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课题组: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1:21

社科院课题组: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
——2009-2010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李培林,陈光金执笔)
来源:中国社会学网
来源日期:2010-1-14
本站发布时间:2010-1-17 22:09:16
阅读量:243次

  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体制性摩擦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利益失衡和价值冲突并存的发展阶段,除了要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还要致力探索适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运行机制。实施全面社会改革,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摘要: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中国举行了盛大庆典仪式,同时2009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的一年。中国快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效地抵御和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可达1100多万人,就业形势的紧张得到控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但是,收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扩大内需受到限制;就业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然而,从经济复苏、就业恢复、消费增长、物价稳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来看,中国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重新进入8% 以上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另一方面意味着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推动力,与过去相比将发生明显变化,将更加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国内消费增长。

  关键词:结构调整 社会发展 新成长阶段

  2009年,中国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从危机冲击中恢复过来,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长阶段,并在危机后时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庆典和天安门广场的辉煌阅兵式,展现了我国60年建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变化,也标示了未来30年发展的新起点。

  一、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

  2009年,我国出台一系列重大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效地抵御和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8%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可达1100多万人,就业形势的紧张得到控制。

  1. 经济增长企稳向好的态势基本形成

  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长速度呈逐季回升态势,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全年经济增长将超过8%。2009年9月份,我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4.3%,这已是连续第7个月位于临界点50%上方,也是2008年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状态。同时,9月份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3.2%,已连续四个月达到临界点以上,显示随着制造业经济的企稳,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加。

  2009年前三季度,全社会投资155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国家财政税收在减少企业税负、促进增长的背景下,扭转了负增长局面,5-9月份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151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09年我国全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夏粮总产达到2467亿斤。通过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国家收储等及时主动的市场调控,有效稳定了丰收后的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2.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

  200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前三季度农村居民现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回落11.1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同期增幅较低水平,估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在6%左右。

  为了稳定农民的收入增长, 2009年中央财政落实支农惠农资金7161.4亿元,增长20.2%,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4项补贴约1230.8亿元。

  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居民储蓄和消费都有所增长。从居民储蓄方面看,2009年1-9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36872.25万亿元增加到259615.94万亿元,增加近2.3万亿元。消费的增长更加明显。200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增长16.0%。

  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2009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达到4个百分点。

  3.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并好于预期

  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持续回升,需求人数增加,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万人。预计全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有望达到上年的水平,即在1100万人以上。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带来的严重冲击,从2008年9月底至2009年2月初,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促进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据统计,仅2009年上半年,全国通过缓缴、降低费率两项措施,当期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66亿元。

  农民工就业形势明显比年初人们预期的好。2009年2月,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在春节前因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提前返乡,春节前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有80%春节后返城,但其中有1100万人春节后暂时找到工作;随着经济复苏,从6月份开始农民工就业情况明显好转,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甚至重新出现“招工难”问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250个行政村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进行直报的情况,与2008年8-9月份农民工外出人数相比,到2009年10月底为止,已经返城的农民工达到了97%左右。到2009年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198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101万人,增长0.7%。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近2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监测,2009年前三季度,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劳动力持续增长,增长幅度为4.7%,成为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从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变化看,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劳动力月均收入1382元,增加57元,增长4.3%,增幅高于中部地区1.1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8个百分点。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通过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措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好于预期。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9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4%。但是根据调查,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大学生毕业生初职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下降,过去的一些高校热门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反而出现较大困难。

  4.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突出进展。2009年年中,中央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关闭和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按照该《意见》要求,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将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2009年上半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的人数已达3.36亿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达8.3亿人,两者合计超过11.6亿人。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医疗保障水平也逐步提高,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在现有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最高支付限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上年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养老保障建设迈出新的步伐。2009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要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2009年年底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变了以前主要由农民自己缴费、自我储蓄的模式,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直接补贴到农民。这是继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后,广大农民将可享受个人账户和国家财政普惠式支撑的养老金。在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国家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提高全国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一体化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行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国家还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规定在城镇就业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也是统一全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事业继续发展。到2009年7月,全国城镇共有1120.5万户、2232.8万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2141.6万户、4534万余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5. 社会治安形势转好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

