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树留下 祠堂碉楼牺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6:24
田三村整体搬迁PK:
古樟树留下 祠堂碉楼牺牲
这里号称特区内房租最低的城中村,也是深圳首个异地搬迁的旧改项目 日期:[2009年12月2日]  版次:[SA39]  版名:[深圳读本 深城]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加载中...条  

    盐田三村内,一条宣传横幅呼吁村民支持搬迁工作。

    ●盐田区盐田三村

    抢救焦点

    从村落到高楼,从“群居”变“独居”,宗亲情谊如何维系?祠堂与碉楼,能否不“牺牲”?舞麒麟与大盆菜,能否继续传承?

    盐田三村不大,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天胜以“两座祠堂、一座碉楼、一棵古樟树”就概括了盐田三村。然而在不久的将来,除了古樟树,三村的房屋、祠堂、碉楼都将消失。这个依山面海的村落,不久将整体迁移。三村居民将搬至不远处的明珠花园附近,这片生活乐土也将转型为物流园区。

    为实施“区港联动”,盐田区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盐田三村、四村、西山吓村及社排—小布村将进行整体异地搬迁。今年3月,已举行土地置换仪式,这也是深圳首个实行异地搬迁的城中村改造工程。

    整体搬迁光打雷不下雨?

    村门口竖起三四层楼高的牌子,上面写着“盐田三村、四村、西山吓及社排—小布村整体搬迁安置蓝图”,还有新居住地的鸟瞰图,但村里两三年前就设立的整体搬迁办公室至今还未正式开工,具体何时、如何搬迁,旧改似乎光打雷不下雨,村民们不知情,也乐得继续居住。

    11月太阳高挂、凉风习习,下午时分,村外大道上货柜车呼啸而过,村内居民悠然自得。跨过明珠大道,沿着村口斜坡走进村干道,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商铺和摊档,曾经的茅屋、瓦片屋现已被一栋栋小楼代替,如同置身静谧的小城镇。三村经历了三个建设高潮:1986-1990年,国家规划土地,给每家每户划分150平方米宅基地,每家每户按规定建两层半;而在1990-1998年期间,不少村民将老屋推倒重建,楼房高至三到四楼;到1998-2003年期间,又有了新一波的重建浪潮,房子已建至五到六层。

    在这个过程中,盐田三村原有吓围、老围、新围、龙眼园、大橙尾和南山围,大橙尾和南山围因地处山腰,改造不成,居民下山居住,盐田三村由原来的六个自然村减至现在四个。位于明珠大道另一边的龙眼园村因没纳入搬迁范围,村民将留在原地居住。

    50平方米月租只要700元

    沿着街道环绕整个村落,不时可见三三两两在家里打牌、搓麻将、嗑瓜子、在篮球场上闲聊。这个村落住着约12000人,本地居民仅500余人,其余都是外来租客。因身处盐田港后方,租客都是物流公司员工,而这些外来工可谓三村经济发展的动力。57岁的村民老余说,中年人大多没工作,除了股份公司及村委每年分红1万余元,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房租,在村内开店做生意的也都是外来租客。

    三村被几位村民笑称是特区内房租最便宜的地方,50多平方米的房子仅700余元房租。何天胜透露,三村共有1000多套房子,600多套出租。但对部分租客来说,搬迁并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多困扰,“盐田还有其他便宜的村屋可以租。”租客小张说。

    三大文化标签或失其二

    两个祠堂、一座碉楼、一棵大树是三村的标签。三村有三个大姓,何、张、万,而以何姓最多,村内两个祠堂都是何氏宗祠,已有300多年历史。一些老居民说,大年三十或是结婚前都得到祠堂拜祭。何天胜董事长说,随着三村的整体搬迁,这两座祠堂也将消失,届时考虑在明珠花园建何氏家族的宗亲会。但在高楼大厦中,如何让后辈瞻仰、供奉祖先,仍需商议决定。

