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陷在自设的底线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42:21
中国经营报》:外界都说你是一个非常大胆敢言的人,最近你还直接批评了原教育部长周济。

信力建:其实我的胆子很小,很怕死(笑)。很多时候,我只是在试探底线,而事实是,有些话是可以说的。只是社会自己没有脱敏。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批评,一个一个地去试验,目的就是让社会脱敏。

比如宗教问题,政府早已有非常开放自由的宗教政策了,但民间还没有脱敏,以为还是禁区。前几年,我组织搞了一个儒学大会,准备在第二年再搞一个佛学大会。次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就在中国召开,所以我就没再搞了。

很多事情民间是可以做的,党和政府罢免的不称职的高级官员,民间是可以直接这么公开谈论的,我们政府是允许批评不称职的官员的——社会最后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是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的胜利。过去,我们政府官员更替,老百姓一般是不会发表什么意见的,认为是政府自己的事情,也不敢去插嘴。

《中国经营报》:民间对很多问题设定了自己的“默认底线”,而事实上,政府在对待某些事情的时候,远比我们认为的更为开放,但民间的“默认底线”慢慢发展成了一种自我管制。

信力建:是的。过去说外交无小事,国际问题我们民间是不能插手的。前几年,我跟一个朋友一起去日本,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两国民间的空气很紧张。我们回来之后就发了一篇文章,呼吁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并发出“中国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的追问,中国要成为一个文明、强大的国家,必须看到别人的强处,而不能沉沦在狭隘的民族仇恨里。

有许多事情,官方是很欢迎的。有时,官方去做,反而比民间去做敏感,我们总是自设“底线”。

其实,民间去推动这些文化的比较与交流,把许多问题深入去探讨,反而对官方更客观、更有远见地认识国际关系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经营报》:你主动资助了一些社会项目,比如茅于轼(博客)的农村小额贷款项目,中山大学搞人类学田野调查,宪政学者曹思源出书,公民税收手册,这些是你实现“大教育”理念的方式吗?

信力建:我对自己、对教育都没有设定边界。社会是一所最大的学校,但我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所以我就去资助那些为社会进步做事的人,助他们一臂之力,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努力在上面花一点儿钱。

做了教育之后,我越来越发现,人生的挑战不是财富。最成功的人也不是首富,现在亿万富翁有时一夜之间就能产生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做一个好的校长,改变一方人。改造中国,不是改变土地,而是改变人心。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