  2009年,我国继续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不断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社会治安大局总体保持稳定,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造良好了社会秩序环境。2009年1月至10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44.3万起,比上年同期上升14.8%。与此同时,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工作力度,2009年1月至10月,共查获各类犯罪集团4.5万个,比上年同期下降3.1%。,有组织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间被大大压缩,集团犯罪突出的势头明显收敛。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期间,全国大量志愿者参与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志愿工作,创造了群防群治的社会安全新局面,社会安全感保持了较高水平。

  6. 反腐败和打击黑社会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2009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工作力度,新一轮反腐风暴声势浩大,一批大案要案被查办,显示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商业贿赂治理加大力度,2009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商业贿赂案件6277件6842人,涉案总金额人民币9.18亿元;其中查办涉嫌要案的处级以上干部797人(含厅级46人)。据“透明国际” 2009年10月发布的全球反腐报告清廉指数,中国名列第72位,这是我国在国际清廉指数排序中连续第三年实现进步。

  打击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2009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2009年7月,国家启动新一轮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这是继2000年首次启动全国性反黑行动以来的第三轮反黑风暴。在2009年的反黑风暴中,影响最突出的是重庆市打击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重大举措。从2009年6月起,重庆连续端掉14个大型黑社会犯罪团伙,缉捕了1544名犯罪嫌疑人,469名逃犯被境内外追捕,一批涉黑企业主落马。到目前为止,重庆检方共立案查办在打黑除恶斗争中暴露出来的职务犯罪案件47件52人,涉及县处级以上要案20人,厅级干部10人,涉及政法干警29人,行政执法人员4名。反腐反黑斗争被誉为“民心工程”,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7. 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总体稳定积极

  2009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这些都对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本年度我国社会舆论比较积极,社会心态基本稳定。特别是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的态势和60年建国庆典,对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产生积极影响。

  互联网已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主要新兴媒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3.38亿,比2008年底增长了40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民对各种热点问题的跟帖评论,大多数都显得理性和平稳。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提速,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形成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

  根据调查结果,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趋稳,处于接近“比较满意”的水平;国家经济状况、国家自豪感、政府管理信心度等宏观因素指标普遍上升;社会保障、物价波动承受力等指标也有所提升;但未来收入增长、未来生活水平提升的信心度呈下降趋势;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仍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感受的首要因素。

  二、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遇到国内国际因素引起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

  1.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出口贸易锐减,吸纳就业较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尽管2009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危脱困,但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这对就业状况产生较大影响。2009年第二季度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显示,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0.4%,其中从未就业的青年失业人员占求职人员总数的22.6%,其余多数为40-50岁年龄较大的劳动力。根据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2009年第二季度,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四个年龄组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0.8、0.97、0.90和0.85,形成年龄较轻与较大两个群体面临更大就业压力的格局。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610万人,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对比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大学、硕士以上各文化程度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0.98、0.89、0.78、0.71和0.71,呈现出教育水平越高,求职反而更加困难的局面。另外,根据该项监测,在所有求职的失业人员中,应届高校毕业生所占比重为9.6%左右。因此,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要有充分的估计。

  2.收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扩大内需面临困难

  从收入方面来看,2009年出现了一个与近两年不同的情况,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再次拉大,估计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将相差4-5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几乎持平,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年的3.33:1下降到2008年的3.31:1,是过去十几年来从未出现的可喜局面。但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农民整体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和增长速度之比都再次扩大。

  尽管200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但与扩大内需的要求仍然不相适应。根据调查,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率呈现随收入增长而递减的规则,中低收入家庭过低的消费率和过高的储蓄倾向,主要还是受收入状况的限制和子女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大额消费预期的影响,因此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还主要靠投资拉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解决好居民消费率过低这个问题。

  3. 部分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劳动争议处于多发状态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压力的增加也对我国劳动关系也产生了影响。2009年上半年,仅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就达到近17万件,与上年相比增长30%;而且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已经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增长幅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社会关注最多的案件类型。部分地区案件增长尤为明显,在东南沿海一些省份,劳动争议仲裁和法院受理案件数的增幅,低的在40%以上,高的超过1.5倍。

