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简史(一)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7:59

人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对自然灾害,如雷雨、闪电、地震、洪水、猛兽的侵袭,都无力对付;对人的生老病死以及睡眠与梦境,都感到惊奇和恐惧。对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可怕力量以及种种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人们也就自然地将之归于神灵而加以崇拜。于是,人类历史上便产生了一种最早的心理学思想,这就是"灵魂说"。它认为,活人与死人的最大区别,是因为活人身体内有灵魂,而死人则没有。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它暂时地居住在人的这个有血分肉的躯体内。当人睡眠时,它就暂时地离开人体外出活动,结果就形成了"梦",当它回来时。人就醒了。当人觉醒时,它支配着人的一切行动,控制着人的生死安危。人死了,它就永远脱离肉体而去;但它是不死的。它可以永存不朽地超自然地存在着。
这是人类原始的信仰,是人类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对这一古老心理学思想作出较大贡献的,主要有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他们著书立说,发展并弘扬了这一原始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可以说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心理学专著。这一切,标志着人类已经注意并实际地开展了对产生于人的机体中的这种奇妙的精神现象的探索。这是心理学的萌芽,是心理学历史的源头。

在中世纪(11~14世纪),由于黑暗的宗教统治,社会停顿、科学窒息。当时的科学家哥白尼固发现太阳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系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转而创立的"日心说",由于与教义中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上帝是地球的主宰的说法相违背,因此,他一直不敢公开宣布自己的发现,只是到他临死时才发表了这一"异端"见解。当时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仅是因为坚信灵魂要随身体的死亡而消灭,就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据说,当时约有20万人被监禁,不允许对人类的灵魂与躯体的问题进行自由研究与讨论。因此,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讨在中世纪基本被中断。

15世纪初,作为世界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发源地的欧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s。所谓文艺复兴,是指对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文化的复活与再生。文艺复兴时期始于15世纪而止于16世纪,整整跨过了一个世纪。

在这一时期,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神的信仰发生了根本的动摇。由对神的信仰开始转向对人的信仰,要求人的个性从宗教和封建的专制压迫中解放出来。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后来对科学、艺术有卓越贡献的伟人,如刻卜勒、伽利略、达·芬奇等。这样,也就为17~18世纪对人类心理现象的大规模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西方心理科学研究在世导处于领先地位准备了条件。

文艺复兴以后的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人们的思想人一步解放,科学艺术得到蓬勃发展,有关心理活动的研究也更加活跃起来。在这个时期,"心理学"这个16世纪以前还从未出现过的名词开始被一些学者所引用。首次提出这个名称的是一个名叫梅兰克森的欧洲人。同时,相继产生了一些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概念及学说:如法国的笛卡尔首次提出了"反射"的概念及"脑反射说";英国的洛克则创立了"联想"的概念以及"白板说"。另外,英国的哈特莱,是应用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联想主义心理理论的第一人。他把联想法则归结为一个接近律,用以解释一切心理现象,他的这一心理学说,对后来的冯特心理学体系有很大影响Z 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拉美特利的"人就是机器"的机械2性物主义论思想,则一直延续到现在等等。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这~大批学者对有关心理学的开创性研究与见解,都不同程度地为心理研究积累了科学事实,摸索了研究方法,为19肚纪科学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 19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与研究,都是处于一种无明确的研究目的、无明确的研究目标、无明确的研究思想、无明确的研究方法的混沌状态下自发的或不自觉地进行的,而且都还是夹杂在对哲学和对神学的研究中进行的。因此,这一时期,心理学实际上还是与哲学以及神学处于一种没有分化的统一状态中,它的内容融汇或包括在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而且,心理学家是由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或其他科学家兼任的,而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所以,这一时期的心理学曾被人们视为"神学的奴婢"、"哲学的附庸"。故此,19世纪以前的历史,一般并不把它视为心理学的真正历史。

心理学的真正历史,是在1879年心理学从哲学、神学、医学等其他科学中分离出来,正式诞生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后才开始的。

心理科学的独立,除了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的满足外,还有其复杂的内在条件的满足与促进。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有: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和冯特.其中局特的贡献尤为突出。

赫尔姆霍茨关于颜色视觉的"三色说"、听觉的"共鸣说",以及以蛙的肌肉为实验材料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每秒为30米的测定等开创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对感觉心理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的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韦伯在感觉器官生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他首次利用实验测定法确定了皮肤觉"两点阈"的存在。所谓"两点阈",是指能清楚感觉到有两点刺激存在的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这种第一次用阈限值来说明感觉问题的概念。后来在心理研究中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第二,他首次采用数量法则证明了感觉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能确定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异的最小差异数,称为最小觉差,也称为差别阈限。韦伯的实验发现,两个刺激之间的可觉最小差异,并不取决于它们各自本身的数量,而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对量的差别。这就是著名的韦伯定律。韦伯的研究证明了可以对感觉进行测量,可以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而他的感觉阈限的测量研究则成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数量法则的实验方法,则实际地影响着心理研究的各个方面,加速了心理学独立的进程。

费希纳提出了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有规律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的构想,且对此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他提出的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的基本心理物理规律,已经成为心理学中运用精确方法的典范。这一规律揭示了,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在100只点燃的蜡烛中再加上一只蜡,我们不会感到它的亮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如果在一只烛光上再加上一只烛光,则就会感觉到亮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使感觉强度有所增加,就必须使刺激强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一般地说,刺激的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可以增加1倍。另外,费希纳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还发展了心理测量方法;最小可觉法、正误法以及均差法。费希纳在他近60岁时还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名著,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但是,遗憾的是,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虽都在客观上为心理科学的真正独立进行了一系列的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为心理科学的独立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在主观意识上,却并没有去建立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的愿望或明确意识,致使他们都失去了作为心理学独立学科的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冯特,是公认的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与赫尔姆霍茨、韦伯和费希纳不同,冯特一开始就有一个创建新心理学的明确意识。他的创建一门独立心理学的最早建议见之于他写的《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在这本书里,他明确而系统地全面阐述了建立独立的心理学的思想与方法。后来,他又出版了一本题为《生理心理学原理》的重要著作。在这本书里,冯特系统地总结了19世纪中叶以前的所有心理学成果,并详细地阐述了各种心理过程以及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在这本书第一版序言里,冯特一开始就写道:"我这里献给大家的这本书是想规划一门新的科学领域。"可见,冯特把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思想是极其明确的。在这本著作中,冯特已把心理学牢固地确立为一门有明确研究对象、任务和实验方法的科学。因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

1875年,冯特被德国莱比锡大学聘为教授。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开创了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业--创建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就使得心理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像其他学科一样被作为一门正式科学而进行研究。在这所心理实验室里,他领导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研究者有效地完成了100多项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心理学专门人才。这些人后来各自回到他们的祖国,在他们的国家里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如美国的荷尔、卡特尔、安吉尔;英国的铁钦纳;欧洲的克勒佩林、阅斯特伯格、马尔比、基苏、朗格、马修斯等,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心理学专业队伍,为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至此,心理科学的独立,无论在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上,还是在严密的心理理论体系上,以及在专业队伍的组织上,都完全具备了条件。为了给事实上已经完全成熟独立的心理科学树立一个区别于19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的界碑,人们一致公认,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应作为心理学开始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真正科学的标志。因此,1879年,也就成了心理科学真正历史的开始。

--资料来源《现代心理学全书》黄珉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