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2:22:55

 

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自我教育,是一位研究自我教育的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许多包含着深刻哲理的自我教育观点,形成了光辉的自我教育思想。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其自我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即自我教育的机制。笔者认为,苏霍姆林斯墓的自我教育包含着彼此相关的两个方面,即认识——理想系统;行动——手段系统。

一、认识——理想系统

自我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建立在自我认识之上,为了一定的理想而进行。自我认识在自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1一个人只有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才能激发更强烈的自我教育愿望,产生自我教育的要求,确定自我教育的理想;他愈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就愈能正确地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和理想,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墓所指出的那样:“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是人们各种思想感情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的焦点:责任感和纪律性,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觉性,对生活的欢悦情趣和对邪恶的不妥协精神,自尊心和真正的人类的尊严——所有这些都是和认识自己这个问题息息相关的。”2这就是说,自我教育首先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没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

人距自己最远,因而人对自我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学生是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人,那么学生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呢?首先,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自我观察是学生正确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学生对年长者的劝告比较容易接受,他能很感兴趣地去做一些有益的、必要的事,他开始进行自我观察,区别和评价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3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能比较客观地观察自己的优缺点;反之,则往往喜欢夸大自己的优点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善于观察自己的学生,才把自身的一切感觉、思维、情感、意志聚集为一体井指向自我,这样就会深刻地了解、认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学生学会了不仅留心观察世界,而且留心观察自己本身,不仅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他的精神力量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其次,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来认识自己。自我认识离不开自我思考,自我思考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少年在即将进入生活时认真思考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自己评定自己,用共产主义道德的高标准来看待自己的行为举止时,他的正确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才能树立起来。”4如果一个少年不去进行这样的思考,他的心里就不可能产生一种崇高的、攀登道德理想境界的强烈愿望。教师的教育艺术,就在于给少年提供一种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认识自己。第三,学生通过读书来认识自己。阅读书籍不仅是发展精神力量的一项重要脑力劳动,也是进行自我认识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读书——这是一个吸引智慧和心灵的过程,它能激发起对世界和对自己本人的思考,促使少年认识自己并思考自己的未来。”5故教师“必须教会少年读书,并且使他们在阅读中认识自己,教会他们用书来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生活在书的海洋中”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进行自我认识的要求出发,教师要建议并引导学生阅读“饱含智慧和美好事物”这两个方面的书籍:一种是介绍杰出人物的生平、英雄事迹的书籍,另一种是科普书籍。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杰出人物事迹的书籍,就会受到英雄人物高尚道德的鼓舞,并且用英雄人物的尺子来衡量自己,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越来越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就会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看待自己,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进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第四,学生通过劳动来认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之一。他认为,学生只有在劳动中或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他们才能够肯定自己,认识自己的力量、才能和才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取得劳动成绩的喜悦会加强少年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会医治儿童的软弱性和依赖性。培育学生的心灵——这意味着使他们每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智慧、意志、创造才能都倾注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上,在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物品中看清自己。”7发现自己的长处、人格、骄傲和自己本人的化身。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在劳动成果中看清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向每个学生提供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创造性劳动,如制作模型、开辟果园等,供学生进行各种实验制作和劳动活动,“在这样的劳动中,一个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诗人,是艺术家。”8

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就会主动去设计和树立理想,这是因为,“理想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对道德完美和伟大的独特看法,是个人的追求、幻想、激情、希冀和期望。”9学生只有树立和追求理想,才会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会去进行自我教育。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理想,他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就没有个人的精神基础,就没有自我教育的迫切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应树立和追求的理想必须是共产主义理想,这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是“道德修养的最高成就”,是人类道德文明的顶峰.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自我教育的动力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共产主义理想是忠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强大谭泉,是准备为祖国荣誉和光荣而奋斗的精神源泉,是使生活充满乐观主义的源泉。”10学生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就会“用共产主义思想这一道德品质的最高尺度来衡量自己”,“用最高的标准,即共产主义原则的标准来衡量自己。”11这正是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最可怕的莫过于汉有理想,特别是设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理想,自我道德发展就没有方向、没有追求,就缺乏自觉性、自主性和向前向上的动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理想具有规定自我教育方向和诱发动因的双重效应,是自我教育内在的动力。

