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陈晓明等谈《犹大开花》:新时代的《儒林外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22:34:25
谢冕陈晓明等谈《犹大开花》:新时代的《儒林外史》 

谢冕(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犹大开花》是一部从文化侧面深入揭示中国社会变动的“揭秘大全”,更像是一部新时代的《儒林外史》。它展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带来的社会动荡、变异、扭曲及重组的异常生动丰富的事件和场景。我们从作家尖锐反讽的缝隙中,在近乎荒唐的失序中,在那些难以掩饰的惶惑、疑虑和激愤中,感到了鲜明而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一颗热腾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陈晓明(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令人惊异的是,《犹大开花》刻画人物相当精彩,众多人物性格嘴脸跃然纸上,且叙事充满了反讽的快乐,分寸把握得很好;通篇反讽,处处洋溢着滑稽的气氛,妙趣横生,痛快淋漓。我认为这是近年运用反讽最成功的作品。

孟繁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专家):《犹大开花》有《围城》之风,写得幽默而不油滑,但它更有大悲愤、大忧愤和大悲伤。作家发现了这些文化人身上的精神疾患;这个文化群体,正是这个时代的犹大,是开花的犹大树、文化的甫志高。作家对这个群体众生相本质上的揭示,令人触目惊心,这是因为:我们距离这些人并不遥远。

雷达(中国作协创研部前主任):《犹大开花》是一本有足够能量和趣味吸引你读下去的书,它的灵感和才气来源于浮躁的、被工具理性主宰的转型时代。作者在打造一面镜子,为的是烛照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嘴脸。当代的文化人在精神上正面临着悬崖般的危机,文化造假和学术欺骗等正在蚕食着人的良知。在这里,庄严的谎话和堂皇的虚伪都不乏荒诞感和滑稽感,这构成了这本书突出的讽剌性和暴露性;欺世盗名,装腔作势,夸夸其谈,尔虞我诈,捉弄弱者,睚眦必报,偷香窃玉,腆颜撒谎,兴风作浪等等恶行,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被作者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后,就更显得可笑,可鄙,甚至可恶,也就格外的深刻。

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犹大开花》中“悖论”的含义是相当丰富的,它含有愿望与现实的悖论,目标与结果的悖论,也含有知识与伪知识、文人与非文人的悖论。作品的故事真切而又文字淋漓,不失为一面惊人又启人的反光镜。人们从这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之中,能分明见出作者用心之良苦,手腕之强劲。

李洁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我们从《犹大开花》里发现,经过市场化、商品化社会现实的冲击,道德不再是知识分子的什么危机,人们已经义无反顾甚至快乐地走入污浊。中国知识分子完成了这样的自我形象揭示:从灵魂可疑,到灵魂崩解。这部可称它为小说版的《编辑部的故事》或者现代版的《儒林外史》,不乏令人捧腹爆笑的神来之笔,具有出色的喜剧感和讽刺性。

吴秉杰(中国作协创研部前主任):《犹大开花》有着远超过《编辑部的故事》的丰富的场景叙事:欲望与矛盾,欢快折腾与心理危机同时降临。它有充满智性的生动的语言和关于当前知识分子境遇的穿透力;好看与深刻一起拨动读者心灵、情感之弦,这就至为难得,更难得的是,在《犹大开花》里你还能看到自己。

牛玉秋(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犹大开花》是一部关乎文化人的精神/道德困境的小说。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高度和风貌,几乎所有的文化人都能从《犹大开花》里或多或少地照见自己的影子。问题和答案相互隐含,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也具有了寓言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