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腰作伟人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5:44
叉腰作伟人状

 

看过一些老照片,真是大开眼界,那些躲在某个黑暗的历史小角落里的人或物一下子跑到阳光下,历历可见,不能不给人一些震动。有些照片十分珍贵难得,比如满清末期的皇后、妃子这些难得一见的人儿,让我这冥思苦想勾画着后宫佳丽到底长得什么模样的人一“饱”了眼福!

西洋摄影技术传入中国以 前,多以文字记录历史,或辅以绘画,有了摄影技术,无疑增加了更直观的记录工具。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风貌,摄影可谓“直观反映”。我们可以从老照片里窥探出不同时代的不同风貌,或者说时代的精神风貌都写在照片里的人身上。当我们回首晚清时代的照片,会发现不少人表情麻木,动作僵硬,映射出一个积贫积弱国家国民的忧愁和可怜。再看革命战争年代的照片,不免有些严肃悲壮。解放了,灿烂的面孔就多起来,对新生政权的喜爱都写在欢笑的脸上。“文革”时期的照片,要么面无表情,要么充满斗争性,拿红宝书摆同一个姿势的相片尤多。“文革”后,看到的照片就多了苦尽甘来的笑脸……相片里的人的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端详老照片,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建国以后的老照片,很多人都喜欢摆一个姿势———撇腿叉腰。有单手叉的,也有双手叉的,有正叉的,也有反叉的。比起这些虾兵蟹将式的叉腰照,还有一些明显带有表演性质的叉腰照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比如一个青年人手叉着腰,抬望前川,看无限江山,踌躇满志。

我在15岁以前没有照过相,不知道假如照相会不会叉腰,但是从旧相册里翻出中学时期照的相片,居然也有两腿分开双手叉腰的照片!青涩的脸上一副大义凛然!现在看这些照片实在令我纳闷,为什么照相的时候就不能不撇腿叉腰呢?好象照相时两只手不知道往哪儿放好,非要叉在腰上不可?是自觉的叉腰还是别人要求?难道不觉得这样照出来的相片过于死板?

其实,照相的时候可以摆很多姿势,现在的女孩子们照相摆出来的姿势就十分丰富,就算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可以自然而然。比如两手自然地垂着,也比一副螃蟹状要自然得多好看得多。我看国外人的照片,很少看到这样一副叉腰的德性。如若现实中这样一幅样子面对别人,不是盛气欺人,挑衅好斗,就是泼妇骂街,就算是与人谈话,也容易给人以压迫感,说不上是受人欢迎的姿势。

现在回想照相的情景,琢磨叉腰的动机,好象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大约就是觉得叉腰很英武,内心里可能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表现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当然,主要是大人们照相都这个姿势,我又岂能出其右?真不知道这“集体无意识”是从何时意识起的。

有一天,看一部革命战争的电影,看到毛泽东双手叉腰,站在一个山坡上极目远眺,跟人讲革命的抱负。猛然间若有所发现,这个镜头跟老照片里许许多多的叉腰照何其相似!再回想许多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绘画雕塑,总少不了双手叉腰,或左手叉腰右手作挥斥方遒的形象,叉腰的动作仿佛被定格成一个符号式动作,就好比孙中山先生那个一手叉腰,一手握拐杖的著名动作一样,这大约就是“伟人状”了吧。

在某个特定的时代,“作伟人状”也许寄托着一种崇拜,一种激情,一种理想。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新的偶像正哼着“双节棍”噼啪打来,照片里的姿势早就应该千姿百态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