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7:22
发布日期:2006/07/13   提供单位:图书馆
杨新年   董丹红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科技工作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形成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广泛参与下的涵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军民结合、科技服务的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能力。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既有自己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又是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着最主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点作用。
一、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现实必要性
1.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是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和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区域科技进步和创新,“以点带面”,推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看,自主创新已成为支撑和引导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将出现递减趋势,而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前,在科技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市场发育完备的中心城市,最有可能快速、高效地形成创新效果: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自主技术成果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信息产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的投资,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彻底告别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逐步使中国经济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进步成为改变人民生活方式、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
3.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承继性,随着经济成长阶段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有优势的发挥己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原有优势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产品和市场等先天之利,培植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通过建立创新型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其科技、产业、市场、金融的外溢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积极效应
选择若干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进行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试点,进行示范推广,以进一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引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其重要性和积极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1.中心城市是自主创新的密集区,具有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
中心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可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经济势能高于一般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其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占有相当比重,人均 GDP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具备自主创新的经济基础。
中心城市产业体系完整。中心城市借助区位优势、人文传统或自然资源优势,往往集中了大量人口、企业和各类产业,不但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经济规模和实力,而且形成了专业化程序高、分工细、协作强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
中心城市科技资源丰富。中心城市一般拥有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中心,也是新管理、新工艺、新制度的发源地,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吸纳创新能力。
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完备。中心城市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快速的通讯方式、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不仅优化了创新体系内部的运行条件,而且提供了与周边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使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生产能力辐射到周边区域。
中心城市信息网络发达。中心城市开放程度高,与周边地区构成了开放型的信息循环系统,在交通运输网络、商务流通网络、产业合作网络、城镇体系网络等方面纵横交错、彼此渗透,形成多层次的信息网络体系。
2.中心城市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龙头,具有创新成果的辐射效应
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中心城市是区域创新活动的枢纽,具有极强的创新外溢性和辐射性。中心城市通过扩散技术、传播知识、生产协作来带动周边城市圈、区域和经济带的发展,形成点、线、面的网络化科技创新体系和关联性的创新文化、创新体制。近几年来,许多区域地区依托中心城市的科技、经济发展带动和影响了周边的发展,如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以深圳和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
3.中心城市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点,具有将科技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示范效应
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中心城市发挥着支撑作用、带动作用、传承作用与示范作用,是创新体系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是实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标的重要实验田和示范基地。这是因为:
一是问题的代表性。中心城市存在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科教强、经济弱”的问题在全国具有代表性。解决好中心城市的这一问题,对于完善科技和经济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带动区域发展、促进科技社会化和经济化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二是目标的一致性。中心城市对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当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能充分体现地方政府的需要,有利于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发挥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以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来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三是载体的完整性。我国的科技计划体系主要是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五个子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专业化创新服务体系)来设置的,不同的子体系其承载的主体不同,发挥的功效也不一样,有的是基础性、战略性的,对“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的支撑或储备作用,有的是现实性、应用性的,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又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体系为核心,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政策创新、金融改革等为保障的大系统,是一个超乎科技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多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因此,建设一个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内涵的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必须是一个具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服务、军民结合等子科技创新体系的完整经济体、行政体,中心城市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三、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应当把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伟大工程的起步工程和重要抓手,通过提高中心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中心城市的竞争力;通过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来示范、辐射、带动其它城市及区域的发展;通过提高中心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来提升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1.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
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其主要任务是:把中心城市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与启动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具备自主创新功能的中心城市创新体系,使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进而辐射全国并带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2.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具体思路
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具体思路是:把创新型城市作为科技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全国中心城市中选20家左右创新资源密集、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区域中优势突出、带动辐射面广的中心城市进行试点,可以分中部、东部、西部或南、北、中等不同区域进行选择,形成党中央号召、科技部主抓、地方政府承担、社会各界参与的“科技工作大合唱”局面。
3.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基本途径
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基本途径是实施“三大战略”、构筑“四大平台”、完善“五个体系”:
(1)实施“三大战略”。它包括制度创新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型区域战略,  以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区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战略——构筑人才高地,营造适合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平台;环境优化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和区域环境,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知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和更好的市场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生态优美、社会文化设施完备、商业交通配套齐全的人居环境。
(2)构筑“四大平台”。即以创新型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为基础,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切入点,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以鼓励自主创新为重点,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以追踪全球信息化为动力,加快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3)完善“五大体系”。即完善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研究院所为依托的原始创新体系;完善以促进知识、技术转移为目标的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政府宏观管理调控体系;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总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建立创新型中心城市,  逐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技术创新的能力,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