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集体化制度何许只是1800多年前的曹操军事屯田制的加色翻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9:42
让我们先看看曹操屯田的历史资料。曹操起事并最终成大业在于他前十年干的三件事,一是略地,一是募兵,一是屯田。这三件事都与黄巾起义有关系,那么黄巾起义我们知道是地地道道的官逼民反,但是在曹操他们看来却是必须予以剿灭的反贼,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候,黄巾军趁着帝国的官僚、将领、诸侯们争权夺利的时候发展壮大起来了,于是在公元192年聚集在青州的黄巾军进入了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的劝告,结果被黄巾军所杀,这个时候鲍信和陈宫就请曹操来代理兖州牧,曹操代理兖州牧以后就跟黄巾军作战,最后战败了黄巾军,黄巾军向曹操投降,这个黄巾军是个奇怪的军事组织,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部队,它还有随军的家属和农民,就是当时青州的黄巾军战斗员是30万,随军家属和农民加起来一共是100万,而且还带着农具和耕牛,那么曹操接受了黄巾军投降以后,就把当中能打仗的人把他们编成一队,叫做“青州兵”。代理了兖州牧曹操就有了根据地,收编了青州军,曹操就有了战斗队,但是曹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人你如何安置?如何养活?

这个时候他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叫做毛玠,就向他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意见,毛玠说:“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国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毛玠的这一段话我认为可以称之为曹操版的“隆中对”,他是从很高的一个角度对曹操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意见。

公元196年曹操听从毛玠的建议,开始屯田当时因为连年的战争,许多的土地都已经没有业主了,也没有人耕种,曹操说:“好嘛,无主田亩收归国有”,统统收给他自己的政府所有,然后把这些田地拿出来,一部分交给自己的军队和黄巾军投降的那些士兵去耕种叫做军屯。(军屯,是在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216,曹操为魏王后,由军司马司马懿提出而实行的,前后相差二十年),还有一部分招募那些失地的农民那些流民来耕种叫民屯。耕牛和农具由政府提供,然后军人和农民向政府交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个就叫作屯田。

屯的意思就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其主要做法是:在实行屯田制时,自上而下地设立了一套典农机构,最高的领导机构是中央的大司农(相当于毛泽东时代的农业部);郡里设典农机构(各省农业厅):最高的领导机构是中央的大司农(农业部长);郡里设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省农业厅党委书记、局长);县里设典农都尉(县农业局长);以下是基层的生产单位屯司马(人民公社),每个屯司马辖屯田客50人。但屯田机构独立于郡、县行政系统之外,农官和郡守、县令不相统属,屯田客也不编入地方的户籍,不归地方官管辖。民屯的屯田客并不是集体耕种,而是每一家都从屯田机构租来一定数量的土地,由一家一户分散耕种,与原来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没有什么区别,收成后给屯田机构交纳地租。开始是“计牛输谷”,就是按照屯田客租赁官牛的头数纳租。后来改为按亩数和产量纳租,变成分成租。实际上,他们的身分是国家的佃客(佃户)。 这有点像北大荒那种大型的国营农场(原来是集体耕种,现在也转为分户承包)。


当时的“军屯”,可以比做现在的生产建设兵团,也就是说曹操建设了一个古代的生产建设兵团,曹操的军政府变成了人民公社式的农场主;而民屯则因为前者是军事性的“且耕且守”,一旦有战争,就可以拉出去作战。而后者虽然也是重要的兵源,青壮的屯田客也是后备的军事力量,而且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军事化色彩,但他们毕竟不是军人而是农民,他们的基本任务是生产粮食而不是卫戍或作战。

应该说,曹操的屯田制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策,也是非常合算的买卖:

第一,土地是人家丢下来的,耕牛和农具是从黄巾军那里缴获的,曹操没有一点本钱的投入叫做无本生意。

第二,收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是高利啊,因为汉代初定下的地租是十五分之一,后来收得最少的时候甚至到了三十分之一,你现在变成了二分之一,暴利嘛,但是对于士兵和农民来说,现在有饭吃了总比原来饿肚子好,所以大家也愿意。

第三,屯田制度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这就等于建设了一个军民合一的新社会和一支耕战合一的新军队,这些人平时能干,急时能战,既是兵源又是粮库,岂不是一举两得,而且还解决了让人头疼的流民问题,这岂不是一举多得。

曹操的屯田制证明他不愧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曹操在颁布他的《屯田令》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就是怎样才能平定天下呢?第一要强兵,第二要足食。兵不强食不足你何以得天下,而其他的那些诸侯就没有这个战略眼光。后来《魏书》有这么一段话-“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的时候,除了曹操没有一支军队有一个长远的打算,饥则寇略,肚子饿了就去抢老百姓的,饱则弃馀,吃饱了就把多余的粮食给扔了,最后是什么呢,最后是不攻自破,因为你如果断了粮,你就没有战斗力了。实际上就在曹操的军队丰衣足食的时候,袁绍的军队在河北吃桑椹,袁术的军队在江南吃河蚌,没有桑椹和河蚌吃的就吃人,我们去读《三国志》可以多处发现这样的字眼,大灾人相食,蝗虫起人相食,人饥相食,人吃人啊,那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呢?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和曹操争雄,和这样的人相比曹操又怎么可能不是英雄!

因此,正是屯田制解决了曹操的粮草供应问题,使曹操成就了统一中国北方、奠定西晋王朝的历史业绩。后来的唐朝、明朝初年也都大兴屯田制,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朱元璋的“广积粮”政策也是效仿曹操的做法。但这样的军事屯田制度却始终没有推行到全社会,只局限在军队领域,为什么?因为屯田毕竟是军事化的农奴式的剥削性组织,是严密的军事保甲制度,还要强征很高的租赋,这是严重侵犯农民利益的,也是根本适应不了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长河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失为英明之举。燕雀分析鸿鹄之志,真实幼稚可小,自不量力!是你的提醒使我想到了当时以人民公社为组织的“全民皆兵”,这是令帝国主义和天天喊反攻大陆的蒋委员长最头痛的一种制度。“一叶知秋”可以浪漫,作学问则要倒过来:“知千秋而说一叶”。中国农业制度,曹操的一次屯田就当千古样板,可笑,还好意思说!军垦才是军囤的延续和发展,其历史功劳不容抹煞。人民公社找不到历史上的先例。把南泥湾大生产、东北、西北、西南建设兵团比作屯田,大约相似;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说成屯田,似乎牵强。当时各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就带有军事屯田性质。这种制度不但保证了边疆的安全,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经济的发展。人民公社是最先进的经济组织,未来必将取代私人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你等鼠目寸光,哪里懂经济规律呀?这也是计划经济和农村集体化的功劳吧.我要告诉你的是:民兵制度并不是毛泽东时代发明的,而是历史上就有,宋朝时候最兴盛,但最终还是没能防止外族入侵灭亡的命运 新疆建设兵团是军屯的延续,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也不是倒退,这些事实上都是手段问题至于农民需要不需要嘛,毛先生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走以维护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组织起来的道路肯定是正确的现代发展方向。一家之言:民主在原始部落社会都存在,可见资本主义民主是如何倒退复辟呀人民公社,是毛接受了列宁的合作社思想和巴黎公社的思想,自己奇思异想出来的东西。人民公社与中国军屯制度毫无关系! 现代社会任何组织起来的形式,都可从古代找到其影子。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楼猪的水平到深水混,只能自取其辱。人民公社是金桥!分田单干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