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素质对孩子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48:04
一、父母的教育素质对孩子人生的影响
教育素质通常是指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及教育方式方法。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为人父母,必需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父母教育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孩子一生的幸福。
“刘德华事件”中的女粉丝杨丽娟的父亲出身于教育行业,据说曾是高级教师。可是,作为家庭教育者,他的教育素质和他的学历并不成正比。首先,杨的父母在心理学方面缺乏基本常识,对于女儿病态的追星心理毫无警觉。13年来,他们不认为女儿的心理有问题,不带她去进行心理治疗,反而一味地放纵,把溺爱当成教育,甚至最后以生命做为赌注,想为女儿赢得最后见刘德华的一线机会。把他女儿变成了一个不孝的典型教材。我不懂分析心理疾病,但作为教育者,我知道人的思维是在支持与鼓励中得到发展的。我想杨丽娟从一个普通的“追星族”到最后发展到患有“痴妄症”,这其中,杨家父母的态度便是诱发这种“痴妄症”的最大动力。
其次,杨的父母对女儿缺乏最基本的教育原则。杨丽娟13年来看着日渐年迈的父母,为了支持她那虚幻的梦想,变得一贫如洗,每日仅有两元的生活费,最后不吝卖血卖肾,直至跳海自杀,旁人看了都心酸心痛,她竟能心安理得,泰然处之,并在杨父死后,还有心作秀:住酒店问有没有消毒?还问为什么记者不在?这样的人,不说仁孝,连做人最起码的善良都没有!而杨的父母对女儿这种病态的要求,不采取任何的限制手段,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科学理智的处理,反而无原则地支持她。他们对女儿缺乏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更不用说应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另外,我对杨的父母本身的品德表示怀疑:对自已女儿教育不好就应该感到惭愧,而最后竟然把怨气撒到刘德华身上,对刘德华特意安排和他女儿的见面毫无感恩之心,反而得寸进尺,以死相挟。杨父死后,杨母竟要求刘德华祭奠杨父,对他们一家人的闹剧不以为丑,反以为荣,毫无廉耻之心,纯属无赖行为。真是有其父母必有其女!
学校的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良好的教育素质并非指很高的学历及财富,他们只需有一颗善良、正直,能明辨是非丑恶的心。
杨丽娟的追星闹剧,最终责任应归结于她的父母。因为,必竟当初杨丽娟迷恋刘德华时,她还只是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他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她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她如果出生在另外一个家庭里,估计也不会允许有这么离谱的行为。当然,一个人的出生是不可以选择的,因此,酿成悲局也是必然的。
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对孩子承担抚养义务,更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需认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同样也是教育者。因此,同样需要虚心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特别要处理好感情与教育之间产生的矛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培养出健康人格的孩子。
二、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或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这些观念、方法、能力,就构成了父母的教育素质。我们经常会在报纸电视上痛心地看到,某位教师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某位博士生导师的子女竟然要留级,某位律师的女儿染上了吸毒恶习,某位校长的女儿专偷同学的物品……为什么很多高学历的人却教子失败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可见,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并非学历高就一定是好父母。相反,有的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却教育出了优秀的子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出,教育子女的水平与学历并不完全成正比。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命题:高学历的家长未必是高水平的家长。只有那些具备家长教育素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
因此,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具备父母教育素质?
