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八卦的方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09:02
在传统易学中,八卦的地位十分显赫,显赫到八卦几乎成了易经的同义语。所谓“乾三连,坤六断”之类的说教,不仅充斥于易学“启蒙读本”,就连高深的易学专著也不乏这样的词句。前文谈到,从河图上不能直接引申出八卦(三爻卦),退一步讲,就算是引出八卦,对八卦赋予卦象,赋予方位与时间,也不能顺理成章地解释卦辞和爻辞。从十翼中的《彖》、《象》、《说卦传》到后世无数人的探索,早已证明用八卦取象的办法无助于经文的解释,只会陷于自相矛盾和混乱。那么用两个三爻卦重合为一个六爻卦的办法呢?我们说也不行,无数覆辙的“前车”,也早已证明这是一条行不通的路。前文也谈到,六爻卦的卦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容不得肢解,不用说增减一个爻,就是增减一个数也不行,当然也就不是靠“积累”或“重合”才得到的。如此说来,八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难道古人说的圣人“因河图而画八卦”竟是一些无稽之谈吗?也不尽然。如果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八卦,也许会发现八卦真正的价值所在。                
      关于三爻卦同六爻卦的关系,三先六后,或者说是先有了三爻卦,而后再重叠为六爻卦,这似乎已成定论,但也有人认为六爻卦本来就有,未必由三爻卦重叠而成(详情可参看张立文先生的《帛书周易注译》)。笔者的看法是,这里首先有一个对八卦的理解问题,即八卦是什么?如果把八卦理解为是一个实体,一个独立存在的卦体,不仅有卦象,而且能表示方位与时间(易学家们差不多都是这样理解的),那么这样的八卦,就只能是六爻卦的抽象物,而且是毫无意义的抽象物,是对卦体极残忍的“腰斩”。如果理解为六爻之网的“网结”,是枢纽、通衢,是数的编组站、交换平台,那么八卦的意义就不可低估。至于六爻卦同八卦孰先孰后的问题也就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它们无所谓先后,好比一个正方体,论面是六个,论角是八个,面和角有先后的问题吗?三爻卦作为卦体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这也好比正方体切下一个角,这个角马上就会变成一个有四面、四角、六个边的锥体。不是两个三爻卦就是一个六爻卦,而是八个三爻卦的总和才是一个六爻卦的卦体。八卦用的数要比六爻卦少,一个三爻卦有三个数就够了,充其量不会超过六个数,因为六爻卦用的是天地之数的全数,而八卦用的是大衍数,大衍数再去掉两个定位数,只剩下四十八个。实际上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太极图、天地之数,还有不大为人所知的六峜,这些不同的东西,描绘的是同一个事物即卦体,确切说是卦体的一个特殊形态,只是观察的角度和表述的方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是从静态,有的是从动态,有的是图形,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模糊表现,有的精确到数。这个特殊的卦体不是别的,它就是人们见而生厌的否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传统易学中,所谓八卦基本上有两种,一种叫先天八卦,也叫“伏羲八卦”,另一种叫后天八卦,也叫“文王八卦”。两种八卦的区别在哪里呢?主要在方位。先天八卦的方位是乾居南,坤居北,离居东,坎居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的方位是离居南,坎居北,震居东,兑居西,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先天八卦的方位,显然源于《说卦传》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节。而后天八卦,则源于“帝出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一节。在这一节中,还明确指出,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南方之卦也,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坎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这段话虽未明言坤的方位,但从其排列顺序看,则为西南方无疑。再有就是后天八卦,不仅规定了每个卦的方位,而且还赋予了时间性质,如“兑正秋也”。既然兑为正秋,则与之相对的震便是正春,而离为正夏,坎为正冬,余者巽为春夏之交,坤为夏秋之交,乾为秋冬之交,艮为冬春之交。以上就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在方位与时间上的若干规定。自从《说卦传》作了这些规定之后,在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迄今为止,这些说法仍广为流传。            
