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欢迎来到无码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3:48
[一种声音]Twitter:欢迎来到无码世界 xilei 发表于 2010-1-12 9:34:00


宋石男

如果我是个歌颂者,我要将刚过去的一年中最大的颂词送给Twitter。它是信息之光,传播之火,它揭示上流的罪恶,内蕴草根的灵魂,它没有翅膀,却是140字节以内的天使。

事实上,Twitter已经成为我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Twitter,那就基本不会漏过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关注的Twitter用户的阵容比较庞大:30多家国内外媒体、100多个Twitter意见领袖、1000多位活跃Twitter用户。他们形成了一个松散式的信息订阅列表,终端指向我,同时也指向百数十万的他者。

在我看来,Twitter是继文字、印刷术、电子技术发明后的第四次传播革命。何以言革命?请允许我举个例子先。

2009年12月27日晚,伊朗德黑兰发生街头运动。10分钟内,此事件的各种资讯已然传遍Twitter世界。而对中国大陆Twitter用户而言,他们获得信息的时间将比各大门户网站的读者提前至少5小时,比各大平媒的读者提前至少12小时。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预先审核或事后删除,并且来源各异,多点爆发,因此是无码高清的。

由伊朗事件出发,可道出Twitter的三个重要特性:1、自由传播2、快速传播。3、海量传播。

与国内的微博不一样,Twitter没有内容审核制度,也不会因为用户发表敏感政治信息而删除其ID。我总觉得,用国内微博,就是接受当轴的施舍。为什么?因为他要审核你。即使没有清晰的审核标准,也不一定全在事先审核,但总有一把利刃悬在你的舌头上,而你说出的每一句话,看上去都像是利刃的施舍。自从饭否被维护后,我没有参加任何一个国内的微博,尤其是新浪微博。习惯了在国内微博中玩言论游戏,小心翼翼地磨蹭黄线的人,就是在接受施舍,同时也接受了一个预定设置:你必须自我阉割,才能逃避更大的人道毁灭。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施虐者与受虐者共同制订的,服从恶法的人与制订恶法的人一样有罪。米瑟斯曾说,一切施舍必将使施舍对象变得更穷。一点也没错。

至于快速与海量传播,则是基于微博自身的特性。用户在Twitter上建立的社交网络通过跟从(Follower)和关注(Follow)的关系呈现出来。前者决定你能传播的受众有多少,也意味着你在Twitter上的声音有多大,后者决定你能接受的资讯有多广或多优质,也意味着你在Twitter上的耳朵有多好。有研究者形象地将推特的传播模式称作“波纹状传播”:某个推特用户的跟随者是信息的第一级接收者,如果跟随者对这条信息产生兴趣,愿意分享(Retweet,简称RT)给他自己的跟随者,那么这条信息就传到了第二级接收者,如此循环,形成波纹状层层扩散的涟漪,最终汇成巨大的传播效应。事实上,Twitter的传播模式是“去中心化”的,即弱化寡占性的信息源,弱化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结构。这也可理解为民主化的信息网络重构。每一位个体既是信息的起点和节点,又是信息的终点。不过,也有人认为,Twitter传播的“去中心化”并不彻底,很大程度上其传播内容仍为意见领袖所左右。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Twitter视作一种传播工具,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它的意义。Twitter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功用,那就是社会化网络的互动。此种互动大约有三个层面:分享、沟通与互助。

先说分享。“嘤其鸣矣,求其友声”。Twitter上的分享,动机大约如是。对信息和资源的分享,最终形成了无数条智能化的,以折射方式运输的捷径,极为惊人地增进了传播效率。Twitter的信息分享,多数是通过转帖(RT)形式,有时也造成信息过度重复。推友(Twitter用户)王佩对此评论说:“你不读书,不看报,不思考,你只知道RT,你是推特上的掠食者,你是有用信息的黑洞”。我则回应说:“转帖也是一种思考方式。不过在转帖时,如果没有字数限制,不妨尽量加一些点评或补充信息”。

