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杂志评出——2009年中国十大民生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8:50

 

《中国财富》杂志评出

——2009年中国十大民生事件

2009年12月31日 13:12  《中国财富》

  岁末年初,又到了该回顾和总结的时候。作为立志打造中国民生第一刊的了2009年中国十大民生事件,算是对2009年的一个回顾与总结。

  NO.1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事件回顾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岁生日。当天,新华社发表国庆60周年社论,对新中国60周年的成就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这是曾经遭受百年屈辱的民族奋起直追世界潮流的60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60年,是中国人民直面挑战一往无前的60年……回首新中国60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

  点评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先贤们从未停止过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而所谓“救民”,就是让国民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更是明确提出了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建国理想。但是,只有当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先贤们追求了上百年的“民生”理想才获得坚实的基础,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新中国成长的60年,就是民生逐渐得到改善的60年,虽然中间走过弯路。

  NO.2 重庆打黑风暴

  事件回顾

  3万名警员,7000人参与,204个专案组……作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因为一场雷霆万钧的打黑风暴而成为了2009年中国舆论关注的焦点。从开展打黑行动至今,2954名涉黑人员被缉拿归案,陈明亮、岳村、黎强等67名黑恶团伙首犯和骨干先后被警方执行逮捕,文强等10名厅级、2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落马,仰仗黑恶势力的商业秩序正在重庆消亡。

  点评

  民生的先决条件是安全,没有安全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正常的民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起码责任。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重庆的打黑除恶抓住了社会安全的生门死穴。从民众通过短信、来电来访等方式提供了数万条举报信息,民营企业家欲捐资1000万元发起成立全国首家“打黑基金”来看,重庆打黑至少是重庆人最关注的民生举动之一。

  NO.3 抗击甲流 初战告捷

  事件回顾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认定,标志着流感大流行终于开始侵袭中国。从6月下旬起,全国发生千余起甲型H1N1流感的聚集性发病,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来,聚集性病例数上升较快。面对严峻的疫情,一系列涉及多个省市和部门的疾病防控举措进行得有条不紊,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着力打造的应急指挥体系,成功经受了严峻的“压力测试”。随后,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甲流疫苗于9月3日全球率先问世。截至2009年12月19日24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批签发413批次7524.9万人份,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签收疫苗6194万人份,累计完成接种3957万人。

  点评

  从“非典”的仓促应战到甲型H1N1流感的从容应对,中国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得到了加强,而从容的背后,不仅是医学科研技术的升级,还是中国的危机应对正在由一种非程序性决策发展为科学的程序性决策。科学、正确地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是最好的民生举措之一。

  NO.4 “地王”频现

  事件回顾

  2009年的中国楼市一直被一个词笼罩着——“地王”。自从2009年6月30日17点20分,中化方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40.6亿元打败万科、SOHO中国、华润置地、保利地产(22.40,0.12,0.54%)等众名企,夺得朝阳区广渠路15号地,成为北京新“地王”以来,“地王”纪录不断被刷新。2009年12月22日,“地王”争夺战达到新的最高潮:被誉为“中国第一拍”的广州亚运城地块经过44次举牌,最终由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联合体以255亿元的天价夺得,创全国“地王”新纪录。

  点评

  不可否认,楼市是中国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一大引擎,为国家经济“保八”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2009年“地王”频现、房价暴涨的局面,不仅让人质疑,房地产只注重“保增长”,却忽视了“保民生”。“面粉”诚可贵,“面包”价更高。当开发商不断疯狂争“地王”的时候,普通老百姓离“住有所居”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NO.5 消费补贴

  事件回顾

  从2009年1月20日起,国家陆续推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 “汽车、摩托车下乡”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促进城乡消费,财政补贴比例从10%~13%。上述措施对中国消费拉动明显,预计2009年中国零售额可增长约15.6%,实际增速达到历史高点17.2%。乘用车销量增速超37%,达到历史最高点,一举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销量第一大国。

