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涛:我的互联网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2:23
ChinaByte 特稿(记者 冯大刚)不管是作为知名球迷“老榕”,还是作为原8848、现6688的“王总”,王峻涛都是少数不需要向读者特别介绍的人之一。王峻涛的很多东西都是互联网给他的,比如声名;王峻涛也给了中国互联网很多,比如电子商务的启蒙。“如果没有互联网”,他这样问道,“谁知道呢?肯定会完全不一样,那样我现在也许会是个作家?”
王峻涛现年43岁,在他33岁那年四月,中国拉通了第一条通往国际互联网的专线。从那时起,中国正式成为拥有互联网服务的国家。
“看网络”
在王峻涛看来,从94年到2004年的互联网历史可以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从94到99年,这段时间的互联网主要是用来“看”的,参与的人少。第二段则是从99年到现在,这段时间的互联网是用来“玩”的,从短信到网络游戏,参与的人逐渐扩展到大众。
从产业的层面上看,第一段时间唯一赚钱的是网络接入。瀛海威、首都在线、上海热线都是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网站,普通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无法进入这个电信垄断领域。
最初,王峻涛要到国外上网,“当时要拨号到美国服务器上,一小时要几十块钱,我都是每周上一次,每次几分钟,把信收下来就赶快下来”。“拔了电话线,写完了信再连上去,用几分钟发信”。即使这样,像王峻涛这样肯用“一小时十几、几十块”的费用上网的人,在当地还是被看作“一帮疯子”。
大约在1995年,福建开通了互联网服务,王峻涛成为当地第一批上网的人之一。“那时候国内要上互联网,只有上瀛海威,我好像还是他们第一批用户”。
但是即使在这段时间之前,王峻涛也试过去“用网络”。1989年,当时王峻涛在美国,所在城市没有唐人街,他和同事连吃了四个月西餐。后来王峻涛买了平生第一台笔记本,笔记本随机带了一种叫做computer sevice的软件。用这个软件可以浏览一个跟后来的瀛海威很像的网站。这个网站上面没有超链接,王峻涛的机器里面也没有浏览器。但这毕竟是王峻涛看到的第一个网站,他第一个去查的就是中餐馆,没想到还真找到了。对方连菜谱都有,甚至还提供送货,王峻涛立刻让对方送了一碗面条过来——这碗面条那叫一个香!
王峻涛第一次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也隐约感觉到其中的商业机会。但机会什么时候出现?应该怎么把握?“真的没有谱”,他说。
王峻涛认为,这段时间互联网还没有独立门户,还是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个部门存在。网站也只被当作一种传输工具——“你知道新浪以前是什么?是RichWin的网络服务部!”
“玩网络”
王峻涛回国,创办了福建连邦。这时候国内也刚刚有了网络,他想到国外的那碗面条,开始琢磨着怎么把网络和真实的经营连接起来。他做了很多尝试,最成功的一次是赶上WIN98首发,福建联邦是全福建到货最早的一个地方,愿意订货的人很多,订货量也很大。
王峻涛认为,WIN98卖得好,首发价格的便宜当然是一个原因,另外重要的原因是找对了对象。他举了一个卖三键鼠标的例子。那时候连邦买的东西很杂,从软件到电脑配件什么都有。于是很快王峻涛开始尝试着卖鼠标。这种三键鼠标是专门上网专用的,换言之,对不上网的人毫无用处,对上网的人来说则求之不得。王峻涛三键鼠标的第一个客户来自浙江一个县里,在他们那里买不到这种“先进”的鼠标,他又非常想要一个,所以电子商务的方式就非常适合他。
卖电脑配件,不卖图书、光盘,这在现在看起来也许不可思议。但在那个时候,“能上网的都是有电脑的,又懂些电脑的”王峻涛说,“你想啊,他们最需要买的东西一定是电脑配件”。
98年10月份,连邦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联邦99年以后应该怎么做。王峻涛很高兴地发现,来开会的这些人都很喜欢上网,那么既然在福建电子商务都可以做得很好,大会当即决定,干脆把这种模式搬到北京——1999年1月4日是一个对王峻涛异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连邦电子商务事业部成立,王峻涛给新成立的事业部申请了8848.com的域名。
时间很紧,当年5月18日8848正式上线。从三月份开始招人,头一个就是搞技术的,等于是把原来福建连邦的网站重新作了一遍。
没有想到的情况是,99年底,互联网开始特别“热”起来。8848连正式的融资计划都没有,却得到了国内最多的风险投资。于是8848分出来做,成立了珠穆朗玛公司。
99年8月,新公司成立,连邦是绝对大股东。新公司要跟连邦做财务结算,财务给他们算了一下,说“你们干了八个月,一共花了16万人民币,赚了16.8万——盈利8000元”,谁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业绩”。
“用网络”
网络用来“看”的那几年,王峻涛作为一个知名的“网虫”,过得很快乐;网络用来“玩”的那几年,王峻涛作为一个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物,过的很愉快;但王峻涛还是非常愿意去畅想,并且断言,“从现在开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用互联网”。
