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昌期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0:17

序言
第一部 时乖命蹇家乡和身世
少年围棋手
父亲和母亲
远走上海
围棋·书法·小提琴
唐家大小姐
千里姻缘(上)
连过三关
两个梦
喜讯传来
第二部 颠沛流离战火洗礼
福州任上
千里姻缘(下)
颠沛流离
深夜遇险—福州至南平道上
永安暂住—法诺出世
长汀读书
到达赣州—明皓出生
结识包玉刚
由衡阳至重庆一柔尔出生
短暂的欢聚
抉择(一)
到台湾
登上台大讲坛
毅然离开台银
抉择(二)
第三部 璀璨人生从头开始
创办利华羊毛工业公司
组建益华纺织工业公司
改弦更张——益华沙拉油十年
接办国泰化工
创办国际票券公司
向海外拓展
在台湾的日常生活
应昌期语录
第四部 贡献围棋超越围棋写应昌期,不能不写围棋
传主自述:我的围棋人生
五窗填满斋
担任台北市中国围棋会总干事
倡导新闻棋赛
性情中人
应氏棋规
创建“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
围棋属于世界
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第二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第三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第五部 泽及后世宁波篇消息
寻亲·团聚
回归
回馈桑梓:捐建中城小学
回馈桑梓:倡棋幼儿园”应运而生
重建慈湖中学
重建保黎医院
烂泥变黄金
那百分之一的希望
成为荣誉市民
春华秋实
上海篇美梦成真
第六部 凛凛而去疏忽
惊觉
第二次手术
化疗战
伤感
凛凛而去
后记
附录应昌期年表
应昌期先生事略
深切悼念应昌期先生
围棋界的大功臣
照片集


项秉炎
1997年8月27日,应昌期先生走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
他是怀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离开我们的。此前半个月,他还订好机票,准备再来宁波。他多么想再看看日新月异的故乡,再会会日夜思念的故友,再亲亲生他养他的这片故土!然而,病魔是那样绝情,给他留下终生遗憾!
昌期先生祖籍宁波慈城镇。他的父亲应星耀先生是一位社会贤达,以治学严谨、冶学有方饮誉乡里。昌期先生自幼聪颖,酷爱围棋;迫于生活,少小离家;志存高远,自主自强;卓尔不群,事业有成,这在当地也传为佳话。慈城是我长期工作过的地方,应该说,我对这位乡贤早就怀有敬仰之情。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的海外宁波帮比较多。这些令宁波人自豪的海外游子,在不同国度的地区,以宁波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善于经商传统,奋斗出各自的一方天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改革开放后,他们带着浓浓的乡情,纷纷回到故里,为家乡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应昌期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对我来说,他还称得上是知己知交的一位。
昌期先生生前是台湾著名的实业家,应氏围棋计点制规则的创始人。他首次回乡是1988年,当时我还在台州工作,未能见上一面。1991年我调回宁波,主持市委工作。是年2月,昌期先生捐资家乡的首项工程中城小学落成,他邀我参加。我们虽然初次谋面,却都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此后,他每到宁波,我必去造访。接触多了,彼此间的了解就更多更深更广。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爱国心,民族魂,不媚俗,不伪饰。初到宝岛,国民党看中昌期先生卓越的理财能力,想让他出任台湾银行行长,但同时又要他必须先加入国民党。昌期先生一口回绝了这个先决条件,他宁可不当行长之职。朋友闻知,为之惋惜。有人劝他,行长一职是多少人做梦都想谋求的肥差,你居然那么轻松地拱手相拒,何苦那么认真呢!昌期先生心平气和地回答:“人各有志,我有自己的为人为事准则。”从此,他告别了金融界,立志在实业界谋求发展。
围棋是昌期先生从小酷爱的活动?把围棋作为一项享业来追求,这是他成年之后的事。他告诉我,围棋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可是日本人居然以围棋故乡自居,岂不欺人太甚!于是他立下宏愿:尽毕生之力,振兴围棋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他说,我一生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办围棋,以百分之十的精力办实业。此言不虚。昌期先生潜心研究围棋,著书立说,几近痴迷,他研究围棋的文字打印件几可等身。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创立了应氏围棋计点制规则,并设置世界围棋赛中最高奖项冠军奖金40万美元的应氏杯围棋赛。
