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抢滩农业,中国民生是否遭绑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1:48
作者:邱林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2052    更新时间:2009-12-8   顶    荐  ★★★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外资抢滩农业,中国民生是否遭绑架?
邱 林
泰国正大集团、加拿大GLG集团、英国约翰卡腾公司、益海嘉里集团……近日,随着一系列国家和地方农业产业交易会在安徽召开,一批知名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在安徽签下了农业合作“大单”。过去不被看好的农业如今却成了外资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成了传统农业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点。(12月8日《经济参考报》)
实际上,中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对农业相对开放的政策,是促使外资进入的重要原因。相比对外资进入保持高度警惕的能源、金融、矿产等行业,中国的农业对外资基本没有限制,而WTO关于外资进入中国粮食等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也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条件。此外,在国际粮价上涨背景下,中国粮价处于“洼地”,国际热钱投资冲动,也都刺激了外资进入国内农业领域。
不过,也有人担心,外资的大规模抢滩农业领域,中国民生是否遭外资绑架?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应该看到,外资进入国内农业领域是把双刃剑,短期可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益,但从长期看,也存在被外资控制农产品资源和市场定价权的风险。外资目前在中国农业领域的进入方式已经从最初的合资合作,演变为倾向收购、控股农业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
5年前,在国内粮食购销市场放开以后,一些外资企业随即瞄准了国内大米市场的巨大商机,纷纷大举投资设点建厂,试图占领和左右国内大米市场。高盛就从收购双汇、雨润两家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开始打入中国市场,而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胡姬花等小包装食用油品种已经占据国内粮油市场半壁江山。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满足,在站稳脚跟后,迅速开始进军中国的大米加工、储备和销售环节。
今年以来,在国际粮价高涨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实行的粮食自给自足政策,阻断了国际市场向国内的传导通道,保持了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但在稳定中也有不平静。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许多人对外资进入国内粮食加工流通领域的担心愈加明显。有专家提醒,在外资已掌控大豆产业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取得大米、生猪等农产品加工、流通的控制权,会使中国农业生产宏观调控和民生保障受到影响。
事实上,人们的担心是有其依据的。中国大豆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被外资控制就是一个例证。近年来,外资大规模进入国内大豆产业,目前已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与此同时,这些外资还逐步垄断了国内大豆的进口,使国外大豆源源不断进入国内,进而将本土大豆逐渐排挤出产业的采购单。
随着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大豆大量倾销到中国,造成国内大豆种植业更是遭受重创。几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迅速萎缩。2006年该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905万亩,比2005年减少了416万亩,而2008年种植面积已降至4700万亩,再减少600万亩左右。国内大豆产业对进口的强烈依赖,已经使国内大豆产区及大豆相关产业深陷困境,完全受制于人。
当初抢滩中国农业领域时,宁亏也要进入的外资,享受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签一送十”之类的招商引资政策。之后,许多外资在附着于合资、独资的农产品产销外的诸如粮食加工、储备以及流通等环节享得到较大利利益。如近期国内食用油涨价10%以上,就是外国粮商将大豆到岸价从3500多元/吨涨至3900元/吨,加价部分通过食用油流通环节转嫁到中国民众身上,而外商却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事实证明,由于中国对农产品需求量大,外资一旦进入该领域,将会加大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同时严重影响民生。因此,此次食用油涨价只不过是外资加大对国内农产品产销控制力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外资在全价值链商业模式运作下的正效应。有分析认为,食用油涨价只是一个开始,在此之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将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价格波动。
从表面上看,保障民生仅仅是国内经济安全的一个小的部分,但现实是,外资已经通过数量方面的逐渐增加,开始在国内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攻城掠地,从而严重威胁着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WTO规则的框架内建立和强化严格的外资准入制度,特别是要控制外资在中国的粮油加工和储备、流通环节并购或合资的速度和规模,以免中国民生遭到外资的绑架。
关键字:外资农业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