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伟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2:21
大无耻和大不敬——毛泽东自称马克思
毛泽东统治中国近三十年,“是腥风血雨的历史”。毛泽东最终成为秦始皇与斯大林两大专制主义合流的集大成者,乃是中国的宿命,更是中国灾难性的变异。毛泽东虽然与中国历史有着特别深刻紧密的联系{包括他的相貌、文章诗词、政治伎俩直至生活习惯},但这个人极其中国化的表象后面,有一种与中国精神极端分离、对立、陌生和属于异族的思想体系。毛泽东以其敏锐多疑的政治嗅觉、无限的个人虚荣心、低级庸俗的审美、彻底的道德虚无主义和绝对的自我中心可怕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由于这个人的恣睢暴戾而死于非命的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良知以及普通的中国人,永远无法估算,永远是中国最深的国耻和国痛;这个人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毁灭性败坏,是中国最大的国殇和国难。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交融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留下的难以卒睹的坟场和废墟,留下的无比沉重的人口负担和更加沉重的精神负担,将是中国二十一世纪实现其现代复兴最沉重的历史枷锁。这个人的罪恶与贻患,已远远超逾任何统治者可以、可能犯下的历史过错的底线。无论按中国传统、共产主义还是人类文明的任何标准,这个人的残暴和罪愆都是难以理喻和不可宽恕的。    毛泽东自诩“马克思加秦始皇”。他确实无愧为秦始皇的孝子贤孙,他甚至超过自己的“老祖宗”一百倍、一万倍。
但毛泽东自称马克思,则是天大的无耻和不敬。
马克思出身世代犹太律法博士家庭,娶了普鲁士贵族姑娘为妻,接受过欧洲第一流的教育,对西方文化有精深的修养和足够的珍重。马克思自愿终身遭受放逐、通缉、贫困和孤独,对人类未来却充满了历史的、哲学的、高尚的和真正诗意的美好预言: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马克思与毛泽东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马克思如果地下有知,听说在他去世十年后出生的中国湖南一名农民把他的学说概括为“造反有理”,看到这名东方暴君将其“无法无天”的弥天大罪说成对他的学说的“最高发展”、并且自称是他的信徒、甚至是另一个他,不知会作何感想。而马克思众多名言,毛泽东或许从未听说,或许原本听不懂,或许压根就不赞成:
我是人,人类的一切对我都不是隔绝的。
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从来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性的全面复归。
由于厌恶一切个人迷信,在国际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让公布那许许多多来自各国的、使我厌烦的歌功颂德的东西。恩格斯和我最初参加共产主义者秘密团体时的必要条件是:摒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
……
诚如马克思所言,他是有人类弱点和缺陷的人。对他死后以他的名义在全世界进行的激进主义革命,马克思负有精神和历史的关联责任;同时,对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主流文明,马克思也产生过特殊的警示意义。
赞成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大都对马克思个人保持着敬意和同情。
有种对正义和理性的热爱深留在犹太人传统中,这必将对现代和将来一切民族的美德继续发生作用,在近代,这个传统已经产生了斯宾诺莎和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
马克思是一个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的人,他深入到现实的本质从不满足于虚假的表面现象;他是大无畏的、刚正不阿的;他深切地关心着人和人的命运;他毫无自私之心,毫无虚荣感和权力欲;他始终是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并且把生命的活力带进每一个他所涉猎的领域;他代表了西方传统的精华:坚信理信和人的进步。实际上,他正体现了作为他的思想核心的人的概念。
──埃里希·弗洛姆
马克思的哲学代表了一种抗议,抗议人的异化,抗议人失去他自身,抗议人变成物,……这种抗议中充满着对人的信念,相信人能够使自己得到解放,使自己的潜在才能得到实现。……这是人的自由传统,它不仅指人获得自由,而且指人能够自由发挥他自己的潜在才能,这是人类的尊严和友爱的传统。
──马尔库塞
假如马克思今天还活着的话,看到他的社会理想在一些自命为“人民民主”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国家里成为荒唐可怕的漫画,他无疑要把自己称为另一种人。他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抗议语义上的凌辱,也是要在他自己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与目前的共产主义的实际之间划清一道极其明显的界线,按他的社会理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目前共产主义的实际却是,具有人类尊严的价值感的个人,特别是持批评态度的个人,要遭到无情的摧残。
──悉尼·胡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