一个人成长和作为,往往与其学历相关。学历高者,基础好,起点高,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反之,成长之路就会困难重重。说来难以置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且温文尔雅的昌期先生,竟是学徒出身,小学文化。我曾叩问:“你的精博学识从何而来?”他谦然回答:“精博不敢当,我靠的是自学、拼搏、钻劲和悟性。我还问他:“你是台湾大学兼职教授,给大学生上课你虚不虚?”他说:“凭实力讲课,何虚之有?”果不其然,一次,昌期先生应邀到宁波高专分校讲课,他有条有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大学生个个听得入迷。他还对听课学生说,读好书很要紧,但更要紧的是锻炼悟性。如果你想有作为,千万不能坐等领导提拔,等待老板重用。自己不发奋,没悟性,就不会有出息。等待只会使自己成为碌碌庸才,混蛋老板才会提拔这种人,真正的老板只会看中脚踏实地、有悟性又有拼搏精神的人。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不放空炮,这是昌期先生一贯的办事风格。我很赞赏他这种求实求精、争创一流的精神。在我的印象中,昌期先生办事从来不虚诺,不敷衍,一旦应承,就说到做到。第一次回宁波,他就急着去中城小学。这里不但是他童年生活、学习过的地方,而且是厥父当了37年校长的——所学校。走进校门,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列队欢迎他荣归故里。他激动不已,仿佛自己回到了童年,从小朋友的笑脸中,他依稀看见自己少年的影子。当时,学校校舍破旧,年久失修,昌期先生心生感慨。陪同前往的镇领导想让昌期先生出点钱略作修葺,又碍于初次见面,不便开口。他觉察到镇领导的为难,当即表示,这样的校舍,修了也好不到哪里,不如拆了重建,把她建成一流学校。回到台湾后,他马上将承诺捐赠的建校资金一次性汇寄过来,还特地用集装箱从台湾运来劈离砖作为墙面材料。朋友说他,集装箱装砖头,成本太高了!他却说:“既然建一流学校,就要舍得花钱。”昌期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大事,对他来说,重建一所小学只是小事一桩。但他的办事风格由此可见一斑。正是凭借这种风格,加上他的睿智和果断,他一生虽然仅以百分之十的精力办实业,但总是办一件成一件,件件都志在必得,弹无虚发。
昌期先生对家乡的感情有口皆碑。他14岁背井离乡,到首次归宁故里,整整熬过了43个年头!离别愈久,归心弥切。他无时不想着故乡人民的福祉。改革开放政策终于使他的夙愿得以实现。中城小学落成后,昌期先生又捐资新办了幼儿园,重建了慈湖中学,且全是一流的。仅这三所“一条龙”学校,他就先后捐资8000多万元。期间,他还在家乡投巨资办实业,利华羊毛工业公司、现代 建材公司就是应氏集团在宁波创办的大型企业。尤其可贵的是,他再三叮嘱子女,在家乡办实业的赢利,决不带走,要全部用于当地办实事。他的子女忠实履行父训,近两年来,为重建保黎医院捐款1200万元,向宁波慈善总会捐赠善款100万元。即使在身患绝症之后,他仍念念不忘要为家乡出资兴办一所工商大学。他的这种造福桑梓的精神,乡亲们无不为之钦佩,为之感动。
我和昌期先生最后一次会面是在1996年7月至10月底。那时,他的癌症在台湾动完手术,又经过一段时间化疗之后,身体略有恢复。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时刻让他牵肠挂肚;故乡的风,故乡的月,时时都在呼唤游子归来。在宁波建的别墅落成了,他想回来小住段时间,休养生息,再铸辉煌。那天,我和我的同事都去机场迎接。在汽车上我劝他好好休息,并以中药调养。他答应了。不知是宁波中医师的妙术和中药的神效,还是炽热的乡情感染了他,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那段时间,他的心情特好,身体康复特快。刚到宁波,他的生活不能自理,但不到一个月,他就能在室内室外自由行走了。他好兴奋,他看到了希望,他同我谈了很多、很多。3个月后昌期先生又要回台湾了。临行前,我们约定要再次相见,他也表示一定再来。他是以愉悦之心与我们话别的。他是充满希望告别家乡的。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回宁波与我们再见。然而,想不到上苍如此不解人意,如此绝情绝义。回到台湾不久,昌期先生的病情恶化,他的生命很快走到了尽头。宁波一别,居然是他与我们的最后诀别!
昌期先生的公子明皓先生嘱我为厥父传作序。为了彰显昌期先生的为人为事,为了我与他的这段情和义,我欣然接受了。我和本书作者是怀着对昌期先生的钦敬之心完成这项任务的。这本书,既为昌期先生送行,愿好人一路平安;又为后人了解、学习先贤提供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是为序,以作永志。
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