归结起来,父母的教育素质有下面几个方面。
现代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家长们首先要具备的是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它犹如方向盘或指路灯,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等等。现代的教育理念对父母的要求也很高,要求父母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知识,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事例一
蔡志忠是一个著名的漫画家,他的漫画曾经风靡了全世界。但是,您是否知道?蔡志忠在教育子女方面具有很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有一个信念——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因为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父母是不该决定孩子的选择和前途的。
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法国出差,于是蔡志忠担当了接送孩子上钢琴课的责任。车到了钢琴学校门前,女儿却坐在车上闷闷不乐,不想下去。蔡志忠问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女儿说,自己最想学的不是钢琴,而是笛子,可妈妈却觉得女儿该学钢琴,因为在妈妈看来,学钢琴比学笛子有用。蔡志忠听完女儿的话,二话没说,便把车掉回头,一路开回家。女儿对爸爸的做法有些担心,不禁问爸爸:“妈妈刚交了4000元学费,如果不学钢琴,人家也不退钱,那怎么办?”蔡志忠说:“那只好算了。”女儿又问:“妈妈回来埋怨怎么办?”蔡志忠说:“什么也没有你的快乐重要。”
4000元,对于哪个家庭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蔡志忠却认为,如果节省一点,少买两套衣服,少吃几次大餐,钱就可以赚回来,而孩子的快乐用钱是买不到的,童年也是不会重来的。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一些她所不喜欢的东西,那将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变得没有自己,只能听从大人的意愿。蔡志忠认为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建议
下列10个现代教育理念或许对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有益:
1.  玩不仅是儿童的学习方式,更是儿童的权利;
2.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3.  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4.  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5.  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
6.  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7.  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8.  孩子也有失败的权利;
9.  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热爱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10.适合孩子特点的路才是成功的路。
科学的教育方法  方法是一个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教育理念的主要体现。家长们具备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今,经验型教育方式已经过时,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行为更贴近目标,才能帮助您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少走弯路。
事例二
王闯是北京市琉璃河二街完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2000年4月11日,对王闯来说,是一个悲惨的日子。那天,他因为没有写完作业而被老师留在了学校。老师让班里的一位同学通知他的妈妈,把王闯的午饭送到学校去。王闯因为怕妈妈打他,就央求同学别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妈妈,还吓得把作业本也撕碎了。但是,妈妈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由于妈妈很生气,就没有给王闯送饭。晚上,饿着肚子的王闯回到家里,等待他的是妈妈手里的扫帚把子。
这的确是一场残酷的“家法”:妈妈左手倒提着儿子的脚,右手挥着长把扫帚猛抽。手打酸了,打累了,就让王闯跪在地上继续抽打他的大腿。王闯给妈妈磕头,求妈妈不要再打了,自己再也不敢了,但妈妈根本不放手。王闯的父亲在一旁劝妻子也没有用。最后,王闯的母亲足足打了儿子8个小时,直到他不哭也不闹,连头也不抬了,父亲才终于拉住了妻子的手。看着奄奄一息的儿子,父亲想用家里的三轮车送孩子去医院,但妻子不同意,于是他只好抱着儿子走到了琉璃河医院。
王闯的母亲是个幼儿教师,她一直认为孩子就是不打不成材,在家中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打孩子。医院的大夫也说,他们从来没有收过这么重的病人,孩子现在已经肾功能衰竭,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
建议
下面10个科学教育方法或许对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有益:
1.  经常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2.  真诚接受孩子的朋友;
3.  在家庭中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4.  让孩子学习一些消费常识;
5.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6.  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
7.  父亲要更多地参与到家教中来;
8.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
9.  多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10.用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
健康的心理状态  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情绪平稳、心态豁达、行为具有理性的父母,会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为他们的健康人格奠基。如果成年人心理不健康,会在不经意中向孩子传递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那么要求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就成为“空中楼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都有可能使得成年人出现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及时调整自我心理轨迹,为子女展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三、父母教育子女须知:品格决定素质,素质决定命运
素质决定孩子的未来。正因为此,时下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的呼声真是一浪高过一浪,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里面,都俨然成为培养下一代成才的重要“法宝”。然而,到底什么是素质?我们教育孩子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又是什么?