二、行动——手段系统

有了理想,学生的道德发展就有了方向。但理想不会自动、自发地实现。要实现理想,学生就必须靠自己积极地行动。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发展的引路人,“不是简单地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是让他们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共产党的事业而积极行动。”12在积极行动中尽快掌握道的准则,提高道德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青年人掌握全人类的道的准则,是形成个人道德修养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只有当积极行动明显地显示出社会行为性质的情况下,全人类的道德准则才会变成人的个人良知。”13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是生活在人群之中。学生前每一个行为、每—个愿望,都会对别人有所影响。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学生:“用觉悟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行为吧:你们的某些行为又没有给别人带来不幸、烦恼或不便呢?你们的行为应当使你们周围的人都感到高兴。”14概言之,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应当是高尚的、正确的、良好的行为。

为了保证学生良好行为的尽快养成,为了保证学生伟大理想的尽快实现,为了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顺利进行,主要依靠自我调控和自我肯定这两个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自我调控。主张学生应掌握自我调控的本领;他说:“自我教育要以什么东西和什么时候开始呢?有一句古老的至理名言:‘战胜自己是最难得的胜利。’就要从这里开始来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应该从童年和少年早期,从七岁至十岁、十一岁时期就开始教—个人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一定的本领,如果需要的话,学会,‘强迫自己’。”15他希望学生善于驾驭自己,即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欲望。他说:“如果你善于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毅力、志向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你就不可战胜、不可压服。”16所以,“自我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善于强制自己。”17如果学生不善于自我调控,不具有自我调控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和坚持自我教育。那么,“汇成人们自我控制能力的千万股涓涓细流及其源头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加强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就是强制自己去从事比较艰难的事业。”18苏霍姆村斯基认为,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必须引导学生叁加劳动,因为劳动是—种独特的锻炼唐志和克服困难的手段。他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专心地从事劳动,深入到劳动中去,在劳动中克服困难、掌握知识、锻炼意志的时候;他才真正开始自我教育。这是教育少和少年本人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规律。”19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苏霍姆林斯基本人还给学生讲述—些意志坚强的人的故事,用这种方法教他们提出目标,作出决定和克服困难;还教学生先给自己提出—些困难不大的工作,克服它们,然后再过度到一些困难较大的工作,再克服它们。随着各种锻炼意志措施的实施,学生就会加强自己的意志力,就会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纠正自身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自我肯定,他说:“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20这就是说:没有自我肯定,也就没有自我教育。苏姆林斯基认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在智力、道德、社会方面自我肯定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精神上的正常发展取决于:他在集体的活动和关系的所有领域里(在智力活动、劳动、培养道德信念的领域里),自我肯定的深刻性达到什么程度。”21学生道德上自我肯定的深刻性达到什么程度不仅有赖于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且有赖于教师积考的引导。他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教会青少年肯定自己。”22教师教会学生肯定自己的途径主要有:第一,通过劳动引导学生肯定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学生个人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最重要的方式。他说:“儿童的劳动是一个广泛的、多方面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体力、精神力量、意志力量和道德力量的集中,个人可以在其中表现自己,肯定自己,在善与恶的斗争中确定自己的立场。”23第二,通过文学引导学生肯定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文学即人学,同时也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肯定的最细腻的手段之一。”24他说:“讲授文学的世界观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的品格,帮助人们肯定自己身上表现的道德美,把他们提高到我所赞扬的精神美的高度。”25第三,通过道德习惯引导学生肯定自己。他认为,道德习惯是确立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道德习惯的形成,是教师洞悉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种途径。有了道德习惯,学生就可能作出自我肯定和进行自我教育,社会道德准则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没有道德习惯,就不可能作出自我肯定和进行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尊感。”26总之,学生善于肯定自己,就会产生自尊感,就会“渴望作出伟大的、英勇的行为”;不善于肯定自己,就会“产生最可怕的精神毒素——自卑感”,就会感到自己毫无用处而让懒惰主宰着自己的一切行动。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是由认识——理想系统和行动——手段系统两个方面构成的。认识——理想系统和行动——手段系统,在自我教育中各自居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认识——理想系统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认识基础,使学生有自知之明,觉醒奋斗,或使学生更懂得自我的价值,有远大的抱负,从而规定了自我道德发展的方向;行动——手段系统则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操作手段与方式,而其操作的状况影响着自我教育的进程、效率和成败,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杠杆和保证。二者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构成完整的、健全的自我教育机制,产生强有力的自我教育功能,有效地促进个人道德按照预期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