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随笔辞典(4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7:03

    平江,杜甫入葬的地方。那里,离屈原怀沙的地方不远。仿佛山水都饱读了诗书,蓝墨水悠悠,子曰私塾。最有特色的是她的语言,虽然散发着浓郁的离骚和唐诗味道,但除了本地人,也只有古人能懂。至今,当地的男人们不叫自己的老婆为妻子,而称之为 “夫娘”。意思是“丈夫的娘”。为什么要以这么高的礼遇称呼自己的妻子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称谓。要解开这个迷,还得从“妻”字的源头说起。
  “妻”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女性的生殖能力被神圣化,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古人根据“男女性事活动过后,男性帮助女性整理凌乱的头发”这一情节,在 “女”的一侧增加一只手(又),造出了甲骨文的“妻”字。后来,母系社会逐渐向父系社会转变,男性逐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的崇高地位完全丧失,婚姻形态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妻与欺同音,意思是说,妻乃受欺之人。过去民间流行一句口头禅:“老婆就是抢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形象地揭示了妇女受欺凌的悲惨遭遇,故金文和小篆的“妻”字将表示“手”的“又”字,插入了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的发型中,像一长发女子被人擒持,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古代抢妻的方式很多,有的是通过战争公开夺取,将战败部落的女子抢来作为配偶。也有的是暗抢,或者是夜间去抢另一部落的女子为妻。如今,许多地方依然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抢婚习俗。当然,这种抢为假抢,即得到了双方家长同意的“抢”。在我的故乡,娶亲必须抢在天亮之前,或者天黑时分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 
    抢婚的习俗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夫多妻” 的婚姻形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妻子多了,妻与妻之间开始有了等级之分。妻与齐同音,故通过明媒正娶、与丈夫有同等地位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与夫齐者)配偶称为“妻”,其余的称为“妾”。再后来,等级更为森严,普通老百姓的配偶叫“妻”,诸侯的正式配偶叫夫人,帝王的正式配偶叫“后”等等。金文的“妻”字造型即为“男人给新婚夫人戴头钗”时的情形。
    由此看来,女人的地位似乎提高了许多,其实不然。 “夫人夫人”,属于丈夫的人;“皇后皇后”,皇帝身后之人,如此尊贵之“妻”,难掩妇女地位的低贱。在民间,由于贫困,儿子娶不上媳妇,便出现了用女儿交换媳妇的换亲现象。由于交换的对象年龄不一定对称,便不可避免地出现妻子比丈夫年纪大的现象,这就是过去流行多年的“童养媳”习俗。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由于妻子比丈夫年龄大,可以像娘一样照顾丈夫的生活,故平江方言称之为“夫娘”。“夫娘”的背后,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而今,平江人依然称自己的妻子为“夫娘”,但中国“夫娘”们的命运已不再悲惨,虽然她们的丈夫们少数除妻之外,可能还偷偷地养了诸如“情人”、“小蜜”、“妮格郎”之类的小妾,但在家里,其地位已成了绝对权威。湖南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堂客”,就是把妻子作为堂屋里的客给供起来的意思。这一供,坏了,许多男人没主见了,娇妻咋说夫咋的,为了博妻一笑,许多官员们丧心病狂地敛财,大好前程毁于妻手。和珅当初贪那么多银两,他老婆肯定没起什么好作用。如果她能够像我妻子一样整天在我耳边磨起茧来似的提醒和珅“钱多了是纸钱”,那么最后也不至于落得个给自己老公烧纸钱的下场。
    俗话说,“秧好一片谷,妻好一片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丈夫和妻子则是组成家庭的单细胞。妻子管好了丈夫,也就管好了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都管好了,也就管好了一个国家。
    以妻治家,家庭才能幸福美满,
    以家治国,国家才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