       同一个卦表示两个不同的方位,到底是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哪个规定更为合理?古往今来的易学家们,不知为此花费了多少心思,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实,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从方位上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平面的基础上。这正如把河图看作是一个平面图一样,把八卦看作是平面上的八个不同的方位,不仅掩盖了八卦的实质,也割裂了八卦同河图的关系。              
       八卦从实质上看,不过是球体上八个不同的部位而已。这八个不同的部位,用于表示方位,也只能是球面上的方位,而不是共居于一个平面上的方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背离了这个原则,因此是一种不合情理的规定。但是作为方位的八卦,难道就没有一点意义了吗?也不是,它们恰恰从方位这个角度,说明了卦体确实是一个球体,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个问题。                
       先说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处在相对位置上的两卦之间,正好都是阴爻与阳爻对立,如果把这样的两个卦相加,恰好都是三个阳爻和三个阴爻。例如与乾相对的是坤,乾三个阳爻,坤三个阴爻,两卦相加,则为三个阳爻与三个阴爻。再如与震相对的是巽,震初为阳,巽初为阴;震二三为阴,巽二三为阳,震巽相加,也是三个阳爻和三个阴爻。余如坎离、艮兑也是这样。先天八卦的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四对卦有着某种共同性,这就是它们都是描述一个特定的卦体,只是视角不同而已。这个特定的卦体不是别的,它就是河图,确切说是把平面的河图刚刚复原后的那个球体。                
       在前文我们谈了河图复原为球体的定位和数的分布情况,并把这样的球体规定为卦体的最初状态。这个状态是下面九个地数;前面一个天数和八个地数;右面三个天数和六个地数;后面七个天数和两个地数;左面五个天数和四个地数;上面九个天数或者八个天数和一个地数。依据在一般情况下区分阴爻与阳爻的规定,下面的爻是个阴爻,而且是个纯阴爻;前面和右面的爻也是阴爻,其中右面的爻是个临变的爻;后、左、上这三个爻是阳爻。现在我们假定把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规定为甲乙丙丁戊己,那么由这样的顺序得到的第一个卦就是否卦。如果把否卦分解为两个部分,那么由初二三或甲乙丙构成的经卦就是坤,由四五上或丁戊己构成的经卦就是乾。              
       《系辞传》开宗明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由河图复原后的球体,正是系辞说的这种状态,尤其是“卑高以陈”这句话,更明确地表示出八卦所描述的是一个立体,而不是平面上的八个方位。                
       但是这种乾坤定位的方法,与球形卦体上由天数地数定位的方法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由数定位的球体,其定位点在下爻的中心,上爻与下爻成垂直状态。由三爻卦的乾坤定位的球体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因为无论是乾还是坤,它们都是由三个爻组成,因此定位的任务就不能由一个爻来承担,而是由三个爻来共同承担。这样一来,定位点便由下爻的中心,转移到下前右这三个爻的结合点上,这也就是说,最初的卦体发生了倾斜。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倾斜呢?这是因为否卦是一个失衡卦,失衡的原因在于后面和左面的爻的量大,超过了前面和右面的爻。为了保持卦体的稳定,一个办法就是把支撑点转移一下。支撑点转移到三个阴爻的某个结合点上,这就是乾坤定位的由来。                
       作为方位的乾坤两个经卦,原来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球形卦体的两个部位。那么其它六个经卦又是怎么回事呢?假定这个特定的球形卦体固定不动,我们围着这个球体逆时针绕行一周,那就会看到不同的画面,例如自前至左,那么由戊甲乙这三个爻构成的就是震,另外三个爻即丙己丁就构成了巽,两卦重合为益卦。继续绕行至后,则丁甲戊为离,另外三爻乙己丙为坎,两卦重合为既济。再行至右,丙甲丁为艮,另外三爻戊己乙为兑,两卦重合为咸卦。              
      当然也可以这样设想,我们面对着球体不动,即视角不变。而让球体顺时针旋转一周,那么我们看到的最初形象是下坤上乾,随后是甲戊乙构成的坎和己丙丁构成的离,两卦重合为未济。再后是甲丁戊构成的巽和己乙丙构成的震,两卦重合为恒卦。最后是甲丙丁构成的艮和己戊乙构成的兑,两卦重合为咸卦。                
       现在我们看到,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八卦不过是一个特定球体的八个不同部位。假如把先天八卦的每一卦看作是三个相互为邻的爻的组合的话,那么相对的四对八卦,即乾与坤、坎与离、震与巽、艮与兑,它们构成的正是那个特定的球体的四种不同形态,这恰恰证明了卦体是一个球体。            
