况,首先得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然后,再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最后再平心静气地与对方商量解决方法,这样不但留住客户,而且还给客户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一般来说,通话完毕后,接电话的一方应该先挂电话,打电话的一方等对方挂了电话之后,再轻轻地放下话机。某些情况下即使是你主动打的电话,若对方比你的职位高、年龄大,你也应该让对方先挂电话,然后,自己再挂电话。

    33 找借口拒绝时,要尽可能模糊一点

    既然人类有得到别人理解与帮助的共同需要,那么任何人都常常会收到来自别人的需求和希望。如果我们都能笑口常开地说“是”、“当然可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对同事、对业务对象,还是朋友、亲戚,谁也无法真正做到有求必应。这里有合理要求和非分要求之分,也有事情可行与不可行之别。于是,在回答对方要求时,总免不了有时要说出一个“不”字来。
    这样一来,就使许多人犯难了:人际关系不是“是”与“不”两个字可以划分清楚的,尤其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纵横交错,彼此相承,既要竞争,又要依存。一个“不”字说来轻巧,可在人情来往中就犹如一把无形的“刀”,举起来砍下去重若千斤。为官者怕失去民心,为民者怕得罪上司,亲戚间怕人说六亲不认,朋友间怕人说不够义气,从商者怕失去客户……
    拒绝别人,说“不”简直成了世界上最让人为难的事,稍不注意,弄不好可能失去交情,引起反感,被人误会,甚至有自毁前程的危险。
    但是,这个“不”字有时候是不得不说的,可拒绝他的要求并不是硬邦邦地一口回绝或不理睬别人,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既要做到能使对方接受你的意见,又不致伤害对方。这需要找一个借口拒绝别人,拒绝时,尽可能把“不”说得含糊一些,这样做既能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也能充分保留对方的面子,避免对方心理上的挫折感。
    这种方法是不直接运用语言明确地拒绝对方的要求,而是用模糊的答复使对方从中感受到你对他的请求不感兴趣,从而达到巧妙拒绝的效果。找借口拒绝别人可采取下列三种模糊方式。
    1.笼统式
    以不具体、不清晰、语言含糊不清的答复来间接表达拒绝的意思。
    比如,你可以对帮助弟弟推销家具的同事说:“这样的家具确实比较便宜,只是我也弄不清楚究竟怎样的家具更适合现代家庭,据说有些人对家具的要求是比较复杂的。我的信息也太缺乏了。”
    在这种情况下,同事只好带着莫名其妙或似懂非懂的表情离去,因为他们听出了“不买”的意思,想要继续说服你什么“更适合现代的家庭”,却是个十分笼统而迷糊的概念,这样,即使同事想组织“第二次进攻”,也因为找不到明确的目标而只好作罢。
    2.抽象式
    把话题不断抽象化,便可以逃开对方的要求。
    被巧妙地拒绝时,有一种形容,叫做“被迷迷糊糊地拒绝了”。意思是对方放了烟幕,你在尚未看清真相之前,已被那“烟”蒙骗过去了。
    这种“抽象化”的烟,采用了模糊对方所求目标的方法。有时,如果说具体的话来拒绝会遭到对方的反感,这时可将话题不断抽象化,乍见似乎谈论的问题比正题还重要。其实,已把对方诱入距离正面主题颇为遥远的云雾之中了。
    比如要拒绝婚事时,由于对方也相当认真,所以你一本正经地说理,问题就始终得不到解决。而且,要正面说出“不能和你结婚”,往往伤害别人,让对方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因此,把“A和B的婚事”这种具体的要求,故意提高到抽象的“一般的结婚”问题上去。
    “被你求婚,我好高兴。不过我认为不可太沉溺于感情。”
    “不,我很冷静。”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好好和你谈一谈你我对结婚有什么样的看法?”
    “很好呀!”
    “结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旦把对方诱入抽象的水准中,以后就可将此水准不断提高。
    “对男女的结合来说,一夫一妻制是不是理想的形态”,“究竟男人和女人是什么呢?”
    这样,把话题越扯越抽象,越扯越远,不知不觉中,对方就被你巧妙地拒绝了。
    因为,话题的焦点,越是到了阶梯的上方,越是模糊,就成了烟幕了。
    美国超级市场的客户埋怨处理部门使用的也是类似的方法。据说每当主妇们为了品质或价格问题前来埋怨时,工作人员就用一般人很难听得到的营业语言,非常细心地予以说明。用抽象的专门语言,不断爬上“抽象的阶梯”,让客户感到迷迷糊糊,结果觉得店方的主张没有错,而无法与你“辩驳”。
    3.两可式
    即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对对方的要求似乎有肯定的因素却又仿佛有未能肯定的理由,让对方感到得到了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理解,从而不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愤怒。同时,让对方意识到他的要求并未得到你的许诺,从而达到含蓄拒绝的目的。
    以下这位著名造船家对权威学术的婉转评价很值得借鉴。
    威廉二世设计了一艘军舰,他在设计书上写道:“这是我积多年研究,经过长期思考和精细工作的结果。”他请国际上著名的一位造船家对此设计作出鉴定。
    过了几周,造船家送回其设计稿并写下了下述意见:
    “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上空前绝后。它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将是世界上最强的,它的桅杆将是世界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您设计的舰内设备,将使舰长到见习水手的全部人员都会感到舒适无比。你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沉人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船。”
    避开实际性的问题,故意用模糊两可的语言做出具有弹性的回答,既无懈可击,又达到在要害问题上拒绝答复的目的。
    找借口拒绝对方,模糊一些,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仇恨、仇视你。把话说得委婉、模糊一些,能够使对方听出你拒绝的弦外之意,做到既不伤人,又达到了拒绝的目的,彼此还能和和气气,何乐而不为呢?

