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入学考试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53:45
---


来源:中国MBA备考网 作者:vivian 2004-3-7 9:54:51


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入学考试, 从1997年起即实行全国联考, 至今已经两年。1999年MBA的入学考试仍将采用联考方式。现在MBA联考已经成为我国整个MBA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MBA联考实行时间不长, 有不少同志特别是许多MBA考生对此还不甚了解。所以, 本文将就我国MBA入学考试改革的背景、历程、具体框架及其未来展望作一简介。
一、实行MBA入学考试改革的背景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 市场经济需要大批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在时代的呼唤下, 我国MBA教育从无到有, 从90年代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现在的燎原之势。招生人数从最初的86人发展到1997年的2000多人, 试点院校从9所发展到56所。1998年计划招生人数与在职攻读MBA学位人数, 已接近6000人。1999年MBA计划招生人数与在职攻读MBA学位人数将超过7000人。在如此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把好MBA入学考试关, 是确保和提高中国的MBA教育质量的首要任务。
然而, 原有的MBA入学考试无论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上都存在诸多弊端。原有MBA入学考试的内容与其他硕士生入学考试的内容基本相同, 这不仅不能反映MBA作为专业学位培育的特点, 而且不利于企业和教育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中青年经济管理干部入学学习。原有的MBA入学考试是由各试点院校单独命题、单独考试, 这不仅使入学学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且使全国MBA入学考试标准不一, 难易不同, 既不利于MBA招生的宏观调控, 也不利于MBA教育的发展。要想解决原有考试的弊端, 唯一的出路是改革——以全新的概念建立一套全新的考试体系。
二、MBA入学考试改革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要求“制定适应MBA专业特点, 适应选拔企业或政府经济崐管理部门优秀骨干的招生办法”的有关精神, 1994年10月下旬,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长沙会议就明确提出了MBA入学考试改革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 这也是后来形成的GRK考试体系的指导思想:
①MBA入学考试应有利于确保考生的质量, 使其具备MBA课程学习的必要知识和能力;
②MBA入学考试应有利于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③MBA入学考试应有利于企业和政府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中青年经济管理干部入学。
在上述改革思想指导之下,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多次召开了关于MBA入学考试改革的会议。
1994年10月下旬的长沙会议上决定成立MBA入学考试研究组, 负责研究制定MBA入学考试改革方案;
1995年1月中旬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了MBA入学考试改革第一次研讨会, 会上正式成立了考试改革研究小组, 并初步制定了新的考试方案的基本框架;
199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95MBA招生工作会议上又将这一基本草案及模拟样题提交大会讨论, 广泛征求各MBA试点院校的意见, 并扩大了研究小组的成员;
1995年4月下旬又有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召开了MBA入学考试改革第二次研讨会, 对各院校提交的MBA入学考试改革方案及样题方案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修改, 并制定了较成熟的改革方案及较精炼的两套模拟试题。根据复旦会议的精神, 各试点院校于1995年6月中旬在本校用这两套样题对1994年入学的MBA学生进行了模拟测试, 并进行了考情分析;
1995年7月下旬又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全国MBA试点院校院长联席会议, 专门讨论研究小组所提出的MBA入学考试改革方案。这次会议一致肯定了改革方案的基本合理性与科学性, 并将未来施行的这一新考试方案定名为“GRK”(“管理类学生入学综合考试”的汊语拼音缩写), 会议以投票方式通过了1997年MBA招生采用“GRK方案”的建议;
1995年9月下旬各试点院校又用样题对95级MBA入学新生进行了大面积的模拟测试;
1995年10月中旬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再一次召开研讨会议, 对9月份的模拟测试考情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改革方案进行修改, 最终一致认为该方案已基本方案, 可报请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1997年招生中施行;
1996年3月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在北京昌平召开97MBA招生工作会议, 正式决定1997年工商管理硕士生入学考试采用“GRK方案”进行全国联考, 并定名为“97MAB联考”。
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与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九五”期间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工作, 采用推荐与考试结合的方法, 规定“获准推荐者需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 即GRK考试”。
三、MBA入学考试的基本框架
MBA入学考试笔试科目共有五门, 即: 政治理论、外语、数学、管理、语文与逻辑。其中政治理论课由各校自行命题; 后四门进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各考试科目的时间与分数分布如下表:
考试方式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小时) 满 分