       既然卦体是一个球体,所谓八卦又不过是球体上的八个不同部位,那么除了乾坤这两个经卦可以明确地规定为上与下以外,其它六个卦或偏上、或偏下,或偏左、或偏右,很难说是东是西,是南是北,更遑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了。这也说明先天八卦并不是反映的平面上的八个方位,而是球体上的八个部位。这八个部位自球心成放射状展开,每两个相临的部位与球心之间的夹角为arccos1/3≈70°28′,在球面上,这八个部位分为四个对立面,相临的部位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假定把这个球体变成一个正方体的话,八个部位正好就是正方体的八个角,而六个爻则好比是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与六爻卦方位不同的是,六爻卦有三个对立面,即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对于每一个爻来说,除了它的对立面以外,它与周围的四个爻都有直接联系。八卦部位却有四个对立面,每个部位只与另外三个部位有直接联系,除了它的对立面以外,还有三个部位没有直接联系。例如乾只与兑离巽有直接联系,而与震坎艮和坤没有直接联系。震只与坤兑离有直接联系,而与乾巽坎和艮没有直接联系,如此等等。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说卦传》中关于“天地定位”这一节。天地山泽风雷水火,作为八卦的卦象,一方面包含着对立的成份,另一方面又有同一的成份。从对立方面看,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分别处于球面上对立的位置。但是同为对立,情况又有不同。乾与坤可以叫绝对的对立,因为由三个阳爻构成的乾,无论怎么颠倒,或视角如何变化,它仍然是乾;由三个阴爻构成的坤卦,无论如何颠倒,或视角如何变化,它仍然还是坤。其它六个卦就不同了,例如震和艮、巽和兑,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在完全颠倒的情况下,震直接就变成艮,巽直接变成兑。坎离在完全颠倒的情况下虽然不变,但在半颠倒的情况下坎也可以变成震或艮,离也可以变成巽或兑。而乾与坤通过这些中间环节也可以实现互变。所以《说卦传》在肯定“天地定位”的同时,也对八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做了描述。“山泽通气”,表明艮和兑虽然对立,但在艮颠倒为震的情况下可以和兑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此谓之“通气”。“雷风相薄”,是说震在颠倒为艮的情况下,又可以和巽建立起直接联系,故谓之“相薄”,坎离在完全颠倒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自身不变,但又不同于乾坤的“不变”,故而谓之“不相射”。由于震巽坎离艮兑这六个卦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可变性”,因此定位的任务也就必然落在表示天地的乾坤的肩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谓八卦之间的联系,与前面谈到的六爻之间的联系是不相同的。爻与爻之间的联系,包括相邻与相对两种。所谓直接联系,除了指方位上的相邻以外,还包含着数的交流,正因为有数的交流,才有了爻的阴阳变化。八卦之间的联系,包括相邻、相对和既不相邻也不相对三种。所谓直接联系,仅限于方位上的相邻,没有数的交流。因此所谓震变艮或者兑变巽等等,只不过是视角上的变化,而不是八卦本身的变化。作为方位的八卦,本身不变,相互之间的位置也不变,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们就可能会变化。                
       以上谈了先天八卦,那么后天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后天八卦也是说的球形卦体,而且说的还是那个特定的或者说是最初的卦体,只不过与先天八卦的角度不同而已。假设我们面对的仍然是最初的卦体,那么它也可以这样表示,即丙甲乙戊己丁,其中丙甲乙为坤,戊己丁为乾。如果视角不变,而球体做逆时针旋转,那么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丁,这个映象可以用丁甲丙乙己戊来表示,其中丁甲丙为震,乙己戊为巽。这就是“帝出于震,齐乎巽”。出者,出现也,最先映入眼帘也。齐者,同时也,随着震卦的出现,卦体上也同时出现了巽卦。之后出现的是戊,于是卦象就成了戊甲丁丙己乙,其中戊甲丁为离,丙己乙为坎。为什么说“相见乎离”呢?这是因为震和巽处在球面上两个对立的部位,彼此是不能相见的。但是离卦的部位处于震巽之间,其中离和震有直接联系,离和巽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终归不在对立的位置上,因此震与巽通过离是可以相见的。或者说站在离的位置上,既可以看到震,也可以看到巽,这就是“相见乎离”的意思。当然不只是离,通过兑、坤也能看到震与巽。“致役乎坤”是说这个卦的支撑点。由于坤这个位置对整个卦体起着支撑的作用,因此它较其它七个位置所承受的压力更大,故曰“致役”。再后是乙甲戊丁己丙。其中乙甲戊为艮,丁己丙为兑。为什么“说言乎兑”呢?