    34 遇到老板,主动迎上去谈几句

    在现代职场中,许多原本非常优秀的员工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其主要原因是与老板过度疏远,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老板表现和推销自己,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介绍给自己的老板。
    有些人到一家公司上班几年了,老板对这个人都没有什么深的印象,这就在于他们对老板有生疏及恐惧感。他们见了老板就噤若寒蝉,一举一动都不自然起来,要么遇上老板就躲开,或者装作没有看到,这样消极地与老板相处,尤其在大公司里,老板又怎么可能留意到你呢?
    抓住擦肩而过的那一刹那
    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得到老板的赏识,做老板的“圈内人”,就需要平日多与上司接触和沟通,懂得主动争取每一个机会。事实证明,很多与老板匆匆一遇的场合,可能决定你的未来。
    比如,在电梯间、走廊上,吃工作餐时,遇见你的老板,你要主动迎上去并微笑着谈几句,或者说几句工作上的事。千万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样,极力避免让老板看见,即使与老板擦肩而过一言不发。如果你自信地主动与老板打招呼,主动与老板交谈,你大方、自信的形象,会在老板心中留下印象。
    有一个员工,工作非常出色,老实正直,只知道埋头苦干,缺乏与上司的沟通,因此他根本不在上司的视线之内。
    有一次,公司里举行联欢会,老板的兴致很好,很快加入到了他们中间,他见到了老板,一举一动就不自然起来,没过多久就逃出老板的视线,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喝饮料。
    不知为什么,他好像天生就有畏惧老板的毛病。在走廊上、电梯里或在餐厅里,遇到老板,他都不会主动打招呼,反而迅速离去。即使自己的主管不在,老板找上门来,他也缩在一旁,一概扮作不知,马虎应付了事。这样一来,他和老板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产生了隔膜,他给老板惟一的印象就是怕事和不主动。老板怎么会把升职的机会给一个不敢和自己说话、交往的人呢?
    不主动与老板交往,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的前程和发展不负责的态度及行为,一个不在老板视线范围内的员工,根本就没有担当重任的机会,又何谈成功呢?
    创造机会,大胆与老板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一个员工,只有主动跟老板面对面地接触,让自己真实地展现在老板面前,才能让老板充分认识到你的才能,你才会有被赏识的机会。
    你可能经常听到一些同事埋怨机会不等,命运不公,总是觉得自己碰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每每看到别人的成功,总归结为运气好。实际上,从整体上说,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你是不是善于创造和抓住机会。
    王云在合资公司做职员,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板,要好好表现,但她只是在不断地想。王云的同事庞雨,也有同样的想法,她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板的上下班时间,算好他大约在何时进电梯,她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板,有机会可以同老板打招呼,说上几句话,寻找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王云的同事晓凤更进一步,她详细了解了老板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板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几句简洁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并算好时间去乘坐电梯,如此去跟老板打过几次招呼以后,终于有机会跟老板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理想的职位。
    愚者都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创造机会,与老板接触多了,让老板对你的能力和作为有所了解,一有升职加薪的机会,他自然会率先想到你,到那时,你就有了成功的坦途。

    35 给老板的报告里预备—份概要

    在职场上打拼,免不了要写报告、做方案,有些人辛辛苦苦、倾尽心血做好的工作报告、方案,到头来得不到老板的认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在给老板的报告里,没有精心预备一份简短的概要,以便老板快速地浏览。
    有一个职员,他写的报告十分详尽,可每次他将报告呈给老板时,老板总是随意地翻一翻,不置可否。这个职员很是不解,为什么明明写得很好的报告却得不到老板的认可呢?
    后来,一个在职场打拼多年的成功人士提醒他:“你的报告写得好,如果附上一份简短的概要,那就能行得通了。”
    这个职员悟到了这个道理,以后在写报告做方案时,就附上一份简短的概要,他的报告果真就很容易通过,很容易得到老板的认可了。
    这就是简短概要的威力。
    作为一个老板,他一天的工作已经够忙碌的了,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阅读报告方案。如果你在给他的报告里附上一份简洁的概要,老板接到你的报告时,就会先阅读这份概要,通过阅读这份概要,他就能节省时间,迅速知道你的报告内容,快速作出决策。
    如果你没附上概要,由于老板事多人忙,加之讲求效率,故而最不耐烦长篇大论、没有中心思想的报告。老板往往无心细看报告,很多时候还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你辛辛苦苦做出的报告就有可能被老板否定,甚至变成一卷废纸,从而掩盖了你的辛苦和才能。
    概要就是报告重要内容的缩写,如此,老板在有限的时间内就知道你报告里传达的内容。他会从概要里知道你的报告主要是什么目的,报告是写什么的,这样既有利于你的老板阅读,也有利于你的工作。老板因此还会认为你是一个精明且有心的人,从而肯定你的工作能力,也许某一日,会把晋升的机会摆在你面前。
    编写简短清晰的内容概要时,还有几点细节应予注意:
    其一,要突出报告的重点和关键,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做到字字简约,能让你的老板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了解报告的精髓。
    其二,千万不要卖弄文笔,以免发生文字上的误解,造成一些误导,令老板的决策产生差错。
    其三,要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知道目前老板注意、关心的事是什么,在概要中提出让老板感兴趣的事情,吸引老板有兴趣仔细看你的报告。
    概要写好了,你写的报告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千万不要忽视概要的作用。