许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受教育程度高、知识结构合理、身体强壮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好等。但是,这个概念中缺失了最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那就是“品格”。
在日前《如何造就孩子》的系列讲座上,他表示:许多不会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对素质的错误认识,导致常常关注的是子女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以为孩子只有有了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就能在社会上立足、谋生。孩子有了稳定的依靠,家长自己也因此有了安全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发现很多父母非常关注孩子说话早不早、从小会不会背唐诗,而且孩子4、5岁的时候就赶紧把孩子送去学英语、弹钢琴等等,甚至为此剥夺孩子游戏和玩耍的时间。本来孩子的游戏和玩耍是神给孩子的特权,神通过这些会造就孩子很多重要的气质和性格,但是,现在都被一句话抹去了:“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哪里有玩的时间啊?”
可是,看看这样培养出来的人真的有素质吗?有很多电脑黑客拥有的高技能和特长令人匝舌,但却总是做破坏性的工作,他们未必能说是高素质的。还有的家长以为孩子上了名牌大学、拿到博士硕士就放心了,但是看一看,现在很多大学生精神空虚、生活堕落,婚前同居、其在性方面的开放程度甚至让外国人感到吃惊。还有的家长以为在某个体育项目上能够出好成绩就是有素质,可是看现在许多世界体育巨星在使用兴奋剂,甚至是吸毒者……
那么,我们看一个人有无素质到底是看什么?“素质”不应该仅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特长和技能的多少、所受教育的程度高低、知识面的宽窄、身体健康与否、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举止是否温文尔雅,我们通常不是依赖这些因素判断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的。
素质一词中,“素”是平素,“质”是质量,合起来是指一个人平素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也可以说是品格。比起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品格的人,这甚至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播种素质,收获命运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素质;
播种素质,收获命运。
这段话里面告诉我们为什么素质很重要,因为它决定命运。我们常常抱怨命运不好,这往往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素质,一直追溯下去的话,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习惯、正确的行为、 而最根本的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来作为指导。我们作父母和老师的无论费多大力气,也只能做第一步------- 播种思想。而其他的七步则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努力。当我认同这个是正确的思想,于是就会按照这一思想采取行动,行动一次两次还可以,但是却因为很难坚持下去而半途而废,那么这一行动永远无法成为平素的习惯,也不能收获素质和命运。
要让思想走到素质这一步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比如建立早上起来锻炼身体的习惯就是一个例子,早上是我们一个人灵与肉争斗最激烈的时候,肉体是懒惰的。但是,你若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每天早晨都锻炼身体,大约过21天,你就会觉得不困难了,因为你习惯了,但这还没有融化到你的血液里面。如果你再坚持不懈,从来不动摇,数月乃至数年以后,你就发现早起锻炼不再艰难,而是变得像吃饭喝水那样自然了,那么这个早锻炼就变成了你不可改变的一种思维定式,这个思维定势就会使你有个健康的身体,能够去应付许多他人难以对付的事情。
当孩子没有良好素质的时候,即使机会来临,也会与之失之交臂。有个点金石的故事值得思考。有位老人告诉一个孩子,说如果你在村前的海水里摸到一个很热的奇怪的石头,那这个石头就是点金石,拿着它碰任何东西都会成为金子。这个孩子每天就契而不舍的摸,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每次摸到的石头若是冰冷的就用力远远地把它扔到海里。就这样他一直在海边勤奋地工作了几个月,..突然,有一天,他摸到了一个很热的石头,他兴奋极了,喊道:“我可找到你了!”,喊声未落他顺手又将那发热的石头扔到海里面去了。
士兵为什么要在平时进行看上去枯燥简单的队列训练呢?刚开始每个士兵都是充满自由意志的散兵游勇、乌合之众,可是随着训练慢慢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令行禁止。等他们形成了这样固定的思维模式,,即使到了战场上,冲锋号一响,战士就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即便是面对死亡。这就是素质决定命运。战斗的素质就是从平时的队列训练培养起来的。
