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浦东的历史新方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4:50

    新华网上海10月7日电 通讯:浦东的历史新方位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季明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壮丽画卷上,浦东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8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一,浦东根据国家战略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方位:从经济领域的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从改革开放的“窗口”到攻坚破冰的“试验田”……浦东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留下了深深足迹。

    承载着国家战略,浦东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要把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搞得更好,充分发挥浦东在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站在全方位宽领域推进改革开放的视野,中央始终关注着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也承载着沉甸甸的国家使命。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的这一席话激励着浦东人奋勇争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中国执政党在5年一次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连续第四次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

    方位决定高度。在今年浦东开发开放迎来18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浦东是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旗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敢闯敢试,围绕促进发展这个核心,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多年前,围绕是否要在浦东兴建集成电路生产基地,曾经引发激烈争论。反对者认为,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投资大、对地方税收贡献率低,“搞了没意思”;而支持者认为集成电路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浦东不应计较一时之得失。

    浦东毅然选择了承担国家使命,担当起“排头兵”的角色。如今,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占据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半壁江山。区内企业“中芯国际”于去年成功投产12英寸纳米芯片生产线,将我国芯片制造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由2000年的五代开外,拉近到基本与世界同步。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今日浦东继续肩负着神圣而光荣的国家使命。200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浦东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继续推进重大改革试验。深化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广相对成熟、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

    最近,浦东制定了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将“完善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框架”“有利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开放型经济运行规则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制度创新的引领带动机制”等在发展过程中感到迫切需要突破的关键领域,作为下一步改革的主要目标,义无反顾地继续攻坚破冰。     

    在挑战中实现突破,浦东是改革开放的“常青树”

    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先生在考察浦东时,讲过一个比喻:金融大潮和自然界大潮功能完全相反:自然界大潮来了要闹灾,金融大潮来了会迅速形成繁荣;自然界大潮退了,人们可以重建家园,金融大潮一旦从某个地方退却,则会带来经济大萧条。许信良先生感叹道:“浦东的成功在于:引来了金融大潮,并保持这大潮不退,从而使浦东成为中国大陆经济乘风破浪的领航船。”

    诚然,任何先进的制度和政策,都有其时代局限性。而浦东的可贵之处在于,敢于在挑战面前自我改革,勇于突破,不断地化危机为商机,不断引领发展的潮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常青树”。

    依靠“制度创新”和“政策聚焦”,浦东在18年间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土地开发使用机制、投融资体制、人才流动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创新突破了各种瓶颈;政策聚焦则给浦东带来了证券、期货、产权、钻石等一批重要要素市场平台的集聚,以及1.6万个外商投资项目和407亿美元合同外资。

    双轮驱动下,浦东经济以年均增长18%的速度实现飞跃,累计吸引投资7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60亿元跃至2007年的2751亿元。截至2007年底,浦东拥有各类中外金融机构493家;外资企业对浦东经济的贡献率已达70%以上。“浦东模式”也成为一种开发的成熟模式,为各地所学习借鉴。

    见微知著,迎难而上,这是浦东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以来,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浦东也面临着压力: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融资遭遇困境……“产生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浦东过去以土地空间来集聚资源、以优惠政策来形成优势的发展模式,今天已经难以为继。”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高宏说,“浦东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所作为,为沿海发达地区转型先行探路。”

    转型往往意味着否定过去的自我。这在浦东引以为豪的四大国家级开发区身上尤为明显:金融市场体系完备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将目光延伸至附加值更高的航运金融业;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见长的外高桥保税区看准了外商新增投资向服务业倾斜的变化,着力引进外资营运中心;先进制造业集聚的金桥出口加工区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二次开发”的重点;张江高科技园区则更加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企业脱颖而出。此外,围绕着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浦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被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政策,为企业雪中送炭。

    “这是浦东的使命所在、责任所在。”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回顾浦东开发的历程,浦东大的发展、大的突破,往往是在应对挑战中实现的;浦东开发的实践也一再证明,只要迎难而上,不仅能够战胜困难,而且能够赢得先机。”     

    向“精兵简政”要生产力,浦东续写辉煌   

    不久前,浦东新区宣布投入20亿元的人才发展资金,以增强国际人才高地的竞争力。颇具新意的是,此次高端人才的评判权将不在政府手中,而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

    “按照政府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往往会出现只有博士或博士后能够享受人才奖励的局面;而企业是最清楚人才价值的,他们认为好的人才‘成色最足’。”浦东新区组织部副部长黄钟说。

    浦东经济的巨大成就背后,是浦东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强劲支撑。浦东新区政府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精兵简政”的原则——不需要政府管理的事务,政府不再管理,千方百计减少政府人员。至今,浦东新区仍仅以14个部门、1000名公务员,管理着近300万人口和570平方公里区域。

    最近,在上海全市今年停止征收14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浦东宣布将再增加停止征收104项收费,同时出台一系列简化审批手续的措施。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说:浦东要继续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具有现代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理念的管理体制,力争成为全国行政效能和透明度最高、收费最少、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

    如今,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浦东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显示了强大的活力。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了一个知识产权的受理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一条专利申请和保护的“绿色通道”;同时浦东还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这一套政策“组合拳”的结果是:2007年浦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7年浦东专利申请数8435件,同比增长24.65%,发明专利申请数3054件,同比增长19.44%。

    面对下一个18年,浦东将继续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阻碍未来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上,寻找新突破。正如上海市市长韩正所指出的:浦东发展到了关键时期,要解放思想、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承18年前浦东开发开放之初艰苦创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浦东必将续写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