    36 不要占用公司的一张纸或一支笔

    在一家公司上班,呆的时间长了,一些人就很随意地把公司的物品私自拿回家使用,小到一张复印纸、一支圆珠笔,大到电脑、汽车,并且顺其自然忘情地使用这些免费资源。
    把公司的一个信封、一沓稿纸、一支圆珠笔等物品顺手牵羊地拿回家,尽管这些小东西不值钱,却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一家公司的女职员把公司的稿纸拿回去,给上小学的孩子当作业本用。而孩子老师的丈夫就是另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该家公司正要与女职员所在的公司合作一个项目。当他无意中看到孩子的作业本竟是公司的稿纸时,他就想:“这家公司的风气太坏了,这样的公司怎么能做好生意呢?”于是便中止了与该公司的合作计划。
    有谁会想到这么一个大项目的合作失败竟然是一本稿纸惹的祸呢?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那名女职员的老板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委,女职员会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也许你会这样想:占用公司一本稿纸、一支圆珠笔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不值钱的东西,用用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你的想法是不对的。一个人职业品质的好坏,往往从细小的地方表现出来,俗话说:“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不要小看一张纸或一支笔,它所造成的伤害,会比你想像的要严重得多。许多人在职场打拼多年,没有取得成功,就是败在自己不良的职业操守上。
    公司的物品不是免费资源,你必须坚持原则,处处注意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不拿公司一针一线的习惯。即使别人都在那样做,你也绝对不能跟着去仿效。正因为大家认为不过是拿公司不值钱的小东西,不过是用公司的电脑上上网,发发邮件,玩玩游戏而已,其实,这也会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加重公司的负担,甚至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如果老板知道你的这些不良行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的,这将直接影响你在职场上的成功。
    有些人往往无意间占用公司的时间或物品去做自己的事,也有些人心安理得去占公司的便宜,揩公家的油,认为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上班的时间一分一秒都是公司的,绝不可因私事而耽误上班的时间。在公司里不要利用上班时间做私事,更不可溜出去做自己的事,也不可以趁机用公司的电话讲私人的事情。
    也许你会辩解说你不是故意占用公家的时间,而是因为上班时间内突然有私客来访而不得不接待。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公司有相关规定的话,你就必须遵循相关请假手续。否则,即使上司同意你会客也要长话短说,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就必须按公司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一般来说,上班时间是不允许接打私人电话的。但有的人却不那么自觉,他们不断有私人电话打到公司里来,而且一聊就是半天,把工作扔在一边。有的人甚至认为,打自家的电话要钱,有事还是用公司的电话打比较好。
    可能你没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在你用办公室的电话“煲粥”时,已经影响了同事的正常工作,即使你装作一副并非私事的样子,或是很小声地怕别人听到,大家也会用带刺的眼光盯着你。如果上司就在身边的话,那你更是自招祸患了。如果你已经因此多次受到警告,却依然不注意改正的话,那被公司辞退是迟早的事。
    占用上班时间做私事、在公司打私人电话,这些事同拿公司的一张纸或一支圆珠笔一样,都是贪占公司的小便宜,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职业品德。做到上班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占用上班时间处理私事;下班后,不顺手拿走公司的一针一线。注意这些细小之事,对你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都有益处。

    37 在工作中使用“日常备忘录”

    中国有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的记性不管有多好,久而久之,有些东西也会遗忘,或者记得模模糊糊,这对一个人的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如果能将工作中的一些事,特别是重要的内容,用“日常备忘录”记下来,那就不用担心遗忘了。
    在工作中使用“日常备忘录”可以免掉许多不必要的文件、档案,又可以将你要做的事清楚地记录下来,是一种帮助你记忆的手段。这种方法最能有效地提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而赢得老板的信赖。
    某单位的秘书小沈,做事认真,头脑灵活。平时就养成了记“日常备忘录”的习惯。他将工作中遇到的事,诸如重要数据,以及老板的指示或指令都在“日常备忘录”上记载下来,并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有一次,老总做报告,临时需要两个数据,忙问身边的随员。可是几个人所报数字相差甚远,该听谁的呢?此时,小沈不慌不忙地掏出“日常备忘录”,报出了老总所需的精确数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小沈投以钦佩的目光,老总也对他另眼看待,认为他工作踏实,做事认真、周到,干得好。无形之中,小沈在老板心中的印象大大加深了。
    “日常备忘录”会帮助你节省时间,有效地做好工作,还会密切与老板的关系,得到老板的器重。
    养成使用“日常备忘录”的习惯
    “日常备忘录”,是一种简单且精确的讯息,是文件和资料的存储器,在需要时可以立即找出来。
    为了让“日常备忘录”更有用,要养成一种习惯,把你现在想的或做的,以及以后你想要提及的事都记在上面。一些成功的职场人士,会把老板谈到的工作或一些指示也记下来,每天早上查看,并督促自己去做。
    有些人,在和上司谈工作或闲聊时,一听到重要的信息,就会马上从口袋里拿出备忘录,把重点记下来。
    在每一个公司,老板都会喜欢工作用心而无遗漏的员工,因为在老板看来,这样的员工工作态度好,所以对他们做事比较放心。而那些听过就忘的员工则不知道下一步将怎样开展工作,即使他们记住了开会时上司安排的工作内容,也容易给上司留下应付公事的坏印象。
    如果平时不记“备忘录”,只用脑子去记,突然要用的时候却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想起来,或者根本就想不起来了。有时候,不做“备忘录”,你也会忘记上司安排你做的工作,当上司问你做得如何时,你才猛然想起,可这时已经晚了。类似的事情你一定经历过。很多事不用备忘录记下来,就必须在脑子里想着不能忘!不能忘!这样一来,你累都累坏了,还能干好什么工作!
    使用“日常备忘录”的好处
    养成做“日常备忘录”的习惯,会给你带来不少好处。
    当你每天早上打开当天的“备忘录”,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你会因为没有把事情或工作忘了而心安;你可以把苦思冥想的时间省下来,用在其他的工作上;你总能知道你的约会、计划和文书工作,你因用不着分心于其他事而变得工作起来相当有效率。同时,它还能记录你的工作状况,让你能看清楚自己在某段时间里的变化,从而引导你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与技巧走向新的目标;它还能提醒你在适当的时候发个邮件、打个电话,与同事、朋友保持联络……
    使用“日常备忘录”,能让你用最少的时间,以充沛的精力去提高工作效率。当你使用“日常备忘录”时,你就能亲身体验到它带来的积极变化,为你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

