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未完,不好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23:59
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惜惜相关,出行要有地图为我们导航,旅游要有好山好水的介绍,研究旱涝、寒暑的变化规律离不开对天文地理的探索,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迁移也离不开对地理的研究(河流改道导致人口迁移),可见地理学与我们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那么地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中国人民已经有对自然的零星的记载,甲骨文中记录了关于地形、水文、气象、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在这里记载的地形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有关地理的记载了。
春秋战国时,在《周易•系辞上》中有这么一段话:“《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地理”经常与“天文”并称,并与“天文”相区别,《说文解字》中说:“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正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表示一个人的学识渊博。所谓地理就是指我们脚下这块大地的各种不同的形态,山川、江河、万物及其形成等。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与地理有关的文献:记载九州的区域性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山水性质的《山海经》,,《尔雅》中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这些都是最早的对自然地理进行分类化的记载,同时还有《管子》、《周礼》等书,这一时期的《夏小正》是对天文历法的记载。
班固在修《汉书》时提出了“地理志”一词,他在这里所提出的“地理”就不仅仅是我们的脚下的土地了,他还描述了当时的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还有部分涉及到户口、民俗、物产等,这种情况一直为后世的地理志的典范。在这些里面不仅记载了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记载在当时的名人、名事等,如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郑樵《通志》中的《地理略》、《都邑略》等。后世中有州志、县志等地区志也同样如此,从这可以看出中国的地理不再只是局限于对自然界的介绍,更多的记载了人类活动。
第一部军事地理著作《孙子兵法》,司马迁《史记·货殖》是最早对经济地理的记载,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裴秀创“制图六体”说,并制成历史地图《禹贡地域图》,这说明古代人类对地理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开始为自己方便而对自然地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画出地图对人们出行以及对别的地方的了解提供了方便。这些著作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分不开,而且我们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有了需要(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才有了要对自然地理的了解。
随着人类的加入,我觉得地理不再只是指我们的大地上的自然植物及山山水水,天文历法了,还有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就是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每一个足迹。而我们对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也不再只是停留在对地球表面的探索了,人们对地理的研究进一步加深,而且其研究的分类也越来越精细。例如:1913年,中国成立了气象学会,同时中华地学会成立,并创刊《地学季刊》。1914年,张相文赴内蒙古考察农田水利,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竺可桢、李四光等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世纪初利至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后来不断地得到发展。我国在地理学的研究方面曾一度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忽略了对人文地理的研究,1979年,吴传钧等人成立了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开启了中国对人文地理的研究,吴传钧认为:“人文地理学复兴使地理学学科建设日趋完善”
地理学科的划分,我们把它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的方面,人文地理已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人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它进行了划分,现在有四种主要的观点,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分都不会离开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大的范畴,也就是说对地理的相关方面的研究研究已经离不开对人类的研究,因为并不是说只有人类根据自然的改变而改变,相反,更多的时候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