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博弈看西方利益大于法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9:32
碳排放博弈看西方利益大于法理
  
  本文为本人受邀写作的一篇关于碳排放西方限制中国的博弈的文章的关键章节,在此关键热点时刻特提前发表于此,让大家更好的认清问题的本质
  
  不能背离司法和财务根本原则
  
  在碳排放的博弈当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西方采取了有利于他们的不公平的计算方法,西方本身就是一个法制和钱决定的社会,社会的运转离不开司法和财务,而西方对于碳排放的计算恰恰是没有按照司法和财务的根本原则进行计算,违背了法理和惯例。
  对于司法的原则首先就是公平的原则,也就是在碳排放上需要有公平的机制,这样的公平就是人的平等,人人的排放量不一样是不行的,但这只是公平的一个方面,我们要看到还有另外的方面,那就是你要对于可以减排的各种能源大家有公平的、同等的使用方式和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交易机制,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恰恰是西方国际社会所不到也不允许做到的,那就是欧洲很多国家的低排放是建立在核能的大量使用基础上的,但是对于核技术、核原料西方却禁止很多国家拥有和研制,即使是中国这样的核国家也不能公开的按照市场原则购买核原料,如果你不能让他人与你同等的使用减排的技术和能源,不能让他人公开同等的购买和交易减排资源,你凭什么要求人家与你一样低的排放?
  在当今的法制社会,司法的根本原则就是权利和义务要对等,不能只有权利而不享受义务,在财务上我们的财会准则也是记帐的责权发生制,各种费用支出是与利益取得紧密挂钩的,同时也是时间上的前后对应的,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对于碳排放我们也应当遵守这样的原则,也就是碳排放不是以哪个国家排放的多少为唯一标准,还要看谁在最终消费这些碳排放所生产的产品,产品的消费者享有产品的权利,当然就要在产品上承担义务,这个义务就应当包括这个产品的碳排放。如果是这样的计算,西方进口和消费大量的高碳排放产品,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却很低,西方的碳排放数量还要进一步的增加。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减低碳排放的一个标准做法就是把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从而达到本国的低排放,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些高排放的产品这些国家还是要使用的,只要你使用这些产品,这些产品的碳排放就应当由你承担!我们可能说这些加工工业其他国家愿意得到,还争夺的得到,发达国家不把这些工业给发展中国家的话会极大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等等,但是我们要看到问题的实质是无论你把这些产业转移到哪个国家,无论被转移到的国家的碳排放的高低,这些碳排放都应当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和责权发生制的原则记录在产品消费国的名下才是合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看到对于西方世界的碳排放实际上是比现在的记录要高很多,而中国饱受非议的高碳排放强度实际上是由于西方的产业转入而引起的,对于这些高碳排放的产业和产品,很多也是这个世界的必需品,把这些必需品的生产转移到某个国家,这个国家当然要高碳排放,结果就是这样的国家自己付出了环境的代价,最后还要受到世界的职责,就如这个世界离不开掏粪工人,但是大家还都歧视掏粪工人和嫌弃粪臭,这是人性丑陋的表现。
  我们还要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注意到在财务中对于资产添置、投资、递延费用、无形资产等等都是需要按照实际的发生效用时间和使用年限进行摊销的,这也是权利与义务对等和责权发生制的基本要求,对于碳排放也是这样的情况,对于投资建设的碳排放是应当在该建设工程和投资的使用年限里面进行摊销才合适,这才是符合责权发生制的原则。西方在制定碳排放标准的时候,早已经完成了国家的基本建设阶段,他们的历史排放是非常多的,而中国这样的国家现在正在建设阶段,当然要排放比较多。我们看一下历史,英国和美国的人均历史排放量约达1100吨二氧化碳,而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水平分别为66吨和23吨。中国比印度的多这一点点也就是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气候需要取暖造成的,我们看历史就可以知道西方消耗的是中国的近17倍,如果按照摊销的原则把历史的建设在当今还使用的摊销到今天,把今天的建设要以后使用的摊销到将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变化不大而中国就是天壤之别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进行说明,对于污染排放,工厂区肯定要比办公区和居住区的污染排放大多了,现在你却要让工厂区与办公区的污染排放一样,这本身就不公平。