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评论>中国需要新的增长动力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49:06
“得过且过”的古话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管过去2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屡创纪录,但外界普遍认为,它过于依赖固定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了。
一些分析师表示,中国应更多的依赖技术革新。与投资不同,技术革新不会出现收益递减现象。其他分析师建议,国内消费应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一些人认为,中国过多的依赖于出口了,而出口正是形成“低估”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嫌疑犯。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研究总会认定,其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技术革新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对这些结论,任何一位来过中国的人可能都会感到意外,因为技术革新在中国随处可见。那么,这些分析师为何没有在数据中注意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他们的评估取决于这样一个假设:投资和技术革新互相独立。而实际上,两者都是同一事物的一部分。如果不投资于大量新机器和设备(大部分来自金口),中国企业如何提高技术?在一个像中国这样劳动力过剩的经济体中,就业增长和结构性改革也都取决于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
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投资水平,也取决于投资效率,而效率又取决于广义的经济基础设施的质量。经过25年的改革之后,中国最为突出的软肋表现在金融领域。该领域将储蓄分配到投资中去的效率,仍未达到中国保持高速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水平。
中国应更多依赖于国内消费的说法,也来源于人们对投资作用的误解,同样有误导之嫌。与国内消费和净出口一样,投资也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周期性变动都会在短期内影响产能利用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率。然而,长期而言,只有能够扩大产能和提高生产率的投资才能带来经济增长。不管长期总需求的来源是什么,没有投资,肯定就没有增长。
主张中国应增加国内消费,相当于主张中国应减少储蓄,进而减少投资(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并降低增长速度。
为何相对于其它国家而言,中国家庭和企业的储蓄更多?有很多充分的理由可加以解释,其中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25年前毫无个人财富的居民家庭存在累积财富的愿望;金融体系的缺点——中国金融体系实施预付款限制,从而迫使家庭和企业积累储蓄,以便为大规模交易提供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谨慎的政策就是,让中国人更好的利用金融体系,实行更好的激励举措,然后让他们自己决定储蓄和消费的合适水平。
有人称,中国过多的依赖于外部需求。相对于汇率而言,这种说法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较小。人民币实际升值不会必然减少中国的储蓄、投资或经济增长,美元兑人民币的实际贬值也不会因此在美国增加储蓄、投资或经济增长——有些美国官员似乎曾这样认为。
如果不通过名义汇率,而后通过通胀进行调整,人民币实际升值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要冲销或抵消外汇储备的货币效应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难。不过,中国必须等到金融体系全面改革以后,才能转向自由浮动汇率。
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增长动力吗?用一个字来回答,那就是“不”。中国需要的是崭新的、得到改善的金融体系,此外还包括更良好的治理、腐败程度减轻、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完善、环保力度加大等,但改革金融体系将是政府很容易着手的一件事。
本文作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国际经济学教授。他与金菁和高坚合作撰写的《中国如何增长:投资、金融和改革》(How China Grows: Investment, Finance, and Reform)将于今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出版。
( 詹姆斯?里德尔(JAMES RIEDEL)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译者/梁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