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随笔录(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9:14:00
   王攀随笔录(14)
王攀
一、苏格拉底“新解”
  提到苏格拉底,很多人想到他整天跟人对话。
  苏格拉底跟人对话,是因为神的缘故。
  有个朋友到德尔菲神庙求问神喻,询问苏格拉底是不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神说,是。
  苏格拉底闻知后很奇怪,因为他自认为是无知的。
  为了求证神的话,他开始找人对话。
  这是大多数人知道的——
  为了证明神的话是错的,苏格拉底就找政治家讨论正义,找艺术家讨论美,找将军讨论勇敢……然而,令苏格拉底失望的是,这些人自认为有知识,而实际上经不起追问。
  这样,苏格拉底终于觉悟到了神之所以说他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所以才会追求和探索知识。
  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
  为了求证神的话,苏格拉底找政治家讨论正义——因此了解了正义;找艺术家讨论美——因此学到了美;找将军讨论勇敢——因此知道了勇敢……苏格拉底得到很多。
  这样,在向不同人求证过程中,苏格拉底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学到了别人的长处,也让别人学到了自己的长处,结果他成了最聪明的人。
  小结:
  1、知道自己无知,才会追求和探索知识;
  2、向所有人学习,才能成为最聪明的人。

二、柏拉图的“洞穴”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有一则“洞穴”比喻。
  假设人类从一开始就居住在一个洞穴里,有一条长长的过道通向外面。
  人类像囚徒一样,双腿和脖子被锁住,不能回头,只看到眼前的洞壁。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火与囚徒之间有个类似木偶戏的舞台。
  舞台上,各式各样动物和人的雕像走来走去,各式各样的影子投到洞壁上。
  由于生来就不能转身掉头,那些囚徒把洞壁上的影子看做是真实的。
  假设一天,一个囚徒挣脱了锁链,他回过头来,看到火光。
  最初,他的眼睛不习惯光亮,很痛苦,他认为他看到的不是真实的。
  可当他习惯后,会发现,过去以为真实的东西不过是影像,眼前的才是真实的。
  再假设,他被拉出了洞穴,面对太阳,被阳光照得眼花缭乱。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发现,太阳下的外面才是真实的世界。
  这时候,他开始怜悯仍生活在洞穴里的同伴,于是决定拯救他们。
  然而,他已经不能适应洞穴中的世界了,在他的同伴看来,是他自己把眼睛弄坏了。
  如果他执意要释放他们,把他们带向光明,他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小结:
  1、善待第一个看到火光和太阳的人;
  2、努力做一个看到火光和太阳的人。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