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O市场的沪港双城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9:18
中国IPO市场的沪港双城记过去10年,香港股票市场和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让自己的命运顺应了中国经济时代的来临,及中国企业的崛起。但往前看,这个只有700万人口、因历史和地理的偶然而存在的城市,能不能够继续扮演这种领头羊的角色?

汇丰银行(HSBC)最近宣布,正在推动于明年初在上海上市。此举颇富象征意味,像是指引将来方向的一个重要标志。毕竟汇丰几十年来都是恒生指数和香港市场的领军企业。现在它告诉我们,要去上海了。

不过,虽然上海正在稳步上升,但目前并没有以牺牲香港为代价;从整个2009年的情况来看,香港仍是全球范围内融资规模最大的市场。据彭博社(Bloomberg)数据,今年香港为新上市企业融得接近300亿美元的资金,上海位居其次,在为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NR Corp)筹资人民币139亿元(合20.4亿美元)后,其融资总规模达到人民币1,870亿元(合273亿美元)。

香港仍然保持了它的上市目的地地位,这得益于它已经确立的知名度与专业力量、国际化地位和流动性。由于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再加上大陆限制外国投资者,意味着香港保留了一种独特优势。另外,在这个人才国际化的时代,上海45%的税率会阻碍人才大规模撤离低税率的香港。但假以时日,这些障碍仍然是可以克服的。

从短期来看,明年两家市场都将迎来大规模的上市,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预计,上海将会领先香港。安永预计,2010年香港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可能将筹得规模空前的3,700亿港元(合477亿美元)资金,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预计将为中国企业筹得人民币3,800亿元(合557亿美元)。

截至目前,上海满足于自己只是面向中国的纯国内金融市场。但这种满足能维持多久?

据报汇丰将上市融资80亿美元,其名声和规模可能会让上海尝到甜头,使它谋求成为首选的上市目的地。当然,汇丰没有放弃它在香港和伦敦等其他重要市场的上市地位(也没有放弃它在美国的美国存托凭证(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但我们应当关注交易量的流动情况。

香港面临的挑战是要保持自己的目标明确,而不是光指望未来上海能很乐意与之分享盛宴。即将卸任的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周文耀(Paul Chow)上个月在离职演讲中警告说,现在需要制定计划。他提醒说,中国无疑将朝着可兑换货币发展,这将威胁香港自然而然作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即将上任的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北京出生的李小加(Charles Li)或许对平衡上海和香港两个市场的需求更游刃有余,他将如何领导香港交易所集团是件值得关注的事。李小加曾担任摩根大通(J.P. Morgan)中国区董事长。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团体乐于保持现状。以房地产集团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Ronnie Chan)为例,他最近对上海带来的威胁作出回应,轻蔑地说上海至少落后了25年。如果你看到上海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在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建的铁路网和其他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就会发现这样的自满是草率之举。

公平地讲,香港开发商并不适宜对竞争加以评论。看看恒生指数,让人眩目的“非常”类股一直没有变,仍是房地产。开发商巨头们还是那些,反映出的依然是一个舒适、垄断寡头控制下的市场,不受竞争的减弱和科技进步影响。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恒隆集团、信和置业和中国海外发展都还在。毫无疑问,与上海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相比,香港仍是一个远远超前的赚钱的房地产市场。

与此相反,在可交易的商业和金融行业等存在竞争的领域,过去10年来股指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汇丰与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建设银行等新生的大陆巨头都是成份股,必须努力才能保持领先。

香港恒生指数中的商业类股如今是由腾讯等积极进取的大陆新企业,以及包括中国移动和中石油在内的一些国有巨头所组成。

这些大陆企业才是对香港来说真正重要的──吸引更多的大陆企业,同时保住现有的大陆企业,这将决定香港这个市场是否能保持全球一流水平。香港面临的检验将是,香港及其交易所未来将如何监管自己,以保持目标明确,而不只是看重房地产开发商巨头精英们的短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