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印度穷人不仇富与选择贫穷的权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3:30
2006-10-23 08:29:59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原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写了一本叫《感受印度》的书,其中一部分内容被《中国青年报》以《印度穷人不仇富》为题刊载,由此在这个周末引发了一场关于仇富话题的大争论。
原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写了一本叫《感受印度》的书,其中一部分内容被《中国青年报》以《印度穷人不仇富》为题刊载,由此在这个周末引发了一场关于仇富话题的大争论。文章写道:我到印度之后,不仅看到了印度富人真富,富得可谓“流油”,穷人真穷,穷得只能“滴血”,而且还看到了我从未想到过的现象:穷人整体上安分守己,再穷也并不怎么思变,更少有人因为穷而铤而走险。
平心而论,作者只是在给中国读者介绍印度社会的贫富状况,其介绍内容也基本符合现状,应该说并没有“提倡中国穷人向印度穷人学习”的意思表示。但是,公众反映却异常激烈,引起了极大的不满,臭鸡蛋与西红柿扔了一地。中国穷人向来背着“仇富”的罪名,而这是穷人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只是仇财富掠夺,仇分配不公,仇为富不仁。于是,脆弱而敏感的他们从“印度穷人不仇富”中感受到了恶意。
所谓“印度穷人不仇富”,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独特“国情”决定的,比如他们的宗教信仰(贫富之别是前世修行所定,只有安于贫穷认真修行,转世才有幸福),比如他们的种姓制度(低种姓穷人生来就比别人卑贱,因而容易满足现状)。也正因为如此,印度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没有出现过。——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而是对进取精神的泯灭,甚至直接造成了印度社会惊人的贫富差距。
此外,“印度穷人不仇富”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印度穷人拥有“选择贫穷的权利”。具体包括两点:其一,穷人至少还生活得下去,他们有权享有城市和基本的公共福利;其二,穷人不必担忧被外部强制所干扰,享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而这些,往往是中国穷人所不能得到的。一方面,他们不能或者很少享有公共福利,生活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穷人的生存权利不仅经常会遭遇侵犯,甚至会被强制剥夺。
印度穷人的生活成本很低,例如在孟买,用水免费,游览公立的博物馆、公园,到公立医院看病等,都不用掏钱。中国穷人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吗?水、电、煤气,一个比一个涨得快,还有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压在头上。历史证明,但凡还活得下去,农民起义就不会发生,造反意识正是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才膨胀出来的。这正是“活得下去的贫穷”与“活不下去的贫穷”区别所在。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中央大街上,任何地方都有乞讨者。而在我们这儿,即使是一个县级市,也常常会以“城市形象”的名义把乞丐赶走,“禁讨区”更是遍布全国。“使馆区附近的大街两旁,有无数的用破旧雨布搭成的小帐篷,妇女们在路边做饭,孩子们在路边乞讨”,这在中国几乎不可想象。印度到处都是贫民窟,我们没有,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穷人,而是穷人都被强制拆迁了,都被“赶”走了。
一言以蔽之,中国穷人没有“选择贫穷的权利”。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他们,贫穷的含义很多时候不得不直接和“生活不下去”划等号;而且,贫穷即意味着被外部强制,缺少不被打扰的自我空间:没有权利生活在属于自己的贫民窟,没有权利在大街两旁搭帐篷生活,没有权利在繁华都市里乞讨,甚至没有权利在城里卖自己种的西瓜。因为没有“选择贫穷的权利”,穷人等于成了社会安排中的“多余人”,这叫他们如何不仇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