外语
3
100
数学
3
100
管理
3
100
语文与逻辑
3
100
自行命题 政治理论
3
100
总 计 15
500
考虑科目命题原则:
1. 政治理论。根据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制定的考试大纲并结合MBA的专业特点由各校组织命题。
2. 外语。主要测试考生外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试题难度略低于全国招收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外语统考的要求, 试题结构与其他硕士生入学统考不同的是适当减少语法部分的比例, 增加阅读、理解和翻译的比重。
3. 数学。主要测试考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入学后MBA课程学习中所需要的高等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基本知识。
4. 管理。主要测试考生的经济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及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有管理实践经验的考生发挥优势, 避免过分专业性的内容(如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以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报考。
5. 语文与逻辑。语文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写作、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逻辑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四、MBA入学考试改革的实践与展望
1996年6月国家教委高校学习司正式发文, 实施97MBA联考, 并将97MBA联考的命题、制卷试卷分发、阅卷和成绩统计与分析等组织实施工作委托给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委会为此在南京专门成立了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GRK)研究中心。
1997年至今全国共有3万人参加了MBA联考或GRK考试。从考试和录取的结果看, MBA入学考试改革是成功的, 其成功之处在于: 贯彻了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保证了录取MBA考生的质量, 规范了MBA入学考试的要求; 促进了各试点院校间及考生间的公平竞争; 创立了中国MBA的新形象。中国MBA入学考试改革的成功, 得到了海内外管理教育界的一致好评。
根据“九五”期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针——“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 在硕士生培养类型和规格方面, 为了适应社会对硕士多样化的需求, 一方面加快实现硕士生培养目标多样化, 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应用型、复合型硕士的培养, 加快专业学位的设置和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比重, 目前已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学博士等专业学位。这些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入学考试都应该是素质、能力考试。MBA入学考试改革试点将为其他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的改革提供经验。
MBA联考(或GRK考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最大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考试内容, 虽然主观上希望有利于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干部入学, 少考知识性内容, 多考能力和素质, 但实践中, 仍以知识性内容为主, 测试能力和素质的内容相对较少, 不能完全实现我们的初衷。
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考试方法仍以笔试为主, 虽然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十分强调面试的重要性, 面试也确实最能测量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能量度考生的素质状况, 但至今缺少一套符合MBA专业特点的、适用的、规范的面试方法。面试的随意性很大, 工作量很大, 致使不少院校的面试流于形式, 起不到选拔考生的作用。
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联考成绩在选拔考生中的作用问题。考试成绩, 无论是笔试或面试, 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都只能是选拔考生的若干要素之一或之二。一个人是否适合攻读MBA, 至少应考虑四个要素:
①通过核查大学期间各门课程的成绩、评判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是否足够;
②通过考察教生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 可以比较准确地评判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③通过笔试可以测量考生的基础知识、知识面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面试可以量度考生的素质, 判断是否具有进行MBA培养的潜力。
如何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考察和评价,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背景条件下, 要做到公平、合理, 暂时尚未找到可操作的办法。结果形成了目前笔试成绩决定一切的唯分数论。表面上看似乎很公平,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表面的公平掩盖了严重的不公平。正是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 最适于读MBA的人被一次考试的分数无情地拒之门外, 受到了岐视和不公平的待遇。我想这是现阶段没有办法的办法。无论如何应当承认联考比单考大大进步了, 倒退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出路在于正视存的问题, 加强研究和实崐践, 不断完善已经开始的MBA入学考试改革。
展望未来,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随着社会风气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实施更加完善的中国MBA入学考试办法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