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学生的隐性知识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3:12

谈高校学生的隐性知识管理

http://wo.gghappy.com/space.php?uid=76062&do=blog&id=11543
一、关于高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隐性知识结构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我们共同的理想都可以用“成功”二字来概括。而成功又可以说是获得好的个人发展,知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主要作用。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中,也指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其中最关键的是实践性智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可以得到,隐性性知识是know-how和know-who的知识,那么这里的实践性智力对应的就是隐性知识中的know-how的知识。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表现”也是基于隐性知识的,可见,隐性知识对于个人发展起关键作用。

基于以上的理论,斯腾伯格和瓦格纳等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个人隐性知识的结构框架,从三个维度来描述个人隐性知识,具有整体上的指导意义。而个人发展离不开自我发展、与他人交往和适应社会等关键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结合个人发展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高校兼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隐性知识结构,个人的发展就是对自己、他人、任务的有效管理,同时,波兰尼的认为隐性认识包括两种觉知:焦点觉知和附带觉知。焦点觉知是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觉知,附带觉知是对人和事物各细节、各部分的觉知[3],而这里的个人管理与任务管理主要是一种个体的认识行为,基于以上理论,将隐性知识结构划分为12个方面。
1)绩效管理的焦点觉知:主要包括考试策略、选择任务的方法、提高绩效的策略以及对任务的规划等方面。
2)绩效管理的附带觉知:主要包括时间技能、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的监督方法、突发时间的处理方法以及能否在团队中作出突出贡献等方面。
3)与同伴相处:主要包括与学长交流、人际理解能力、善于观察和反思别人做事情的方式、能否寻找与别人相处的机会、非言语交流的能力等方面。
4)管理他人:主要包括作为管理者时如何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如何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及引导他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监控任务进度、管理冲突的兼职能力。
5)困境处理:主要包括面对选择时的处理办法、遇到困境时能否对事不对人、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等方面。
6)接受管理:主要包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协作技能、能否承受压力、能否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及执行能力等方面。
7)辅助工具的焦点觉知:主要包括辅助工具的标记与归类、记笔记的方法、能否记录各种相关的信息、选择参考书的技巧、能否借鉴别人的做法等方面。
8)辅助工具的附带觉知: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的储备、信息加工、信息搜索、信息利用、选择要点的技能等方面。
9)自我反展的焦点觉知:主要包括自我定位、自我规划、从经验中学习的技能、树立短期和长期目标、能否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10)自我反展的附带觉知:主要包括悟性、具备别人所没有的本领、适应能力、个人经历、拥有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与动机等方面。
11)自我调节的焦点觉知:主要包括情绪管理能力、自信、自我控制、自我反思等方面。
12)自我调节的附带觉知:主要包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自我测试、学习辅助和自学技能等方面。

以上就是针对高校学生的与个人发展相关的隐性知识结构,并且模型的提出者探讨了以上知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二、加强高校学生隐性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一)高校学生隐性知识管理概述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而历史上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于管理隐性知识的人[5]。所以我们高校学生要善于管理自己的隐性知识。由于知识这种资源本身具有无限性的特点,这里的管理目标就不是通常意义下的管理目标(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同时,由于隐性知识具有不可表达性的特点,这里的管理方法也不是通常管理显性知识时使用的编码、存储等技术性方法。管理隐性知识的目标是使高校学生不断累积对自身发展有利的隐性知识;管理隐性知识的方法也侧重于非技术性方法。

(二)高校学生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

本文论述的高校兼职学生知识管理的方法论可以简单表达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其内容有两点:一为如何界定对自己有用的隐性知识(管理的有效性)。二为采用正确的方法积累隐性知识(管理的效率性)。

首先,有目标的选择要积累的知识。依据知识功能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公共性知识,即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关于自然运动和社会关系及其规范的知识。二是角色性知识,每个社会成员因为社会职责不同而具有的特殊的知识。角色性知识又可以分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不同的角色,对知识把握的侧重点不同。操作型人才,重点把握专业型、应用型的知识。基层管理人才,既要对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有较为系统的把握,也需要对专业型、应用型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中高级管理人才,重点把握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理论,同时对专业型,应用型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把握。研究型人才,扎实把握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理论,对专业型、应用型的知识只需有一个了解[4]。在明确自己角色基础上,结合上文的隐性知识结构框架对自己应该增加的隐性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其次,积累隐性知识的方法,主要有一下三种:
1)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人的隐性知识一部分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一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实践和训练获得的,前者被成为本能、天分,后者被称为技术、能力[1]。作为高校在校兼职生,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教育。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通过教育得到的知识大部分是显性知识,而这种显性知识如果与实践结合就能转化为隐性知识,从而真正的为个人发展起作用,所以我们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获取他人的隐性知识。实践的另一种理解就是与经验丰富的人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潜移默化”的接收对方的隐性知识,这也是中国古代“师徒制”学习的优越性所在。对于高校在校生,这种有经验之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导师、同学等,高校也应该促进这种学术交流氛围和环境的形成,在更广范围内实现隐性知识共享。
3)隐性知识的自生产。我们在独立学习的时候,比如看书,我们接收到的是显性知识,当我们花费心思来理解作者的观点时,就是在运用我们自身已有的隐性知识来生产新的隐性知识。者也切合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所以高校在校生应该在勤学的同时,多思。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价值在于他拥有的知识。作为高校的在校生,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触:在学校中学习了很多门课程,最后走向社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甚至造成了“无业可择”的现象。仔细想来,这不仅仅是人们所讨论的教育机制的问题,更应该引发高校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和知识管理的思考。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的隐性知识进行了分析,并谈了对加强高校学生如何加强自身隐性知识管理的浅见,希望对广大高校在校生有所启发。
来源:http://www.gaoxi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