而社会的分工显然把工厂、办公和生活的区域混在一起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做法就是把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办公区使用的,这些产品的污染排放计算在办公区的排放上,同时再由办公区的人们给在工厂区的人们进行环境补偿!但是现在的碳排放西方是反过来的,他们不但对于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不给环境补偿,对于工厂的排放量的要求甚至比办公更加严格,本身就不公平;还有就是对于建设房子的污染当然比使用房子的污染大,西方自己早已经把大房子盖好了,却对于建设房子的中国说盖房子的污染,却对于他们以前盖房子的污染只字不提,这更不公平。最后我们要说的就是西方所谓的清洁排放等等只是在使用的时候清洁,没有计算生产这些设备的能量消耗和排放问题,这些材料和产品很多还是中国制造呢!
  中国的GDP总额只占世界的3.3%,却消耗了世界三分之一的钢材和煤炭,二分之一的水泥,原因就是中国在建设期,西方的新建住房不到1%,而中国基本上都是这些年建造的房子,这样的大规模建设肯定会让中国的碳排放高企,但是这样的建设我们公平合理的使用年限是50年,而摊销50年以后就没有那样高了,是非常低的,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而且中国的建设期过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行列,碳排放就会自然的大幅度下降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预计,中国到2050年以后碳排放将达到减少的拐点。对于世界发达各国也均经过了自身的建设阶段,但是在他们自身经过了这样的阶段以后,他们再限制其他国家,本身就是对于世界得不公平。而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世界把高碳排放的产业都放到中国,中国的碳排放总量高是合理的,把这些碳排放合理的进行帐务处理和统计以后,责权统一以后中国的碳排放就不是那样的高企了。
  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的积累率达到40%以上,中国的经济是投资拉动的,因此这些碳排放是要摊销50年的,这样中国人均近5吨的碳排放就要有约2吨被摊销到今后,而历史上摊销到今天的却很少,因为10年前中国的经济和碳排放只是当今的几分之一,没有多少可以摊销的。而中国的另外一个经济发动机是出口,中国大量出口高耗能产品,中国的压低控制能源价格的政策等于是补贴了这样的行业,例如需要大量耗电的炼铜,中国每磅加工费只有几美分,中国进口的物资和知识产权、芯片等等的碳排放是很低的,所以如果按照谁使用产品谁承担产品的碳排放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合理计算方式,这样5吨的碳排放里面还有30%要记载在其他国家的账下,因此减去这样两项,中国的碳排放就减去了三分之二,中国的经济本来也是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各拉动三分之一的格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美国为70.1%,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所以中国的碳排放有三分之二要记录在其他国家账下和进行摊销,这是与中国的经济国情完全吻合的,摊销后中国不仅仅人均而且总量也在很多发达国家之后。“全球碳计划组织”(GCP)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发表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已远远超越富裕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源。不过,它们排放的二氧化碳当中,有四分之一得归咎于它们同西方国家的贸易活动增加。在2002年至2005年,中国所增加的碳排放量,就有一半来自该国的出口业。”所以中国的碳排放应当记帐给西方国家的数量是中国当前的一半,考虑到中国还有的进口行为,从这个角度验证也是以三分之一计算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整个中国实际消费的碳排放也就是不足人均2吨了,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责权发生制的计算模式下中国的人均碳排放是非常低的。
  因此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是西方违背他们的司法原则和财务原则进行不合理计算后得出的结论,对于中国是非常不公平的,西方违背自己一贯坚持的法理和惯例对待中国,这是没有起码的诚信的表现,因此大家需要在国际事务中揭穿面具看到世界博弈的贪婪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