    三村的碉楼,是盐田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碉楼之一。高约20米,一共五层,建于清末民初,既有客家民居风格,也吸收了西式建筑的特点。在一片低矮民房中,灰黑色碉楼尤为显眼。虽历经百多年风雨,但其外墙及内部结构仍保存完好,几乎没有残缺,至今为止我们仍可从中窥探历史的足迹。然而,再坚固的碉楼也敌不过旧城改造的铲土机。

    过去,这里是主人及家丁的住所,现在,仍在发挥着作用。碉楼为村民私人所有,被分成若干小房,全部用于对外出租。据说,碉楼的主人早已移居海外,目前管理的是二房东。实际上,碉楼的消失对村民来说不会有过多的损失,只是缺少了收租的来源。

    除了祠堂、碉楼,还有506岁的樟树。古樟树约需10人才能环抱,种植在村口股份公司后面,枝繁叶茂,不少外来居民每逢初一十五来此参拜,树下砌有水泥屋,供有两尊佛像。本地居民万先生称这是风水树,认为旁边的一家狗肉店是因之保佑,才能生意旺盛。离开这棵“风水树”,不习惯。

    离开就像冬天脱棉袄

    每度过一天,也即意味着村民与三村的缘分又少了一天,不少村民大呼舍不得。“就像冬天穿棉袄,被人脱掉了,很不舒服。”65岁的老何这样形容。57岁的老余1977年来到三村落地生根,他叹息道,这里的500余户居民都互相认识,沿街走过,会大喊“过来喝茶”,好不热闹,想起以后各家各户住在钢筋水泥楼,这种光景肯定不复存在,老余很是遗憾。

    随着搬迁,不能再现的东西不止于此。舞麒麟在2007年已被列入盐田区的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每年过年,舞麒麟都会出现在本地居民门前,采青、点睛和拜祖开光,然后燃放鞭炮,锣鼓喧天到各家各户拜年(当地人谓之“拜家门”)。拜家门后,来到早已选好的村里晒谷场或空地进行舞麒麟和武术表演,给全村人带去平安、吉祥、和顺,好不热闹。

    大年初八,大盆菜宴也是当地风俗,这也被称为“开年饭”,村民会拿出收藏起来的专用器皿,在主道上摆起流水席。这天,村中移居香港的成员都会回乡,“这是个大团圆的日子。”村民说,“住在高楼大厦,这些都无法再延续了吧!”

    据何天胜说,暂时只知道政府可能会按每家每户的居住面积在明珠花园补回给居民,届时会补贴搬家费,装修费等,但并不会有其他现金补偿。他们莫不羡慕那些因拆迁而一夜暴富的岗厦村民,不过他们并无暴富奢望。离开这个生于斯长于斯、闭着眼也能走到朋友家的三村,更多的,是情感的不舍与未来生活的悬念。

    ■数字盐田三村

    盐田三村位于盐田区中部沿海,梧桐山东南麓,占地8.8万平方米,常住人口12000人,本地居民500多人,共有1000多套房屋,600多套出租。

    ■专家视线

    住高楼向前看王蔚明 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三村大树、碉楼和祠堂的保留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应该意识到:一个村落的历史不是用几栋高楼大厦可以置换的,城市的发展不应以完全铲除过去土地上的文化根基为代价,如果我们现在意识不到,将来会为这个失误买单的。从技术上说不难做到,问题就是,怎么来实现,谁来保留,谁来买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物流园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三村的居民以后住进了高楼大厦,邻里关系的改变不可避免,这不仅仅是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这样的变化天天都在发生。我们不可能指望在高楼大厦里保留这种原始的邻里关系,但是可以向前看,创造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新邻里关系、新社区文化。

    实际上,将三村村民从村里带入城市经济圈,这是压力也会是动力,这是一种提升的途径,对他们的视野、观点、行为方式都会带来改变,这比靠房租收入更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