  农民工是提起劳动争议最多的雇工群体,他们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与以往相比,2009年,农民工维权的重点已经开始从讨回欠薪转向社会保障,最受他们关注的是养老保险政策方面的实际问题,因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全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总的来说,从全国来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因而农民工的维权诉求已从争取薪资利益转向寻求长远保障,随着20世纪80年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第一代农民工即将到达退休年龄,这个问题将会日益凸显。

  4. 群体性事件影响广泛,环境保护欠账引发的事件增多

  2009年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仍然呈现数量增多的态势,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如2009年6月17日发生的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7月24日发生的吉林通钢群体性事件,10月12日发生的山西吕梁煤矿群体性事件,都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这些事件有的属于侵害职工和群众利益造成的“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也有的属于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造成的“无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多数群体性事件的诉求以民生和经济利益居多,如提升劳动福利待遇、提高移民补偿标准、抗议企业污染环境、追究医疗责任并追索补偿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对抗程度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性事件。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爆发了几起引起广泛关注的环保事件。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是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在该事件中,851人血铅超标,其中174名中、重度铅中毒儿童需要住院进行排铅治疗;二是内蒙古赤峰市水污染事件,该市新城区因水污染事件接受门诊治疗人数达到4020人,住院留观88人;三是湖南武冈儿童血铅中毒事件,80多个儿童出现血铅超标症状,其中高铅血症38人,轻度中毒28人,中度中毒17人。据环保部门分析,在21世纪以来发生的全国十大环保事件中,发生在2009年的竟有6起之多。

  此外,2009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还呈现出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越来越多地以“集体散步”、“集体购物”、“集体喝茶”、“集体休息”等形式来表示抗议和反映诉求。

  5. 经济类刑事犯罪频发,非法传销活动猖獗

  2009年,刑事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新型犯罪继续增多,犯罪的智能化、暴力化、组织化特征日益突出,特别是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网络诈骗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另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哄抢等“民转刑”案件更加突出,侵财犯罪、非法集资等案件增多趋势明显。

  除此之外,2009年引起社会热议的涉及经济社会秩序的治安问题中,最突出的是非法传销活动。非法传销活动虽然存在已久,但在当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却变得格外猖獗,受害人群众多,被群众称为“经济邪教”。在南方个别县级市,聚集的传销人员甚至超过百万人之多,有的传销组织头目甚至组织上万传销人员围堵执法人员和相关政府机关。

  6. 国家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国外敌对势力煽动分裂活动加剧

  在我国60周年庆典前夕,国外敌对势力的煽动分裂活动也明显加剧。2009年7月5日,继在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在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策划煽动和国内“三股势力”的组织下,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97人死亡、1786人受伤,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中国将进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成长阶段

  从经济复苏、就业恢复、消费增长、物价稳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来看,我国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而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开始进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成长阶段。所谓新成长阶段,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重新进入8% 以上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另一方面意味着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推动力,与过去相比将发生明显变化,将更加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国内消费增长。这个新成长阶段呈现的一些新特征,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1.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入中期加速的新成长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下降到5%以下,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市化水平超过50%,标志着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从我国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三大结构来看,都进入到结构转换阶段。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将下降到10%以下,到2015年将下降到6%左右;在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的比重2010年将下降到38%以下,2015年将下降到33%左右;在城乡结构中,2010年以城镇常住人口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8%左右,2012年或2013年将超过50%的结构转换临界点,2015年将达到53%左右。这些指标表明,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转换。

  2.社会结构变迁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成长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是中国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和突出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结构转换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要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仅是消除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壁垒,还要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户籍等社会体制方面的障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将成为我国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举措。

  3.人民生活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2008年我国GDP总值300670亿人民币,总人口13.28亿人,人均GDP22640元人民币,按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83计算,为3313美元,2009年如果GDP增长8%,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按国际惯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升级将成为常态。我国2009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可以说总体上已经达到从小康到宽裕的居民消费阶段。住房和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开始进入普及阶段,教育、医疗、通讯、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些特征都表明,我国总体上已经开始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

  4.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了普及9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迅速发展,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左右,中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整个国民的素质显著提高,我国正从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已经到来。