有的人会说:我平时不用训练,到关键的时候我就会冲上去。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衷心,在大事上也衷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所以关键时刻是考验人平时的素养情况的。危机不塑造品格,危机检验品格,就好比考试成绩的好坏式是由平时的学习决定的。
品格:素质中的素质
虽然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涵,比如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等,但是品格是最重要的,是“素质中的素质”。培养一个孩子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都是重要的,但是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发展孩子的头脑,而忘记了发展孩子的心。圣经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可见,对孩子“心”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而且一生的果效是从心发出的,并不是从文化素质发出的。
文化、身体、心理、艺术等这些素质和品格的关系就好像大拇指和其他指头的关系。大拇指看起来是最不起眼、最笨的,却是最重要的。父母也要知道,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心,孩子有没有一个纯正的诚实的心是远远超过他们有没有其他的素质。
外科医生们都知道,五个手指中其他的手指哪个断都没有关系,但是大拇指断的话,主治医生一定会要从别的部位截取一个指头移植在大拇指的部位上,即使你受伤到只剩下一个脚趾头,医生也会毫不犹豫的把它移植给你的大拇指,因为没有大拇指,剩下的四个指头再健康有力,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挠痒痒。在士师记1:4-7 中讲到犹太人砍去亚多尼比色王手脚的大拇指,这里也证明了大拇指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大拇指,就不能拿枪了,没有了战斗力,而没有大拇指的脚,也不能站立的稳。
我们孩子的心、孩子的品格就好像大拇指。当大拇指在的时候,我们每增加一个手指会增加成倍的力量,可是当大拇指没有的话,其损失远远不是四个手指所能给予的。也可以说,在培养孩子中,品格是最最重要的,而不是只是看他是否有能力、知识、地位。我们旁边有许多家长的孩子去了美国成为了博士甚至博士后,或者很有钱,有地位,外人看上去好像都成才了,但其中不少忘记了父母,不关怀父母,这些家长的心是非常凄凉的。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德才理念也说明了这一点。他说,才德兼备是圣人,才德兼亡是愚人,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圣人是很少的,那么我们要选拔什么样的人呢?一般常常误以为有才干就是可以,但比起小人,甚至不如用愚人。因为君子有才的话会行善,小人有才的话会做恶,愚人即使想干坏事,却没有相应的能力,所以顶多也只是干点小偷小摸的坏事,而给社会真正造成大的危害的是有才无德的小人。
家长们说起来,都知道要培养君子,但却常常关注孩子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很大的忽视品格的教育。“你只要考上重点学校,懒一点、撒点小谎、不尊重老人都没有关系。”就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很多孩子长大后,只是注重自己成功,这样的人对社会进步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父母要教给孩子一颗纯正的心
孩子好比是一条船,父母就是造船的人。我们要反思的是作为造船人,是先给孩子安舵盘还是推进器?舵盘就好像品格,推进器好像能力。一只船如果没有舵盘,推进器越快反而越危险。也就好像登上一辆出租车,你还没有告诉司机方向,就一只喊“快点,快点!”,最终只能吃亏。我们父母总是跟孩子说:“你快啊,竞争这么激烈,你不快你会落后!”可问题是到底要往哪里开。
我们喜欢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知识本身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基督徒如果掌握很多的圣经知识或神学知识,但不能在生命中展示出来的话,同样也是没有力量的。当把所学到的真道在生活中运用出来时,生命就展现出来。这就叫作:“道成肉身”。哥前8:1里面说“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造就人”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当初夏娃犯罪的动机,就是想要知道得更多,“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人们总以为知识越多,越聪明,越有安全感,根本还是想依靠自己,而不要依靠神。而且许多知识对人是有消极作用的,比如网络上许多不良的信息,让孩子纯真的心灵被污染。
父母不是培养孩子凭自己的能力挣一些东西,看该隐的后代与神远离了,他们开始学习打铁、音乐等各种技能。学这些不是不好,但是最终是为了自己,还是彰显神的荣耀呢?不是说能力、知识不重要,都很重要,但它们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品格之上。
诗篇78:72 说“于是,他按心中的纯正牧养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神的话是很纯粹的,这里告诉我们父母要教给孩子一颗纯正的心,然后再手把手的教给他能力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