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消除发廊女苟丽式悲剧究竟靠什么(2005-10-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2:16
消除发廊女苟丽式悲剧究竟靠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0:54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傅剑锋
苟丽(化名)的悲剧在卖淫女子中不是个别的,只不过她的故事以更为悲酸、悲惨的极端形式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刺痛了人们的心。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在他主持的对华北13个
区域970余名小姐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卖淫女是结过婚的,还有三分之一的卖淫女是有孩子的母亲,所有受调查者中,90%以上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卖淫的。在那些卖淫的妻子和母亲中,卖淫多是为维持家用,部分丈夫与家人也是知情的。更为极端的是,在潘绥铭教授的调查中,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丈夫带着妻子去卖淫,哥哥带着妹妹去卖淫,甚至父母带着女儿去卖淫的情形。这种种病态的生存方式可能比苟丽的境遇更让人揪心,只不过这些悲剧基本湮没于他们黯淡的生活和公众的视野外而已。
潘绥铭还指出,他的调查中所说的“贫困”,不是指“绝对贫困”,而是指“相对贫困”,即这种贫困是贫富差距之下的贫困。苟丽的丈夫陈小林(化名)就曾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家确实很穷,但没有到吃不上饭的地步。但为什么苟丽会去从事那样一个要冒巨大道德风险乃至生命危险的职业呢?原因还是,相对于那些没有负债的乡亲,他们是贫困的;相对于那些能够穿上60元以上衣服的城里人,他们是贫困的。在苟丽看来,要真正地弥合这种断裂,打工是远远办不到的,那她惟一剩下的资本就只有年轻的身体了。
显然,要消弭苟丽们的悲剧,得从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分配公正着手。
而消灭贫困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也正是这一届政府的施政重点。温家宝总理早在今年3月14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就以“穷人经济学”的理论来注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他提出,一是“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这个“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也适用于具体分析苟丽的悲剧轨迹。
苟丽夫妇均出自贫困的农村,苟丽的婆婆曾反复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家一年种30多亩旱地,最后得到的纯收入都很难到2000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她这个老人,举家外出打工是惟一的出路。这涉及到了“穷人经济学”中如何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
苟丽夫妇到了城里,工作很难找,她的丈夫只好提心吊胆地开摩的维生。这涉及到“穷人经济学”中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
后来苟丽找到了一份月薪300元的工作,但如此低廉的工资,不要说想去偿还巨债,就是在城市里生活都极为困难。于是,她换成了收入稍高的“性工作者”,尽管这是非法的。这又涉及到穷人经济学所研究的分配公正——包括此处所反映的如何改善穷人的工资的问题。
这几大问题,在目前又有一定的普遍性。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到2003年已扩大到3.23倍,实际收入差距约达5倍;他还指出,2004年的就业率也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以致新华社援引有关人士的观点称:“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已同时出现‘穷人’阶层。”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穷人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但早已被我们的政府所关注,而且在施政层面上开始越来越被强化与系统化。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有关会议内容,最为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全会所讨论的“十一五”规划,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纲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预测,“‘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新华社在报道“十一五”规划时介绍“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与这些要求相对应的发展计划。这一切,又与温家宝总理在3月份所强调的要重视“穷人经济学”的观点遥相呼应。
这使我们看到,我们的政府所正在做的,不只是要消弭苟丽们的悲剧,更是要消弭所有穷人们的悲剧,尽管这样的努力将是艰难与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