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旷男怨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3:53
世间之“旷男怨女”如恒河沙数,有睿智如苏格拉底,有狂放如金圣叹,有伤心如林妹妹,有令人惋惜如某某大学生。何也?
本质上,在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愿望与处境之间的巨大鸿沟。范成大有名句云:“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逼仄”,很好地概括了这种差距。
那么究竟谁错了呢?是理想还是现实?当然不可能是理想,因为理想是人类通往天国的阶梯,是人类心灵的家园。
因为现实的错误,而致自身的窘迫,是个人的责任吗?世间“痴男怨女”皆作如是想。是的,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你必须承担的后果。
人性之所以高贵,在于个人而非群体,因为群体的智能、道德都显着低于个人。但群体却构成我们生存的人文环境,群体的错误强加于每个个体,是一切旷怨的根源(如高房价对于后来者)。无论我们愿意不愿意,个人必然服从群体,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个人虽然从理论上存在改善群体的可能,实际很难,这就是为什么数千年来人类在思想领域的进步和技术进步相比,几乎微不足道。
于是,佛说:须弥山可以纳于芥子之中。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欲望降低到非常微细的程度,小小芥子不仅可以容纳众神,一样可以容纳人类的所有私心。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人类历史上能够达到佛的境界的人屈指可数。平庸如我辈,只能通过反复默念佛祖的名言,来求得一点点的提高吧。
一位朋友和我谈起,他曾经花了十年时间去忘却年轻时的头角峥嵘,那时他一天可以背80页书。因为他忘了,所以他成功了。我没有想到去忘却,所以可以给人们写这些思考与感受。正如陶渊明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个弱小的生命带到这样一个逼仄的世界上来呢?很多人这样问。
是啊!问题的关键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有两本经典名着,分别是“为什么”、“怎么办”),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想好为什么之前,小小生命已经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了。
笔者以为,我们需要用现实主义去教育我们的后人,让他们明白人类的基本处境,同时我们仍然可以教育他们人类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而不能像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那样,坚决回避现实主义。
希望本文能够有益于那些陷入心理困境的人们。