    38 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总以为这样就会让朋友高看自己,使别人敬佩自己,殊不知,别人并不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自我炫耀,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不要在失意者面前炫耀你的得意
    因为你的得意衬托出别人的倒霉,甚至会让对方认为你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便是嘲笑他的无能,让他产生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特别是失意的人,你在他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他会更恼火,甚至讨厌你。
    一次,有人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悉的。主人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迫,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姓吴的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几杯酒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主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
    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猛喝了一杯酒,赶早离开了。主人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那么神气地炫耀啊!”
    主人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多年前他也遇过低潮,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一般,说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在朋友面前,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得意,他不愿听到这样的消息,如果你只顾炫耀自己的得意事,对方就会疏远你,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一个朋友。
    聪明的人会将自己的得意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当做炫耀的资本。
    多谈对方关心和得意之事和朋友交谈,可以多谈他关心和得意的事,这样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
    有一个人刚调到市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
    原来,这个人认为自己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几乎每天都使劲向同事们炫耀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炫耀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那个几乎说不出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的“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得意”,而且还极不高兴。
    后来,还是他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此他很少在同事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这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让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得意炫耀出来,与其分享,久而久之,他的同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喜欢谈论自己,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如果你让他谈出自己的得意,或由你去说出他的得意,他肯定会对你有好感,肯定会与你成为好朋友的。
    在这个不再是独自打天下的社会,如果能让朋友认同你,帮助你,那你追求成功就容易多了。

    39 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序

    走进办公室,一抬眼便看到你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信件、报告、备忘录之类的东西,很容易使人感到混乱、紧张和焦虑,给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有些人没有养成整理办公桌的习惯,他们总能为自己找到借口,说自己是多么的忙,无暇分心在这些小事上,或是怕清理东西时,把需要的或是有价值的文件也一起清理掉了,所以,他们总是把那些有用的以及过时的记录都堆在案头,让自己埋首其中去工作。其实,这是一种忙而无序的表现,不仅会加重你的工作负担,还会影响你的工作质量。
    有一位研究所的研究员,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攻关苦战,终于解决了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这位研究员把攻克这一难题的资料和办公桌上其他的资料放在一起,就带着满足的笑容入睡了。他睡得很香,第二天上午醒来时,却找不到攻克难关的资料了。原来,这个研究员的孙子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了扎一个风筝,正巧拿走了那些有用的资料。当这个风筝带着小孙子的幻想,在天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变成一个看不见的小黑点时,老研究员的心血也化作了泡影。这真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如果研究员的办公桌是井井有条的,把那些无用的东西不放在桌上,并告知小孙子办公桌上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不能乱动,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此外,办公桌上杂乱无章会让你觉得自己有堆积如山的工作要做,可又毫无头绪,好像根本没时间或做不完一样。面对大量的繁杂工作,再大的工作热情也被冲淡了。
    很多时候,让你感到疲惫不堪的往往不是工作中的大量劳动,而是因为你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不能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序,从而降低了办公室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是这种不良的工作习惯加重了你的工作任务,从而影响你的工作热情。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你的办公桌老是弄得乱糟糟的,上司也许就会觉得你这个人的工作大概就像你的办公桌上一样杂乱无章,交给你的任务怕你做不好,你的上司还会因此对你不放心、不信任,进而你在办公室的地位就不稳固,那又何谈成功呢?
    从办公桌的整洁状况,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因此,对待办公桌也要像呵护自己的内心一样,不但要纤尘不染,而且要脉络清晰。
    整理办公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整理你的思路的过程,不管你有多么忙,也要把办公桌收拾得像你的内心一样,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序。
    由此,你可以遵守“三个月原则”。任何在你办公桌上放了3个月而没有被使用的东西,就该毫不犹豫地处理掉。在每天下班之前,要养成整理办公桌的习惯,把明天必用的、稍后再用的或不再用的文件都按顺序放置并保持桌面的整洁,这会使你从中受益无穷。
    美国西北铁路公司前董事长罗兰•威廉姆斯曾经说过:“那些桌子上老是堆满乱七八糟东西的人会发现,如果你把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边待处理的一些,会使你的工作进行得更顺利,而且不容易出错。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室生活质量的第一步。”
    著名心理学专家理查•卡尔森有一个被命名为“快乐总部”的办公室。那里的一切,包括办公桌是那样整洁、有序,处处给人以明亮、宁静之感。去拜访他的人都喜欢上他的办公室,而且在离去时心情总是比来时要好得多。
    不管你有多忙,也不管你能找出什么借口,都一定要在平时养成整理办公桌的习惯。这种习惯养成之后,就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就会给你带来平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也会使你繁重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充满乐趣。