为什么互联网一定要“有用”?又该如何看待“有用”之前的那十年?王峻涛说到了电子商务的天职。“只有把互联往外的人拉进来,要他们觉得对他们从事的行业有作用,而且确实发生了作用,互联网才真的有价值”。而“只有一个产业,最容易达到这个效果,这是电子商务的天职”。“前面十年,作了半天其实只完成了一个事,那就是告诉别人什么是电子商务,”“不用像99年那样告诉别人东西在网上怎么卖,更不用像96年那样告诉别人什么是浏览器”。
从这个意义上说,“原来的8848,现在的卓越、当当烧得很‘值’,(有了他们的培育)现在有40%上网的人在网上买过东西”。“这十年没有很大的商业意义,但很有启蒙意义”。
“我们觉得已经到了这一步,”当谈到什么是电子商务的关键词,王峻涛说,“进入传统产业的主流这才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模式
经历了很多事情,王峻涛的名字已经深深地与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连接在一起。他对业界有很多自己的观点,其中最有借鉴价值的也许是对“模式”的思考。因为,模式曾经是电子商务最响亮的号角,或者说,是不同电子商务网站之间互相攻击最有力的武器,而王峻涛曾经置身其中。“我的个人观点”,王峻涛说,“从来觉得,所谓模式根本就不是企业家要去管的事情,那是IT评论家喜欢用的词”。
在王峻涛看来,真正有用的模式一定是当时最盈利的模式,也一定是融合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几个永恒的原则,第一条就是“做多不做精”。王峻涛举出亚马逊的例子来说明“做精一定是没有希望的”的原因,“互联网上做生意要赚钱一定要有规模,雅马逊到8亿美金的营业额才开始盈利,你想做小而精的话多久才能做到8亿?”如果规模不够大,则“成本比地面开店还要高”。
另外一条原则是一定要开放,这次王峻涛举出自己6688.com的例子,“你看现在6688上,卖东西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5788个人一起卖东西”。“只有开放才能把网络没有时空差异,没有表达上的误差,没有技术门槛的优势体现出来”。
第三条原则是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和习惯。比如买不同的东西消费者可能有不同的心理,买CD光盘可能是越便宜越好,而买电器可能就要质量最好的。实践这个原则,需要技术,更需要行业经验。从技术上说,“用我们的模板,现在要建一个99年8848那样的电子商务网站只需要20分钟”;从行业经验来说,“新入这行很难做到了解影响消费者心理的细节,比如这两个模板都是绿色作基调,但这个稍微重一些,那个稍微轻一些,为什么?这需要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也需要有零售业的经验,没做过几年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个人
中国互联网十年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催生了相当一批“IT明星企业家”,王峻涛无疑也是“明星”中的一个。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王峻涛却觉得这是好事儿,“不能把明星跟正常经营对立起来”。“企业家作明星肯定是好事儿,起码PR(公共关系)成本低啊”,王峻涛笑着说,然后又严肃起来“相比那些不知名的企业家,我出去谈合作成本肯定低得多,至少别人知道我,会信任我”。
6688是王峻涛做的第三个电子商务网站了,第一个是8848.com,王峻涛与投资方“不欢而散”;第二个是IG5.com(西单),管理层与王峻涛“提前结束合约”;在一般人看来,王峻涛一定是个非常郁闷的失败者。但王峻涛坚决否认了这个猜测,回首十年,他说“我当然是个成功者!”
“成不成功,当然是自己的事情,”王峻涛说,“别人怎么说我不在乎”。
“对个人来说,我赶上了很好的时候。现在回头来看,我个人做的一切事情好象都是在为这个产业做准备”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使命感,使王峻涛相信自己“很成功”,并且“很幸运”,“现在看来,我的个人意志还在把握命运,和那些不能把握的人相比幸运多了,起码还在电子商务领域上窜下跳,还不断有收获,以前的经历都变成了经验的集合。”
不但没有被过去的经历吓退,而且王峻涛还“赖着”电子商务,坚决不走,“最聪明的人一定要坚持下来,反正他们怎么说我都不走,多困难我也不走。我就要干,想尽一切方法非要干下去!”“最好的时候就要来了,就要收获了,这时候走了多傻啊!”
看到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好时候快到了,王峻涛一方面很高兴,一方面也有压力,这压力是担心错过好机会。“传统产业总是担心抓不住机会,但互联网的机会太多,可以说每六秒钟都有新的机会,我最怕错过好机会”。
什么时候是网络产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王峻涛说是还没有到来,所以他不愿意做任何回顾,他更愿意对业界同行,也对自己这样说“很多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大发展还没来呢。赚钱太急、过度地去压榨利润是杀鸡取卵,对产业有杀伤力的效果”。
王峻涛做事业,好像从来没有缺过钱,所以在他看来,只要有想法,资金总是有的。“在可能的前提下,应该多想想怎么扩大自己规模。丢了扩张速度很可能就是丢了两三年时间,这是最可惜的”。(完)
http://news.chinabyte.com/469/1794969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