再说沟通。沟通使得信息需求更为明确,清晰,更易获得满足。而在活跃的沟通过程中,新的想法和内容也不断被创造出来。这过程令Twitter变得生气勃勃。一位普通推友曾因订阅《财经》有些不愉快的经历,在twitter上感慨了一句,《财经》的人就主动联系他把问题解决了。不过,和多数自媒体一样,Twitter也承受着信息真实性的质疑。在我看来,只要有足够的沟通,质疑将不攻自破。Twitter就是一个“消息市场”,沟通即是其“交易方式”,因此天然具备自我纠错功能。如果出了一个错误的消息,很快会有另一个正确的消息来与之对抗。退一步说,即使谣言盛传,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如胡泳所言,谣言是我们自身的回响,反映社会的欲望、恐惧和痴迷。不能对谣言渠道一味封杀,因为在铲除它的同时,往往也铲除了真话的土壤。

接着说互助。推友常将之称作“万能的Twitter”,而在Twitter上,也确实极易获得帮助。一个人在Twitter上有意无意帮助别人的次数,往往较现实中为多,这耐人寻味。就公共关怀而言,典型的例子是北风在Twitter上组织的邮寄明信片“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活动。就私人而言,我有个小故事。不久前我误操作一键还原,丢失了大量珍贵数据,只好上Twitter求助。近百位推友挺身而出,提供各种帮助,最终我得以部分挽回损失。写到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推友:你们才是这个国家八荣八耻的模范,总有一天我要请《新闻联播》来报道你们!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具,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也不例外。《纽约时报》记者曾批评说,微博上喋喋不休的日常琐碎,体现出现代人的自恋新极端,“他们认为自己的每句话都那么动听,以至于值得和整个世界分享”。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每个人都必须有“倾诉”和“保持私密”两种分寸的把握,但在微博中,你常常会措手不及地面临所关注推友的信息骚扰。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解除关注的形式来去掉“话痨”用户,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会这么做,从而沉浸在他人的话语中,为过于密集的人际关系不知不觉侵蚀,甚至湮没在微博的信息海洋中,为其“拟态环境”俘获。

微博上的消息,通常都是140字以内的,接受者往往要面临大量快速、简单、火热的信息,从而使自己的注意力狭窄化或碎片化。狭窄化是指微博用户的注意力常集中在一些被“锐推”的消息之上,从而接受其议程设置,而忽视此外的消息。碎片化是指微博用户接受的资讯常是非线性的,离散的,没有中心也缺乏系统,往往在看到一条大义凛然的政治推之后,马上看到一条小笑话,接下来再看到一条生活感悟……在眼花缭乱地跟从微博消息的同时,微博用户可能会失去最宝贵的集中注意力的本领,飘荡在微博海洋,如一艘不系孤舟。

不过,Twitter只是工具,如果出现上面的问题,我们也只能提醒使用工具的人,而不该责备工具本身。就好像有人开枪杀人,只能判开枪者有罪,而不能判枪被枪毙。

无论如何,Twitter 已成为人们自由表达与接受的一种全新手段,尤其在中国大陆。“你可以摧毁花朵,但你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每一棵你揉碎的鲜花,我们将在Twitter重新播种”。在中国这种既于过去缺乏公共领域传统,也于当下匮乏公共领域实践的国家,互联网几乎成为民众抵制信息垄断、大声表达的唯一渠道。而Twitter,则是这一渠道中最新也最有力的媒介。尽管在种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限制下,Twitter影响公共话题,推进公共事务的能力还相对有限,但它毕竟显示了民众通过自有媒体也是共有媒体来影响公共政治的趋势。这趋势中既隐藏着普通人对政治表达的渴求与自信,也预示着由信息化带来民主化的一种可能。Twitter肯定不能在短期内改变时局,但它至少能够让普通人在身体力行中参与政治,进入公共领域,熟悉公共议题并且展开独立思考,传播公共资讯并且响亮道出抱负。而这,是公共人格普遍偏向自闭、萎缩的当今中国所最需要的,所谓文明与进步,亦自在其中。

来源: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