    40 只要还能坚持上班就不要请假

    时常请假对一个上班的人不是一件好事,享有自己应有的休假本来无可厚非,但任意休假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了。
    有一家制造厂选在12月25日作为庆典日,这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公司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开交。
    这时,有一个员工患了感冒,他向上司请假,说要到医院看病去,上司说这段时间很忙,能坚持就坚持,实在不行,再去看病。这个员工说大病都是小病引起的,上司只好批准他请病假,并抽调别人临时代替他的工作。
下午,上司陪一位客户外出去一个旅游景点游玩,却看到那个请病假的员工跟自己的女友在景点旅游,精神很好,看不出有什么病的样子,这个上司很生气,从此对这个员工的印象大打折扣。
    作为一个上班族,在公司最忙、最累、最紧张的时候,最好不要借故请假,即使生病,只要还能上班就不要请假。否则,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竟然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请假,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对公司而言,某些纪念日或遇到任务量突然加大、必须及时完成的特殊日子,身为公司的一员,都不应缺席。
    就算不是公司特别的日子,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席,如一项重要的合约签订的日子,一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日子,等等。
    然而,正是因为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所负的责任较为重要,所以有些人产生了逃避的心态,这可以理解,但因此动不动就请假却不是一个上班族应有的所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随意请假,必然会造成他人和公司的不便。一个人负不负责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一切按照公司的规定,而且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请假,这样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毫无计划地请假,只要一有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私人小事就请假,还自我安慰说:“反正我把工作做完了,就算今天请假,明天我会多做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就会使你日后工作造成麻烦,甚至影响个人前途。
    A和B都是负责销售的业务骨干,两人不断地与客户签下订单,为公司创造了利润,在公司为他们考绩评分时,发现他们俩的业绩相当,协调性等各项条件都不相上下。上司很难判断到底谁最好,一旦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可能会引起下属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只好拿出两人的出勤率作为判断的方法,结果因为A的出勤率比B高,B时常请假,故判断A比B的绩效好。
    B仅仅因为动不动就请假,而掩饰了他诸多优点和功绩,失去了升职和加薪的机会。
    作为上班族的你,可别随随便便地高兴请假就请假。
    从请假的细节中,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敬业精神如何。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随便请假,即使生病,只要还能上班就不要请假,更不要因为逃避繁忙的工作或无关紧要的小事请假。

    41 做事前,先想像—个好的结果

    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预想一个好的结果,想到自己会成功,有这种积极心态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在还没有做事前,就想到事情会失败,这种心态消极、负面思考的人,结果真的就难以成功。
    一个人是否成功,关键是在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成功者在做事前,就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结果真的成功了。这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
    多年前,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马特峰的北峰,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到达过那里。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
    记者问其中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他回答说:“我将尽力而为。”
    记者问另一名探险者,得到的回答是:“我会全力以赴。”
    记者问第三个探险者,这个探险者直视着记者说:“我没来这里之前,我就想像到自己能攀上马特峰的北峰,所以,我一定能够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结果,只有一个人登上了北峰,就是那个说自己能登上马特峰北峰的探险者。他想像自己能到达北峰,结果他的确做到了。
    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秘诀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天花板上贴上自己的座右铭——“我能胜!”
    你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并为之努力。
    无论我们是想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是想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或是想拥有永久、幸福的婚姻,无论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在实现目标之前想像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样,我们就更容易成功。
    人最怕的就是胡思乱想自我设置障碍。做事前,不是去想像好的结果,而总是负面地想:可能不行吧,万一怎么怎么样。结果还没有去做,你就没有信心了,事情十有八九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一天晚上,在漆黑的偏僻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轮胎爆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而没有千斤顶,是换不成轮胎的。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辆车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
    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TMD,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认为是一个神经病人,“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做事前,就认为自己会失败,自然难以成功了。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的选手卡尔•华伦达曾说:“在钢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总是以这种非常有信心的态度来走钢索,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25米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他的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前的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来。”他时常问太太:“万一掉下去怎么办?”他花了很多精力以避免掉下来,而不是在走钢索,结果失败了。
    做任何事,不要在心里制造失败,我们都要想到成功,要想办法把“一定会失败”的意念排除掉。
    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的尽是失败,就会失败。成功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的人身上。

    42 竞争中要学会欣赏对手

    这个世界是一个处于竞争中的世界。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对手。这些对手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敌人,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你的竞争对手,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却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很多人在与对手竞争时,都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误区,那就是把对手视为敌人,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小吴和小王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在一家公司里的同一部门工作。因为部门主管升迁,公司准备在部门里选拔一个新的主管。消息传开后,大家都闻风而动,都希望自己入选。后来传来内部消息,老板主要在考察小吴和小王,他们俩的能力都很突出,尤其是小吴,办事能力强,为人也不错。
    小王得知小吴就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暗下决心,想着一定要把小吴挤掉。但他也明白,如果堂堂正正地竞争,自己不是小吴的对手。于是,他四处活动,在上司面前极尽献媚之能事,除夸大自己的能力外,还处处给老板一个暗示——小吴有许多缺点,他不适合这份工作。在小王的阴谋活动下,他终于把小吴挤了出去。但是当他坐到那个梦寐以求的位子上时,他才发现,他根本就不是胜利者,多数人对他嗤之以鼻,他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且每次面对小吴,他都心怀愧疚。仅仅过了半年,由于工作没有成效,他就被免职了。
    在新时代的职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一个人快速成长,也能促进一个人各方面不断成熟起来。这一切的关键是你对竞争对手持什么样的态度。
    一个没有对手的动物,一定是死气沉沉的动物;人也同样,一个没有对手的人必定会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人。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不是一件坏事,相反竞争对手会让你充满活力。
    有了竞争对手,不是整天要盘算着如何打击对方,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处处学习对手,并以对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确,欣赏对方比打击对方更有效。
    有一个人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十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给另外九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这个人在评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美的评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位中只有一个人人选!这是为什么?
    后来,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醒悟。总裁说:“入围的10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够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这倒情有可原,但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严格意义上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体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彼此欣赏的眼光,而这点比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面临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对手竞争时,要抱着欣赏对手,向对手学习的心态,以对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对手的长处,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最后战胜你的竞争对手,走上成功之路。

