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虎啸尚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6:10

明年是东亚经济危机10周年纪念,而各种庆祝该地区经济恢复健康状况的活动已早早展开。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一项最新研究将其称之为一次“复兴”。各投资银行宣称,过去10年来,亚洲其它地区的光芒一直被中国所掩盖,而现在,它们将重新在发展中的亚洲占据一席之地。而就在这个时候,北朝鲜宣称进行了核试验,搅乱了这场盛宴。
然而,即使没有平壤来提醒我们,该地区在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时存在的弱点,也会有人怀疑这种“亚洲复兴”的说法。当灾难初发引起的慌乱宣告解除之后,保持警惕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就在1997年危机的4年前,一份银行研究报告还称赞亚洲的“奇迹”。大多数国际投资经理都坚信这一点,直到一切已为时太晚。
那么,今天的乐观态度是否有着更充分的依据呢?乍看上去,该地区的复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2000年起,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7.6%,使得该地区以美元计算的名义收入至少已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内部投资增长提速。在危机中遭到严重破坏的银行体系已得到重建,资产负债状况得到改善,过剩产能被削减。同时,外汇储备急剧上升的局面,取代了对短期外国借款的依赖——这种依赖是毁灭性的。从财务角度来说,东亚的状况远胜于10年之前。
有关增长的问题十分重要。如果将中国排除在外,情况就远没有那么乐观。亚洲开发银行(ADB)估计,发展中的东亚其它地区2000年到2006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9%,低于1990年至1996年间的7.4%。而印尼、泰国这些前“小虎”经济体——甚至连这个速度都无法达到。当然,就在那次危机前出现的疾速增长是源于经济过热。但按照除欧元区以外其它任何地方的标准衡量,东亚地区近来的表现仍显乏力。相关的问题不是该地区增长如何恢复到先前的水平,而是它为什么没有比现在好得多。
主要的原因是:除中国以外,几乎所有地区都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而中国面临的情况恰恰相反。瑞银集团(UBS)的乔纳森•安德逊(Jonathan Anderson)表示,即使将中国和印度包括在内,投资在亚洲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也处于40年来的低点。唯一的增长出现在出口驱动型活动。国内投资——其中最重要的建筑领域投资——仍然较为疲弱。加上人为造成的低汇率,这一切意味着,该地区仍在将巨额储蓄中的大部分送到海外。
认为该地区仍在逐步消除以往过度投资的观点正在逐渐消逝。实际上,对新的大规模国内投资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急迫。亚行估计,为继续保持增长,发展中的亚洲地区未来10年必须在基础设施领域投入3万亿美元。然而,除中国之外,很少有国家在这方面付出必要的努力。对于一个常常被称为未来全球增长引擎的地区而言,亚洲大部分地区似乎不愿意凭借自己的努力,这令人感到奇怪。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政府从金融危机中总结出了错误的教训。要么生死听天由命,要么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左右,这种痛苦的记忆,使得各国政府不顾一切地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其结果是采取了规避风险的政策和正统的财政措施,甚至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在鼓吹的还要严格。
由于担心财政赤字的日益扩大会立即受到市场的惩罚,各国政府不考虑大幅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但是,这种忧虑看起来是不对的。市场担心政府借款出现不可控制的增长,但更担心缺乏有效使用资金的信心。
由于项目已然失宠,对于那些涉及私人资本的方案而言,初期的热情已逐渐消退。由于未能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或足以应对长期风险的本地债券市场,投资者的兴趣有所减退。在印度尼西亚和其它一些地方,政府受到了僵硬和碍事的官僚体制的束缚。世行最新的一份研究有力地指出,该地区普遍存在的腐败仍未得到控制。
许多缺陷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弥补,这需要有深深植根于政治文化之中的强有力的机构。但亚洲的努力仍然不够一致,存在一些不足。随着金融危机的记忆渐渐淡去,不仅市场改革的步伐放缓;而且在许多国家,旨在提高公共部门治理和效率的改革尚未真正启动。在此之前,各经济体将始终无法发挥出它们的潜力。
对于又一次与1997年类似的危机而言,持续的惯性并非对策。相反,它相当于丧失一次机会。东亚的复苏得益于一个好得非同寻常的国际背景。世界经济已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这要感谢美国的扩张政策,以及充沛的全球流动性。在寻求艰难的改革时,这是近乎理想的条件。然而,这一时机并未被完全抓住。
住宅市场疲软引发的美国经济低迷所带来的威胁,意味着好时候可能已经快到头了。这将考验东亚地区的恢复能力。尽管其对出口西方的依赖程度正逐渐下降,但这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需求来源。在该地区打下更为牢固的增长基础之前,谈论亚洲经济“复兴”或“猛虎”再度出笼咆哮,都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