  5.社会保障进入构建覆盖全民体系的新成长阶段。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扩大覆盖面的工作进展快速,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干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快速推进,到2020年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为支柱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基本形成,我国已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成长阶段。

  6.改革从主要是经济改革过渡到全面改革的新成长阶段。改革开放30年,虽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他领域也都进行了改革,但主要的改革路径还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要求各方面的体制继续进行适应这种巨大变迁的改革,改革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涉及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乡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事业单位运行、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改革。

  四、新成长阶段的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

  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虽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但由于比较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发展方面也在协调发展方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将继续朝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

  1.转变发展方式,深化社会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要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到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未来30年的经济增长必须以国内消费的扩大为基础;二是要从经济增长低成本的量的扩张转变到增加技术含量的质的提高,从“中国制造”转变到“中国品牌”,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三是从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转变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从主要依靠工业推动转变到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在四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执行中,要更加关注民生特别是就业,更加关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促使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力争在应对危机中实现国民经济升级转型。尤其是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和协调发展。利用扩大内需的机遇,使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向农业、农民和农村倾斜,更好地发挥农村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形成经济增长新的重要推动力。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生活不断提高,但是近十几年来,国民收入中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居民家庭的消费率不断降低,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缓慢和出现徘徊,这些都影响到国内消费的增长。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仅对于扩大消费、转变发展方式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人民保持积极的社会心态和稳定的发展预期至关重要。

  要采取有效措施,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否则将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要注重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减少低收入者和贫困者的比例。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既要理顺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和资本收益的比例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关系,更要发挥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杠杆在再分配中的调整作用,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等三次分配的发展。

  要把调整收入分配作为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战略措施。进一步加大民生建设力度,强化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各项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逐步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

  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和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

  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产业升级阶段,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劳动力还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中小企业是我国目前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未来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显不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每千人拥有企业45个左右的水平。

  在未来的新成长阶段,制定振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是扩大就业、提高收入、鼓励创新、稳定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拉动就业。要进一步

  完善与市场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4. 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安全网

  从长远来看,老龄化的过程将在未来10年中使我国社会抚养比下降趋势和劳动力充分供给情况发生转折性变化,家庭结构的快速变化也将对我国的家庭代际养老方式形成严峻挑战。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安全网,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的要求,也是适应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稳定社会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要求三年内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颁布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规划到2015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要达到90%;还出台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的进程。2010年,要抓紧出台已经公开征求意见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和《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特别是加快《社会保险法》的审议出台。

  5.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难以振兴始终是我国扩大消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要把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要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普遍提高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通过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通过加大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动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挑战;通过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加大对农村低收入者和贫困人群的扶持,进一步消除贫困。

  6. 建立适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运行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目前我国体制性摩擦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利益失衡和价值冲突并存的发展阶段,除了要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之外,还要致力于探索适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运行机制。

  一是有效利益协调机制。在诸如企业改制、农村征地和城乡拆迁等易于发生利益冲突的领域,要建立多方参与以及第三方评估这样的公平参与和公正裁决机制,避免政府唱独角戏,避免其他强势力量的强势操控和对弱势利益的侵害,降低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利益冲突的可能性。

  二是弹性利益维权机制。当前民众的维权意识显著提高,而各种利益矛盾又千差万别,完全靠基层政府解决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难以运作。要建立多种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发挥工会、青年团、妇联和各种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调节利益纠纷等方面的作用,建设富有弹性的维权机制。

  三是合理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迅速,但政府、单位、企业、集体也积累了许多历史欠债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补偿基金,突出地解决一批历史上积累的对居民欠债的问题,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7.实施全面的社会改革,加强社会建设

  中国的经济改革,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社会改革的目的,也是要为发展继续提供强大动力。要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培育大众消费能力,更多地依靠内需支撑经济增长;要通过深化社会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流动的社会体制,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要通过医疗机构、教育系统和文化组织的改革,建立起有效运行、服务公益的非营利机构体系;要通过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使社会安全网覆盖全民,为家庭规避市场经济和社会变迁的风险构建安全保障体系;要通过推进社区建设,构筑基层公共服务的平台,把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要通过发展社会组织,建立服务社会、反映诉求、吸纳就业和社会治理的新渠道。

  *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