    43 接到额外工作时,不要抱怨

    在职场上,很多人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分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当接到老板或上司安排的额外工作时,就老大不愿意。不是满睑的不情愿,就是愁眉不展,唠唠叨叨地抱怨不停。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一下就愤怒了,但他仍平静地说:“既然不是你分内的事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那个员工就这样失去了工作。
    抱怨分外的工作,不是有气度和有职业精神的表现。一个勇于负重、任劳任怨,被老板器重的员工,不仅体现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上,也体现为愿意接受额外的工作,能够主动为上司分忧解难。因为额外工作对公司来说往往是紧急而重要的,尽心尽力地完成它是敬业精神的良好体现。
    如果你想成功,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你还要经常去做一些分外的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时刻保持斗志,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充实自己,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假如有别的同事,把一些本来不应归你负责的工作交给你,或者你的上司在你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又吩咐你做另一件事,要尽量开心地接受。
    丹尼斯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他的升迁是非常迅速的,为什么他会得到一再提拔呢?原因就是他乐意去做他分外的事,从而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丹尼斯总是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不断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不管那个人是他的同事还是上司。丹尼斯将那些分外的工作,也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渐渐地,老板有了只找丹尼斯帮一个小忙或分担一些重要工作的习惯。
    接到额外工作时,不要愁眉不展,抱怨不停,多做分外工作对你的成功大有好外:
    第一,多做一些分外工作一定会使你获得良好的声誉,这对你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在你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二,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就会多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多一种技能,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它会使你尽快地从工作中成长起来。

    44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个小时的麻烦

    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但办事效率很低,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在做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有一个在职场打拼的成功人士说:“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就会少几小时的麻烦。”可见事前准备,对一个人办事效益的提高及一个人的成功是相当关键的。
    现在的社会,不再像过去“走一步,算一步”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准备才行。这好比一个人身体有了病,要到医院治疗,就必须预先经过检查、验血、照X光等诊断,然后才能治疗。做事预先计划周全,早作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做事前不做任何准备,临时抱佛脚,要想事情圆满成功,那就难了!
    幽默大师林语堂,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演讲,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就要他即席演讲,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演讲,只有经过事先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
    对于一个如林语堂这么擅长演讲的学者,他都不做没有准备的演讲,可见事先准备工作的重要。
    “凡事预则立。”每件事,只有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到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能把事情圆满地做好做完善。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考验的人生是一文不值的。同样,没有做前期准备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有了第一天的短短几分钟的准备过程,你就能对第二天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知道第二天哪件事最重要,哪件事是应该最先做的,就能知道做事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所以,不要对昨天的几分钟的准备不以为然。相反,如果你在工作中无视“准备”,事前准备不充分,事后就会麻烦多多。
    比如:你昨天少花几分钟时间做准备工作,可能会导致你今天忙而无序,而且不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工作;或许你昨天少花了几分钟对谈判资料及相关文件加以熟悉,可能会导致你在第二天的谈判中陷入不利的局面,面对对方严厉的攻击,而无还手之力,最后导致失败。
    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一个上班族,要想把第二天的工作做好,你最好在每天下班前的几分钟制定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上班时候才制定工作计划表,那就很容易做得比较费劲,因为那时又面临新一天的工作压力。而前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要做的准备工作做好,到第二天工作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在头一天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了解第二天每项工作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能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
    每一天都在做准备,每一天做的事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当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机会来临时你就会抓住,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不管任何机会都不会是你的。
    凡事做好准备,每一天都可以很轻松地达成你的目标。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凡事有准备的人。

    45 出现在公共场合时要保持整洁

    出入公共场合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保持自身的整洁。
    根据人际吸引的原则,一个人风度翩翩,俊逸潇洒,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不会吸引他人的太多注意力。
    衬衫领子污黑,皮鞋沾着泥点,西服皱巴巴的,污迹斑斑,头发蓬乱,指甲里满是污垢。这个样子出现在公共场合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会失去自身的尊严。
    任何人对这种满身不清洁的人都不会信任的,都不会留下一个好印象的。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他的日记里曾记下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段时间,因为事多忙得够呛,他很久没有理发洗澡刮胡子了,身上的衣服来不及换洗也脏兮兮的。他去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忍不住客气地批评他太不重视自己的容貌和整洁了,理发师对他说:“你是公司的代表,却这样不修边幅,邋遢不洁,别人会怎么想,试想如果当老板的都这样随便,你想他公司的产品还会好吗?”
    理发师的话对松下很有启发。这位理发师的话很有道理的:一个衣衫不整,邋邋遢遢,没有精神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的,这等于在接触的一开始,你就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有一位参加演讲的男士,他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不修边幅,穿着一条宽宽松松的裤子,变了形的外衣,胡子和头发像乱草。
    这个人的演讲本来很有水平,可他并没有赢得观众的掌声,因为他的形象给了观众这样的印象:这位演讲者的思维跟他的外表一样,也是乱七八糟的。
    一旦这种印象形成了,即使他以后再努力,即使他的演讲内容再好,也很难取得成功。
    美国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和外在形象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不是指要穿得怎么好看,而是要符合人们观感的水准。在公共场合,一个人的清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鞋擦过了没有?
    (2)裤管有没有污痕?
    (3)衬衣的扣子扣好了没有?
    (4)刮胡须了没有?
    (5)梳好头发没有?
    (6)衣服上的褶子是否注意到?
    乍一听似乎可笑,可事实上,这些小细节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洁的穿着总给人一种信赖感。
    那么,怎样才能打造出良好的外在形象呢?
    (1)头发应该清洁,梳理整齐,发型不要太怪,要适时理发,胡须经常打理,因为头发和胡须很乱或很长都是不礼貌的表现。
    (2)指甲要注意修剪,不宜留得太长,还要注意修剪鼻毛,让鼻毛长出鼻孔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
    (3)衣服要大方、整洁、合体,以便充分地反映朝气蓬勃和稳重的精神面貌。
    (4)在穿衬衫时,领口和袖口的污迹最显眼,因此要注意保持干净。
    (5)鞋子应先擦干净,不能沾满灰尘。
    你的包装越好,你将越易让人接受。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是为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使自己觉得处于最佳状态。
    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应该具有整洁的整体形象,任何细节的疏忽都可能会破坏你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别人对你的印象,这对你的成功是很不利的。