  点评

  内需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消费补贴不仅大大拓宽了瓶颈的宽度,而且切实让普通消费者得到了实惠。2008年初中国经济出现低迷征兆之时,就有专家呼吁通过直接给普通民众“发红包”的形式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虽然国家最终没有采取人人有份的“派红”方式,而是通过消费补贴来刺激内需,而且中间难免冷热不均,但是消费补贴的确帮助不少老百姓圆了“3C梦”(彩电——colure TV、汽车——car、空调——air condition)。

  NO.6 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

  事件回顾

  2009年6月22日,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为证明自己确实得了职业病,决定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胸验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张海超作出此一决定实属无奈,因为虽然多家医院诊断他患有“尘肺”, 但由于那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达不到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所需要的诊断结论,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又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陷入了一个无法保证自身权益的逻辑怪圈。

  点评

  劳动安全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之一,但是当处于弱势地位的张海超知道自己的基本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之后,却只能通过此一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虽然事后张海超得到了外界大致认可的救治和赔偿,而且一群所谓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罚,但处境和张海超一样的劳动者何止万千。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显然不是处罚几个所谓相关责任人所能达成的。

  NO.7 公用事业(2479.237,5.91,0.24%)涨价

  事件回顾

  2009年,中国进入新一轮公用事业涨价潮。各地听证会不断,“涨声”此起彼伏。水、电、天然气、成品油价格上涨给城市居民和刚刚熬过经济严冬的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人们对有关部门的“一改就涨,提价为节约资源,亏损应提价”的作为提出了质疑,认为公用事业的改革过程中,往往过度强调了公用事业的垄断性,忽略了竞争性;过多依赖了政府,忽略了民间;过多强调了公用事业的公用品性质,排斥了公用事业的私人品性质。

  点评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我国公用事业的价格调整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公用事业定价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作为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公用事业关乎每个公民的生活,因此,公用事业定价需要相关部门更多地倾向民生,从民众的承受能力角度考虑问题。

  NO.8 应届大学生“被就业”

  事件回顾

  2009年7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当年高校的就业情况: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但12天后,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一名普通的毕业生赵冬冬发的一个网帖——《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让“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更让“被就业”一词迅速蹿红。

  点评

  “被就业”可能是2009年最热门的一个词汇,“被捐赠”、“被加薪”、“被股东”等一系列“被”字词由此成为一种“时尚”。一名普通大学应届毕业生无意中创造的一个词汇,能迅速成为一种现象,充分反映了社会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不过,从2008年春节前后各地出现农民工返乡潮之后,就业问题就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2008年年底,中央推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中,“保就业”被作为了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提了出来。

  NO.9 国有股权划转社保

  事件回顾

  2009年6月19日,历经七年的部分国有股划拨充实社保基金改革终于一锤定音。根据规定,2006年6月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的境内上市、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且延长三年禁售期。此办法直接涉131家上市公司,应转持股份约83.94亿股,市值约为835亿元。截至2009年7月,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达1.62亿元。社保基金从新股发行中获得收益已近百亿元。

  点评

  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不仅是解决“大小非”的根本之路,更打破了部门利益格局,是一项关乎全民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业,更关乎政府取信于民的执政原则与立场。国有股权划转社保,解决了部分特定人群的养老保险历史权益问题,适应了国有企业改制和体现公共政策的需要,而且确实弥补了社保基金大幅的资金缺口,实现了国企财富全民所有、为民牟利的宗旨。

  NO.10 陕西神木医改

  事件回顾

  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省神木县公布的《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从2009年3月1日起,只要拥有神木户口且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均可以享受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的医保。“全国第一个‘全民免费’县”诞生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关注。赞赏者认为,此举破解了“看病贵”的“瓶颈”,可誉为“开先河之举”,具有“标杆意义”,怀疑者认为,它“是在当地经济超常规发展背景下的特殊产物,没有普遍性”,是“一场闹剧”,甚至“乌托邦”。

  点评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认为,神木医改是中国福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圣典”,是一场社会政治大变革,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卫生部没想到,但神木做到了。陕西神木的医改试点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至少说明一点:继续深化医疗改革,解决一直困扰国人的“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了全民共识。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