原来我们在谈坤卦是整个卦体的支撑点的时候,前提是卦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卦体失衡并超过一定限度,则坤卦的支撑作用就会失去。所谓卦体的平衡,也就是处在不同位置的爻能够互相制约,如果某一位置的爻的量过大,其它位置的爻不能制约,卦体就有可能倾覆。现在我们知道,当震出现的时候,有它的对立面巽来制衡。当震与巽相争时,处于震巽之间的离消解了震和巽的矛盾。这时候离又构成了对坤的威胁。对离制衡最力的是它的对立面坎,从位置上讲,兑对离的制衡作用很小,但它在离与坎的矛盾中,多少有些倾向于坎。因为兑与坎有直接联系,或者说兑距坎比离稍近一些,所以是“说言”。说言者,同师卦五爻的“利执言”意义相近,即虽然不能力挽狂澜,但趋于均衡的倾向还是存在的,这与所谓“少女”或“喜悦”全无瓜葛。在卦体这种摇摇晃晃的局面下,最为敏感的是居于卦体上面的乾。“战乎乾”形象地说明乾的处境,战者,战战兢兢之谓也。上面说到,平衡离卦最力的是坎,“劳乎坎”就是辛勤劳苦,因为平衡离卦总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成言乎艮”则是在卦体旋转一周后,虽历经颠波摇晃,终于复现乾坤,故谓之“成”。              
         从以上议论中可知后天八卦讲的不是方位,更不是什么平面上的方位,而是球面上的特定卦体的八个部位,确切说是这八个部位在保持平衡和稳定中的作用。就这八个部位而言,它同先天八卦没有任何区别。                
       那么后天八卦同先天八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它们的区别是,如果说先天八卦的意义在于表明卦体是一个球体,球面上的八个不同部位所显示的正是河图的复原型,那么后天八卦则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这八个部位在保持卦体平衡上的作用。这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数决定的,因为方位不是空的,它离不开数,也就是一定的物质内容。就后天八卦而言,它只是对一个特定的卦体上不同部位的作用作了形象而精当的描绘,假如改变一下卦体(卦体的形态),这些部位的作用也将随之改变。例如泰卦,乾在下,坤在上,那么对坤而言就不是“致役”,对乾而言也不必战战兢兢。因此对位(位置、方位)的作用必须结合卦体和数去分析。不过后天八卦启示我们要找平衡的这条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周易全部经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找平衡”,或者说是“治正”,打个比方就是在桌面上竖鸡蛋。能稳定就稳定,实在不能稳定就换个位置,这也就是系辞上说的“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后天八卦的意义不容忽视,但是《说卦传》中的某些说法也有值得怀疑的地方。例如关于时序的规定,按照《说卦传》的记述,兑为正秋,由此推算,则震为春,离为夏,坎为冬,巽为春夏之交,坤为夏秋之交,乾为秋冬之交,艮为冬春之交。我们已经知道,卦体是一个球体,八卦是球体上的八个部位,这八个部位分四个对立面,如设离为夏,坎为冬,这还是合乎情理的,因为这正好是一对对立面。如设兑为秋,则应是艮为春;如设震为春,则应是巽为秋,因为震兑并非是对立的两极,倒是相邻的两卦。且所谓四季,不过是反映地球上某个特定部位的寒暑变化,并不反映地球整体的变化,例如南极、北极,就没有分明的四季,还有北半球的春季,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所以这种规定,并不具有普遍的绝对的意义,在解释经文上也没有任何的价值。              
       也许有人会说,八卦的方位乃至时序,是见诸于系辞和说卦传的,难道也可以怀疑吗?我们必须承认,系辞和说卦传,的确是最古老、最权威的解经之作,没有这些著作,我们可能永远也解不开易经之谜。但是,系辞传和说卦传,诚如许多人指出的那样,它可能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作品,它们虽然包含着许多精辟的见解,但也不乏误解。因此不能说凡是见诸于系辞和说卦传的,都绝对准确无误。因为还有更权威的经文。如果无助于经文的解释,我们尽可以怀疑。比如“天地定位”这句话,一般的理解是天地即乾坤,就其针对一个特定的卦体而言,它是正确的,但对解释经文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六十四卦的方位以及时序,是根据六爻卦的乾与坤确定的,不是根据三爻卦的乾与坤确定的。因此,试图用三爻卦(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方位与时序去解释经文,势必陷于一片混乱当中,例如六爻卦的乾卦,按照后天八卦的方位去看,那就是“西北的西北”,六爻卦坤卦,就成了“西南的西南”。如果说这样的规定也算合乎逻辑的话,那么既济和未济卦的方位就成“南北”或“北南”;随卦和归妹就成了“东西”或“西东”;这岂不成了“混帐逻辑”?既济和未济也就成了“夏冬”或“冬夏”,到底是冬是夏,又有谁人说个明白?简言之,从卦体的角度看,三爻卦根本不是卦,更无所谓方位与时序,它只是相邻三爻的交汇点,是三个爻共有的“国门”。八卦的总合,才是一个完整的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