    46 向上司请教前,事先想好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向上司请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我们难以解决的工作难题,有些是我们不敢自作主张的“大事”,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在未加思索之前就匆忙呈上去。
    因为当你向上司请示:“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时,上司可能会反问你:“你觉得怎样解决才是最好的呢?”如果没有任何准备,你可能会不知所措,无法回答,或者支支吾吾、毫无逻辑。这样做就等于告诉上司,你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来说,这种消极的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
    所以,向上司请教之前,心里一定要好好思考一番,有了自己的看法再去向上司请示,以便上司问及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回答,这对树立你在上司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能起到积极作用。没有自己的思考结果前,针对要请教的问题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关工作的正确情报,然后整理、分析,保证你的回答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能够得到上司的认可。
    不要害怕上司驳回你的看法。要耐心地倾听上司的分析和结论,发现自己思考方法和深度方面的不足,能够多次与老板进行这样深层次的沟通,有利于你从公司的大局出发,了解上司的思考倾向,久而久之自然能了解上司的想法,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更周到了,这是一个人磨炼自我,取得进步的好机会。
    另外,即使你对自己的解决方案非常满意,也不要在上司询问之前就率先提出,并且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没了。因为多数上司遇到这种情况心里会感到不舒服。“既然有了办法,为什么还要来问我,是不是有意考考我,还是想自我炫耀一番。”结果自然得不偿失。
    如果每次上司向你询问问题的解决方案时,都能看到你充满自信的面容;听到你见解别致的回答,相信你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乐观。因此,任何时候,抢先思考对你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47 做错事要马上道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自己的言行失误而打扰、影响别人,或者令别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或物质上的损失时,都要自动向对方道歉,挽回影响,以便维持你们相互间的友好关系。
    有些人犯了错,不是马上去道歉,而是想办法去辩解,或者干脆不道歉,这样自然会使双方产生裂痕,还会越来越大。
    有些人犯了错,不去主动道歉,可能是碍于身份,因为对方是他的下属、客户的朋友,又或者是自己的孩子,认为没有必要向他们道歉。错了就错了,我怎么能向他道歉呢?很多时候,这种态度会使事情越来越糟,甚至走向事情的反面,最后不可收拾。
    有一个父亲,因为要找一本书,他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墨水,把儿子的书和作业本弄脏了。
    儿子嘟哝了一句:“爸爸,你怎么不小心点儿呀?你看,你把我的作业本都弄坏了。”
    父亲瞪着眼睛说:“弄坏了就弄坏了呗,再买一本不就是了。”
    儿子不高兴地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父亲听了火气来了:“我这样说不对吗?兔崽子!”并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挨打后,捂着脸冲出门去。后来孩子出走了,找了一个月才找回来。
    父亲做错了事,应该向孩子道歉,不能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就不向他道歉,你不道歉,就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
    有些人认为道歉是向别人低头,失去了个人尊严。一味坚持自己的错误,不肯道歉,又何谈尊严呢?
    不负责的人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不敢道歉意味着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次,四年级语文单元测验,老师误将一位学生答对的题扣了分。卷子发下来,这位学生举起手:“老师,您错了,应该向我道歉。品德课上老师就是这么说的。”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老师也愣住了。片刻,这位老师笑着说:“是我疏忽了,对不起!”
    事后有人问这位老师:“你当时不觉得窘迫吗?”他却说:“像这样有道德勇气的学生,很少见,我喜欢。”
    尽管道歉是生活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细节,但在我们所见所闻中,作为老师,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恳道歉的并不多。因为,道歉对于老师来说,同样承担着“诚信”一落千丈,学生效仿“找茬儿”等风险。但是,那位老师做了,他用勇气呵护了幼小学生心田里刚刚萌芽的道德的光芒。
    人孰无过,有了过失和错误,就要及时道歉,不管对方是你的下属,还是你的同事,即使是你的孩子,也要诚恳地道歉。
    道歉的话是消除后遗症的“定心丸”,说得越及时越好,说得越诚实越好。道歉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艺术,不但可以弥补过失,还可以增进情谊,化解危机。学会说:“对不起”。这三个字看来简单,可是它的效用,却非别的字眼所能比拟。这三个字,能使强者低头,能使怒者消气,能让你更加成熟。

    48 要学会说善意的谎言

    也许大家都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偶尔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
    不分场合的诚实,不仅会伤害到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善意的谎言不是以利己为目的,这种在适当时候说出的谎言,饱含真诚,散发出温暖的光辉,能让说谎者与被“骗”者共享欢愉。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了,离1000根弦只差一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了第1000根弦的时候,你才可以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还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年来,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
    一声脆响,师父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充满情虔诚、满怀期待地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头嗡地响了一下,平静下来以后,他明白了一切:原来师父欺骗他说弹断1000根琴弦,就能得到那复明的药方,只是真诚、善意的谎言,自己就是靠着这善意的谎言才有了生存的勇气。
    回家后,他郑重地对小徒弟说:“我这里有一个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12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能去打开它,记住,必须用心去弹,师父将这个数错记为1000根了……”
    小徒弟虔诚地允诺着,他也跟他的师父一样,活在这个善意的谎言里。这个谎言给了他希望的动力,引发他去追求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如果师父不说这个谎,他的徒弟能愉快地面对自己的将来吗?
    “撇开道德的标准,谎言就是一种智慧。”美丽的谎言出于善良和真诚,它无悖于道德。说实话有时比说谎言更伤人,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些谎言。很多时候,真诚的谎言比什么都有力量。
    真诚是人人必备的美德,它不排除善意的谎言,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则,你所制造的谎言会比你的真诚更能赢得别人的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谎成了人们交往与沟通的一种生活必需。
    那么,如何说出善意的谎言呢?
    1.说出善意的谎话
    有时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去编织一些谎话,比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他的病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年轻,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更带劲儿;对妻子炒的菜虽感咸点,但却说味道好极了,是为了珍惜她的劳动,保持她烹调的积极性。
    2.应急的谎言
    或者害怕对方斥责,为逃避恐惧而撒谎,或者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谎。比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与恋人约会,这时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这就是在不破坏朋友情绪的原则上,以谎言作为拒绝的手段。
    3.调侃的谎言
    在言谈中,为了强调言谈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发生过的事情编人事实,以增强谈话的气氛,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肖伯纳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4.社交的谎言
    社交的谎言,在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招待客人时,主人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扫大家的兴,让客人多玩一会儿,其实早就盼客人散去,好好休息。这种谎言具有牺牲自己的利益,顾全别人的功能。
    当然,说谎时必须注意的是:你的谎言必须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利人之事为目的的。谎言的设计应该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紧张造作和夸大其辞,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和反感。
    如果你能本着真诚,编造他人更容易接受而不伤害其他任何人的利益的谎言,那是你的高明,你完全没必要固执于“绝对诚实”。相反,你若本末倒置,即使“真诚”也会遭人唾弃。

    49 约会时要提前几分钟到达

    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约会。谈恋爱时与情人约会;谈工作时与老板约会;谈生意时与客户约会……可见约会无处不在。
    由于现代生活紧张忙碌,很多人在约会时姗姗来迟,有的人甚至认为不准时赴约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但更多的情况下不准时赴约是因为不守时。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不准时赴约都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守时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约会迟到,会留给别人毫无诚意的印象。约会守时是很必要的,既节省自己的时间又节省他人的时间。
    有一次,拿破仑宴请他的部下,可部下却迟到了,拿破仑独自吃了起来,当他的部下赶到的时候,他说:“吃饭的时间过去了,我也吃饱了,我们去工作吧!”
    纳尔逊侯爵曾说:“我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守时,与人约会时我习惯提早一刻钟到达,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土的职责和商人的习惯。”
    不管约会是你提出来的也好,是对方提出来的也好,你都需要比约会者提前几分钟到达约会地点,这一点很能表现你的诚意和礼貌。如果是你提出的约会,即使你准时到达,如果对方已经在等你,对方心里会想:“是你提出的约会,自己还比我晚到。”这样一来,你的诚意在对方心中会大打折扣。此外,要是你比对方早到的话,可以先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酝酿一下和对方见面的话题,准备越充分,越能顺利达到约会的目的。无论是什么原因,约会时迟到或让别人等都是不良的表现,你会因此被认为是不讲原则、不守信用的人。
    也许你约会迟到,让别人等待的原因,多半与工作忙不忙,路上交通是否顺畅,以及多早就开始准备出门无关。或许,你认为迟到了,让别人等会儿,借由“等”的过程,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别忘了,不能严格地遵守时间,是对你个人信用的极度摧残。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年轻时跟一个姑娘谈恋爱,他被那姑娘深深吸引住了。
    有一次,两人相约在一个水果店门前见面,田中提前几分钟就到了,他四下瞧瞧,空空荡荡,不见那姑娘的身影。田中翘首以待,左等右盼,对方还是迟迟不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田中不由得惋惜起来,他为空耗的时间而惋惜,又为对方失约的无礼而恼怒,他暗暗打定主意,最多只能容忍她30分钟。真是无巧不成书,到了31分钟那姑娘才来,超过田中内定标准一分钟,此时田中已看到女友前来赴约的身影。但他还是不能容忍她的不守时间,毫不犹豫地招手叫住一辆出租车扬长而去,等那姑娘发现田中的身影并赶上来时,只能看见远去的出租车扬起的尘土了。田中认为不守时的女人不值得他爱。从此,这个曾经使田中一度十分迷恋的女人,被他从心头永远抹去了。
    让别人等,不准时赴约,会失去很多机会。相恋的人会失去爱情,上班的人会失去工作,做生意的人会失去赚钱的机会。
    不准时赴约,让别人等不是一个好习惯,不仅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还会令你与成功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